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暴露了我的IP地址,电脑遭到了黑客攻击,毁掉我正在写的文稿,从此之后我就只看帖不再回帖了。

  汉代是中华民族的上升阶段

  《汉代风云人物》的人物出场次序的安排有什么说法吗?为什么是从晁错开讲?单是因为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这样比较好切入吗?

  易:讲座中人物的出场次序是没有特意去安排的,因为“汉代风云人物”不是一个事先通盘策划的节目,至于从哪说起完全是偶然的,当然,也和当时正在热播的《汉武大帝》有一定的关系。

  有人认为您应该第一个先讲讲司马迁,觉得他才是您讲史的源头,您怎么看?那么,现在的历史学家您最欣赏的是哪一位呢?

  易:我曾在陕西电视台《风追司马》现场直播时讲过,“我们可以没有汉武帝,但不能没有司马迁”。但是司马迁又不是合适《百家讲坛》来讲述的人物。因为这档节目面对的是广大的电视观众,挑选人物的时候就要偏重于戏剧性,而不是从一个人物的学术分量和历史分量的角度来判断的。杨洁导演曾拍过电视剧《司马迁》,但收视率却不理想,所以说一个人物重要不一定是演出来讲出来好看。

  我最欣赏的当然是黄仁宇了,他的《万历十五年》我认为是极其杰出的作品,在历史解读和写作的境界上我都是非常认同的。

  汉代这一时期,正如您一再强调,对中国人影响巨远,那时候无论从帝国整体还是个人心气都是开阔的。您对电视屏幕在一段时间里充满清宫戏怎么看?

  易:我认为汉代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上升阶段。汉代是我们民族的成年期,在经历了春秋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一方面有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又开始走向成熟。这个成熟主要表现在形成了宇宙观,在先秦是不怎么谈自然、天的问题,汉代提出了“天人合一”观念,汉代在哲学上思考宇宙人生;文学艺术上也有很多探索;政治上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制度,为后世的政治奠定一个基础。

  我用八个字来总结汉代和清代的特点:汉代恢弘,清代成熟。因为清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历史朝代,老百姓会比较熟悉,而汉代就比较遥远了,我想这是电视屏幕清宫戏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品读”比“普及”重要得多

  有评价说,您完全打破了沉重说史的沉闷局面,为历史知识的普及开拓了一条道路。我们发现,“意粉”有七成是13岁到29岁的年轻人。

  易:过去的很多历史著作实在太艰深了,一般的观众和读者很难接受。历史学家担负学术的责任,他负责的对象是学术界。但是我认为应该有一些人来向大众负责,但这种负责又不是用“普及”能来概括的。我从来不使用“普及”这个词,“普及”是只要把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就行了,而事实上绝非这么简单。我用的是“品读”,我以前出版过《品读中国》,刚出的这本叫《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品读”是要去品味、去阅读,能找到里面能给现代人以启迪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您幽默机智、神情并茂、通俗浅显的说史方式符合了大多数人的胃口,您认为这是否代表历史解读的潮流和方向?



/* 11 */
  易中天:讲三国 留悬念(2)     

  易:我怎么能代表潮流和方向呢(笑)?这还是要大家来评判、历史来评判。其实我更关注是别人的批评,就算是偏激、挑剔也是很好的,至少提醒我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评判历史人物“反脸谱化”

  在您的这本《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介绍了韩信、项羽等人物,因为他们英雄壮举、因为他们悲剧收场,他们在历史上、在后人心目中成为理想人物。可以说,他们在政治上的失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去“品读”历史人物呢?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做成功呢?

  易:这些人物失败都是因为他们人格上的缺陷。比如说韩信,他的重要问题就是“不彻底”,朋友没有维系到,也没有太大的敌人,他对刘邦有忠诚的一面,却没有忠诚到底,这与他人格的缺陷有关。

  项羽是“匹夫之勇”,也是一大缺陷。但他是一个本色英雄,后世得到很多的同情。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告诉大家项羽不仅是有值得同情、值得喜欢的一面,他还是有缺陷的。

  成功要看从哪个角度说,传统上评判人物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成者王败者寇。当然历史上也有一部分人同情弱者同情失败者,比如对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的评价上,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因为项羽是失败者就偏要去同情他,变成了“成者寇败者王”,这也是不对的。其实有各种意义上成功,事业、做人、做事的成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据说您的一位学生曾经戏言,要做您的学生首要的条件是“帅”;那么,您一般收学生最看重的是什么呢?听说您连续两年没有招收学生,盛传您将离开厦大去复旦?

  易:我招收学生很严格,规矩是考试之前不见考生,完全是试卷说话。我们设计的试卷足可以达到考察目的,总结起来就是四个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连续两年没有招收学生是因为要退休,退休了怎么可能还能去复旦大学呢?

  我们知道,易老师的涉猎相当的广泛,您本来是学古典文学的,后来转到美学、文化学、历史学,写了许多不能完全称之为“学术”的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再到央视“百家讲坛”讲演《汉代人物风云》,成为人气最旺的主讲人。您在不同领域中积累的知识,您觉得自己最有成就或是最有心得的是哪一方面?

  易:我学术上真正的代表作、最有心得的是《艺术人类学》,书中提出关于艺术和审美、起源和本质的学说,我称之为“确证说”。

  《汉代人物风云》讲座的成功,让我体会到电视和学者的关系,我以前说过,学者和电视台的对接,做好了是“双赢”,学术扩大了传播范围,电视提高了文化品位;做坏了就是“双输”,学术失去了自身品质,电视失去了广大观众。

  有人说你是“余秋雨式的人物”,一方面在学校执教;另一方面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您喜欢作为文化明星的角色吗?

  易: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也有观众问过类似的问题。我认为,人生只有两种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另一种是走别人的路那就只好让自己去说。而我只不过是不愿意让自己说而已,那就只好让别人去说,那就不是可选择的了。教书或者是参加社会活动,我不存在更喜欢哪个,没有太大的可比性,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三国”开讲三种面目

  有消息说您2006将在央视开讲“三国”,您讲三国的着力点将放在哪里?

  易:是的,我和中央电视台合作,计划做一年的三国,但一年只是个初步的计划。

  “三国”第一讲是正月十五正式播出,然后每周六、周日播。“三国”其实是比较难讲的,以前的那种已经有过的方式都不实用了,跟讲《汉代风云人物》不一样,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讲。这段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我们是想把这段历史整个讲一遍,会涉及到很多人、事。

  第一集是个开场白叫《大江东去》,是个总的帽子,主要谈历史的三种面目和我们的三种意见,也就是提出了一个观点: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三种面目,历史上的本来面目、称之为历史形象;小说、戏剧和文学艺术中的面目,称之为文学形象;民间信仰、民众风俗和一般人心目中的面目,称之为民间形象。看待历史三种态度: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叫历史意见;站在现今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叫时代意见;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叫个人意见。

  这段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三国志》,一般读者和观众心目中的“三国”是三国演义的“三国”,是三国的文学形象,而我重点要讲的是历史形象。接下来讲的就是曹操,不过是以曹操为线索来讲三国,贯彻我的讲史的方式“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由一个人物牵头带出事件,然后又通过事件牵头带出其他的人物,比如说到曹操,讲到关东联军,说关东联军必然说到袁绍……我是把人和事混编在一起,很难说哪些是讲人哪些是讲事,“三国”讲座做成电视连续剧的结构,每一集最后都会有一个悬念。



/* 12 */
  易中天:讲三国 留悬念(3)     

  您认为三国人物和汉初人物相比,哪个更有魅力?那么,您最喜欢的是那个朝代?

  易:我对历史人物和朝代没有特别偏爱的,我认为学者不能有偏见,一定要用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历史。



/* 13 */
  易中天:别把历史人物“脸谱化”(1)     

  燕赵都市报

  继《刘心武揭秘》市场销售取得巨大成功后,“百家讲坛”又一本结集《易中天品读汉代人物》1月16日正式面市,首印15万册。

  自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人物风云”,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迷倒了无数观众,一些“意粉”甚至自发地在百度贴吧里为他建起了一个“易中天吧”。而2006年,易中天又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签约,准备再讲一年的“三国”。

  偶尔会到“易中天吧”上去看看

  记者:您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系列讲座《汉代风云人物》获得热烈反响,一些观众甚至自发地在百度贴吧里建起了一个“易中天吧”,他们自称“意粉”(易粉)、“乙醚”(易迷),您经常上去看帖子吗,亲自回帖吗?

  易中天:我偶尔会到“易中天吧”上去看看,也确实自己回过帖。但有件事我是要说明一下的,我在成都的时候因为回帖暴露了我的IP地址,电脑遭到了黑客攻击,毁掉我正在写的文稿,从此之后我就只看帖不再回帖了。

  汉代是中华民族的成年期

  记者:您讲的是汉代风云人物,您怎样看待汉代这一时期?

  易中天:我认为汉代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上升阶段。前边是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思想最活跃、生命力最旺盛的黄金时代。马克思说过“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而春秋战国就相当于西方古希腊时代,马克思曾对古希腊这个童年时代予以很高的评价,我们也应对我们民族的这个童年时代给予很高的评价。接下来的汉代是我们民族的成年期,在经历了春秋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一方面有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又开始走向成熟。

  这个成熟主要表现在形成了宇宙观,在先秦是不怎么谈自然、天的问题,汉代提出了“天人合一”观念,汉代在哲学上思考宇宙人生;文学艺术上也有很多探索;政治上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制度,为后世的政治奠定一个基础。

  记者:据调查,“意粉”有七成是13岁到29岁的年轻人,能带动这样一个群体的人去关注中国历史,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您认为这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易中天:我在《帝国的惆怅》的后记里说:历史总是让人惦记的。因为我们不能割裂历史来创造现实,这也是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里谈到的。

  过去的很多历史著作实在太艰深了,一般的观众和读者很难接受。历史学家担负学术的责任,他负责的对象是学术界。但是我认为应该有一些人来向大众负责,但这种负责又不是用“普及”能来概括的。我从来不使用“普及”这个词,“普及”是只要把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就行了,而事实上绝非这么简单。我用的是“品读”,我认为“品读”是比“普及”重要得多的,“品读”是要去品味、去阅读,能找到里面能给现代人以启迪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别把历史人物“脸谱化”

  记者:您的这本《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中介绍了韩信、项羽等人物,您认为他们在政治上的失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去“品读”历史人物呢?

  易中天:这些人物失败都是因为他们人格上的缺陷。比如说韩信,他的重要问题就是“不彻底”,朋友没有维系到,也没有太大的敌人,他对刘邦有忠诚的一面,却没有忠诚到底成为一个忠臣,也有反叛的一面,但是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