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先生在画虾上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    
    齐白石的虾由生活中的六段成了画纸上的五段,这包含了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原理:一定是五段的虾,在比例上在画面上摆出合理,最好看,最美。终于,五段由六段中飞腾了起来。这个飞腾,太重要了,非常伟大,因为五段是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非常,是比真实还美丽的璀璨,这就是齐白石变法的深刻。齐先生一定试验过,六段不成,四段也不成,非五段不成;于是,五段便成了艺术的必然,也衍生了一个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美学原理。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齐白石画的虾下笔有神,栩栩如生。可他在开始学习画虾的时候,只会临摹,画的虾一点也不活,都是很呆调的。后来经过自己养虾、观察、写生,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把虾画得活灵活现。成为了世界杰出的艺术家。    
    齐白石60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艺术》 第四章、音乐戏曲古典打击乐器——编钟

    第四章音乐戏曲    
    古典打击乐器——编钟    
    编钟,又叫歌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用青铜铸成,依钟的大小而有次序地挂在木制钟架上,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历代的编钟形制不一,枚数也有异。古代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享、朝聘和祭祀都要演奏编钟。它可以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如今编钟多用于民族管弦乐队,是色彩性很强的旋律乐器。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为三枚一组,能演奏旋律。商代编钟造型别致,钟柄部分是空心的,并与内腔相通,钟的表面有简单的兽面纹饰。近年来,在殷代大型王室墓葬妣辛墓中,又发现了有五枚一套的编钟,可构成四声音阶序列。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西周中晚期,编钟已由三枚或五枚发展为八枚一组,能发出相隔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两个音级。当时编钟经常用于宫廷宴会,被称为“钟鼓之乐”。至春秋中晚期,又增为九枚一组或十三枚一组。    
    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出土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六十五枚。被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正面刻“曾侯乙乍时”(曾侯乙作)。钟背则记有与晋、楚等国律名的对应文字,共标有关于乐律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确的程度,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水平,表明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使用十二平均律了,这比欧洲要早1800年。    
    2000年2月,湖北荆州战国楚墓发掘两套2300年前的大型编钟,各由14件组成,青铜制造,高0。72米。    
    秦汉以后,在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变,且每钟只能发出一个乐音。在经历了500多年黄金时代后,它由盛兴而衰退。    
    到了隋唐时期,编钟除在“雅乐”中使用外,还用于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和“西凉乐”里,很少流传民间。唐代诗人在作品中曾描绘出编钟声音宏亮、铿锵悠扬、悦耳动听的妙响。    
    自宋以后,迄止清代,编钟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也渐被淘汰,清代宫廷中所铸编钟,不仅其形制与传统编钟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远。    
    编钟的钟身呈椭圆形,很像两个瓦片合在一起,上径小,下径大,纵径小,横径大,钟口边缘不截齐,两角向下延伸,成尖角形。顶端有柄的为甬钟,带钮的为钮钟。钟的各部位都有着特定的名称,上部称为钲,下部谓之鼓,钟口两角为铣,钟唇曰于,钟顶名舞。在钟的鼓部,铸有精美的图饰,钲部的纹饰称为钟带或为篆间,每枚钟的钲部都有36个突起的隆包,谓之钟乳或枚。


《文化艺术》 第四章、音乐戏曲师旷与《阳春白雪》

    师旷与《阳春白雪》    
    师旷(前572~前532年),晋国主乐大师。大约生活在春秋晚期晋悼公、晋平公年间。师旷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是当时著名的大音乐家,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还是位杰出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时人称其“多闻”。    
    史载,师旷曾到过开封,在那里筑台演乐,至今遗址尚存。可见,师旷是一位受到当时各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家。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如此。    
    师旷为晋国掌乐太师。晋平公新建的王宫落成了,要举行庆祝典礼。宴会上,卫灵公在观赏晋国的歌舞后,便命师涓弹奏一首刚在濮河边听来的歌。随着他的手指起落,琴声像绵绵不断的细雨,又像是令人心碎的哀痛哭诉。开始晋国掌乐太师师旷面带微笑,用心倾听着。不一会儿,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神色越来越严肃。师旷猛地站起身,按住师涓的手,断然喝道:“快停住!这是亡国之音啊!弹不得!这是商朝末年乐师师延为暴君商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后来商纣王无道,被周武王讨灭了,师延自知助纣为虐害怕处罚,就在走投无路时,抱着琴跳进濮河自尽了。所以,这音乐一定是在濮河边听来的。”卫灵公惊讶不已。    
    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自已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已的意见。也向晋王提出了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缅于个人享受。    
    到晚年时,师旷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宝符》100卷,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据《拾遗记》,师旷曾“撰兵书万篇”,“述《宝符》百卷”,显然其著述不在少数,但大多流失。    
    《阳春白雪》为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但不少资料对《阳春白雪》解题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历来有“大阳春”和“小阳春”(又名“快板阳春”)两种不同版本。前者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的乐谱;后者是近代琵琶家汪昱庭所传,全曲只有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使用加花、“隔凡”以及结构上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旋法,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并以半轮、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充满了生动活泼、明快愉悦的情绪。《八板》变体运用分割和倒装、变化节奏等方法加以展开,并在第六段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使全曲在强烈的气氛中结束。


《文化艺术》 第四章、音乐戏曲桓伊与《梅花三弄》

    桓伊与《梅花三弄》    
    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东晋人,祖籍谯国县(今安徽宿县西)。曾任淮南太守、豫州刺史。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338~385)率百万大军进犯东晋,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企图一举灭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谢石和桓伊等率兵8万迎战。晋军骁勇善战,以一当十,在淝水大败苻坚,打得秦兵一败如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桓伊的喜好受到东晋的宰相谢安影响很大。谢安雅好音乐,甚至影响到处理政事。桓伊在他的影响下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他是当时第一流的笛子演奏家,而且善于弹琴。晋书中记载:帝召伊饮宴,(谢)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忤,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连雅好音乐的谢安都夸他:“使君于此不凡!”    
    谢安好静,大战期间重兵压境,他仍然优游自若,谢石等人前来询问战策,他总是避而不提,有一次谢玄来问策,谢安不仅不答,还邀他下棋,居然让一向棋艺高超的谢玄输掉一幢别墅。大战刚胜利,有人报告谢安胜利的消息,他正和人下棋,若无其事的说:小儿辈已破贼。回家的时候把脚底屐齿跌断了都不觉得,被后人讥为矫情造作。桓伊也好静,听《梅花三弄》就能感受到。“淝水之战”之后百废待举,一切事务错综复杂。但他的内心却那么从容,那么生机盎然。他不同于谢安在大战胜利后做作的安静,他没有一点矫情做作。这完全是一个大师的心境,不会为世俗困绕,不会为困难困绕,他令所有的魏晋风度黯然失色。    
    《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    
    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地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曲调,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趟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这支笛曲,至唐代还很流行。《神奇秘谱》所载《梅花三弄》是标题音乐。它十段各有小标题,原谱为琴箫合奏。所谓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横江,是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