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治,长治-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年初春的一个清晨,我早早来到市委机关大院。宁静的大院办公楼后,有几位老人在小树林里晨练。

  我走到花池旁,见到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看样子像是老干部。他跟我打招呼:“吕书记,你也出来锻炼呀?”我笑着向他点点头。他对我说:“你在全市经济会上的报告太精彩了!大家都说,长治金银铜铁都不行,只有铝(吕)行!”我说,“长治不缺会讲话的人,而缺能干好事情的人。我希望老同志们都能讲真话,多提意见,让我们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不断改进工作。”

  老干部当即给我提了条意见:“吕书记,你看机关大院到处都是卫兵,到处设卡设哨,进进出出多不方便,想来提个意见、反映点问题也进不去。”

  他这话给我提了个醒。其实,上班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机关大院两侧全是临建房,云集了各色各样做小买卖的店铺,大门口有武警站岗,办公大楼还有专人把守,机关人员上班查看工作证,外来办事的人排长队在门口等候办证。看上去防护得非常严密,其实是与群众隔了一堵墙,扎了道篱笆。

  我故意问他:“这不更安全吗?”

  “安全个屁!”老人嗤之以鼻。“市委大院一层墙、里边办公楼和宿舍楼又一层墙,宿舍楼与常委0号院还有一层墙。就这么个把守严密的地方,还盗贼不断哩。前几年,机关车库里的两辆高级轿车在一晚上不翼而飞了,司机被打死在车库里。常委0号院也进了贼,抢劫了市委领导的家。防有什么用?关键是干部和群众要一条心。”老同志对市委大院情况了如指掌。

  他说,每逢过年过节,常委领导住的0号院路灯就自动熄灭了。路灯像信号一样,灯一灭,送礼的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你来我往,有进有出,谁也看不清谁,谁也不盘问谁,大家心照不宣,各行其是。

  有一次,一位小老板用两轮平板车装满苹果,摸黑一户一户地送。送完最后一户,从领导家出来时,两轮车不见了,小老板顿时傻了眼。

  老人继续说,几年前,一个开大卡车的司机,由于反映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他先是借酒浇愁,然后又借酒壮胆,驾着大卡车冲进了机关大楼里,将楼门堵了个严严实实。这时,市领导正在楼上会见德国外宾。

  楼下大厅被堵,外宾送不出去,只好启用了安全通道,让德国人从侧门离开。

  老同志连连叹息道:“史无前例呀!从这座楼盖起来到现在,安全通道只用过一次。惟一享受过这种待遇的老外,一边走一边摇头,从此再也不来长治了!”

  他讲的事情很幽默,但我却没法笑出来。

  我面前的这个长治,没有理由不让群众上访告状。我的责任,就是要面对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我从心里默默告诫自己:长治要有治,必须树大志!


第一次发火 



  2000年3月初,我两天之内接到同一个人写给我的三封信。

  信是一个河南信阳茶商写的。信中说,他投宿在长治市九州宾馆,早晨起床,发现手机不见了。他问服务员,服务员回答:你自己的东西不管好,问谁?他找总服务台,接待人 
员说:宾馆有规定,贵重物品未交宾馆保管,丢失概不负责。客商说,手机如果存起来,还怎么用?他又去找宾馆经理,要求赔偿或适当补偿。经理坚持“不登记就不负责”的做法。

  客商离开宾馆,去找辖区派出所。派出所民警既不登记,也不受理,冷冰冰的面孔让这个外地人不知所措。他给我写了第一封信,反映了他在长治的遭遇。

  晚上,他从报纸上知道我们正在“创造环境”,于是,第二天早晨给我写了第二封信。他认为长治的环境太差。

  上午,他又与宾馆老板和派出所干警协商,遇到了一如既往的冷漠。下午5点,他直接找到我的住地,送来第三封信,讲述他丢东西后,从宾馆员工到经理如何不讲道理的经过。他还指责我们在“创造环境”中不敢动真,不敢抓具体问题。信中说,如果不解决这件事,他就要发动所有在长治的外地人到市委集体上访。

  外地人来长治搞经营,遭遇如此不公,我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决不可视而不见,不问不管!

  我叫来工作人员,询问我批示的前两封信落实情况,他说还没有来得及转出去。我火了:“为什么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在我身边做事,群众的事情要放在前面,要有马上就办的作风!你不办,把信拿来我自己办!”

  不一会儿,工作人员怯怯地把信递给了我。三封信摊在桌上,细细对照着看。我注意到第一封信的语言还比较和缓,第二封就有了些锋芒,而第三封信就是毫不客气的指责。

  我决意把这件事在媒体上公开曝光,让全市人民以此为鉴,都来关心环境、创造环境。我还在这封信上拟了新闻标题:

  眉题:河南茶商忿言——

  主题:九州宾馆从经理到员工蛮不讲理

  副题:创造环境不能只说空话,不办实事

  编好稿件,我又给长治日报社总编辑批注了我对此事的处理意见,要求发在第二天日报的头版头条位置。

  第二天早晨,我拿到当天的《长治日报》,从一版翻到四版,反复看了几遍,也找不到那篇稿子。正纳闷时,办公厅主任走了进来,神情有些不自然。我问他,那封信为什么没发出来?“吕书记,稿子是我撤下来的。”“你?!”“你听我解释。”我抬头气恼地盯着他。

  见我发火,他忐忑不安地说:“河南茶商反映的问题我觉得公开见报有些不妥。”

  “哪里不妥?”我反问他。

  他说:“服务行业不容易,一曝光就伤了元气……九州宾馆是一个民营企业,这几年才在长治有了点名气,要是见了报,不仅会对这家企业产生负作用,还会影响到全市民营企业发展。我们的民营企业还很薄弱,需要扶持。”

  我说:“你这是强词夺理,是典型官僚习气作怪!”见我紧追不舍,他拿了一份材料递给我:“吕书记,我们连夜搞了个调查,你看看……”

  办公厅主任还想说什么,被我打断:“我们天天说‘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什么是环境?人人是环境,处处是环境,点点滴滴都是环境!连一个外地人都容不下,连一个客商反映的问题都不敢去碰,还创什么环境?还讲什么创造财富?长治的企业是企业,难道外地来的企业就不是企业吗?难道把来长治投资做生意的人吓跑了,都赶走了,这就叫环境吗?”

  这是我到长治后第一次发火,也是我的批示第一次受阻。从这件事我感到,长治改变环境之难,不在环境本身,而在根深蒂固的干部作风。打不破这个壁垒,就无环境可言,更无发展可言!

  这件事情,最后我还是“妥协”了,这也是我在长治的第一次让步。究其原因,固然也有他们所说的扶持、发展之理。但我决不能就此罢休,在后来许多公开场合上、会议上,我反复引用这个例子,讲环境,说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此事也等于“公开”了。后来,有人告诉我,九州宾馆妥善处理了此事,并认真总结教训,越办越有特色,生意更加红火。
 

被打走的港商 



  许多问题不暴露则已,一暴露就是一连串。九州宾馆问题发生不久,又发生了一起相似的事情。

  2000年6月13日晚上,香港润华集团在长治投了巨资的总经理蔡福辉到长治一家有名的 
民营企业——新王朝大酒店用餐。饭后结账时,服务员因找零钱一事与他发生争执,随后酒店的保安、服务员一哄而上,对蔡先生拳打脚踢,并追打到店门外几十米。回到住地,蔡福辉手机没了,同行另一人的信用卡不见了。

  事情发生后,蔡福辉先生立即退掉房间,连夜离开长治。他还向香港的公司董事局陈述理由,要求终止在长治的投资。

  临走时,他托人给我留下一封上访信,发誓再不与长治人共事做生意。我把这封信批示给《长治日报》,要求对此事公开曝光,对有碍长治形象的做法决不姑息迁就。

  很快,报纸刊发了关于这件事的新闻。有关部门依据政策规定,查处了酒店存在的不少严重问题,对其实施停业整顿,对员工进行军训。

  这家酒店的老板能量很大,他到处托人找关系说情。我一天接到十几个说情电话。我说,你找多少人讲情都没有用。弥补错误的办法是改正,而不是找人。

  不管他是否情愿,还是接受了处罚,公开写了检查。在舆论监督下,他们由消极变得积极了,主动改进服务质量,面貌很快发生了变化。随后,我专门去看了这家酒店,店老板说,这件事使他们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平时管职工难,借着领导批评,认真整顿了一番,店貌和环境变了,职工情绪高了,企业效益也好了!

  同年9月,我乘出国考察的机会,顺道去香港看望了蔡福辉先生,亲自向他道了歉,还讲了我们对那件事的处理办法。蔡先生很受感动,随后,他还加大了在长治的项目投资。


“活窦娥”案的启示 



  2002年5月底,我骑自行车在街上时,突然被一位老大娘拦住,说:“吕书记,有个人命案你得管管!”

  这位大娘是替堪称“活窦娥”的王文平申冤。七年前;王文平的丈夫李家兵被歹徒打死 
。案子过了七年,王文平天天喊冤叫屈,竟解决不了问题。

  王文平喊了七年冤,我到长治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她为什么一次也没来找我?我觉得有点蹊跷。

  找来工作人员问情况。他们告诉我,从2001年后半年,群众反映问题的信不多了,他们有选择地送我一些,大部分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我惟恐失误,从此增加了一条规定:凡是寄给我的信要送给我,我要亲自拆看。

  2002年6月2日早晨,我把过去没有送给我的群众来信,又从新找来,从一桌子来信中,找到了王文平的信,这才清楚了冤案的原委:

  1996年9月1日上午,城区北董村村民李家兵与其弟李会兵到市区小西门狗市上卖狗。约11点,李会兵与一素不相识的当地人发生口角,李家兵见对方人多势众,赶紧拉着弟弟就走。走出不到50米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4个年轻人从身后追来,手里拿着从附近修路处取来的钢筋棍,把兄弟两人前挡后堵,抡起手中的棍棒劈头盖脸地朝他们打去。

  李家兵未及躲闪,头部被重重地击了一棍,当时就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李会兵也被棍棒打倒,鲜血染遍全身。

  过了很长时间,李氏兄弟才被送进了医院。李家兵的妻子王文平赶到医院时,只见两张病床上,一张躺着她奄奄一息的丈夫,一张躺着脸罩氧气罩的小叔子。医生通知她签字给丈夫做开颅手术,王文平不知所措地签了字。

  医生竭尽了全力,她丈夫于第二天还是死在了医院里。小叔子虽然逃过一劫,但从此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王文平含泪埋葬了丈夫,从医院接回重伤致残的李会兵。年仅29岁的她,人生路口出现了两种选择:要么乘年轻改嫁,要么矢志为夫申冤。

  王文平毅然选择了后一条坎坷路。她还不得不挑起一个破碎家庭的沉重负担。这个家有84岁的老爷爷,还有体弱多病的公婆。她的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8岁,整天跟她闹着要父亲。

  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王文平把苦水、泪水往肚里咽,受尽艰辛,目的只有一个:惩治凶手,为夫雪恨。

  为了养家糊口,王文平做起了小本生意。每天天不亮,她就悄悄起床,摸黑去附近的豆腐坊批发豆腐,然后蹬三轮车进城叫卖。

  她一边卖豆腐赚点薄利,一边找公安局告状。有一天,她把豆腐车放在公安局门外,车上的豆腐竟被人偷走。以后她就卖完豆腐再去告状。有时候突然听说领导回来了,她就低价处理完豆腐赶紧去找领导。晚上回家数钱,才知道亏了本。以后的几天她就想办法多进点豆腐,再辛苦地卖掉,把欠下的损失补回来。

  去得多了,公安局长烦她,倒是群众有情有意。有位老大娘对王文平说:“孩子,我替你卖豆腐,你赶快去找人申冤。”

  找一次,干部们就搪塞她一次,一会儿说案犯跑了,我们找不到;一会儿又说办案经费紧张,我们出不了差;找得急了,有人就说公安局不是为你开的,你让抓就去抓?

  王文平很有毅力,也很有心计,为了能走进市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