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拦渡桃抵芸贰!八撬涤腥嗽谖颐钦飧鐾旧戏⒉枷ⅲ悼梢月虻紸K…47步枪。这消息把我们吓了一跳,可是我们找遍网站所有的消息也没有找到这条买卖信息。”马云这样回忆道:“按说也不可能,根据以前的经验,我们知道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在于可信度,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立下规矩,对所有在阿里巴巴上发布的信息都经过人工编辑,这规矩从免费会员时代一直坚持到现在,因此我相信这样的信息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过像《商业周刊》这样的杂志一报道还是把我们吓了一跳,因为它很少乱讲话。”
作者在阿里巴巴的档案库里已经无法找到这个《商业周刊》的报道,因此我们只能凭借马云的回忆来做这样的描述。不过客观事实是,当时国外媒体的报道确实很多,这造成了阿里巴巴当时在国外的声望不小,进而给阿里巴巴带来了很多投资者。而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分析。
实际上,这条消息反映的事实是,阿里巴巴的流量已经在商业网站中开始让它脱颖而出了。我们已经知道,到1999年底阿里巴巴的网站流量已经达到了八万人次/天。
“就在我们的封闭期里,国外的记者也来过几拨,每一次都会带来流量的增加,同时还会带来投资者。”
不管钱而且已经快没钱的马云似乎并没有把资本看得很重。阿里巴巴的现任副总裁彭蕾回忆了这样一个与投资人谈判的场景:
1999年7月的一天,马云在湖畔花园那个房子的客厅里接了个电话,用眼睛看了看正在公司的人,对她说:“你和我一起出去一趟好吗?”
于是他们就一起走了。到了外面彭蕾才知道,马云和她是要去见投资人。但是她和马云一样没什么准备,她带了一个普通的本子,马云干脆什么都没带就过去了。
彭蕾已经记不得那个公司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他们是从上海过来的是那个投资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当时过来的一共有三个人,住在杭州的世贸饭店。他们已经到过湖畔花园阿里巴巴的地方,了解了阿里巴巴在做什么,也回去做了汇报。这些投资人手里是有权限的,在得到老板的原则同意后,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多少,因此马云和他们的谈判是实质性的,如果双方都确定,资金就可以划过来。”
因为双方都已经实质性地了解对方,所以虽然是上百万美金的谈判,但看起来并没有一个谈判的样子。场地就在投资经理们住的房间里谈的,普通的标准间而已。五个人,她和对方的一个人坐在单人沙发上,马云坐在一张床上,不过他总是喜欢走来走去,几乎也没怎么好好坐下过,他们中的另两位一个坐在另一张床上,一个坐在写字桌前面的凳子上,就这么进行了整个过程。
例行的寒喧过后,谈判很快进入了实质性的问题。投资经理们出了一个价,因为投资金额他们是有权限限定的,所以所谓的价钱就是这个金额占阿里巴巴多少股份。他们表示如果马云同意的话,他们可以马上决定。可是马云看来不满意股份比例,他强调阿里巴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言下之意很明白,投资经理们出的钱占不到那个股份比例。谈判进行到这里就有点僵了。于是马云提议停一下,对投资经理们说:“我们要出去走走。”
马云和彭蕾下了世贸的电梯,走到就在边上的曙光路上。一开始马云默不作声,过了很久他突然问了一句话:“你觉得怎么样?”
阿里巴巴凭什么?(2)
“我知道他的这句问话并不是真正咨询我的意见,因为他在这种事情上的主意是拿得非常定的,这时候的问话只不过想缓和一下两个人默默走路的气氛罢了。但我在那时候是管钱的,我清楚地知道阿里巴巴已经没钱了,所以特别想他就让步把钱拿进来。所以就说:‘马云,公司账上没钱了。’”彭蕾回忆说。
马云不吭声,又走了一段,说:‘好了,我们回去吧。”于是他们就回去。到了饭店的房间里,马云告诉对方说:“我们认为阿里巴巴的总价值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你们的看法与差距太大,所以我们看来无法合作。”就这样就结束了这次谈判。我记得结束后我们下电梯还是和对方的一个人一起下来的。在电梯里那个人还特别遗憾地说你们错过了一个机会。
后来马云阐述过他内心对风险投资的要求:除了钱以外,他尤其希望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给阿里巴巴带来更多的东西。比如说进一步的风险投资,比如说其他的海外资源。因此马云说他总共拒绝地三十八家投资商。
现在我们必须说到蔡崇信了,这个现任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的台湾年轻人加入阿里巴巴可以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吃惊的举动。
蔡崇信的经历使人很难相信他会在阿里巴巴的最早期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他毕业于耶鲁,在纽约做过两年律师,后来在欧洲一间名叫“INVESTAB”的投资公司亚洲区里当投资经理,与马云认识是因为阿里巴巴在找风险投资。
一开始蔡崇信是作为投资人来杭州与马云谈判的,但一谈判就把自己谈进去了。他的太太告诉马云说:“我如果不让他来你这里,他会后悔一辈子。”于是这个在香港年收入数十万的经理人在1999年的4月份一晃成为阿里巴巴每月五百块钱收入的员工。而对于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蔡崇信本人来说,这个事情似乎很简单。“这里有一些做事情的人,他们在做一件我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就决定来了,如此而已。”
对于蔡崇信这个人在阿里巴巴的地位,马云也有过评价:“他是专门管与投资人说话的。我有一个重大的涉及到股东利益的想法的时候,只要找蔡崇信把话说到他懂就可以了,他会再去找投资人把话说明白的。”
阿里巴巴真正的第一笔“天使基金”与蔡崇信有点关系。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以后,就和马云一起一直在各地为快要断粮的阿里巴巴找米下锅,虽然1999年对互联网公司的风险投资很多,但似乎马云和蔡崇信中意的不多。
到了8月份,一次在香港,蔡正在为一笔可能的投资奔走的时候,在一间酒店的走廊里碰到了老相识,在高盛公司香港区的投资经理林小姐。他们是蔡在念书的时候一次从美国回台湾时飞机上认识的,因为是投资银行的同行,所以一直保持着往来。此刻遇见寒喧之下蔡就问林最近在忙什么,林说忙着跑硅谷,因为高盛当时看中互联网,有相当大的投资。
这次的偶遇造就了阿里巴巴的天使基金。
“这里有一个变化,因为高盛在之前是不投资高科技产业的,他们感兴趣的是传统产业,比如说大的制造业。在大中国地区他们投过台湾一间很大的制鞋厂,在晋江地区也有过很大的制造业投资。但没有投资过高科技的东西。”蔡崇信说。于是蔡就问林,有没有可能对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进行投资,因为是老相识,林很爽快地答应派人考察。
高盛考察下来对阿里巴巴比较满意,于是就给阿里巴巴开条件。最后决定性的文件是一份传真,当时马云和蔡崇信在深圳,其实也是在找投资,而且已经谈得七七八八了。但是他们俩都比较挑,总觉得那个投资人有点不合他们的胃口。就在那天谈完回酒店的时候,高盛的传真到了。
“说实话,当时阿里巴巴对投资人的谈判空间余地比较小。虽然互联网热,但我们当时没钱是个大问题,没有办法对高盛这笔投资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到后来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我们手里还有很多钱,谈判的余地就大很多。当时高盛的要求比我们正在谈的那家投资人要求来得苛刻,但马云和我商量之后还是决定要高盛的钱。因为一方面它是美国有名的投资公司,可能会对我们未来在美国开拓市场有些帮助;另外他的规模大,看事情容易比较长远。我们大概商量了十多分钟,把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了。”蔡崇信说。
这就是接下来很轰动的以高盛为主一批投行,向阿里巴巴投资五百万美元,成为阿里巴巴首轮所谓“天使基金”的消息的全部背后故事。
在阿里巴巴的创业传奇中,得到投资的章节是媒体们觉得最为不可思议的一个部分。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看到,马云用了六分钟时间就“搞掂了孙正义”,得到了他两千万美元的投资。而孙正义的第二笔投资是他们两个人在洗手间里谈定的。而拿到了所有这些钱以后,马云还可以多少有点得意洋洋地说:“投资者在阿里巴巴只是个娘舅。”言下之意阿里巴巴还可以不唯投资者的意志行事。
阿里巴巴凭什么?(3)
那么为什么?阿里巴巴凭什么这么牛?你可以解释为互联网热,也可以解释为孙正义是个疯子,事实上他投资的很多公司也确实在互联网严冬中完蛋了。但究其核心,有一个重大问题是所有创业者必须回答的,同时也是阿里巴巴与许多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团队和资本在一个公司形成过程中的次序和地位的问题。简单一点说,是先有那么一伙人来做一个目标,为了这伙人做的这个目标去找钱?还是为了做一个目标拿到一笔钱再去找一个团队?
再次强调,这是一个对任何创业者来说即使不是生死相关,也是与成功机率极大相关的问题。
显然,阿里巴巴是一个团队已经成型,并且走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得到投资的公司。在这样一个公司里,做事的氛围已经形成,所有成员都不是因为钱或者是职位来投奔的。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人——在阿里巴巴,这个人就是马云;而有些人是为事——在阿里巴巴,它表现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目标。但是初期的艰难排除了为钱和为职位的人进入队列的可能,而抱有这种目的的人进入队列是一个公司未来最大的障碍。也是公司文化中“办公室政治”的根本来源。
当然,你无法排除这种人在一个事业成型之后的进入,因为事业成形后个人目的被隐藏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你可能用文化来对这种人进行改造。而在事业之初,这种改选的可能性几乎很小。
所以我们说为做一个目标拿到一笔钱再去找一个团队这种创业方式成功的可能是很小的。因为这种方式中会有很多人是冲着钱和职位来的,而这些人的进入会从根本上把原来的那个目标给冲乱到谁都分不清的地步。
这个逻辑可以解释清楚中国互联网中的很多成败案例。而这个逻辑在很多投资人的心目中是清楚的,虽然他们可能无法把它表达清楚,正如作者对上面的那个表达也不满意一样。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按这个逻辑来行事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解释在阿里巴巴的成长历程中很多在外人看来无法解释清楚的事情,比如说在得到投资这个方面为什么阿里巴巴这么牛。因为除了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梦想之外,阿里巴巴有一支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是生死相许的团队来支撑着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而这,是马云可以在资本面前挺着腰说话的资本。而同时,阿里巴巴的这个经历也是所有创业者在面临团队与资本选择是可以参考的一个重要案例。
孙正义来了(1)
孙正义,日本软银公司总裁。这个祖籍韩国人的日本小个子经历曲折,贫穷到收过垃圾,却对美国特别感兴趣。后来有机会到美国读书,从18岁上学时开始就不断试图发明新东西,19岁时发明了一种袖珍翻译机,并以一百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夏普公司。并从此以后走上了做企业的道路。回到日本以后以代理软件销售为主业,成立了软银公司。1994年软银在日本上市,从此走上了一发不可收拾的道路。他最早投资雅虎,一下子就投了两百万美元,后来又追加到了一亿美元,占雅虎股份的33%,这一亿美元在雅虎成为全球最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过程中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评价说,连他自己都没有孙正义那么看好雅虎的未来。他投资美国的ERADE公司,一下子就投入了四亿美元。在互联网高潮期他是世界首富,而在低潮期他的财富蒸发率高达98%,受到过日本业界的最严厉批评。
马云与孙正义的认识是在2000年的冬天,几乎就在阿里巴巴获得高盛的投资之后。当时有一个叫古塔的印度人想把马云介绍给美国的一家投资公司。但与古塔见面知道那家投资公司后,马云认为那家公司是高盛的对手,所以没有答应进一步深入地谈,而是把这笔风险投资给拒绝了。
不过古塔似乎没有放弃给阿里巴巴介绍风险投资的想法,不久,他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