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行走在火上-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喔,原来这样,去湖南多久了?”    
    “刚过去,还没有半年呢?”    
    ……。。    
    正当我们以为已经获得了他的信任的时候,那位姓王的经理突然冒出一句:“你那个黑包里装的什么?”    
    “没甚么,只是一些个人的东西罢了。”男记者说。    
     “能给我看看吗?”    
     “您这是什么意思,摆明了就是不信任我们嘛。”我气愤地说。    
     “想知道是吗,那你就看看吧。”说完这话,男记者站起来,走到他面前,把夹在腋下黑包里的东西哗地全倒在他面前的桌上。    
    幸亏来之前我们就有所防备,把以前惯用的包式偷拍机换成了钢笔偷拍机,这个皮包,只是我们的障眼法罢了,想找我们的毛病,没门。    
    王经理一看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物品,放下心来,开始对我们殷勤备至:      “别怪我不相信你们,我也是迫不得已呀,现在正是打假高峰,尤其是那些记者,最喜欢搞偷拍,你说要是被曝光了,那我们这以后的生意可怎么做呀……”    
    


第三部分第11节 新闻暗访中的“三十六计”(3)

    这个被记者一乍,弄昏了头脑的傻厂长,其实只差一步就能抓到我们偷拍的真实身份,但可惜“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最终,假糖的新闻还是被记者顺利偷拍成功,制作成曝光新闻播出了。           
    计策七:美人计    
    很多人都说美女好办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隐性采访过程中,派遣漂亮的美女记者搅乱军心,吸引视线,此“美人计”在各种隐性采访实践中多有用到,至今没有失败的案例,可见此计之精妙,称得上是“杀手锏”。    
    图14:偷拍造假者车内交易    
    暗访无极假阿胶事实上前后经过了两年时间,本书开头介绍的那次采访之后,记者们多番寻找,又找来了一名广东专做药材生意的老板,货真价实的“药贩子”。这老兄讲一口地道的广东话,无论从气质还是知识量来说,一看就是一个成功的老板,五短身材,微胖,穿着一件宽大的名牌皮夹克。别看他是一个买卖人,却狭义满腔,据他讲,他也曾被人用假药坑过几次,痛失过几笔大买卖,因此一提假药十分气愤。听说中央电视台记者又要去暗访阿胶村,连生意都不做了,要求同记者一起去打一回假。为了使这些化妆成跟班的记者们具备一些医药知识,他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强化培训,教授药品的药理、药性、鉴别以及在药品买卖中常用的切口术语。直到全部参与采访的记者都可以摇头晃脑地,象商人一样大念药材经。有了这些准备之后,又特意增加了一名女记者一同再度前往无极,在这第二次采访中,女记者使出“美人计”,十分精彩。当时参加暗访的记者回忆起十年前这段故事,仍面有得意之色:    
    “这位女记者叫小牟,道是真值得一提。她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北京模特大赛,并勇夺亚军,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北京小姐”。1米75的个头,挺拔而又婀娜,浓密的长发瀑布般披散在肩上,唇红齿白,目似朗月,爱说爱笑,与偷拍记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中央台后,大家曾把她捧为“审片美女”,用以专门向领导施美人计,以便顺利通过片子的审查。    
    这次暗访假阿胶村,她也是主动请缨,考虑到一个女孩子到那种地方去,实有不便,但是,她一再找我讲述她参加我们暗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考虑再三,还是同意了,不过,又增加了一份担心,不知道她与老板配合得怎样,在去假阿胶村的头天晚上,我们请广东老板一起吃饭,小牟同老板站在一起,立刻引起大家一阵哄笑,高的太高了,矮的又太矮了。然而,他们两个人感觉都十分良好,小牟由于是后参加的,根本不懂得什么药理药性,然而她觉得这样更好,老板的小蜜如果过分精明,恐怕小蜜的饭也就吃不长了。广东老板,虽说不是登徒子,但美人在旁,也难免“与我钦钦,惺惺相吸。”    
    图23:造假村    
    再闯造假村之前,我们听说,上次我们离村后,村和的高音喇叭广播说:“近来有一伙身份不明的北京人,来村里买阿胶,今后凡是遇到这种人,首先一定要查明身份,并且要有我们熟悉的中间人介绍,决不允许让买阿胶的人接近生产现场!”    
    在去往假阿胶村的途中,我们在安国专门包租了一辆当地的出租车。而我们坐的车则暗暗地跟在后面。这次进村,我们接受了上次的教训,不在村口停留,直奔我们已探明的造假场地。出租车在村子的一个空场上停下来时,由于是当地的牌照,没有什么人围观。    
    身着黑皮夹克的广东老板拉着一袭红色风衣小蜜的手,从车里走了出来,后面跟着打扮成小跟班的偷拍记者。黄色的土地上,一黑一红,极为抢眼。他们走到了一处房檐下,正在懒洋洋晒着太阳的农民身边。    
    老板超着生硬的广东普通话发问:“我是从广东来的,经人介绍,特地到你们村采购阿胶,我要的量很大,请你们多叫几个人来。”    
    那几个农民见他谈吐不凡,也变得恭敬起来,打发一个小孩飞也似的去叫人,不一会儿,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出现了,先是与广东老板握手,互致问候,接着就开始发问:“    
    “你们怎么知道我们这里有阿胶卖,广东老板十分轻松地说出了一处在安国的药材公司,说这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卖到南边去的阿胶都是他经营的。这一点倒是不假,因为安国的药店,除了经营假阿胶外,同样也经营真阿胶。不甘寂寞的小蜜说话了:    
    “我们是昨天才来这里的。”    
    说着,就从兜掏出一张安国宾馆的发票,那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还真不客气,接过发票仔细地看了一遍。    
    这时又有很多村民围了上来,广东老板这时拿出手机,装模作样地说了一通广东话。这就是给我们村外的记者发来了信号。我由于上次去该村,身份已经暴露,无法与他们并肩作战,只能在村外遥控指挥。我的手机里传出了当地农民的问话:    
    “你有身份证吗?”    
    老板:“这是我的身份证,拿去看好啦。”    
    “你有名片吗?”    
    老板:“这是我的名片,不多几张了,你们都拿去啦。”    
    “上面的电话,我们可以打一下吗?”    
    老板:“没问题啦,尽管慢慢打啦。”    
    小蜜:“这些人真麻烦,是我们买东西,还是他们买东西。打令,我们走吧。”    
    这时,手机出现一阵干扰声,什么也听不见了。我开始出汗了。    
    在村子里,广东老板把手机放回皮夹克兜里,手机依然是开着的。由于事先有准备,这几位记者都持有外地身份证,毫不含糊地掏了出来递给对方。可是他们还是对其中操着标准北京口音的“女秘书”起了疑心,有一人甚至说:“露馅了吧!你一定是女记者。”广东老板马上用地道的广东普通话说:“这是我的秘书啦。”村里人又问:“广东人怎么用北京的秘书?”广东“老板”说:“我全国各地都去的啦,在北京有北京女秘书,上海有上海女秘书,其他地方也有其他地方的女秘书啦!”    
    广东老板油腔滑调的一番话,把围着他的人都逗笑了,小蜜作不依状,用粉拳轻轻锤了老板一下。       
    盘问足足持续了40分钟,等在外面的记者焦急万分,不断向村里“老板”问讯情况,“老板”泰然自若地用广东话回答,依然一副业务联系繁忙的派头。    
    村里药贩子和造假者终于开始相信我们了。钻到车里,几个人开始了假阿胶的交易。    
    “这里阿胶怎么卖?”    
    “30元一公斤。”    
    “包装有吗?”    
    “有,什么牌子的都有。一顿外包装3000元,都是电脑打印的批号。”    
    “这种现货有少?”    
    “在安国有一吨,现在就可以提货。”    
    “怎么这里没有?”    
    “一般我们都不放在村里,这里常有工商、公安来查,所以我们的或都放外村,还有的一生产出来就拉到安国,那里有我们的库房。”    
    “在哪里取货?”    
    “安国。我们那里还存有一吨货。到时候,我们会有一个130卡车停在安国。”    
    “我要先看货。”    
    “货你不是已经看过了吗?”    
    


第三部分第11节 新闻暗访中的“三十六计”(4)

    “我们广东人是很认真的,看不到全货是不会给钱的,而且我还要你给我提供一批印有“山东阿胶”的商标和包装盒,我的电话和联系地址,你都有了,请你把联系电话也给我。这笔货你放心,我肯定要。这是定金两千,你先拿着,等货齐了以后,我会附现金。”    
    坐在车后座的偷拍记者一边拍,一边暗自叫绝,对广东老板熟练的业务佩服极了,而坐在老板身后的小蜜,也不时地插上两句没头没脑的话,纤纤素手搭在老板肩上,不断地问这问那。    
    “这阿胶是真的吗,怎么这么便宜啊。早知道是这样,干脆我们自己也做一点吧。”    
    老板佯装不高兴地回头瞪了她一眼,“你不懂,我们这是谈生意啊。”    
    小蜜:“都这么晚了,今天赶不回北京了。明天的飞机都得误了。”    
    和广东老板谈生意的假阿胶村药贩子十分理解地对小蜜说:    
    “我们这些阿胶做起来也不容易,还经常担惊受怕,刚才给你看到的那批货都是藏在鸡窝里的。我们的生产已经进入淡季,没有更多的存货,不过你想要,我还是会给你组织货源。”    
    有了广东老板的配合,再加上小牟精彩绝伦的“美人计”,  一访无极凶险不堪,二访无极却是这样的顺利。    
    


第三部分第12节 是计谋还是骗术(1)

    在第一节中我们列举了新闻隐性采访中“三十六计”中的七大计策,那么,在隐性采访中,记者所使用的采访方法是计谋还是骗术?有观点认为,不管出发点如何,隐性采访始终都是一种欺骗的手段,特别是当媒体使用了颇有争议的摄录设备时,这时,采访者的三十六计也成了骗术,摄录记者端起设备的行为就被判定为不逆。    
    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简称《规定》),规定对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而私自录制的音像资料,法庭可以采纳为证据。这一规定引起了媒体持赞成态度的不少。而就在《规定》正式实施前几天,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翁维权等34名人大代表提出227号议案《关于“电视暗访”应当立法的议案》。提出这一议案的直接原因是某地—家医院的负责人被人用针孔式摄像机偷拍了隐私,并制成录像带公开传播,引起普遍不满。这些全国人大代表担心,如果任由偷拍手段进入人们的生活,会导致人人自危。    
    一边是媒体的叫好声,一边是人大代表的担心,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反映了人们对电视暗访的矛盾心理。而如何规范暗访,使之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包括媒体在内的全社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一次关于电视隐性采访问题的讨论会上,有电视记者说:“我们与社会上那些侵犯隐私的偷拍不同,我们的偷拍都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这里暂不讨论行为的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我们更关心的是,电视暗访有没有被滥用的可能?    
    的确,在批评性报道的情况下,记者往往是隐去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用虚构的身份进行采访,这可能悖逆了采访对象的个人意愿,向大众揭示采访对象的某些不愿为人知晓的隐私。用虚构的身份,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接触被采访对象,博取被采访对象的信任,从而能够顺利地进入某些平常不易进入的黑窝点,获取第一手资料,使之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这对于不法之人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他们没有想到,曾经让自己推心置腹的那些“客人”,真实身份竟然是记者。      
    笔者认为,一味地否认隐性采访方法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隐性采访是一种技巧,是记者获取真实信息的一种手段。众所周知,媒体不光是政府宣传的喉舌,同样也是群众的喉舌,进行批评性报道时,大部分记者采取的采访方式肯定首选是暗访,不可否认,现在,新闻记者的采访遇到了很多困难,记者越来越不受欢迎。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好多地方,包括商场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