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早晨,化了装的廖承志、连贯、乔冠华、林平等每人买了一些香烛、供品,装成香客 混出九龙。
乔冠华等人又由交通员黄冠芳陪同,悄悄地通过了启德飞机场附近的几个检查岗哨,出了封 锁线,到达牛池湾。
这时,东纵先遣队江水带着8个短枪队员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共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 在前面侦察开路,第二小组居中掩护,第三小组在后面警戒。翻过九龙坳后,沿着海边崎岖 不平的羊肠小道,经北围、打蚝墩、沙角尾、山寮直到大环村,由蔡国梁接应,这里地方 虽偏僻,风景很好,空气清新得很,他们于此稍作休整。
直到夜幕降临,乔冠华一行在蔡国梁等护送下,急速来到企岭下海湾,登上了护航队的武装 船,偷渡大鹏湾。
林平对这一带地形熟门熟路,由他带路。一上船,发生一个小插曲,一个东江纵队巡逻 的战士问:
“你们是哪里来的?”
“是从香港过来的。”乔冠华说。
“你们听说夏衍、邹韬奋、乔冠华这些人都被枪毙了吗?”
乔冠华机智地答道,“没听说。”略作停顿,又说,“我们来的时候没听说,也可能是现在 的事情。”
船小心翼翼地开着:既要避开日军海上巡逻队,又要提防海匪的抢劫。在配有机枪的前卫领 航船的掩护下,于凌晨3时到达沙鱼塘。上岸后,由惠阳短枪队护送,继续赶路。
元月3日中午,乔冠华一行来到坪山东南的惠阳县田头山石桥坑,早已等在那儿的东江纵队 司令员曾生 (建国后曾任交通部部长、国务院顾问)见到他们,高兴地 大喊道:
“啊,廖承志、连贯、乔冠华同志,你们脱险回来了!”
曾生那悬了好几天的心才放下来。
这是第一批从香港归来的中共领导人。
彼此相见甚欢,一路上的疲惫一扫而逝。他们几人在这个小山沟的一间砖石房子里欢快地叙 谈,甚为投机。
廖承志与曾生、乔冠华、连贯、林平等一起,连夜召开会议,传达中央指示,研究布置下一 段的营救、接待和疏散工作。
经过研究,他们认为,惠州是个重要的中转点,要设立一个秘密接待站,由林平负责; 连 贯到老隆,负责下一段的接待工作;乔冠华到韶关,负责由韶关转到桂林的接待工作; 廖承志沿东江、粤北一线而行,一路上向地方党组织传达中央指示,布置安排接应疏散爱国 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
据乔冠华回忆,“因为韶关是我们疏散在港同志的一个必经之地,发生麻烦的机会多,所以 组织上就决定让我留在韶关,完成接送从香港、东纵疏散回来的一些同志。”
乔冠华:《口述自传》,见《那随风飘去的日子》,第158页。
在韶关驻有国民党的 第七 战区司令部,乔冠华的老同学、老朋友赵玉军还在那里;同时,留日同学温康南也在韶关, 经营着一家商行。
乔冠华到了韶关以后,就去看望了赵玉军,向他打了招呼,请他在自己若有不便时,援手帮 忙。然后,就住在温康南的商行里。
当时,从香港撤退人员除少数由水路去澳门转内地外,绝大多数是西向从九龙走向宝安东江 游击区,转赴各地。
乔冠华到达韶关时,大约是2月份了。从此,凡是经过东江这条路的都是由他接待的。在那 些日子里,他席不暇暖,因为差不多每隔一两天就有一批人从香港过来。
每到深夜,乔冠华和其他同志来到接头的地点,耐心地等候疏散人员的到来。
整个说来,在乔冠华的精心组织下,这些疏散都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阻挠。只有一次发生 紧急情况,他的一位老乡张明第撤离途中,住在旅馆里,不会应付。人家问他是从什 么 地方来的,他吱吱唔唔说不清楚,结果人家报告了警察,警察就把他抓了起来。跟他同行的 人马上送给告诉乔冠华。
乔冠华当机立断,马上打电话给赵玉军打电话,请他帮忙说情。赵玉军满口答应,结果警察 局把张明第放了出来。真是虚惊一场。
在此期间,4月9日晚,周恩来在听取自港抵渝的夏衍关于香港爱国人士脱险情况的汇报时说 , 现在我们最担心是邹韬奋和柳亚子的安全。邹韬奋不肯回重庆,决定去新四军,可是这条路 要 经过上饶、上海,很不保险,而亚子先生是国民党同志,又是我党的老朋友,目标很大,又 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怕关系搞不好。夏衍回忆说,曾生、林平已下了命令,要不惜一切牺 牲 保护他们的安全。
据夏衍:《懒寻旧梦录》,第474页,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7月第1版。
果然不出夏衍预料,乔冠华费尽心机,妥善安排柳亚子。5月,他与李三大一起去曲江,迎 接 柳亚子和他的女儿,让他们住在温康南的别墅,安排他们与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见面,故友 重逢,不胜欣喜。
送走柳亚子后,乔冠华继续呆了几天。当时在等邹韬奋。邹韬奋身体欠佳,在东江 游击区休养了一段时间,来到韶关。乔冠华采取掩护的办法,妥为安排,把他很快安全地送 走。
乔冠华终于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历时数日,敌人怎么也想不到,数百位知名人士从他们鼻 子底下撤走。这些 人士当中有: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韩幽桐、章伯钧、范长江、恽逸群、彭泽民、胡绳、于毅夫、刘清扬、张铁生、张明养、羊枣、千家驹、戈宝 权、胡仲持、黎澍、吴全衡、叶籁士、黄药眠、高士其、骆宾基、廖沫沙、金仲华、杨刚、 徐伯昕、胡耐秋、胡风、周钢鸣、萨空了、叶以群、袁水拍、端木蕻良、蔡楚生、司徒慧鸣 、凤子、于伶、丁聪、叶浅予、沙蒙、金山、王莹、章泯、宋之的、许幸之、盛家伦、郁风 、特伟、谢和赓、胡考、成庆生、俞颂华、梁漱溟、邓文田、邓文钊、陈汝棠、李 伯球等等,还有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的夫人上官德贤、南京市市长马超俊的夫人 、著名电影明星胡蝶等。同时,得到营救的还有大批国际友人。
据《东江纵队营救 国际友人统计》,这次“港九大营救”救出英国人20名,美国人8名,印度人54人,丹麦、 挪威、苏联、菲律宾人共7人。
这次行动,被茅盾先生称作为“抗战以来共产党组织 的 最伟大的一次抢救工作。”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下),第445页,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7年12月第2版。〖ZW)〗创造这一奇迹的有许多同志,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乔冠华的 功勋。
第二部分第7节 港九脱险(3)
1942年4、5月间,因叛徒告密,廖承志在广东乐昌被捕。车开到韶关,特务们押 着廖承志上了一条小客船,一个自称“负责”的特务走过来,颇为关心地说:
“廖先生,只要你写封信给蒋委员长,承认错误,什么位置都可以给你。” 廖承志坚定地回答:“写信绝对办不到!”
然而就在那一瞬间,廖承志的目光与不远处桥头上站着的乔冠华相遇。乔冠华似乎也看见了 他,正准备抬手招呼。廖承志急忙扭过头,突然提高嗓门高声痛骂道:
“你们想让我当叛徒?做梦!嘿,你们可以把我的骨头拣几根交给我娘,只是休想让我叛变! ”
廖承志的机智,使乔冠华免遭敌手。
乔冠华很着急,当时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为了搞清事实真相,他采取了“冒险”的行动 。时隔多年,他仍记忆犹新:“我们到处打听,打听不到真实的情况,但是老温和我都知道 ,他有个落脚点,是一家妓院。我们要探听虚实要想办法去看一看。如果这个房子有可疑的 迹象,就证明廖承志被捕了。我和老温每人拿把洋伞,是为了掩护,从韶关到那家妓院处, 从这头走到那头,打着伞,眼睛朝里看,很冒险,老温走在前面,我在后边。如果有情况, 我们会不动声色地往前走。老温走在前面,他在前边给了我一个手势,情况不妙,门大敞, 有可疑人出入,我想这可能是国民党的特务,一派恐怖气氛。我们一看这情况不对头,就赶 快回来了,没被他们发现,真是很冒险。回来以后,过了一段时期,东江纵队的同志,才托 人带信给我们,告诉我们廖承志确实被捕了。这对于老温,特别是对于我都是关系很大的。 因为被捕必定有很多原因,很有可能我们许多秘密情况被人掌握了。”
乔冠华《口 述自传》,见《那随风飘去的风月》,第160页,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对此,乔冠华一方面报告组织紧急营救,一方面打电话给赵玉军,请他从中斡旋。赵则示意 乔冠华,还是谨慎一点好。乔冠华当然心领神会,与温康南商量对策,要不露声色地撤离。
过了个把礼拜,赵玉军突然打电话把乔冠华找去。他对乔冠华说:
“军统已奉蒋介石之命,发电报给余汉谋,要立即逮捕你。机要员是我的同乡,他把这份电 报先送给了我,我将传电报暂时压下了,马上告诉你。”
赵玉军出于对朋友的关心,劝乔冠华“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乔冠华听从他的忠告,并请 示组织,立即动身离开。
乔冠华来不及与同志们一一告别,很快在一天之内把多种需要准备的东西,如伪装的衣服、 道具、行李之类,统统准备好。他选择了从韶关到桂林的一个车次,上车后天就黑了。
乔冠华戴好墨镜,穿上长衫,由温康南送至火车站。在火车上,搜查人员来来去去,不停地 忙碌着。
乔冠华选了一个上铺,佯装呼呼大睡。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高傲自大的态度,腿 一跷,脸朝里,还不时地发出打鼾声。就这样瞒过了搜查人员,顺利到达桂林。
乔冠华去桂林之前,给同学强羽打了招呼,要他没法搞到通行证。到了桂林,没见到强羽, 倒 是另外一个老朋友、《大公报》的女干将杨刚记者在车站接他,把他安排住在一家医院里。
此时张友渔正在桂林的国民党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任设计委员,他帮乔冠华搞了 张通行证,上面盖了三个大印。
在桂林,乔冠华的朋友不少,他也借机对桂林作了一番观察。在抗日战争中桂林是有名的文 化城。广西地方当局为确保自身利益和抗衡重庆中央政府的压力,在一段时间内对共产党采 取了一定程度的合作态度,允许一些进步活动。他们招揽了大批进步的民主人士和文化界 人士到桂林工作,创办了许多进步报刊,使得桂林成为一个在当时民主空气相对比较浓厚、 文化生活相对比较活跃的城市。皖南事变以后,形势有了变化,但仍旧还算上比较“开明” 。因此,香港陷落后,脱险回到内地的文化人投奔的第一个目标大都是桂林。
不过,乔冠华在桂林只呆几天,就又上路了他的目标是重庆,到周恩来身边工作。
当乔冠华坐上从桂林到贵州独山的火车时,看到窗外满目青山,葱葱郁郁,山峰似飞似停, 不禁诗兴勃发,吟诵起“黎明窗外是青山”的诗句。
车到独山,铁路就没有了。只好再搭乘当地的“黄鱼车”。所谓黄鱼车,就是当时国民党为 了出口钨砂,换取军火,通过西南,经云南、贵州、广西的出路,将大量的钨砂运出去,运 货的卡车司机载客捞取外快,谓“带黄鱼”,大车则被称为“黄鱼车”。
乔冠华搭了一辆黄鱼车,坐在卡车上面,从独山到贵阳,一路翻山越岭,好不惊险。
快到贵州时,卡车经过一个关口,从很高的山坡往下滑。这时天色昏暗,淅淅沥沥的小雨越 下越大。
原来坐在车子上的一群人,有的靠在车板上,可以挡挡雨,还有一些后上的人,没 地方坐,就坐在当中。
因为天黑了,又下着大雨,乔冠华自己有雨衣,一位老太太坐在外边嫌风大雨急,与乔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