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炮-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炮一次齐射,将美国护航航空母舰“甘比尔湾”号炸成两截,可见其威力之大!
    现代海战中,对舰攻击的任务主要由导弹完成,因而舰炮更多采用中小口径,
以对付来自空中、海上和岸上的反舰导弹。有些军舰保留一定数量的大口径火炮,
也不是用于海战,而是为着攻击岸上目标。
    由于反舰导弹体积小,隐蔽性好,速度快,机动性好,世界上已有50余个国家
海军装备了数以万计的反舰导弹。尽管各国采用多层防御以保护舰艇的安全,但是
总免不了有“漏网之鱼”,因此发展新一代舰炮形成海上最后一道拦截防线已是当
务之急。美国海军为给舰艇装备射速快、初速大和命中率高的舰炮,研制了结构新
颖和性能优良的多管25毫米开膛炮。
    开膛炮(即炮膛是敞开的)概念非今日始。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人戴
维·达尔迪克为简化火炮的结构、提高射速,就提出了开膛炮的构想。50年代中期,
美国达尔迪克公司便开始制造开膛火炮。到60年代初期,各种结构的开膛枪炮问世。
1967——1970年,美国TRW 公司获得达尔迪克公司的特许,研制出一种高射速新型
开膛炮。试验结果表明,该炮的射速比普通闭膛炮高 30 %。
    1988年6 月,美国海军与新泽西州利普斯堡特鲁得国际有限公司签订研制和生
产多管25毫米开膛舰炮的合同,以取代美国海军现役的MK15“密集阵”20毫米舰炮。
    美军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研制装备开膛炮,是因为这种火炮优点多,如结构简单,
活动部件数量少,坚固,体积小,操作方便,命中率高,杀伤力大,可靠性好,寿
命周期长,成本低。
    该炮采用多管固定式联装炮架,配有一转轮,转轮上开有多个三角形弹槽。它
发射三角形弹,弹丸嵌在三角形药筒里,药筒用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重量轻、密
闭作用好、价格便宜。射击时,炮弹横向输人转轮的三角形弹槽,转轮依次转到击
发和退壳位置,进弹和退弹均为横向运动,提高了射速。
    现代舰炮基本都具有高射和平射两种战斗性能,而且大都配备了雷达、指挥仪
等先进设备,使舰炮向着轻型自动化、高射速,以及增大威力和射程的方向发展。
              雄鹰卫士——航炮
    火炮不仅能“坐船”出海,而且还能“乘机”上天。
    最早的航炮是由地面移殖到飞机上去的,后来为了适应空战特点,航炮发展成
一个专门的武器系统。
    1903年莱特兄弟造出第一架飞机时,全世界并没有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尽管
人们研制是飞机用来架设和平的空中桥梁,可是飞机的第一个用户却是美国陆军。
1909年 8月,美国陆军购买了一架莱特式双翼机。191 年意土战争爆发。10月23日,
意大利皮亚礼上尉驾驶布莱里奥型飞机,在迪利波里与阿齐齐亚之间的土耳其阵地
上空进行了长达1 小时的侦察。11月1 日,加沃蒂少尉驾驶“鸽”式飞机向土军阵
地投掷了4 枚2 千克的榴弹,揭开了飞机用于战争的序幕。
    但是,飞机并不专用于军事,那时,飞机上没有武器装备,主要用于空中侦察
和炮兵的空中校正射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手枪、步枪首先被带上飞机,成为射击敌方飞行员的空
战武器。飞行员有时也带上几块砖头、投箭之类的东西,砸敌机的螺旋桨。俄国飞
行员涅斯捷罗夫曾在他的飞机机身后部装上一把长刀,用这把刀子把德军飞艇的蒙
皮划了一道大口子。另一位俄国飞行员卡扎拉夫曾成功地使用一种抓钩,钩住一架
德国飞机,并用机身把它撞了下去。
    这种原始的空战听起来更像是惊险的游戏,这种状况随着飞机性能的改进,特
别是机载武器的改进而结束了。19互5 年,法国人将机枪与飞机发动机机轴平行安
装,机枪的射速是每分钟600 发,双叶螺旋桨的转速高达每分钟1200转。为避免机
枪子弹打在自己飞机的螺旋桨上,人们在飞机螺旋桨上安装了金属滑弹板。实战证
明这种机枪很管用,法国人利用这种机枪击中了很多德军飞机。
    仿照这种办法,人们又将一些炮管较短、单发装填的地炮或轻型舰炮搬上了飞
机。但在使用中发现,这些登上飞机的地炮和舰炮过于笨重,后坐力大,射击效果
不好,不适应空战要求,于是人们开始研制飞机专用的航炮。
    但是,在飞机上安装航炮受到尺寸、重量、后坐力等方面的制约,因而口径比
较小,种类也不多。目前航炮多按其工作原理分类,有炮管后坐式、导气式、转膛
导气式、加特林转管式和链式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研制的航炮多为炮管后坐式、
导气式和转膛导气式,加特林转管式和链式航炮则是战后美国研制的新型自动航炮。
    由于航炮体积小、重量轻、射速快、弹丸初速高、威力大,很快成为主要的机
载武器,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一位飞行员驾驶同一架飞机,
击落敌机352 架,这个数字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航炮的厉害。
    空空导弹研制成功之后,许多国家开始偏爱导弹,轻视航炮。20世纪50年代末
美苏研制的一些战斗机,大多只装导弹,不装航炮。不过在60年代末,经过越南战
争“真刀真枪”的较量后,美国又矫枉过正,重视航炮,轻视导弹。80年代以“导
弹为主,航炮为辅”为指导思想。而90年代则“远距离先打超视导弹,近一些用格
斗导弹,迫近用航炮”。看来对战斗机执行空战任务来说,三种武器缺一不可。
             打气球起家的高射炮
    19世纪下半叶,西欧战争此起彼伏。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 月,普鲁士派重
兵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切断了它同外界的一切联系。
    法国政府为了突破重围,决定派人乘气球飞出城区,同城外联系。10月初,内
政部长甘必达乘坐载人气球,飞越普军防线,在都尔市进行宣传和鼓动,很快组织
了新的作战部队,并通过气球不断与巴黎政府保持联系。
    普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研究对策,决定首先击毁这些人的气球。普军总参
谋长毛奇下令,研制专打气球的火炮,以切断巴黎与都尔之间的联系。
    不久,这种打气球的炮就制造出来了。它是由加农炮改装的,口径为37毫米,
装在可以移动的四轮车上。
    为了追踪射击飘行的气球,由几个普军士兵操作火炮,改变炮位和射击方向,
打下了不少气球,并由此得名“气球炮”。它就是高射炮的雏形。
    1906年,德国爱哈尔特军火公司(莱茵军火公司的前身)根据飞机和飞艇的特
点,改进了原来的气球炮装置,制成专门用来射击飞机和飞艇的火炮。这标志着世
界上第一门高射炮正式问世。设计师将火炮装在汽车上,并采用了与现代舰炮相似
的防护装甲。这门火炮口径为50毫米,炮管长约1 .5 米,发射榴弹的初速可达每
秒572 米,最大射高为4200米。
    两年之后,德国又制成一门性能更优越的高射炮。这门炮的口径为65毫米,炮
管长约2 .3 米,为口径的35倍。发射榴弹时初速提高到每秒620 米,最大射程可
达5200米,而且高低射界和方向射界也都相应扩大了。这门炮已开始使用门式炮架,
并利用控制手轮调整高低射界。采用这些改进措施后,火炮的机动性能有了较大提
局。
    继上述两种高射炮问世之后,1914年德国还制成了77毫米高射炮。1915年,俄
国研制成76毫米高射炮,它是一种防空加农炮,也可用来射击地面或水面上的目标。
在这一时期,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也制成了高射炮。
    在早期制成的高射炮中,性能最好的是德国1914年制造的77毫米高射炮。其突
出特点是在四轮炮架上装有简单炮盘。这种炮盘在行军时可以折叠起来,用马或车
辆牵引;作战时,打开炮盘,支起炮身即可对空射击。炮盘的使用既便于火炮转移
阵地,又缩短了由行军转到作战状态的时间。由于它采用控制手轮调整身管进行瞄
准,而且首次采用炮盘,因而射击命中率较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法国在两架双翼飞机上装上了炮弹,用它代替炸弹
轰炸德国军队的飞机库。接着,英国的飞机于1914年11月又轰炸了德国飞艇库,德
国损失惨重。
    由于飞机特殊的优势,一些地面使用的武器弹药如炮弹、手榴弹、机枪、步枪,
甚至手枪等,都相继成了“航空武器”,被装备在飞机上,用来攻击地面上的目标。
随后不久,飞机上便装备了专用火炮和炸弹。
    面对空中威胁,各国开始积极研制新的高射炮。着重改进了高射炮的瞄准装置,
使其射击精度有了很大提高。一战前期,用高射炮射落一架飞机平均耗弹量为11585
发,到一战后期,耗弹量已降为5000发。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高射炮和飞机在结构和作战性能
上都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发展比较缓慢。
    从30年代开始,日本、德国为了对外扩张侵略,加紧扩军备战,进而加速了飞
机制造业和军火工业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这一时期,飞机无论是结构
还是性能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采用的木、布等软质结构材料已被高强度的合金
材料所代替;飞行速度比原来提高了一倍,达到每小时500 千米左右;飞机的飞行
高度普遍达到8 ~10千米。
    与此同时,高射炮也毫不示弱,其作战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这一时期,高
射炮在结构和性能方面有这样几个突出的变化:首先,高射炮采用了长炮管,借以
提高初速和射高。有的小口径高射炮的炮管长度已达到口径的70倍,初速达到每秒 
1000米左右,比原来提高近 50 %。中口径高射炮的射高达到10千米以上,是原来
的3 ~4 倍。其次,高射炮配备了先进的射击瞄准装置,提高了高射炮的命中率。
再次,在小口径高射炮上配备了装填和复进等装置,大、中口径高射炮则采用了机
械输弹设备,提高了高射炮的射速。另外,大部分高射炮都采用了自动化程度非常
高的火控系统,全面提高了高射炮的作战能力。
    到了50年代初期,由于防空导弹投入战场,高射炮曾一度受到冷落。然而实战
表明,防空导弹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完全代替高射炮。从60年代中期开始,小口
径高射炮又重新受到“青睐”。它反应快、命中率高、多管集中发射,可以迅速击
毁低空进犯的敌机。目前各国正在研究提高高射炮对空作战效能的各种新方法,高
射炮正向着小口径化、自行化、炮弹制导化的方向发展。导弹和高射炮合一的防空
武器系统在未来的战争中将发挥巨大威力。
             应急中发明的迫击炮
    1904年,日军进攻我国旅顺港。当时,旅顺港由俄军驻守。日军采用挖壕筑垒
的办法,悄悄逼近了旅顺口。
    当俄军发现这一情况时,日军已近在眼前,形势非常危急。用一般火炮难以射
击这样近的目标,用机枪等轻武器射击,又伤不着躲在堑壕里的日军。在无可奈何
的情况下,俄军驻旅顺口基地炮兵技术副主任戈比亚托想起了他研制的“水雷臼炮”
及一种超口径长尾形炮弹,于是他命令将口径为47毫米的海军炮装在炮架上,以大
仰角发射蘑菇形的大头弹,将战壕里的日军打死打伤很多,日军只好暂时撤退。这
种迫击炮弹质量为11.5 千克,从炮口装填,弹体在炮膛外部,仅将弹尾部装人膛
内,射程只有50~400 米。这种应急中使用的炮和炮弹就是最早出现的迫击炮和迫
击炮弹。
    这种炮虽然威力不大,却让人们认识到它是近距离支援步兵的一种有效火力。
    早期的迫击炮在结构上与臼炮相似,它的射角一般都大于45度,因此弹道像抛
物线一样弯曲,是一种典型的曲射武器。由于弹道弯曲、初速小、射程近,因此能
打击加农炮和榴弹炮射击不到的隐蔽目标,它较好地解决了威力与机动性的矛盾。
同时由于射角大,发射时所产生的后坐力经由座饭直接传至地面,因此不需要反后
坐装置。迫击炮弹飞行时靠尾翼稳定,落角大,威力也大。
    早期的迫击炮还一直沿用那种大脑袋的炮弹——超口径长尾形炮弹。这种炮弹
从炮口填装,而将尖锥形的大脑袋露在外面。由于这种炮弹在膛内受火药气体压力
作用时间短,并且密闭火药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