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联想的七年-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联想是第16位)。
    Free-PC公司更是走到了极端。不但向选择的客户免费提供PC,还提供免费三年上网。
    在Internet大潮的冲击下,联想像其他一些IT厂商一样,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新经济理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似乎突然在一夜之间失去作用,而时兴的新经济学概念是“注意力”经济。几年前,Intel的Grove就提出过“争夺眼球”的观点。他认为:谁能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世纪的主宰。当时Amazon的巨大成功,以及Yahoo的成功无不证明这条真理。另一个更典型的案例是ICQ。那是3个以色列裔的美国大学生发明的一种网上聊天的软件,他们没有经营,而是以免费的形式发给大家使用,结果获得了一个巨大的用户群,受到了AOL的注意。AOL说:“没有销售,没有赢利,没关系,给你2。87亿美元现金。”这个举动无疑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新颖的商业模式,的确是抓住了用户的心,形成了所谓“KillerApplication”,腾讯就是按照ICQ的模式,做出了中国的QQ,取得了巨大成功。
    ●PC落入尴尬境地首先是PC的地位下降,沦落成为众多可选的接入设备之一;二是PC已不再是高科技的化身,门槛值很低,任何小企业都可以操作;三是像所有产品的生命周期的规律一样,PC的利润越来越薄;四是服务突然显现出巨大的价值,而各种硬件产品有成为附属品的趋势。已经有些低档PC在以免费赠送的形式推出,此时,低档PC生产商已变成具有先进理念营运商的打工者。
    ●Wintel架构受到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的十几年里,PC产业是如日中天,发展到了极致。谁也没有想到,以前只有在条件良好的科学实验室使用的计算机,此时已能随便放在家庭的书桌上。英特尔和微软为PC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他们同时也使自身的商业利益实现了最大化。到了互联网时代,Wintel架构突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最典型的一个论点是:现在的PC已经严重脱离了用户的需求,而在“摩尔定律”下,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速和多功能。其实一个家庭用户恐怕只能用到现有PC5%的功能,剩下95%功能是没有用到的,但用户却为此付了费。而且大量资源(硬盘、内存)是被庞大的系统所占用,而不是用在用户所需要的实际应用功能上。
    这些新产生的问题,每个都在撞击着PC厂商的生存基础,任何一个问题都是PC厂商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毕竟是人算不如天算,历史发展已至此,PC厂商也不得不去应对。联想也不例外,也要想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应对之策。
    第3章互联网战略第10节研讨与思想的形成过程(1)
    1999年6月到9月,是Internet大潮最高峰的时期,无数的各类会议一个接一个,多得都应付不过来。比较典型的像由信息产业部牵头举办的“中国3C联盟”成立大会、有众多大牌企业领衔参加的“电子商务论坛”等等。但是对联想更直接产生影响的应该是两个会:一个是公司总裁室全体参加的“技术与产业研讨会”;另一个是由众多外部专家参与、部分总裁室成员参加的“发展战略研讨会”。这两个会应该对联想形成“互联网战略”产生影响。
    1999年8月1日,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与产业研讨会”在天安门宾馆召开了。天安门宾馆与天安门在地理上没有任何关系,位于北京东北部北苑附近,大概是因为其由天安门管理处修建的而得名。不知从何时开始,杨元庆特别喜欢这个地方,可能是这里比较安静,环境也不错,使得联想几年中很多次重大会议都是在这召开的。在北五环修好前,从公司到这个地方很不方便,要从亚运村绕一大圈,开车40多分钟才能赶到。后来五环修好后,反倒不常在这里开会了。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技术发展处要有个引导发言,即从互联网发展的形势、未来IT业的技术走向、PC厂商面临的重大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引起联想最高层的讨论和思考。
    在互联网发展形势方面,基本就是各大国际公司的转型,以及新兴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的新的发展模式。未来IT业的技术走向方面主要分析了两大趋势:一是网络发展的趋势,包括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三网融合的趋势、多种网络接入的形式(PSTN、ISDN、ADSL、Cable)等等;二是嵌入式设备的飞速发展,包括HPC(PDA)、Pager单/双寻呼机+各类服务、ScreenPhone通过有线网上网、带屏幕的电话、SmartPhone、AutoPC、STB各种机顶盒等。
    在这两大技术趋势下,我们有几点分析:●PC的两极化趋势PC在中国市场将会继续发展,主要是市场还有容量,还有惯性。但要注意中国用户极强的跟随国际潮流的意识。从世界IT厂商的动向看,PC的两极化趋势已经露形。高端往服务器转,低端转向低价PC。特别是低价PC将会有很好的前景。嵌入式技术可能会进入低价PC市场。
    但何时转的问题比较复杂,可能一些非技术因素会起作用。如一些能控制市场的厂商的发展动向将能影响技术转变的进程。这方面不乏先例:PC-MAC、MS-OS/2、Intel-Cyrix。联想也已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中国IT市场,我们的发展走向可能会导致技术发展进程的加速。
    ●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决定了未来信息产品的市场走向PC制造者容易进入一种误区,即PC什么都能做,为什么还要信息家电?原因很简单:原来的嵌入式技术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平,不得不把众多功能搬到PC上实现。其实传统PC的一些功能并不是很人性化的。很难想象用户在炒菜的时候,还得跑到PC上去查做法和配料。信息家电最本质的一点就是专用、易用、符合人性。冰箱上网并不是让用户看科索沃局势,而可能仅仅是订购所需的食品。
    ●未来在嵌入式领域是多芯片、多操作系统的时代这一点已在IT界达成共识。未来信息产品将有这样一些特点:占用最小资源;快速实时;功能单一;方便易用;价格低廉。技术上任何厂商难以形成垄断,将以专用技术和特定的用户群划分市场。嵌入式OS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难关,通过努力,PC厂商有可能逐渐掌握这项技术。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认为PC厂商在转型期将面对一系列重大问题。
    ●PC厂商在转型期中的优劣势分析(1)优势。技术上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有可能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渐改变公司的技术形象,成为适应因特网时代的IT厂商;在IT领域具有强大的销售网和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度。
    (2)劣势。对Internet时代的一些理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太习惯于站在PC的立场上看待各种问题;在销售消费类产品时缺乏对这个市场的认识和与其相适应的渠道。
    ●PC厂商在转型期所面对的两个层面的问题(1)第一层面。现有运营模式面向Internet转变问题。包括经营理念、销售模式、服务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是最能发挥PC厂商原有特长的方式,也是风险最小的一种方式。目前世界级IT厂商正在做这方面的转变。
    (2)第二层面。开辟新产品线问题。在重要性上不如第一层面。从世界IT厂商来看,真正转入新产业线的并不多。一般是迈出尝试性的一步,但都在做大量的技术储备。一旦形势明朗,立即转入实际运作。我们也应该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转向Internet(商务、服务),对新产品线方面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已经看准的产品投入人力、物力。以STB为例:STB我们在做,但在产品定位上要看准,到底是基于电话线上网,还是基于Cable上网。现在对STB普遍不看好,这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新时期的技术发展模式“前场”模式到“中场”模式的转变。
    (1)前场模式。从众多供应商拿到部件,经加工成为产品,到通过销售网卖出去。
    (2)中场模式。在“中场”拿到我们不能生产的必要部件,自己掌握相当的一部分技术,通过精心组织,最后推到前场,打出去。
    从市场来说,这是PC厂商提升技术含量的好机会。从技术上来说,技术的发展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一是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二是嵌入式领域OS越来越小。使得原PC厂商与芯片厂商合作组织生产出新产品成为可能。
    ●当前联想在Internet战略上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至关重要的是进入第一层面——全面转向Internet服务,从新的“服务”中产生新价值。能全面开展电子商务(服务)的网站、基于Linux的WebServer。其次是第二层面——产品线上寻求新的发展方向:STB、嵌入式OS、WebPad、ThinClient等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也提出了建议:(1)深入研究IBM、PAQ、HP的全新经营理念和模式;(2)尽快做出真正意义上的联想Internet商务和服务系统;(3)从市场宣传的角度补充完善我们的Internet战略口号;(4)全体员工的Internet战略宣贯与培训;(5)积极寻求新产品线。
    这些观点和建议在总裁室引起了深入和认真的讨论,相信这些对最高层的决策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第3章互联网战略第11节研讨与思想的形成过程(2)
    1999年9月4日,公司在联想总部楼召开了“联想电脑公司面向21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到会的主要有张效祥院士、汪成为院士、李三立院士、李衍达院士等12位专家,联想的刘军、王晓岩、杜建华等总裁室成员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专家们系统地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一些专家的强烈呼吁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张效祥院士在强调了“联想公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营公司,而某种程度代表了国家利益”后,谈到了以企业为主创新的问题,认为“创新是个复杂的过程,既不是科研决定论,也不是市场决定论”。又指出:中国的信息化不能总靠外国,无论从国家安全需要还是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利益来讲,核心技术都不能总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同时希望联想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李三立院士认为:后PC时代打破了Wintel的垄断,在Internet信息产品方面,无论是嵌入式操作系统还是芯片,中国人都可以做,后PC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市场。他还对联想加入“维纳斯计划”明确表示“很有意见”,认为联想以今天的实力,没必要在这个领域还用别人的技术,完全可以自己来搞。
    《计算机世界》总编刘九如先生对联想也是相当了解的,他代表公众提出了对联想的14点疑问,其中代表性的问题有:联想现在是PC的制造和销售商,PC中技术含量不高,加之因特网时代和后PC时代的出现,再加之PC的利润低,PC最终也会走向尽头,那联想未来是什么?联想未来的企业定位没有明朗的信息,联想未来新的增长点也不明朗;联想能否在技术上创新是有疑问的,公众认为联想的第一是得益于市场的准确把握而非技术上的领先;联想是否有基于Internet市场的人才及带头人。总之,“公众对联想的现在有信心,对联想的未来有疑问”。汪成为院士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他先介绍了一本书——《不可见的计算机》(1998年11月出版,DonaldA。Norman著)。书中有三个重要论点:(1)一个成功的产品必须是营销、技术和用户感受的三合一,三者都起着决定作用,并无孰重孰轻。
    (2)IT产业正在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幼稚期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成熟期。在产品初始阶段,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产品中间阶段,市场销售是关键;在产品的成熟阶段,适应用户的体验是主宰的因素。
    (3)PC机工业已进入成熟期了,用户要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好用”,用户越来越不好伺候了。
    汪成为接着提出他的分析和判断:一是三网融合是必然趋势;二是信息家电的发展必然超过PC。进而提出2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迄今为止,计算机对人类所起的作用是“串行的、单维的、封闭的、预定程序的、人围着机器转的”;而人类希望计算机应是“并行的、多维的、开放的、归纳演绎的、机器围着人转的”。故此,“凡有助于缩小人机隔阂、有助于建立和谐人机环境的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提出“MONE”四种技术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M——大规模并行和多媒体,O——开放系统和面向对象,N——网络计算,E——嵌入式系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