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鬼”。无论男女,都摆出一付一口把驴咬死的架式,吃装在小匣子里的驴肉,叫作“嚼鬼”。饺子,明代叫“扁食”,清代称“水饽饽”;吃法都一样,少不了包个银锞子、铜钱什么的,看谁能吃到“吉利”。清代还吃肉馅的团圆饼。而明代,则把八月十五剩的月饼,留在除夕吃,也叫“团圆饼”。
除夕白天,清代皇帝在保和殿设宴,招待蒙古王公等。宴罢,皇上率领老婆们,到皇太后寝宫行“辞岁礼”;皇后带着“姐妹”们,在皇帝寝宫向丈夫行“辞岁礼”。皇贵妃以下的“姐妹”们,去皇后寝宫行“辞岁礼”。
正月初一,皇后率“姐妹”们给丈夫拜过年后,在“本宫”升座,接受“姐妹”们的节日祝贺;然后,皇后率领大家,去给皇太后拜年。
第六部分第十三章 天天过节夜夜笙歌(2)
乾隆年间,过年时在圆明园开设九天“集贸市场”,太监、宫女化妆经商。干鲜果品,时令蔬菜,山珍海味,日用百货,古物珍玩,无所不有;酒肆茶楼,如林而立。有些货物,内务府与宫外商家签约代售;又选择京城饭庄中“著名”的小二,充当“跑堂”。比颐和园后山的“苏州街”红火得多。宗室王公、文武百官,获准入园逛市场、采购、聚餐。皇帝也信步逛逛,讨价还价,品茶饮酒,吆五喝六,跟真事儿似的。
弘历特别宠爱惇妃给他生的老闺女。按照规定,皇后生的闺女,封为“固伦公主”;妃子生的闺女,封“和硕公主”。弘历破例封老闺女为“固伦公主”。有一年,弘历领着老闺女逛集市。女儿相中了衣服摊上的一件红呢夹袄。爷俩正和摊主讨价还价时,军机大臣和戳恕R蛭馕还髯芎么虬绯尚』镒樱钟牒瞳|的儿子订了婚,所以,弘历笑着说:用不着我破费了,让你“老丈人”掏腰包吧!和朴谔旨刍辜郏ǘ肆轿埔蛳铝撕旒邪馈!
影响广泛、长时间令人津津乐道的节日活动,莫过于“千叟宴”。
康熙六十年(1722年)正月,六十九岁的玄烨,在乾清宫前大张筵席,招待一千多名六十五岁以上的满汉大臣及其他官员;诸王、贝勒、公卿,出席作陪,名为“千叟宴”。
十二岁的弘历目睹了千叟宴的感况,觉得爷爷的玩法“真有趣”。当上皇帝后,按他那好大喜功、爱出风头的脾气,凡是爷爷干过的漂亮事儿,都想试一试。老爸留下的底子比较厚,自己又挺能干,盛世太平,心里却总有件事情放不下,越老越想会一会老哥们儿,和他们说说话儿,一块热闹热闹。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下半年,全国各地的驿站(有通信、交通、招待所职能),忙得一塌糊涂。一批接一批的白胡子老头前来“住店”,赶往北京。离北京越近的驿站,忙得越厉害。一分钱不掏倒没啥,反正是“事业单位”,国家的“买卖”;要命的是,好吃,好喝,好睡,好交通不算,“事儿”还特多。就说那个一百零五岁的退休吏员邓钟岳吧,从老家福建,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去北京,颤颤微微的样子,一天走不了多少路。所经驿站,无不担惊受怕:老爷子是皇上的客人,万一有个闪失,把老骨头扔到路上,怎么向皇上交待。
原来,朝廷早就发了通知,乾隆五十年元旦期间,皇上要举办千叟宴,封底不封顶,让各地选派六十岁以上的各界老头儿,进京赴宴。
正月初六,乾清宫的节日气氛更浓了,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光花灯就悬挂了近千盏。乾清宫前的空地上,铺着鲜红的地毯。三千多名来自士农工商学兵各界的老头儿,欢聚一堂。七十五岁以上的大臣、九十岁以上的官吏和平民,获准由儿子或孙子搀扶入席。宗室、王公、大臣、皇子、皇孙,出席作陪。七十五岁的弘历,身着礼服,踌躇满志地坐于“主桌”,笑容可掬地看着全国各地来的客人。
席间,弘历又犯了老毛病,传旨“吟诗联句”,把宴会推向一个高潮。老爷子们抖起精气神儿,“磨牙擦嘴”,纷纷歌皇恩、赞盛世、颂太平,仅诗就吟了三千四百二十多篇。弘历还把一品大员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召到御座前,一一赐酒。临了儿,老耄们个个拄着皇上给的拐棍儿,醉醺醺地出宫回家。
《雍正帝十二月令•;正月观灯图》“便因皇极初临时,重举乾清旧年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刚退居二线,已经八十有六的弘历,在他的“养老院”皇极殿,重张千叟宴。三千零五十六名老头儿出席。弘历称一百岁的邱成龙和一百零六岁的熊国沛为“百岁寿民”,赐“六品顶带”;赏九十岁以上的平民老人“七品顶带”。这次宴会,吟诗近三千五百篇。老耄们回家时,手里拄着太上皇给的拐棍儿,兜里揣着太上皇赏的如意、珍珠、银牌等。
据统计,女人平均寿命比男人长。想当年,她们中的“寿星”肯定比老爷们儿多。可惜,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她们没有资格和皇帝干杯。否则,婆叟相聚,会更加有趣。
香港赛马会讲究男女平等。2004年5月,他们在赛马场举办宴会,招待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六十岁以上老人。两千多名老人应邀出席。男女搭配,一点不累。
“大寒后十五日”,北斗星“指东北维,为立春”,吃芹菜、韮菜和竹笋拼成的“春盘”,取“勤、久、勃”之意;还有吃生箩卜“咬春”的,吃“春饼”的。“打春阳气返。”明代皇帝在“立春”这一天,派使者到东直门外,把“春”迎入紫禁城。清代皇帝在皇宫中举行仪式,“九叩”拜迎“春姑娘”。
要想考证玉皇大帝的出生年月日,当然是很困难的。然而,古人自有高招。正月初九乃“一阳初始”,大吉大利,人们就把这一天确定为玉皇大帝的诞辰。《唐书》记载,“显庆二年定南郊祈谷,及明堂大享”,奏《享昊大乐》。清顺治元年确定,每年“正月上辛日,祭上帝于大享殿,行祈谷礼。”
古人认为,盘古开天辟地,“混沌”才终于分了家,“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道教为“三元”作了具体的分工:“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吃圆子,喝喜酒,观歌舞,耍龙灯,都是皇宫里不可缺少的活动项目。元宵之夜,有时百姓获准入宫观灯;皇帝一高兴,或登上前门箭楼,或走到“群众”中去观灯。一年到头,元宵节是皇帝偶尔与民同乐的、少有的几个节日之一。大多数情况下,帝后都在北海的五龙亭,观灯,欣赏焰火。
明宫规定,自正月十一至二十一,放灯十夜。乾清宫丹陛上,设高达七层的“牌坊灯”;寿皇殿前的“鳌山灯”,高达十三层;“百枝灯树,光明夺月”。到了上元日,王公百官可以入宫观灯。皇家成员穿上节日服装,太监、宫女着蟒袍或“灯景补子”。
民间谚语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即便是这样,也不会影响人们过节的情绪。下雪,灯节会另有一番情趣,“瑞雪兆丰年”,节日气氛反而更浓。当然啦,身份地位不一样,对雪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有一个笑话说,秀才见下雪,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当官儿的接上一句:“这是皇家瑞气”,公子王孙喜不自胜:“再下三年何妨”,平民百姓说:“放你娘的臭屁!”
自过了小年儿,到正月十七,明宫按照惯例,天天都燃放花炮。太监们每天晚上在乾清宫庭院里放烟花,“寿带”、“长明灯”、“珍珠帘”、“葡萄架”,花样繁杂,色彩纷呈。思宗朱由检最喜欢“水仙”烟花,每次都亲手点火。
阿拉伯人说:“欢乐与烦恼,总是如影随形。”物盛而衰,乐极生悲。正德年间的一个上元夜,乾清宫着起大火。武宗朱厚照见火不救,一溜烟儿跑到“豹房”去,“隔岸观火”。“天子圣明臣敛手”,大火越烧越旺。朱厚照喜形于色,不时笑嘻嘻地对随侍左右的人,说上几句风凉话:“多好玩呀,简直就是一棚大烟花啊!难得一见……”好像这件事跟他没关系似的,你说他浑不浑?
清宫的烟花,比明宫更胜一筹,“太平花”、“大葡萄架”,各显异彩;“雷车电鞭”,轰鸣驰闪;“珠帘流苏”,如飞鸟凌空展翅、彩蝶漫天飞舞。有的“盒花”点燃后,“鼓乐齐鸣”,钻出一支“秧歌队来”。
第六部分第十三章 天天过节夜夜笙歌(3)
清宫张灯的时间,也比明宫长得多。过了小年儿,宫中就到处张灯,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初三才撤灯。光是乾清宫这一片,就布置四百多盏花灯。到了元宵之夜,皇上一声令下,宫女、太监举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舞凤”、“转龙”,各显风流;数千名禁卫军官兵,执灯列队,组字,倏忽“万岁”,俄顷“太平”,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清末,为了迎合慈禧太后的业余爱好,花灯变成了牌灯,“麻雀”、“天九”轮番亮相。一个灯一张牌,“中发白”、“天地人”,一样不缺。随着锣鼓点儿,一会儿是“一条龙”、“清一色”,一会儿又是“天顺”、“合巧”、“三锥六套”。
正月十五前后三天,皇帝连轴转,天天请客吃饭。一拨是太后那一辈往上的女眷,一拨是自己的一大帮老婆,一拨是皇子、皇孙、曾孙,以及近支儿的王公和孙男弟女,还有一拨是蒙古王公;大臣、元老,要么专请,要么作陪。康熙四十九年,在请老一辈女眷吃饭时,五十有七的玄烨聊发少年狂,翩翩起舞,为古稀之年的皇太后祝福。
慈禧太后越是逢年过节越欢实,像穆桂英一样,“阵阵”落不下,听戏,观灯,猜谜语,欣赏焰火,吃团圆饭,忙得团团转。
杨泉写的《物理论》说:“北极,天之中,极南为太阳,为昏明寒暑之限极也。”二月初一的中和节,是祭拜太阳的日子,清代直呼“太阳节”。皇宫中举行拜太阳仪式,吃圆形的糕饼。明宫吃油炸粘糕、煎饼。清宫吃的“太阳糕”,是一种“金鸡独立”造型的糯米饼。
二月初二,学堂开学;禁动针线,“免伤龙眼”;吃“龙须面”、“龙鳞饼”。民间早起第一件事,是把灶灰从厨房到户外撒出一条线,有的甚至一直撒到河边、井畔,“引龙”入户。
二月十五给花神过生日,后宫佳丽兴致最高,个个以花神的娘家人自居,到花神庙去烧香,上供。她们指挥太监、宫女,用纸花、绢花、彩绸,把各自的寝宫装点成花的世界。
二月十九,给观音菩萨过生日。
“客思似杨柳,春风万千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寒食、清明、三月三,三个节日前后脚,而且都具有缅怀先人、消灾祈福的意义。传说,郑成功主张“反清复明”,闽南(包括移居台湾的闽南)人,不在“清”明节,而在三月三祭祖上坟。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子推随公子重耳逃难。途中断炊,介子推割自己大腿上的肉,喂饱了重耳。秦国帮助重耳登上晋国王位,介子推携母跑到晋南绵山隐居,拒不为官。重耳放火烧荒,迫使他“出山”;结果,介子推在山里彻底“休”了。从此,山下的村庄,更名为“介休”;清明前两日,为“寒食节”,不生火,吃“冷餐”,纪念介子推。现在,介休市是汾西矿务局的所在地,盛产煤和焦炭。绵山成为风光秀丽、名胜古迹庙观云集的旅游佳处。
《端阳故事图•;悬艾人》清明时节,人们既祭祖,又“踏青”;三月三,借“修禊”之名,行春游之实,到郊外水边饮酒戏耍:“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叫春醉倒。”有些地区或民族,青年男女在这期间可以自由交往;因此有人把“三月三”称为古人的情人节。
在赏花、尝新果的欢乐气氛中,皇家迎来了四月八日佛祖诞辰。佛本人是吃素的。给佛祖过生日的人,也不能沾荤腥,没啥好嚼谷。三月三,人们普遍洗过冷水澡了;四月初八,帮佛搞个人卫生,把宫中的佛像,一一放到黄瓷浴盆中,用蜜水冲洗一遍,更换新衣、新坐垫儿。民间在路边“施茶”,煮加盐的豆子给过路人吃,“普结善缘”。
四月十八,碧霞圣君过生日,希望生小孩的后宫佳丽,绝不会错过这个向送子娘娘献殷勤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