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周瑜-周思源-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周瑜-周思源  
 
   主讲人简介:   
  
 
  周思源,1938年4月生,浙江杭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红楼梦》及古代小说研究,现、当代文艺批评、中国文化研究。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论文主要有:《质疑康雍乾“盛世”》、《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论鲁迅对的评价》。 
 
   内容简介: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他从第十五回出场亮相,到第五十七回病亡,留下了许多让读者如数家珍、脍炙人口的情节,一个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又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跃然纸上。当然,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人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斗智斗勇。而作者罗贯中似乎成心与周瑜过不去,让他在诸葛亮面前栽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 
 
  从草船借箭、借东风到甘露寺招亲、讨还荆州,周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诸葛亮面前总是技不如人,处处碰壁。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这当然是十分生动的艺术处理。但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统帅东吴大军的大都督,周瑜难道真的就那么才短智拙吗?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讨伐东吴。为对抗曹操,孙权与刘备采取建立联盟、联合抗曹的战略,并采用离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等计策,最终使得曹军火烧连营,大败而退,这就是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赤壁之战。《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可谓是浓墨重彩,而这场大战的首功也自然落在了诸葛亮的头上,周瑜作为东吴军队的实际指挥者,似乎只是顺水推舟式地坐享其成罢了。从艺术角度看,这样的处理确实让故事更加精彩,也为后面周瑜与诸葛亮两人的斗法埋下了伏笔。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统帅东吴大军的大都督周瑜,难道真的只能笼罩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吗?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经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这当然是就小说的整体而言,具体到周瑜身上,这个比例可就严重失调了。罗贯中不只将周瑜变得才短智拙,并且剥夺了他赤壁之战的首功,还将周瑜描写成了一个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小人形象,以至于还让周瑜在临死前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怆感叹。罗贯中为什么要将周瑜的不白之冤进行到底?而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会是这样吗?这一切的一切是真有其事还是历史的误会?  
   全文:  
  (用当代视角,审视三国分争。用史家眼光,论说是非成败。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人物。周瑜是《三国演义》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他从第十五回出场亮相到第五十七回病亡,留下了许多让读者如数家珍、脍炙人口的情节。一个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用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跃然纸上。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会是这样吗?为什么周瑜会在诸葛亮面前栽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为您正说周瑜,还周瑜一个真实面目。) 
 
  从史书《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出现了好几个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周瑜。在《三国演义》当中周瑜有三大冤屈: 
 
  周瑜的第一冤才智之冤 
 
  第一,周瑜被描写为智知才拙,处处不如诸葛亮。诸葛亮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智者,但是周瑜也聪明过人。他跟诸葛亮比可以说略差那么一丁点儿。可是在《三国演义》当中,周瑜显得处处不如诸葛亮,那就不是差一点儿,是差得远了。他的计谋不是被诸葛亮识破,就是慢半拍,甚至是差一拍。周瑜和诸葛亮曾经多次较量,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我们在《三国演义》里面看到过好多次,唯一的打成平手只有一次,就是什么呢?就是怎么破曹操,说,得,咱们俩各人写一字。一个写一字,最后一看两人手上都是一个“火”字,打成一平手。除了这一次以外,周瑜是屡战屡败,没有一次胜诸葛亮的。 
 
  比如说在曹操大军压境,占领荆州,要迫使东吴投降的时候,当时张昭为首的文臣基本上都主降,武将大部分主战,孙权那时候拿不定主意,他就派人紧急召回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周瑜当时因为面对诸葛亮,诸葛亮那时候已经被刘备派到东吴来说服孙权,周瑜他想试探一下,刘备到底有多大决心?诸葛亮到底有多大决心?他当时就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大军猛,威不可挡,战则必败,降则易安。我,我意已决。他说我已经决定了,来是见主公,见孙权的话,我就要建议他,派遣一特使请降。事先鲁肃已经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是主战的,而且鲁肃一直是主战的,鲁肃也知道周瑜是主战的,突然怎么就一下变了? 
 
  鲁肃都非常吃惊。鲁肃说你这是懦夫之意,他批评周瑜是懦夫之意。结果俩人就争辩起来了,争辩起来,诸葛亮在旁边不说话,只冷笑,鲁肃就问他,说你笑什么?诸葛亮说,我笑子敬不识时务耳。(鲁肃说)先生何故反笑于我?(诸葛亮说)公瑾降曹的主意,甚为合理。(鲁肃说)哦?(诸葛亮说)将军决计降曹,一可以保妻子,二可以全富贵,我主系于天命,何足惜哉?然后诸葛亮就说其实没什么大问题,他说只要派个使者,驾一只小船,送上两名美女给曹操,这个仗就打不起来了。根本就用不着献上江东六郡的印信给曹操。他说曹操他百万大军南下,目的就是为了要这两个美女,因此他修了个铜雀台,让他小儿子曹植写了一篇《铜雀台赋》。这个赋里面写的,透露的意思就是说,他曹操命中注定能当天子,一定要得到二乔,姓乔的两个美女。 
 
  周瑜说,这赋,你记得吗?怎么写的?诸葛亮说,因为这个《铜雀台赋》文辞华美,所以我就悄悄记下了,我背下来了。周瑜说,你给我念念,你给我念念。诸葛亮就念了,他就把整个《铜雀台赋》念了一遍: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休矣!美矣!。里面有关键性的这么几句,他说,立双台于左右兮,立两个高台在左右。 
 
  有玉龙与金凤,这两个台叫什么呢?一个叫玉龙台,一个是金凤台。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共。我朝朝夕夕、日日夜夜都和这二乔在一起欢乐,寻欢作乐。毛宗岗在《三国演义》当中,他评点,讲得非常有意思,他在四十四回总批里边说,他说铜雀台的这个赋,原来《铜雀台赋》那个赋,它不是这么写,让诸葛亮悄悄地改了几个关键的字,它原来怎么样呢?“连二桥于东西兮”,注意,现在“东西”变成“东南”了,东吴不是在曹操占领的北方的东南部吗?它本来是“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危X,这个“危X”就是指的彩虹,这两座桥就好像彩虹一样,把这两个台连起来了。 
 
  它的意思就是说,东西有玉龙、金凤两个高台,而用桥把它连接起来。它下面那一句呀,诸葛亮就把它全改了,若长空之危X,就好像长空的彩虹,他现在是改成了,“乐朝夕与之共”,还改了一个字,它本来是“连二桥于东西兮”,现在是“揽二乔于东南”,把那个连字改成揽了,揽不就是搂抱吗?左手搂一大乔,右手搂一小乔,搂着俩乔,“朝夕与之共”,觉得乐,周瑜听了是勃然大怒,他当时就从座位上起来,面向北方指着,“老贼欺吾太甚”,欺人太甚了,诸葛亮说,大将军,你何必生那么大气呢?他说当年匈奴单于带领数十万骑兵进攻大汉,逼近长安,汉家天子以公主和亲,求得太平,现在不过是献上两个民女罢了。周瑜说,孔明,你有所不知啊,大乔是已故孙策孙将军的夫人,小乔是我的夫人啊!老贼欺人太甚!我誓与老贼,势不两立。 
 
  诸葛亮假装不知道,哎哟,我实在是不知道,我是死罪死罪,死罪死罪。周瑜说,我,其实我早就决定了,我早就决定要跟曹操打一仗,现在这样,这仗是非打不可了,他说我求孔明,助我一臂之力,我们知道孔明到东吴去之前,他跟刘备说“事急矣”,这个事情急得不得了了,“请求救于东吴”,正好鲁肃来吊丧,有这个机会,然后去,所以诸葛亮他本来到东吴去求救的,现在反过来了,现在成了东吴,成了东吴主战派的第一号人物大将军,大都督周瑜向孔明求救,整个形势逆转了,周瑜整个被诸葛亮给蒙了。当然了,这个故事很生动,两个人物形象也很生动,可是周瑜这个智力差了点儿,而且那么容易就被诸葛亮的激将法一激就激起来了,诸葛亮的形象老成持重、足智多谋,周瑜呢?意气用事、头脑简单。这实际上是个冤案。这是他的第一冤。 
 
  (从草船借箭,借东风,到甘露寺招亲,讨还荆州,周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诸葛亮面前,总是技不如人,处处碰壁。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这当然是十分生动的艺术处理。但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统帅东吴大军的大都督,周瑜难道真的就是那么才短智拙吗?) 
 
  历史上的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他非常聪明,从小就有大志,有远见。十四岁的时候,他碰到一个朋友,这人是谁呢?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孙策怎么会跑到北边去?他会跟周瑜碰到呢?当时十四岁的孙策跟着他的爸爸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当时孙坚的部队就驻扎在周瑜住的那个地方,俩人就成了好朋友了。周瑜当时就自作主张把家里边的一所大宅子借给孙坚使用,而且他家里面比较有钱,在钱财上给予大力支持,孙策呢?因为他从小也非常聪明,有才干,在讨伐董卓的过程当中,袁术发现了这个小伙子很了不起,他非常喜欢他。所以孙坚死了以后,孙策就接替了他爸爸领那支就是后来成为东吴主力的那支军队。袁术当时想重用孙策,孙策看出袁术这个人,成不了大事,他就跑了,他就到江东去发展。那时候他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左右。我就要讲周瑜,因为周瑜的后来的发展跟他十四岁认识孙策成为好朋友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袁术也看出周瑜是个人才,这个人能文能武,很有才干,想要重用他,周瑜也看出袁术这个人成不了气候,所以他想另谋出路,这个时候二十一岁的周瑜收到了孙策捎来的一封信,因为孙策那个时候,已经在江南立住了脚跟,所以他希望周瑜来帮助他成就霸业。这样一来,周瑜就找到了机会,过江投奔孙策,那个时候他二十四岁。周瑜投奔孙策以后,孙策马上任命他为中郎将。周瑜到了江东以后,先在孙策手下,后来在孙权手下,一直很到重用。他帮助孙策打了许多大仗,成为东吴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东吴许多重大问题,关键时刻,周瑜都起了重要作用,在有的事情上,他简直就是一锤定音。比如当时曹操派人给孙策送信,就是说你如果是效忠汉室,因为那时候是皇帝控制他手里,那你就派一个质子,就是你的儿子或者是你的兄弟到京师来作为人质。当时以张昭为首的文臣都诚惶诚恐,因为曹操势力太大了,如果不答应他,曹操就要带兵来消灭东吴,所以呢,他们主张俯首称臣,送一个弟弟或者是他儿子,送到那儿去当人质。周瑜就坚决反对周瑜就说了,他还举了楚国当年的例子,就是你不能把人质送到强敌那儿去。 
 
  你如果送去以后,你就处处受制于人。到时候曹操就要你到京师去,你敢不去吗?你儿子在那儿压着呢?他说咱们如果投降了曹操,最多不过封一个侯,封一个侯爵,你有十几个仆从,哪像现在“南面称孤”啊!现在是等于是南面为王,江东这带是咱们说了算,是您孙将军说了算哪,所以孙策的母亲是深明大义,她非常同意周瑜的见解,也就坚定了孙策的决心。我跟你曹操也不彻底闹僵,但是我不送人质。我在江东发展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