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86-明朝的皇帝-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卿贰大僚,尽行推补。两咨考选,并散馆科道官,俱令授职。”按:卿者部院大臣,贰者副手,侍郎等官俱皆为“堂官”。科为六科给事中,道者各道御史。六科给事中及各道御史都为言官,在清朝的区分较微;而在明朝,两者的职权区分得很清楚:各道御史巡按地方,兼有行政官的性质,而各科给事中掌封驳,纯为纠正政令的言官。就此一方面而言,自军机处成为制度后,清朝的给事中权力远不如明朝的给事中。“万历末年,怠荒日甚,官缺多不补。旧制,给事中五十余员,御史百余员。至是六科(吏、户、礼、兵、刑、工)只四人,而五科印无所属(每科的首席称为‘掌印’,印无所属,是说没有‘掌印给事中’以为主持),十三道只五人(御史以十三行省区分,称为十三道,计为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湖广、山西、云南等十三省,河北为北直隶,江南为南直隶,不专设而由各道分管,都察院衙门归河南道御史监察,在十三道中格外突出),六部堂官仅四五人,都御史数年空署。”此见《廿二史札记》所述,可以想见当时政务的废弛。    
    三、“建言废弃及矿税诖误诸臣,酌量起用。”按:自矿税兴,凡有所奏谏或被认为办理不力的地方官,大多获罪,废为庶民。历任辅臣,多有请起复的奏谏,十九置之不理,此亦为言官所以缺额的主因之一。    
    四、“一切榷税并新增织造、烧造,悉停止。”(按:“织造”的名目为清朝所沿用,“烧造”原驻江西景德镇等处,在明朝即废止。)    
    此外还有“各衙门见监人犯,俱送司条审,应释者释放。东师缺饷,多发内帑,以助军需。阵亡将士,速加恤录”。真是“尽罢敝政”,光宗皆遵遗诏办理,为先人补过,如此之勇,得力于一个人。    
    这个人名汪文言,是皖南人,“有智术、负侠气”,王安延为上客。光宗即位,在内唯有王安可为倚恃,于是汪文言向王安建议如此,而王安照样建议于光宗,于是有发帑金犒边、尽罢天下矿税、起建言得罪诸臣、下前后考选之命等等慰中外之望的善政。光宗如能久居大位,明朝还有可救,不想在位只得四十天。此是别一案,暂且不提。


《明朝的皇帝》 第二部分传说神宗

    三十八、传说神宗    
    再回过头来谈神宗,他与他的祖父一样,俱曾数十年不朝,有的辅臣入阁而始终不得见天子一面,此实为千古怪事。至于数十年不朝的原因,在世宗,是为了一心想长生不老,在宫内设坛修道,为世所知;在神宗,何以至此是一个谜。    
    这个谜底,据黎东方博士见告,是因为神宗抽上了鸦片烟。黎博士作此断语,当然有史料上的确切证据;我从行为的比较去分析原因,确信必有其事。    
    自古无道之君,罪恶不外淫、虐两者,而所以荒废政务,浪掷民脂,亦不外巡幸无度,大事兴作。但神宗无一于此,试为分条比较如下:    
    第一,神宗并不好色。郑贵妃的得宠,起初或以颜色,但试想,郑贵妃万历十四年生常洵,这时的年龄最少也有十六七岁,到福王就国时,已经望五之年,如以色见宠,则早已色衰而爱弛。但郑贵妃又不是像宪宗的万贵妃那样有挟制之威,所以她得宠的始终不衰,在历史上是个颇为罕见的事例。    
    第二,神宗也不算暴虐。廷杖是明朝极恶劣的一种制度,神宗不过照传统行事,而且他也不像思宗那样动辄杀大臣。    
    第三,神宗“郊庙不亲”,遑论游览。不但不像武宗那样游行天下,甚至不出宫门一步。    
    第四,万历年间,虽有修三大殿的大工程,但那是因为三殿被灾烧毁,朝廷正衙,规制不得不崇闳,这与为了个人享乐而大起离宫别苑是不同的。    
    其次,论神宗的秉性和教养。他除了天性贪财,以及由张居正的言行不符激起一种有意反其道而行之的偏激心理以外,论他的资质是不错的,心地并不是糊涂透顶,此看他前后两次处理太子与郑贵妃母子间矛盾的手法,就可以知道。    
    这就是说,神宗并非没有亲裁大政的能力,只是对国事不感兴趣——明朝自罢相以后,大小庶政皆决于皇帝,后来虽有大学士之设,变相恢复宰辅,但看奏章、批票拟仍是一件极繁重的工作,令人望而生畏,于是其结果不外两种:一种是假手于司礼监,大权旁落;一种就是像神宗那样,不闻不问。    
    


《明朝的皇帝》 第二部分神宗葬定陵费银八百万

    三十九、神宗葬定陵费银八百万    
    我敢断言,神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懒的皇帝,他不但懒得去执行皇帝的权力,甚至懒得去享受皇帝的权力——最懂得享受皇帝权力的是清高宗,他从不放弃每一个可以使他感受到皇帝的尊荣的机会,譬如一切仪典中所显现的使人望之莫及的特殊地位,许多不按常规而且有一套说法的赏罚措施。而神宗则正好反是。其实他的苛敛积聚,亦半由郑贵妃所主持。积聚虽多,不闻有何挥霍,也没有听说过他有何声色狗马之好、摩挲古器之癖。实不知他活着为了什么。    
    这些迹象,完全是一个烟霞痼癖极深的人的表现。清末民初,有许多旧家子弟像他那样,一灯荧然,不知晨昏,荣誉、责任、事业、财产,乃至骨肉之情,统通都是身外之物;不可一日相离的,只是一副烟盘,以及替他料理那副烟盘的一个人,而这个人不管是他的太太、姨太太,或者一个通房的丫头,都成了他的主宰。神宗和郑贵妃的关系就是如此——如以为我是臆测之词,则舍此而外,实不知如何才可以解释明神宗的行为。    
    神宗崩后,葬京西昌平州北天寿山。按:明帝的陵寝分三处,太祖先世葬凤阳,先称“英陵”,后称“皇陵”;太祖葬南京,称为“孝陵”;自太宗以下都葬长寿山,共十三陵。太宗的陵寝称为长陵,极其壮丽;自仁宗献陵以后规制俭约,但至世宗的永陵,又大事兴作。神宗的定陵,费银至八百余万,特简给事中、御史巡视陵工。    
    在近年的报告中记载,神宗的尸体未腐,从照片上看,跟我儿时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所见的木乃伊十分相似,干瘪瘦小,想来是尸体萎缩的缘故。神宗依明代的殓法,侧殓,曲足作睡卧状,唇上八字须清晰可辨。地宫中,日用器物皆备;御用的面盆,确为金盆,盆底标明足赤若干两,形制甚妙,有中空的夹层,内灌少许铁沙,如此则分量轻,宫人纤手,力足胜任,而泼水时,琳琅作响,有悦耳之音。    
    神宗一生的评断,精确莫如《明史本纪》论赞,引录如次,作为本文的结束:    
    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鹜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邪奸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明朝的皇帝》 第三部分万历末年有道士歌于市

    第八章〓奉圣夫人一、万历末年有道士歌于市    
    《明史·五行志》,专记各种妖孽、怪异、灾祸,其中“诗妖”一类有这样的记载:    
    万历末年,有道士歌于市曰:“委鬼当头坐,茄花遍地生。”北人读客为楷、茄又转音。为魏忠贤、客氏之兆。    
    “委鬼”当头,“茄花”遍地,前后只有七年的工夫,而流毒遍天下。从来由正入邪之速、之怪、之荒唐,无有逾于此者。    
    这七年正确的纪时是:泰昌元年九月初至天启七年十二月底,也就是熹宗在位的七年。熹宗其人,孟心史先生曾慨乎其言:“明之气运将尽,产此至愚极不肖之子孙。”诚然,熹宗至愚、极不肖,但平心而论,这不是熹宗本人的过失。“权力导致腐化,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以此法则推论,明太祖有这样一个至愚、极不肖的子孙,他本人首先应该负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向君权与相权对立,互为制衡,洪武十三年罢相,戒后世不得复设相位,从此君权成为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绝对权力,就传统文化的立场来批判,这是违反孔孟学说的“不道”的行为。秦始皇尚知尊重“廷议”,而明太祖大权独揽,其专制为历代所无。在此绝对的权力之下,发生偏差,很难纠正。明朝宫闱的腐化就是如此,早有迹象而苦于无所措手,难以着手。熹宗以前几代,就是这样一个腐化的环境,所以从他一生下地,所接触到的气味,无不是中人欲呕,但习焉不察,如圊厕之蛆,根本不知此外还有天地,则孟先生责以至愚、极不肖,似乎成了苛论。    
    就现有的史料来看,熹宗的资质并不坏,如果在现代,他很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至少也可以造就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同时他的秉性并不暴虐,比起东昏侯等人来,是好得太多了。他的至愚、极不肖,是因为从没有受过教育,不仅没有受过皇子教育,甚至也没有家庭教育,从小耳濡目染的是一切阴鄙秽恶的反教育;如是则非至愚、非极不肖不可得。    
    明朝宫闱的腐化,在正德以后就很严重了。我要先录一段野史,证明明朝的太监在生理上与以前各朝的太监不同。


《明朝的皇帝》 第三部分魏忠贤与魏朝争客氏

    二、魏忠贤与魏朝争客氏    
    《甲申朝事小记》有一条:    
    阉人割势,以便宫中役使,古今用之。岂有势既割去,尚能淫乱者乎?嘉靖中,宦者刘荣与宫人乱,事闻,黜役遣使。天启间,宦者赵进教、徐应元、魏忠贤三人,相为嫖友。又魏忠贤与宦者魏朝,共私客氏。《世法录》载:石允官河南佥事,民女被阉宦逼淫而死,问抵刑。合数事观之,宦者奸淫不虚矣。《通鉴世法》系儒生作,或不及详;《酌中志》乃宦者作,亦言及此,要不妄言也。    
    按:《酌中志》专记明朝禁宫的规制轶闻,是一个名叫刘若愚的太监所作。明末太监的“净身”确有问题,而问题之发生,在于太监太多,《甲申朝事小记》又一条:    
    净身男子,大约闽人居多,崇祯十七年中选三次,增万人,每岁月米增七万二千石,靴料增五万。其未选中者,散于皇城外有堂子之佛寺,俗称“无名白内官”。    
    此条亦可信。清圣祖曾听前明太监谈当时宫闱,说太监太多,散居各处,给饭不能遍及,致有活活饿死的;此见于《圣祖实录》,必不妄言。宫中太监以万数,自难保有不“净”的人混入,而且也不是绝无仅有之事,然则明朝中叶以后,宫闱的秽乱,可想而知。    
    客氏本为魏朝的禁脔,所以魏忠贤——本名李进忠,以后复姓为魏,更后赐名忠贤;移宫一案中首恶的李进忠,就此湮没逃避,为行文便利计,从此处起,称他为魏忠贤——勾搭客氏是瞒着魏朝的。及至魏忠贤得势,不必再畏魏朝,因而公开了这一段秘密关系,魏朝无可奈何,不能不承认魏忠贤亦有此“对食”的权利。    
    这一畸形的三角关系当然摆不平,争风的结果,魏朝落了下风。此事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王安对于魏朝与魏忠贤争客氏颇为不满,勒令魏朝退让。此虽见于正史,而实可怀疑,因为此一争也,明明是魏忠贤对魏朝无情无义,以王安的为人来说,似乎不会这样不明事理去袒护魏忠贤。比较之下,倒是第二种看来荒谬离奇的说法比较可信。


《明朝的皇帝》 第三部分客魏阴谋得遂

    三、客魏阴谋得遂    
    另一个说法,见于《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篇:    
    上(熹宗)即位数月,一夕,忠贤与朝争拥客氏于乾清宫晓阁,醉詈而嚣,声达御前。时上已寝,漏将丙夜,俱跪御榻前听上会。客氏久厌朝狷薄而喜忠贤憨猛,上逆加之,乃退朝而与忠贤。    
    这好像十分荒唐,而荒唐犹不止此。    
    明朝有两个皇帝有着极不正常的男女关系,一个是宪宗,《明史·后妃传》:    
    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庭,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正月,生产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于诸山川,遂封贵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复娠矣。    
    按:孙太后为宣宗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