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事做到位-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自己背道而驰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也是许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任何行动一定要有目标,并有达成目标的计划。早上开始工作时,如果并不知道当天有什么样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像上面的伐木工人一样,把时间浪费在不该做的事情上。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切实的行动,更不可能获得实际的结果。有目标才能减少干扰,帮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优秀员工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计划好当天的工作。    
    一位钢铁工人曾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他的领班有一天交班之后,问他的生产科长这一班次今天生产了多少吨,科长回答说5吨,就在地上写下一个“5”字,并且留下一支粉笔。晚班的领班看到地上的“5”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有位工人说:“听说这是日班生产的吨数。”第二天,“5”被改写成了“6”。竞争开始了,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后来有一个班次生产的钢材居然达到了9吨,从此该厂的班次生产量再没有回落到“5”过。    
    也就是说,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一开始就应该有自己的终极目标,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也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一直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你迈出的每一步方向都是正确的,不管哪一天干哪一件事都不会违背你为之确定的最重要的标准,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为最终目标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如果你一开始时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就会锻炼出与众不同的眼界,它让你把眼界不再局限在某一个具体事情上,多一些理性的严谨,少一些感情的投入,事事归于简单。它会让你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养成一种理性的判断规则和工作习惯。    
    成功人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清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需的,哪些事往往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是无足轻重的。他们总是在一开始时就怀有最终目标,因而总是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    
    成功人士不但一开始就怀有终极目标,而且他们的目标都非常具体,他们不订“进度表”,而是列“工作表”,比较大或长期的工作会拆散开来,分成几个小事项。他们经常用长跑中的“分段法”,把很长的距离分成几个小段,每一段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事物,它可以是一份报告的问世,也可以是设计图的完成,哪怕仅仅是为后花园增添了一种花,也是在成功路上留下了脚印。    
    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制定计划的周期可定为一个月,但应将工作计划分解为周计划与日计划。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一下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一下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必须注意的是,在制定日工作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80%。这是由商业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每个员工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以及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    
    如果你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你没有完成任务时,就必然会在第二天挤占你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下一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一天乃至当月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久而久之,你的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你的上级就会认为你不是一个很精干的员工。    
    


第三部分马上去做,亲自去做

    一天,6岁的王安外出玩耍,发现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带回家喂养。走到家门口,他忽然想起未经妈妈允许,便把小麻雀放在门后,进屋请求妈妈。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答应了。但是,当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这时小麻雀已不见了,看到的是一只意犹未尽的黑猫。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当老板给了你某项工作后,你必须抓住工作的实质,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凡事必须先行动起来,因为一旦进入行动状态后,人们就来不及多想,就等于逼上梁山,背水一战,只有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反而容易成功。     
    有一位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在探寻成功人士的精神世界,他发现了两种本质的力量:一种是在严格而缜密的逻辑思维引导下艰苦工作;另一种是,在突发、热烈的灵感激励下立即行动。    
    当可能改变命运的灵感在世俗生活中喷发时,绝大多数人习惯于将它窒息,而后又回到原来的生活常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照常做什么。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在的冲动是人类潜意识通向客观世界的直达快车。    
    威廉·詹姆斯说:灵感的每一次闪烁和启示,都让它像气体一样溜掉而毫无踪迹,这比丧失机遇还要糟糕,因为它在无形中阻断了激情喷发的正常渠道。如此一来,人类将无法聚起一股坚定而快速应变的力量以对付生活的突变。    
    有一次,沃尔特·B·皮特金在好莱坞时,一位年轻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在场的人全被吸引住了,它显然值得考虑,不过他们可以从容考虑,然后讨论,最后再决定如何去做。但是,当其他人正在琢磨这个方案时,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电话并立即开始向华尔街拍电报,电文热烈地陈述了这个方案。当然,拍这么长的电报所费不菲,但它转达了皮特金的信念。    
    出乎意料的是,一千万美元的电影投资立项就因为这个电文而拍板签约。假如他们拖廷行动,这方案极可能就在他们小心翼翼的漫谈中自动流产——至少会失去它最初的光泽。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诸行动了。在他一生中,他培养了灵感,信赖它,将它当成他最可靠的心理顾问。    
    很多人羡慕他办事如此简明,然而事实是,他之所以办事简明,就是因为他在长期训练中养成了“马上行动”的习惯。    
    世间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一旦延迟,愚蠢地去满足“万事俱备”这一先行条件,不但辛苦加倍,还会使灵感失去应有的乐趣。以周密的思考来掩饰自己的不行动,甚至比一时冲动还要谬误。    
    企盼“万事俱备”后再行动,你的工作也许永远没有“开始”。人们往往在事情到来之时,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头脑中就会冒出“我应该先……”,这样一来,你的一只腿就陷入了“万事俱备”的泥潭。一旦陷入,你将顾虑重重,不知所措,无法定夺何时开始,时间一分一秒地浪费了,你陷入失望的情绪里,最终只有以懊悔面对仍悬而未决的工作。    
    很多时候,你若立即进入工作的主题,将会惊讶地发现,如果拿浪费在“万事俱备”上的时间和潜力处理手中的工作,往往绰绰有余。而且,许多事情你若立即动手去做,就会感到快乐、有趣,加大成功几率。    
    马上去做(Just Do It!),亲自去做(Do It Yourself!)是现代成功人士的做事理念,任何规划和蓝图都不能保证你成功,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一步一步经过不断调整和实践出来的。因为任何规划都有缺陷,规划的东西是纸上的,与实际总是有距离的,规划可以在执行中修改,但关键还是要马上去做!根据你的目标马上行动,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日梦。    
    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做到“立即行动”很不容易,因为这样难免发生失误。但你最终会发现,“立即行动”的工作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当你养成“立即行动”的工作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秘诀。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时,你就朝自己的成功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如果你犯了一项错误,这个世界将会原谅你,但如果你未做任何决定,这个世界将不会原谅你,如果你已作了一个真正的决定,就要马上行动。方法是写下开头的几个步骤。哪三件事是你现在马上可以进行,并且对你的新决定有帮助?你可以打电话给谁?你可以做什么承诺?你可以写一封什么样的信?你可以做什么与旧习不同的事?将你可以立即做的事列成一张表,并马上去实行它们,现在就去做!    
    如果我们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我们就要立即行动,因为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懒惰而一事无成,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决断,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废品,一百次的胡思乱想抵不上一次的行动。    
    聪明人雷厉风行,糊涂蛋拖拖拉拉,一个人应该尽早去做,否则你就会迫于形势而去做某事。聪明人当即就会断定什么该早点干,什么该晚些做,并且干得很开心。立即行动,这种态度还会消减准备工作中一些看似可怕的困难与阻碍,引领你更快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部分服从于已做的决定

    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就很难达成共同目标;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团队胜人一筹。威廉·拉尼德对此做了非常生动的描述:“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发射出的炮弹,在命令面前你无理可言,必须绝对服从。”    
    美国高级将领史迪威曾担任过抗战时期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他上任不久就发现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存在严重问题:欧美军队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不管是谁,只要有指挥权就能指挥;中国则不然,上下级关系由个人恩惠决定,军官只听从某个人的命令,其他人即使有指挥权也指挥不动军队。例如当远征军回国的退路被日军切断时,其直接上司史迪威命令部队撤往印度,但蒋介石却命令部队撤回国内。    
    最高指挥部的不统一使远征军的军官们十分为难,最后有两个师的士兵撤往印度,其他的撤回云南。在退回云南的途中,远征军迂回穿越人迹未至的原始森林,饥饿和疾病导致士兵大量死亡,10万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4万人,倒是撤往印度的两个师后来成为了中国最精锐的部队。    
    根据欧美国家的军法,军官不服从命令要受到严惩。史迪威要求处分那些不听命的将军,枪毙四个师长。但蒋介石却息事宁人,只将第五军军长杜聿明调任,五十五师师长陈吾勉处分了事。     
    史迪威对此非常不满,认为必须对中国军队进行结构上的改造,他说:“如果给予正确的指导,中国军队不会逊色于任何国家的军队。”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说过:“即使决定是错的,那我们也可以通过执行来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再回头讨论。”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怎么能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牲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务的人。”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服从,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    
    在西点军校,即使是立场最自由的旁观者,都相信一个观念,那就是“不管叫你做什么都照做不误”,这样的观念就是服从的观念。    
    服从是一种美德,商场如战场,服从的观念在企业界同样适用。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就如同每一个军人都必须服从上司的指挥一样,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大到一个国家、军队,小到一个企业、部门,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