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专制魔王墨索里尼-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隆美尔的命运已成定局。他面对着数量更多、装备更好的英联邦部队;他的军需运输大动脉几乎全被切断;得不到准确的情报;日夜遭到炮轰和骚扰;他所采取的每一个重大行动都被“超级机密”破获。隆美尔成了一个没有希望的将军。他在发给希特勒的一系列密电中报警说,他没有汽油,无法使两个德国的和四个意大利的非摩托化师撤出,他们之中大多数将成为俘虏。希特勒回电要他竭尽全力坚持到底。这份电文是:    
    陆军元帅隆美尔:    
    我与德国人民怀着对你的领导能力和在你领导之下的德、意部队的英勇精神的忠实信心,注视着在埃及进行的英勇防御战。在你现在所处的形势下,只有坚守阵地,绝不后退一步,把每一支枪、每一名战士投入战斗。现正作最大努力帮助你。你的敌人,尽管占着优势,但也一定是精疲力竭了。历史上坚强的意志取胜于实力强大的军队也并不是绝无仅有。至于你的部队,你要向他们指出,要么就是胜利,要么就是死亡,别无其他道路。    
    阿道夫·希特勒    
    隆美尔看完这份电报,把它扔在一边。他生气地说:“武器、汽油、飞机、增援部队,这一切都有助于局势,惟独空谈是无用的。”他给他妻子写信说:“夜晚,我不能成寐,绞尽脑汁想办法使我的可怜的部队摆脱这种惨境。我们的日子极其不好过,也许是一个人所能遇到的最困难的日子。死了的人是幸运的,这与他们无关了。”    
    这个称雄一时的“沙漠之狐”所预料到的灾难终于来临了。经过12天的浴血苦战后,1942年11月4日下午,第八集团军已使隆美尔统率下的德军和意军一败涂地。敌军阵线已被突破,大批英国装甲部队已通过突破口,正在敌军后方作战。一部分得以脱身的敌军正在全面撤退,沿途不断受到蒙哥马利的装甲部队、机动部队和空军的袭击。其余的德军和墨索里尼的军队,仍企图顽抗到底,但前途十分渺茫。    
    11月5日,隆美尔的大部队在混乱中仓皇撤退,车辆和人员堵塞了从阿拉曼到新的富卡阵地之间60英里长的道路。夜是漆黑的,但是英国空军把天空照得通明,数千枚照明弹,像吊灯一样挂在沙漠的上空。7日拂晓,隆美尔司令部移到富卡机场附近,往后一看,一阵风沙过后,现出一片凄凉的景象:坦克、卡车、帐篷、装甲车、救护车都因遭到前一天晚上的空袭而在燃烧,一列列成千上万的士兵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前移动,汽油供应已经枯竭。大多数部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步行逃出那火烟滚滚、风沙炙热的荒原漠野。    
    根据隆美尔那天早晨收到的报告,他指挥的500多辆装甲车只剩下12辆了,部队损失大约59万人,其中34万人是德国人,损失大炮400门。他的嫡系第二十一装甲师已经溃不成军了。在被俘的成百名军官中,有隆美尔的主要助手冯·托马将军和九名墨索里尼的将领。隆美尔的幻想破灭了,他所要攫取的亚历山大和开罗已经远不可即了。他在突围之前,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中说:“我是否能死里逃生还要取决于上帝。被消灭的命运是令人忧郁的。”    
    一气之下,隆美尔未经批准,就于11月28日,径直飞往东普鲁士的腊斯登堡元首大本营紧急呼救。下午5点“元首”召见了他。会见是在深埋地下的一间阴湿不通风的小屋里进行的。就在那里,希特勒当时几乎统治着整个欧洲大陆。这次会见的气氛是十分冷淡的。隆美尔开始介绍他在北非的处境,然后讨论了前途。他直言不讳地说,德军要想呆在北非,就将被歼灭。希特勒大发雷霆。隆美尔后来说:“只要提一下战略问题,就像在炸药筒里点燃了一颗火星。”希特勒指责他是失败主义者,说他的部队是胆小鬼。他越说越恼火,警告隆美尔:“俄国的将军们要是提出类似的建议……就要被送到刑场枪毙。”但是,隆美尔并未因希特勒的恼羞成怒而罢休。他驳斥了希特勒的指责,指出从东普鲁士是不可能正确地了解北非的战斗的。希特勒发火了,他说:“陆军元帅先生,你要投降就投降好了,这就是你当陆军元帅的目的。作为一个陆军元帅,如果你认为在非洲干不下去了,那么我要你当陆军元帅干什么。滚出去!”    
    后来,希特勒自觉失言,又主动找隆美尔表示歉意,他说:“非洲军团被消灭是难以想象的。”“元首”答应将派戈林去罗马解决军需问题。第二天,隆美尔同戈林乘专车来到罗马,要求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军队采取行动。他们到那里之后,戈林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寻找名画和雕塑上,他希望用这些东西装满自己的列车。这个空军元帅穿着宽大的外袍,拖着嵌有珠宝的拖鞋,脸上涂着胭脂,脚趾甲涂得绯红去参加招待会。隆美尔对戈林非常厌恶。他写道:“飞回非洲后,我意识到,我们现在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了;要使军队不至于由于某种愚蠢的命令或其他原因而覆灭,必须依靠自己的一切技能。”    
    这些天来,墨索里尼的日子也是很不好过的。利比亚前线的崩溃,对这个独裁领袖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他虽然竭尽全力,妄图征服非洲,但一败再败,这次失败看来是不可挽回的彻底崩溃的前兆。他满腹忧愁,脸色苍白,板着脸孔,整日疲乏不堪。他问齐亚诺是否还在坚持写日记;当这名驸马爷作了肯定的答复后,他说,日记可以证明德国人在军事上一意孤行,从不让他过问。“但这一奇怪问题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现在可以清楚了。”    
    阿拉曼战役,这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末日的开始,也是他们的敌人迄今所赢得的一场最有决定性的战役。虽然,下面还有一场比这更具有决定性的战役即将在苏联南部冰雪覆盖的草原上开始。但是在它爆发以前,希特勒还将从北非听到更坏的消息,这个消息决定了轴心力量在世界这一地区的命运。    
    且说隆美尔在阿拉曼战役之后,仍在拼命挣扎,妄图挽救败局。当亚历山大的军队从东往西进、艾森豪威尔的军队由西往东进时,隆美尔巧妙地退入了突尼斯,最后同那里的德、意侵略军会合了。在这2200多公里的行程中很少交战,只是英国空军使沿海公路上的德军车辆蒙受了一些损失。阿拉曼战役后,敌军的残部中有墨索里尼的部队25万人,德国部队1万人,60辆坦克。但为时不久,更大的灾难又降临了,盟军发动的席卷西北非的“火炬”战役就要开始了。


第三部分 激战克里特岛第38节 “火炬”战役(1)

    正当蒙哥马利突破阿拉曼防线向西追击隆美尔军团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将军统率的英、美联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海滩登陆,全世界人民久已盼望的代号为“火炬”的西北非战场开辟了,从而使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新局面。    
    1942年11月8日1点30分,盟军的大炮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正在沉睡的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急忙从床上爬起来。当他获悉盟军在地中海南岸法属北非登陆后,丧魂落魄,紧张不安;他在5点30分赶快从慕尼黑打长途电话到罗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齐亚诺。驸马爷又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丈人公。这个素日威风凛凛的意大利“领袖”,被这个意外的消息惊呆了,很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与阿尔及利亚为邻,南与西属撒哈拉接壤,西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是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东部与突尼斯、利比亚接壤,南部与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交界,西部与西属撒哈拉、摩洛哥相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1830年起沦为法国属地。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东南与利比亚接壤,西与阿尔及利亚相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1881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法国投降后,维希政府在“法属北非”约有20万军队,500架飞机。在法国土伦和法属北非各港口尚有4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20余艘潜艇和其他舰只。维希政府及其在法属北非的军政首脑,与美国国务卿赫尔有联系。他们中有些人不愿站在德国一边打仗。魏刚、吉罗、朱安等法军将领,与美国驻阿尔及尔的总领事墨菲关系也很密切。魏刚曾向墨菲表示:“假如你仅仅带一个师来,我将向你开枪;假如你带20个师来,我就要拥抱你了!”其态度由此可见。    
    早在1941年年底,英国首相丘吉尔访美时,就曾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在北非登陆的计划。几经协商,终于取得一致的意见。并确定这次以代号为“火炬”的军事行动,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分别担任美、英联军的正副总司令,指挥这次登陆作战,以求彻底歼灭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尔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英、美统治集团所以不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而在北非登陆,其要害在于英、美垄断资产阶级的政策。因为英、美参战具有两重性:首先是反法西斯,同时也追求它们的帝国主义的战略目的。英、美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联盟,并给予苏联一定的物质援助,是为了“鼓舞俄国人继续抗战”,以免希特勒在打垮俄国以后,挥戈西进,直捣英伦三岛,进而横渡大西洋去攻打美国。只要苏联能顶住,那么它同希特勒互相厮杀,彼此消耗,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两败俱伤。如果美、英于1942年在西欧登陆作战,那就要同法西斯军队做殊死的斗争,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这是英、美所不取的。而北非和西非是法国维希政府的殖民地,这时维希政府同美国有外交关系,在那里登陆风险要小得多。这是罗斯福和他的政府一贯的政策。    
    一旦占领北非,对英国来说,盟军可以威胁隆美尔的后方,解除埃及之围;把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军队赶出北非,确保直布罗陀的安全,恢复地中海航道,维护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掠夺这些殖民地,对中东的石油尤感兴趣;并可北上意大利、巴尔干,进取东南欧,恢复英帝国的势力范围。因为英帝国摊子太大,实力空虚,顾此失彼,这就决定了它的战略。    
    对美国来说,罗斯福最怕德国占领西非、北非,然后东进与从苏联高加索南下的德军会师,进而在印度同日本军队携手;西边从达卡尔通过大西洋中部最短的航道进逼巴西,威胁美国的安全。所以美国急于消除这个威胁。另一方面,美国也想控制西非、北非和地中海,窥伺中东。1942年7月15日,即霍普金斯等赴伦敦前夕,罗斯福对这位心腹交底说,如果进攻西欧的计划不能实现,那么“可供考虑的战场是北非和中东”。丘吉尔提出的“体育家”(即“火炬”行动)“有很大的优点,它将使我们获得西非,并为最后控制地中海奠定基础……”在这里,美国的目的,就是要趁法兰西帝国之危来扩大美国的影响。    
    1942年7月下旬,美英两国的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开始在伦敦拟制了“火炬”的具体作战方案。经过长时间争论,并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干预下于9月20日达成了一个折衷的方案,确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瓦赫兰)、阿尔及尔三处同时登陆。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远征军共有13个师,650艘军舰和运输船。首批登陆的部队为7个师,共约11万人。此外,还有几个空降营将参加这次行动,其任务是占领敌防御纵深内的机场和要地。这次登陆的空中保障,将使用1700架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驻守在直布罗陀要塞。    
    根据作战计划,前往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的部队从英国出发,前往卡萨布兰卡的登陆部队直接从美国出发。参加“火炬”作战的英国运输船队应于10月26日前全部驶离英国的港口。美国的部队则应于10月24日从美国的港口乘军舰出航。参加这一战役的英、美远征军,必须在同一时间到达各自的登陆地点。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冒险飞抵直布罗陀,作为这次英、美联合作战统帅的临时司令,来指挥这次即将开始的登陆战役。    
    直布罗陀在战时的高潮时刻已经到来了。它对战争的伟大贡献在于它的新飞机场的发展和使用。它最初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