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金屋藏娇》咄咄逼人的进攻,《花花公子》竟然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不予理睬才是最有效的对付方法。这样,才使得《金屋藏娇》的广告攻势屡屡得手,而自己却在强力攻势下节节败退,渐失垄断地位。
1975年4月,《金屋藏娇》的发行量第一次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超过了《花花公子》。
穷寇猛追,到第二年,《金屋藏娇》又搬出了那幅“我们在打兔子”的广告,只是在广告的下面用大号的字体再加上一句广告词:
“砰,我们打中了!”
《金屋藏娇》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上升到了坐二望一的高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在世界营销史上,大概以此为最。
TCL如何对着步步高干——“无绳电话不清晰,方便又有什么用”
步步高是无绳电话的龙头老大,相信大家都清楚地记得步步高公司那则著名的“马桶篇”无绳电话广告。画面上一个人正悠悠然地坐在马桶上方便呢,突然,客厅里的电话响了,那位仁兄匆忙地完成了“任务”,在裤子还没有系好的情况下急忙赶去客厅接听电话。匆忙之间,椅子碰倒了,桌子打翻了,可当他拿起电话机时,里面已经传出对方已挂断的“嘟嘟”声。
接下来的几则广告则是直击无绳电话的功能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这样几则:还是那位仁兄,其中一则是坐在马桶上方便时用无绳电话慢悠悠地说:“喂,股市又升了哟。”另两则是“喂,小丽啊”和“我被关在门外啦”。
这几则广告将无绳电话的方便功能表达得淋漓尽致。
步步高的这些广告以密集的方式集中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通过密集的“轰炸”,步步高已经成功地把无绳电话的“方便”功能深深地植入老百姓的心目中。
2000年3月中旬,TCL的“美之声”电话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广告时段中,紧跟着步步高的电话广告,播了一则针对性非常强的“马桶篇”广告——“无绳电话不清晰,方便又有什么用”。
TCL的广告基本上是借用了步步高的“桥”——在似曾相识的画面里,厕所墙壁上的无绳电话响了,正在方便的男士悠悠地拿起电话,正听到关健之时,电话变得不清晰了,急得他大叫:“喂!喂!喂!……股市到底怎样了?”然后他一脸沮丧地放下了电话,气愤地说:“无绳电话不清晰,方便又有什么用。”
这则广告的针对性是那么明显,连小孩子都可以看得出。
此举一出,整个广告界都被震动了,也激起了步步高的强烈反响,指责说这是不正当竞争。而TCL则认为国际上有惯例,还解释说,此举的目的不是针对谁来的,而是针对目前无绳电话通话不清晰这一严重困扰消费者的普遍问题推出的。最后长级到步步高领导人直接向TCL领导要求其“管教部下”的地步。
几经交涉,“美之声”的广告换成了这个样子:还是那位仁兄,他正悠然地拿着无绳电话边走边谈,画面上打出的广告词则是“方便谁都做得到,声音清晰更重要”。其实,这是换汤不换药。
最后,经过一番艰苦的幕后工作,TCL终于答应将美之声“清晰”无绳电话广告全面撤出央视,沸沸扬扬了几个月的步步高与TCL之争终于以握手言和而告终。
步步高用上亿元才建立起来的知名度,TCL仅凭一则搭车广告,就轻松地把它拿来分享,从而使自己的知名度提升到与之齐平的高度。仅仅过了两个月,“美之声”在广州的市场占有率达34%,比步步高还高出了一截。
从步步高方面来说,步步高在广告策略上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只知道给受众灌输商品性能的宣传,而忽略了对自己品牌的宣传和树立,没有着力于让受众对自己的品牌建立起坚强的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
做广告,要做产品宣传,更要做品牌宣传。聪明的广告主,重视的是品牌的宣传,不断地向受众灌输品牌的概念。而我们的广告主多还停留在产品的吆喝上。自己出钱为整个行业做宣传,搞不好,遇上聪明的主,稍用一点手段就把你的宣传过继了过去,为人做嫁衣还惹来一身的烦恼。
温迪快餐如何对着麦当劳干——“牛肉在哪里?”
相比于麦当劳、汉堡王、肯德基等大名鼎鼎的快餐公司来说,温迪只是个小兄弟。
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却选择要瞄上老大哥麦当劳,并借此而快速走出了成名成长的路子。
开始,温迪采取的是针对麦当劳的目标消费群,走隙缝路线。麦当劳向来以青少年为主要市场目标,温迪就把它的消费群体定位在20岁以上的青壮年消费群体。
为了讨好和拉住顾客,温迪还在肉馅的重量上做文章,有意把肉馅增加那么零点几盎司。美国农业部搞了一项调查,发现麦当劳号称4盎司汉堡包的肉馅短斤缺两,从未超过3盎司。
温迪公司决定以此为武器,狠狠反击麦当劳。它请出了著名的女影星拍了一则广告片。一位好斗、爱挑剔而又风韵犹存的老太太,面对着桌上一只硕大无比的汉堡包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可当她满心欢喜地撕开汉堡包时,发现中间的肉馅只有指甲片那么一丁点大。她始而惊讶、好奇,盯着汉堡包左看右看;继而气愤、恼怒;最后竟不自制地对着镜头发出了一声大喊:“牛肉在哪里?”一时间,“牛肉在哪里”不胫而走,脍炙人口,竟成了全美流行的口头禅。
另一个广告片中,克拉拉扮演的是一位耳聋的老太太。她出游国外归来,却在繁忙的芝加哥机场因遗失证件而被拒入关。为了验证自己真的是美国人,老太太手忙脚乱地翻遍了所有的口袋,依然一无所获。一想到自己就要被拒之于国门之外不得回家,这位脾气本来就暴躁、现在又被验关员不断询问,搞得六神无主的老太太失去了耐心,把头一昂,吼叫道“牛肉在哪里?”这一吼让验关员认出了是广告大明星克拉拉,大家都忍不住放声大笑,破例地放她入关。
温迪跃上了美国快餐连锁店第三把交椅,麦当劳的市场占有率却一路下滑,到1990年,市场占有率只剩下41。25%。
仕奇如何对着世界名牌干——向世界名牌宣战,虚恍一枪
仕奇在《经济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十分注目的广告,标题只有两个字“宣战”!广告宣称:在同等价格上,“仕奇”的质量要高于国外品牌;在同等质量上仕奇的价格要低于国外品牌。欢迎任何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国外品牌应战,欢迎任何权威机构以国际通行标准对仕奇及市售国外品牌进行比较检测;欢迎消费者参加评判。
接着又举办了“仕奇现象与名牌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
广告刊出后不久,即有国内外的许多大公司、大财团主动找上门要求合作,如光大银行就提出出资2000万元搞“仕奇专卖店”。
仕奇的这一奇招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不战而胜,因为,没有哪一家国外品牌真的蠢到要出来应战。这样,仕奇的这一声吼,就把自己轻松抬高到世界名牌的高度,而没有一个人会提出异议,这才是最绝的!
从以上例子中不难看出,商场竞争虽然五花八门或精彩纷呈,在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往往只有一招,这就是中国老话所说的“一招鲜,吃遍天”——唯一有效战略。
与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的最好方法,不是努力做得更好,而是试图变得不同。
——何学林
第二部分:决定成败的21条战略唯一有效战略
第十三条 唯一有效战略
——一招鲜,吃遍天
很多人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奉为圣经,认为只要付出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把成功看作是大量细小的努力的结果。其实这也是走入了误区。做对的事,努力才会有效果,而在各种场合中,通常只有一种举措会产生重大效果,因此,围绕着这个关键的点展开努力,才会产生重大效果,也就是要努力到点子上,即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为什么很多人忙碌一生一事无成?另一些人同样忙碌或并不怎么忙碌却能成就一番大业呢?一个普通农民付出的努力可能比明星还多,却没有后者成功,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努力没有在一个能够产生重大效果的点上,后者的努力发生在能产生重大效果的点上。人生中处处充满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事例。
人生中的“一招鲜,吃遍天”
一个人的一生往往因一事而成名、成家、成功。发明家因一项发明而名垂青史,科学家因一项科研成果而誉满全球,艺术家因一件艺术作品而流芳百世,运动员因打破一项世界纪录而享誉世界,电影明星常常以一部影片走红,武林高手常常以一剑封喉……
譬如,一个作家往往以一部作品成名、传世,代表作往往也是成名作,而代表作往往只有一部甚至一篇。如曹雪芹以一部《红楼梦》传世,罗贯中以一部《三国演义》传世,施耐庵以一部《水浒传》传世,吴承恩以一部《西游记》传世,司汤达以一部《红与黑》传世,徐迟甚至以一篇《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传世。他们当然不是只做了这一件事,他们都做了很多事,也写了不止一部作品,但是,最能体现他们价值的就是这一件事、一部作品。很多作家成名之后就很难写出超过其成名作的作品来了。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努力只有围绕着上述那个点展开的,才是最有效的,其余的努力都没有产生重大的效果。
又如,一名歌手往往以一首歌出名。如香港歌手张敏明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我的中国心”一炮打响,此后尽管他再未露面,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20多年,但是2005年他在美国再次登台,唱的仍是那首“我的中国心”,依然受到中国歌迷狂热般的欢迎。费翔也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歌“故乡的云”一炮打响的。换句话说,张敏明和费翔只需要做一件事——在那个年代的春节晚会上唱好了一首歌,而且只需唱一遍,这一辈子就成功了。所以,他们的一生实际上只需要在这个点上努力就够了,其它的努力都没有产生重大作用。
当然,一生要做好一件事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拿张敏明和费翔来说,看起来他们的成功非常简单,只不过是在一个春节晚会上唱了一首歌而已,实则相当不易。首先你要在20世纪80年代上春节晚会,因为只有20世纪80年代的春节晚会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而要能上春节联欢晚会必须具备一流的水准,可谓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功;其次,“我的中国心”也罢,“故乡的云”也好,这两首歌必须曲谱得好,词写得好,意境还要好,能够表达出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既感人肺腑,又优美动听,而且他们俩还要唱得好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具备了才能一炮打响,一夜成名。看起来这么容易的一件事都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如果你在各方面都努力,能有突破成功的那一天吗?
很多作家、奥运冠军、文艺明星、企业家学历不高,受的教育也不完全,往往数理化一巧不通,他们把精力集中在了自己最容易成功的那一个点上了——作家集中在写作上,奥运冠军集中在体育训练上,文艺明星集中在文艺方面,企业家则一门心思用在赚钱上,然后取得了成功。
所以,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要去做各方面的面面俱到的努力,你要寻找自己最容易成功的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上努力才是成功的捷径。
企业经营中的“一招鲜,吃遍天”
在企业经营中,常常也是“一招有效”。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仅仅凭借一个windows的操作系统,就一举赚得数百亿美元的财富。实际上微软的主打产品,仅仅一个windows而已,不过是把windows简单地复制了n 份,花了大把银子,大家买的都是一件复制品而已。做其它有形产品,即使一模一样的东西,你也得一个一个地造出来,谁有办法简单地复制?比尔·盖茨却做到了。windows不过是一招鲜而已!
2002年,一本不到100页的小册子《谁动了我的奶酪》流传甚广,人们甚至已经习惯将“奶酪”当作各种变化的代名词,成了一个时代的流行语。但这本书不是自动畅销的,一开始出版方做了大量细小的努力,都没有使本书畅销。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时正值《中国企业家》200期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