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尾声
另外,经过高考的同学都知道,高三是决定命运的时刻,大家都在拼命的学习,甚至一天睡眠只有5个~6个小时,时间久了身体可能吃不消,尤其复读的学生,每天一定要保证睡眠7小时,题已经做得很多了,关键是效率。要劳逸结合,适当看一下电视,适度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让大脑细胞有个恢复过程,这样学习效率会更佳,成绩提高会更快。
以上是我的感受,只要坚持住,成绩一定会提高,高考时心里才能不慌,高考心慌完全是一种没有雄厚的基础和扎实的知识的表现。一年的复读,使我圆了上北大的梦。我的成功完全靠我自己的把握,只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按部就班、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预祝有意复读的同学能通过复读实现美梦!
学生感言1回忆复读的日子(1)
2003届复读生北京大学方天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现状,高考始终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任何一个与高考相关的消息,都不知道要牵动多少人的神经。多少人将高考视为指挥棒,又有多少拥有考生的家庭将孩子的高考视为家庭的头等大事。思想紧张、心中焦虑、学生抓忙、家长着急也许正是高三同学家庭的现实生活的写照。“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而每年夏天高考后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大多数考生满怀希望地计划着他们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一部分同学却陷入了暂时的困境,他们可能因为出现了一些莫名奇妙的或者不可预测的问题导致他们在为之奋斗了三年的高考中出现失误,导致他们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擦肩而过。而在秋风送爽的季节里,当大部分考生满怀欣喜地走进象牙塔的同时,陷入困境的那部分同学中的一小部分同学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踏上了他们的复读路。
我也曾走在这条为我带来了希望与荣耀的复读路上。
2002年,我将北京大学作为我的第一志愿并且踌躇满志地参加了当年的高考,由于当时相信自己的实力,我甚至在高考前就开始计划我进入北京大学之后的人生轨迹,但可能正是太想进入北大深造的念头,我背上了包袱,渐渐地心理也失衡了。在高考时,我的感觉非常差,考试结束后我就意识到我的“北大梦”成了黄粱一梦。我沮丧、悔恨,同时觉得无颜面对关心自己的人。后来的两天中,我回忆了自己记事起我能回忆起来的每一幕,仔细反省了我在每件事情上的过失,这个过程虽然使我更加悔恨,但也使我得到新生,因为它重新激起了我一直持有的但曾一度低沉的争胜之心。经过了两天的反复考虑,我向我妈妈提出了曾经让我颇为不屑的复读的想法,在考前由于信心百倍我曾表示过不会考虑复读,所以这一方案一经提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对。但我不认命、不服输,不想放弃成为北大人的梦想,便毅然走上了复读的道路。
在决定复读后,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究竟应该在哪里复读。当时复读市场还不是太成熟,由于缺乏以往可借鉴的经验,我再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不言而喻,每个选择复读的同学最担心的就是选择了一个不能令人满意的复读学校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我开始关注北京市的复读市场,最终,还真算得上是机缘巧合,在我母亲和我的一个同学的家长的一次交谈中偶然得知人大附中首办复读班的事情,我们当即赶赴人大附中,在了解了我所关注的几个问题之后,我当机立断决定在人大附中办的复读班中复读。应该说人大附中复读班的全日制学习、本校老师授课、作业按时批改、专职班主任管理等措施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更坚定了我进行复读的决心。
2002年9月初,人大附中复读班如期开课,我见到了我的新同学。见到这些新同学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他们不仅是我的同学,还是我的战友,我们必须将原先我们头顶上的光环脱掉,共同携手踏上这条艰苦的复读路。我的这些同学多数都比较健谈,能够看出基本上都是原来学校中的“大拿”,和我一样,只不过刚刚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第一次的打击,精神状态都还不是特别好,眼神中也都或多或少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彷徨。在经过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我们就正式开课了。就这样,我们这些“难兄难弟”走到了一起。
至今我还能清楚地记得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授课的老师是特级教师于树泉老师。由于2003年的高考北京市第一次使用新的语文教材,而我们在高中时用的都是老版本的语文课本,所以出现了我们暂时还没有应该使用的新课本的局面,这样于老师原定的授课计划就在这种不可预期因素的作用下被打乱了。面对“意外”,只见于老师从容不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即兴地写下了“秋”字,然后让我们大家回忆自己的古诗词储备中与“秋”有关的句子,借此既复习了古诗词又给同学们一定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摆脱了当时没有课本的尴尬局面,老师的高水平可见一斑。可能是由于刚开学,同学们还不太熟悉,大家多少表现得比较拘谨,三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一个同学举手。这时于老师为了启发同学们,一连吟诵了好几首写“秋”的诗,有些诗句之韵与秋直接相关,有的与“秋”间接相关;有我们十分熟悉的,也有我们似曾相识的,还有倍感陌生的;有课本中要求掌握的,也有日常生活中特定背景下应该使用的。渐渐地,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学们纷纷举手展现自己的基本功。与此同时,老师也不断与我们互动,基本上一个同学给出一个诗句,于老师就可以不假思索地给出一个更合适的诗句,几个回合下来,我们深刻地感到了于老师深厚的古典文学积淀,同学之中也纷纷出现了对老师的赞叹之声。于老师的挥洒自如、雅量高致的不凡气质深深感染了我们,老师的高水平令我们折服。短短的40分钟转瞬即逝,我们从中获益匪浅。我们感到人大附中复读班对我们是负责任的,我们的任课教师确实是高水平的,我们心中的种种不安烟消云散了。
学生感言1回忆复读的日子(2)
在经历了最初两个礼拜的适应之后,在班主任老师严格的管理之下,大家逐渐适应了环境,进入了状态。由于每个同学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同时又都有着对自己高考失败的深刻反思,所以大家动力十足。但我感觉当时班级里面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几乎见不到什么相互研讨、共同进步的情况。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毕竟要想取得名牌大学尤其是那几所人人魂牵梦绕的大学的入学资格,就必须在激烈残酷的高考竞争中取胜。这就注定了在北京市的大多数学校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最重要也是最主流的关系就是竞争关系,这并不是学校的责任,而是这种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且对于复读生来说,自己背负的压力也确实比应届生大,自己对于再次失败的担心也确实比应届生强,大家将这种竞争的关系看得更重。这样下去其实对每个同学都没什么好处。打个比方,我们每个同学如同一名运动员,我们的班级如同一个运动队,去参加一个全国性比赛。我们真正的对手并不是我们队内的队友,而是一同参赛的其他运动队的运动员。如果我们只顾班内同学之间的竞争,各自为战,甚至同学之间钩心斗角,不与其他同学交流,生怕别人在获得自己的知识后比自己强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班内竞争火热,但每个人都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中。时间长了,我们所在的这支“运动队”必然是一支低水平的队伍,那我们如何在高考中与其他“运动队”的队员去竞争呢?只有加强“队内切磋”,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共同分享、一起探讨,才能使我们集体的实力和每一个人的实力都从而得到提升,在高考中获胜。
我生性开朗,对于自己有着充分的信心,又稍有些自命不凡,加之我原来的学校——景山学校有一个轻松的环境,喜欢和班上的另一名同学在课下讨论一些问题。我们所探讨的问题不光局限于与课本有关的内容,有时还谈古论今、谈天说地,虽然有些同学仍然认为我们是“侃大山”,但渐渐地有同学开始加入我们的讨论了。随着学习的紧张和功课的加重,我们所讨论的话题向学习方面靠得越来越紧了,大家渐渐地从研讨氛围中获益,没有多长时间我们班级的讨论气氛就形成了。事实证明,我们大家都从这种讨论氛围中获益良多。
我们在复读的过程中还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做习题的兴趣不高。毕竟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高三复习的全过程,考纲上的知识已经复习了若干遍了,所以出现一些厌烦的情绪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原来我们在知识上存有漏洞正是导致我们不得不复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常常听到有的同学抱怨说最近几年高考题目出得很怪,所以导致自己发挥的失常。但事实上所谓的怪题与难题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有人说所谓难题是你会而别人不会的题目,而怪题则是你不会别人也不会的题目,我想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自然希望在考场上遇到自己会而别人不会的题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拉开差距,体现自己的优势,那么如何将怪题转化为难题就成为了我们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其实问题分析到现在,应该如何做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必须将别人不会而自己也不会的问题转化为别人不会而自己会的问题。那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恐怕只有多做习题了。我想如果能这样看待问题,大家在做习题时就不应感到烦躁苦闷了,相反还应该有一种欣喜的感觉——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了。因此,多做题对于我们复读生来说格外重要。
以上是我们当时在复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我想拥有一个好的研讨氛围和勤奋的多做题目,是复读生通往自己理想大学的必经之路。同时,如果能调整好心理状态,相信复读生的优势一定能在高考中显露出来。这是我的一点心灵历程和复读过程中的经验,希望能对今后复读的同学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走好,无怨无悔,并且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事业之花开得绚丽多彩。
学生感言1复读让我重塑自我(1)
——重返燕园
2005届复读生北京大学徐冀
四年前的夏秋之交,带着父母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以优异的成绩走进了自己心中的圣地——北京大学。但是现实的大学生活与我想象中的相去甚远,没有了父母老师的谆谆教导,没有了监督和约束,没有了固定的班级和教室,我像飞出囚笼的小鸟一样,追逐着自己的自由与梦想。
我选择了电子学作为自己的专业,然而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我对它没有任何概念,只是一味追求热门。结果进入大学后,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没有任何兴趣。但一贯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之中,自信甚至自负的我丝毫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一心只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东西到最后突击一下都可以解决,然后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渐渐地,我迷失了……现实是残酷的,我的学习越来越吃力,对所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厌烦,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终于有一天,当我发现自己听不懂老师所讲的东西时,我开始反思自己和自己的选择,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摆在我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走下去,带着沉重的课业负担,硬着头皮痛苦地走下去;另一条是抛弃自己所得的一切,从头再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前者面对的是无尽的黑暗,而且即使走到尽头,所得到的也不是自己喜爱的。而后者看上去好了很多,没有那么多负担,而且自己已经成功过一次。然而后者带给我的问题是:我必须放弃已经得到的北大人的名头,而且在成功之前我无法面对公众,面对亲朋好友。最为关键的是,我几年的青春将在这一来一去中飘然而逝,我的父母也要为我付出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代价。
我面临着人生中从未有过的重大抉择,正当我无法走下去的时候,父母给予了我最大限度的宽容和支持。这个时候,我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亲情,什么人会在你走投无路时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我深深地自责,悔恨自己在刚刚遇到困难时没有向父母倾诉,以至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