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进行到一半,突然发现某一方面的资料没有备齐,怎么办?
午饭时间到了,作为高级白领的你在走出写字楼之后,却发现附近的饭馆已经拆迁,怎么办?
早上赶着上班,走到半道上鞋子掉跟了,近处没鞋店,又看不见修鞋铺,怎么办?
第一次和客户谈判,而你对此却没有一点经验,连如何着装也不知道,怎么办?
整天闷在工作间与住所,没有时间谈朋友,三十岁就快来了,至今一个异性朋友也没有,怎么办?
有了女朋友,带着她上街买衣服,却突然发现自己对时装一无所知,怎么办?
旅游的目的地到了。作为旅游者,在被一大群“宾馆服务生”拉拉扯扯的同时,你面对着林林总总的旅馆,却感觉哪一个也不符合你的住宿条件,怎么办?
父亲打电话过来说,妈妈的咳病又犯了,让你在北京找一位名医生,而你对此一无所知,怎么办?
想带远到的爸爸妈妈逛故宫,自己却从来没有去过,连方向都搞不明白,怎么办?
终于开了个小公司,第一天开业,却发现一个客户也没有,怎么办?
准备开一次产品研讨会,面对一大串的与会名单,搞不懂谁是重量级人物,谁是轻量级人物,怎么办?
明知道一种产品能赚大钱,却不知道这项产品的进货渠道,怎么办?
手下人做不出成绩来,一个比一个窝囊,希望多几个高手来撑大局,怎么办?
老婆病卧床上,希望吃块蛋糕,你却不知附近有没有蛋糕店,怎么办?
……
我们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无数个“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无非只有一个——搜索。即使搜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但它毕竟是解决问题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效率。搜索作为现代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主动行为,与人们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而搜商作为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一种特殊能力,又因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升级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个标志。也就是这样,搜商便不只是人们应该必备的、只关心具体人生和具体事件的具体能力,而终于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意味。
因此,我们认为,搜商就是现代生活。
第四章 “万事通”不如“包打听”小贴士——搜索引擎搜打听不到的
转自:互联网
没有搜索引擎是万万不能的,但搜索引擎不是万能的;总有些事情是它搜索不到的。
首先:网上没有的;
其次:网上有,但是搜索引擎库里没有。
如:被认为是劣质网页、非法网页、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方可打开的网页、新网页等而没有被收录;
再次:搜索引擎库里有,但是未能正确索引网页中信息。
如:分词引起误差、图型中的文字信息你看得懂但搜索引擎看不懂、停用词等搜索引擎故意不索引的信息、搜索引擎对某些网页有选择的索引,未索引全部网页信息;
最后:搜索引擎正确索引了网页中信息,但和你用的关键词不同。
如:你用的搜索关键词中含有错别字、网页作者用了错别字、没有错别字,但网页作者用的词汇和你的关键词不同、简体繁体不同编码等。
第五章 以快制慢,搜胜为王以快制慢,搜胜为王
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兵法·作战篇》
第五章 以快制慢,搜胜为王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自然界有一个基本规律: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处于食物链上层的动物,一般而言,不是大个头一类,就是运动敏捷、速度很快的一类。比如,狮子、老虎体形很大,在走兽里,它们几乎是想吃谁就吃谁。但是,狼和豹却不大买狮子和老虎的帐,因为它们都跑得很快,狮子、老虎吃不了它们。而在捕食的过程中,狼、豹却毫不逊色于狮子、老虎,所以狼和豹也能忝列走兽食物链上游的“高位”。海洋生物更是如此。鲸鱼无疑是最大个头的,但是,最可怕的却是鲨鱼,因为除了凶狠,它们捕食的速度实在太快。
其实,人类社会也是往往类此。在古龙的武侠小说里有一句话:“江湖上,谁的刀快,谁就有理!”这话说得非常有意思。“快”有两种含义,一是锋利,一是速度。“削铁如泥”的快刀无疑占有优势,而出刀的速度奇快似乎更为重要。假如我们用军事术语来描绘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可以认为,在任何竞争中获胜的秘诀都是“兵贵神速”。另外,我们还可以先行作这么一个设定:在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人与人的差异并不大。那么,在此前提下,谁能更快地拥有知识,就意味着谁能胜出。用武功来形容,那就是“拳无不破,唯快不破”。由于在我们这个时代,拥有知识的方法更多地要依靠搜索,依靠搜商,那么“谁快谁胜”的命题就完全可以置换为——谁更能搜,谁就是王!
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事例来说明。
有两个大学生,都是名校管理系的高材生。有一天,刚刚一起毕业的两个同学竟鬼使神差地到了同一家跨国公司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两人的自我感觉都不错,都认为自己能够胜出。面试单位的人事主管也认为,这两个人的专业水平不相伯仲。但是问题在于,适合他们的职位只有一个,不适合的职位,两人却又都表示不愿接受。这就难为了这位人事主管,他实在是难以取舍。
最后,人事主管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让两个大学生到市场上去调查一种医疗器械的市场前景,只不过这种医疗器械根本子虚乌有,是他杜撰出来的空想物。但是,在说明这种医疗器械的性能和特点时,他却是言之凿凿,并证明自己以及很多同事,比如说他的秘书,全都亲身体验过,效果非常好。最后,他强调说:“第一个写出调查报告的人,马上可以上班。”
两个大学生告辞了之后,这个人事主管很得意于自己的试题,不禁在办公室里浮想联翩——究竟谁能第一个证实试题本身的虚无呢?正在此时,秘书敲门进来,说,“这是十分钟前从您办公室里出来的一个大学生的答卷。”上面只有一行字——“经调查证实,此医疗器械并不存在!”人事主管大吃一惊,连忙把那个在办公室外等待的大学生叫进来,问他是怎么猜到试题答案的。
“我没有猜。但是,您的秘书告诉我,她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医疗器械,更没有‘亲身体验’过。”这个大学生回答道。
“OK!恭喜你找到了答案!”人事主管笑眯眯地说,“明天你就可以上班了!”
一周之后,这个人事主管的秘书接到了另一个大学生的电话,向她咨询那种“医疗器械”究系何物。秘书向他解释之后,说道:“很抱歉,你晚了一步!”
第五章 以快制慢,搜胜为王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挺进
作为竞争中一项必不可缺少的能力和素质,搜商的意义不可谓不大。除了速度制胜之外,搜商的力量还体现在更多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的常识往往容易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上。当面对现实问题,人们就会发现,那些常备的知识往往缺少更为积极的意义。在这个时候,搜商就成了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挺进的一个重要手段。
有一个学西医,刚刚大专毕业的乡镇医生,经常感冒。每次偶感风寒,他就吃药,但却是时好时不好。他的朋友兼同事,一个学中医的,告诉他:按中医的方法,泡个热水澡,比吃什么药都强。他照法而行,但还是和吃药一样,时灵时不灵。查看相关的医书,也是明明白白写着,感冒初期,洗热水澡,然后蒙头大睡,避风,可以治愈。这使得他非常烦闷,只好感慨——“尽信书不如无书啊!”他的医生朋友都笑话他是“身单力薄”,所以什么药都抗不住感冒;而他的患者要么说他是“不学无术”,要么就是说他“医不自治”。
他受到双重刺激,反而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他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当地一位出自道门的老中医。一问之下,终于得到了答案——医书上写的泡热水澡,当然没错。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要求热水要非常非常的烫,洗泡时要达到身体发红,全身淌汗,无法忍受的程度,而且洗泡的时间要超过四十分钟。如果达不到要求,反而会加重感冒病情。另外,此种方法,只适用于感冒初期。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这个只有大专文凭的医生学了乖,到处请教年老、年长的医生,一招一招地学习,一招一招地发现,学到了很多看似常识,医书上却没有细说的技巧。比如说,手术剪线,不是一剪就了事,而是有一种简单的手法——将握剪刀的手翻转180度,使剪刀口与线结保持1厘米左右的长度,然后下剪方可。否则,极易把线结剪断,留下手术隐患,甚至导致手术失败。从此以后,他的进步非常快,甚至学到了不少闻所未闻、却很有疗效的医术,很快有了一点小名气。
感冒泡热水澡,是常识;手术剪线,也是常识。但是,对于这个医生而言,如此这般的常识是远远不够用的。既然已经离开了学校,各种图书和资料上又写得语焉不详,那么,要想提高医术,成为名医,就必须依靠搜索,发现并请教行家里手了。一个善于学习的人,离不开搜商。
通过搜索,迅速延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一个专业背景是机械工业的研究生,在分配工作时竟被安排到了一个小县城的新闻部门。如何撰写新闻稿件,如何掌握新闻要素,如何制作电视专题……这些本非理工科出身的他研究的对象,一下子全部变成了他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虽然他可以混混日子,等几年后调离,但是血气方刚的他却不愿意那样让人瞧不起。于是,他通过搜索,找到了那个小县城里不大可能有的新闻学、电视制作甚至心理学教材和知识,在不算长的时间里把新闻制作研究了个透,迅速成为县城里小有名气的“名牌记者”。
在以上事例里,搜商几乎直接决定了当事人是否能够通过知识延伸,改变自身的处境和命运。明眼人都能看出,挺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一个正在工作岗位上奋斗的人来说,有着何等重要的价值。搜商的意义,则又在此深入了一层。
第五章 以快制慢,搜胜为王以质取胜,高搜商者为王
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大规模的“知识兵团”来进行对抗,已经显得非常落伍了。我们承认,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一定量的人才规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如何运用搜商迅速提高个人、团队的具体能力,达到以质取胜,以小胜多,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职场上的人总会想:要是我做的事更多、更快、更好,那么工资就会涨得更高;商场上的老板则想,假如团队工作更有效率,那么,不仅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运行的成本也会降低很多。无疑,只有大幅度提高搜商,可以促成他们的美好想法。
假如用战争来进行说明的话,搜商的重要性就更加一览无余,至为深刻了。自古以来,中国兵家都特别强调搜索的重要性。在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里,就有关于利用军事情报搜索工具——间谍——的专篇:《用间篇》。从战略角度而言,实现孙子“百战百胜”的军事目的,首先要实现“知己知彼”。如果说,“知己”对于搜索能力的依赖还不是特别突出,那么,“知彼”则显然不可能离开搜索——“用间”——而独自进行。因此,孙子写道:“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孙子对间谍的重视程度,折射出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对搜索这种重要能力的认识,尽管它被局限在情报搜集方面,但却已经被提高到战略意义的高度。可惜的是,《用间篇》也还仅仅停留在对于战争和竞争对手的情报搜集这一个很小的面上,而对于军事人才,乃至一切人才的搜集,以及对人才本身搜索能力的发掘和提高,缺少足够的理论说明。
人们都知道,除了四处搜罗人才之外,各种社会组织还必须做到“尽其才而用”,即使用人才。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搜商,让人才在使用中成长。我们认为,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应是社会组织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导致了一个社会组织搜商的整体提高,进而对社会竞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搜商对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