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15-笑着离开惠普-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为。    
    有些企业的面试官喜欢问一些很通俗的问题,比如:    
    你过去做过什么?    
    你喜欢做什么?    
    你是否愿意努力工作?    
    你是否愿意按照上司的意图去做事?    
    这些问题谁都会问,但是答案的真伪很难识别。    
    在惠普,我们通常不这么问,不问你能做什么,而是问诸如这样的问题:    
    你所做过的工作当中最值得你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    
    是什么时间做的?    
    怎么做的?    
    为什么值得你自豪?    
    这时候应聘者事先准备的问题就可能用不上了,想在现场编故事肯定也来不及,他只能实事求是地讲真话,否则很容易露馅。    
    比如,有时候我们会问:    
    你最不喜欢的同事是谁?    
    你为什么不喜欢他/她?    
    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我们只是通过知道应聘者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合作,不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合作,从中了解他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氛围,以及在他/她心目中好人是什么样的。    
    惠普会在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动机、稳定性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如果一个人频繁调动工作,我们就会问:为什么在过去几年当中换了那么多工作,原因何在?如果应聘者没有充足的理由去解释,就可能被淘汰了。像我第一次离开惠普时已经在惠普干了八年半了,对方在这个问题上毫不怀疑我的稳定性,他们会认为你这个人是坐得住的。如果应聘者一年换一个工作,那么这个人一定有问题,来了也不会待下去。总之,面试的问题一定要科学设计,才有助于发现事实的真相。“你如果成为公司的一员,你会怎样对待工作?”这样的问题一定不要问,因为这种问题问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应聘者一定会慷慨激昂地表决心,一定会表示努力工作,请上司放心。所以这一类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要问,要问那些应聘者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曾经做过的事情,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更容易考察一个人。应聘者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就会从中体现出来。    
    面试小组最终将从3~5名候选人中挑出两个合格者。然后面试小组的3个人再对两个候选者的各项素质进行比较、讨论,就谁更适合某职位达成共识,但是这还不是结束。这3位部门经理还必须把这两个人的资料和面试记录交由其上级审核,并且不能透露3人已经达成的结论,即不能告诉上级自己选定了哪一个,其目的是避免上级在取舍时有先入为主的意见。如果上级通过资料和面试记录传递的信息做出了谁更胜任的结论,接着4个人将召开一个碰头会,上级选中的人如果跟3个部门经理选中的是同一个人,那么招聘过程就算完成了;如果上级选中的跟这3个人选的不一样,那么4个人就要交换意见:为什么你们选了A,为什么他选了B。这时候大家把所有的理由摆出来,看谁能说服谁。上级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因为他只见到两个人的资料,而这3个部门经理可能与5个候选人都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有时候这3个人说服了上级,也有可能上级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把这3个人说服了。总之,这4个人最后一定要达成共识,特殊情况还可以安排上级经理对应聘者直接面试。    
    然后,面试小组的组长要写一份面试总结,说明经过面试以后,所发现的应聘者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潜在的问题,该应聘者的动机与公司提供的岗位是否吻合,该岗位未来的发展前景跟应聘者的期望是否吻合,选定这个人的理由是什么,这个人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地方,这个人在哪些方面是可塑之材,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这个人最令人担心的地方在哪里等等,这些信息要非常详细地记入面试总结。可以说,惠普在录用一个人之前,基本上已经对这个人有了初步的结论了,以后要做的只是去验证这个结论。这一安排对管理者来说,是一种决策——反馈——比对——提升的过程。


《笑着离开惠普》 第一部分招聘是一场理性的婚姻(2)

    对于一些重要岗位的关键员工来说,还有一种调查方法叫参考检查(reference check)。公司(或委托的猎头公司)会要求候选人提供原来工作单位的两名上司的姓名和电话、两个平级同事的姓名和电话、两个部下的姓名和电话,然后公司派人与这些人进行电话沟通,目的就是想知道这三个层次的人怎么看这个候选人。    
    问题的设计是很有技巧的,比如:    
    你觉得这个人最能干的地方是什么?    
    你觉得这个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这个人在沟通方面、在领导力方面有哪些问题?    
    你对这个人总体上怎么看?如何形容他?    
    当这六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后,公司(或猎头公司)会总结出一份文件,供用人部门参考,从专业的角度提供咨询建议。如果候选人推荐的人都是事先打了招呼的,只说优点不提缺点,那么这次沟通就不算数,还要重新换人进行调查,直到大家公正地谈到了这个人的优缺点之后,这次调查才算完成。当然,这些被调查者一般来说,都不会对候选人有过于激烈的言辞,毕竟是候选人自己推荐的人选,但是公司(或猎头公司)的本领,就是能在这些言辞里面找到这个人的优点和弱点。这种参考检查可以弥补只看档案造成的信息失真。透过上面整个招聘过程的介绍,对于惠普在招聘问题上的慎重和理性,我们可以窥见一斑。一家企业草率地把人招进来,发现不好再辞退这个人,这就像两个人匆匆结婚,过了没多久又离婚一样,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惠普招聘的时候,审核工作非常严格。当年我进入惠普工作的时候,从参加第一次笔试到成为惠普的一员,差不多用了半年的时间,经历了很多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费尽周折后才得以录用。所以我们认为:选人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个工作没做好的话,后面出问题是必然的。    
    招聘员工要像对待婚姻一样慎重,因为不幸的婚姻带来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对公司和个人都是痛苦的。


《笑着离开惠普》 第一部分优秀员工是公司的优质资产

    对于优秀员工的离职,惠普有一套特定的处理办法。惠普认为,优秀的员工是企业优质的资产。当优质资产流失时,就会引起公司的高度关注。    
    那么谁是优秀员工呢?惠普的定义是:业绩综合考评分数在4分和5分的员工属于优秀员工。4分以上的员工的离职率被称为优秀员工离职率,这是惠普高度关注的一项人力资源指标。当优秀员工提出离职时,人力资源部必须找他/她谈话,了解离职的动机和原因,并想办法留住他/她,但是人力资源部不会强留员工,而是站在专业人士的立场上帮助员工设计未来,避免员工因一时激动做出不理性的选择。本人的一段经历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1988年,中国惠普当时也像很多国内企业一样,进行“先进员工”的评选活动,每个季度各大职能部门和事业部均要评选出一名先进员工,全公司大概十几位。我在第一季度、第三季度都被评选为先进员工,并成为公司年度的先进员工,是当年惟一获得过三块奖牌的先进员工,得到了一笔奖金,一套量身定制的羊绒西装和衬衣,还有几天的假期。换句话说,我在加入中国惠普两年半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公司的认同,从而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惠普先进员工奖牌但是在中国惠普这样一家以销售为主的公司里,销售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我所在的市场部是向销售部提供支持服务的辅助性部门,处于一种配角的地位。尽管我在市场部的发展比较顺利,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从助理工程师到工程师,再到高级工程师,但是内心里还是有点不甘心当配角,因为那个时候我自认为自己很能干,也很努力,所以希望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间,面对一个配角的角色不免有些茫然。在1989年秋天,我的上司(一个香港籍的经理)调回去工作了,本以为我能接任,但是公司让另外一位销售经理暂时兼任,因为按计划他下一年要去美国工作,言外之意,我可能还要等一年。那时正好有一家外资公司的北京代表处找到我,希望我加盟他们的公司去做销售工作,我想尝试一下。在基本谈妥之后,我就去找当时的事业部总经理陈升河向他表达去意。    
    我解释了想要离职的原因:主要是在市场部工作看不到很确定的发展前景,可能会影响我个人事业的发展,况且市场部是一个配角,我也想尝试着去当主角。在我说话的过程中,他一直认真地听,一言不发。这时,电话突然响了,是总裁秘书打来的,通知他到了开总裁办公会(要求各事业部总经理和各职能总监都必须参加)的时间了。这位总经理立刻让对方转告总裁:他现在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不能参加总裁办公会,过后他将亲自向总裁解释。这些话当时让我非常感动。他为了挽留一个普通员工,竟然在总裁办公会与我之间做出了令我惊讶的选择。等我们谈完了以后,他马上向总裁解释了事情的缘由,并希望当时的总裁俞新昌能亲自和我谈话,然后又安排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监跟我谈话,那两位高管人员都是美籍华人。在两位高管与我的谈话中,总裁谈的更多的是公司的未来发展和愿景,希望我留下来,而人力资源部的总监则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了销售工作和市场工作的发展前景。他的一番话令我真正地改变了主意。    
    他先问我是否还记得市场营销里的供求关系原理,我说当然记得。他继续说道,一件产品值钱与否,不取决于它的绝对价值,而是看供求关系,物以稀为贵,你说对不对?我当然无法反驳他的说法。然后他问了我两组数字,第一,全中国外企中做销售的人员大约有多少?我想了想,算了算,当时中国惠普公司大概有六七十个人做销售,而1989年中国可能有上千家外资企业,推算出的销售人员至少有几万人,多则几十万人。第二,全中国外企中做市场营销的人员大约有多少?因为中国惠普的市场部那时候只有七八个人,而很多小的外资公司代表处市场部人员就更少,推算起来当时在华外企的市场营销人员不过数千人。他给我分析道,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入到销售大军里面去,与那几万人、几十万人去竞争;二是接着做市场营销,与那几千人竞争;如果你觉得从头开始去做销售工作更容易成功,公司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你认为做市场营销更容易成功的话,那么公司希望你三思。这次谈话后,我选择了留在惠普。而这样一个简单的供求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以后的思维模式,使我学会了逆向思考、换位思考,从而奠定了后来的“换个方向就是第一”、“做一个反方向游的鱼”的基本思路。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选择去做销售,可能就淹没在那几万、几十万人的销售队伍里面了,正是因为我从那以后十五年如一日地、坚定不移地做市场营销工作,用传统的“十年磨一剑”的心态去探索,经过十五年的磨练,总算把市场营销的理论搞清楚、搞透彻了,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才有了今天在中国市场营销领域的地位。从那位人力资源总监的角度,他是希望保住公司优质的资产,但是他的做法不是强制我留下来,也不是用各种限制条款阻止我离开,而是让我自己说服了自己,觉得留下来是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运作中的具体体现。管理者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不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看问题,惟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对公司管理层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感情,你会感到他们做事不是为自己考虑,也不仅仅是为公司考虑,他们是在为员工考虑,慢慢地你对公司的管理团队就越来越信任了。当然这需要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常年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而一个企业的信誉就这样慢慢地积累起来了,管理文化也就形成了。    
    优秀的员工是企业优质的资产,各级管理人员有义务保住公司优质的资产,让员工对公司管理层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感情。


《笑着离开惠普》 第一部分从普通员工到管理者

    1990年秋天,也就是我第一次萌生去意而被管理层说服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