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凤雏就
是庞统,可见其人不凡。不过,这位凤雏先生外貌长得不太雅,浓眉掀鼻,
墨面短髯。水镜先生知其才,故不论其貌而赞之,但不了解他的人,一看见
他这副尊容就不大喜欢。庞统先被鲁肃推荐于孙权,孙权见他形容古怪,又
轻视他所最敬佩的周瑜,故拒不任用。后来,孔明和鲁肃向刘备力荐,虽有
两封荐书;庞统却不靠荐书取宠,而是想靠本事见重,故没有拿出来,仅对
刘备说因“闻皇叔招贤纳士”而来投。刘备见庞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不过,
他不像孙权那样拒不接纳,而是给他个小县官做。刘备悉庞统纵酒不理事乃
派张飞去查询,幸好张飞粗中有细,他见庞统半日尽断毕百余日所积公务,
大惊下谢,并回向刘备称赞庞统大才,刘备大惊说: “屈待大贤,吾之过也。”
孙权见庞但终能认识到“屈待大贤”而重用之,乃得一大贤。一知改悔,一
不改悔,其得失如此。
张松是益州别驾,为人能言善辩,博闻强记,也是个才智之士。但他的
相貌十分丑陋:额镢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真是又丑又矮。他到
许都去见曹操,名为请操攻张鲁以助刘璋,实是暗中干出卖西川的勾当。操
见他长得猥琐,加以语言冲撞,一言不合便拂袖而起。后来,杨修与之辩论,
他口若悬河,又见一读《孟德新书》便能背诵,且一字不错,乃言其才干曹
操。曹操次日接见,他又当面讥讽,操便令乱棒打出。曹操同样是犯了以貌
取人的错误,因他怠慢张松,张松亦不向他卖西川。张松对刘璋是卖主求荣,
对曹操却是有用之才,曹操失去张松也就是失去取西川的大好机会。
刘备、孙权和曹操所犯的错误,也足以为以貌取人者戒。
拒谏的危害
历代封建王朝,有不少忠直之臣以敢谏见称,而有好下场的不多。因封
建帝王是专制统治者,金口一开,圣旨一下,不容更改,且在那“君要臣死,
不得不死”的年代,谁敢提出不同意见冒犯龙颜,必遭严惩:轻则罢官,重
则杀头。当然,也有善于听谏纳谏的,如唐太宗因接受魏征的“偏听则暗,
兼听则明”的高见,能兼听纳谏,纠正了自己不少的错误主张和行为,这对
于促进盛唐的政治贤明,经济繁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历代统治者
大多以英明自居,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便是听也并非兼听,而是偏听偏信,
结果是误事误国,甚至国破身亡。袁绍、刘璋和刘备正是因听不进忠言而遭
到惨败的。
袁绍为人外宽内忌,偏听偏信。他因爱幼子袁尚,想使之继位,对袁尚
之死党审配,逢纪等言计听从,对于忠贞、智慧之士田丰、沮授等的忠言则
逆耳。他要兴兵助刘备伐曹操,田丰谏说:“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仑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若备战三年,“大事可定矣”。沮授也反对袁绍出兵。
袁绍却听从审配之言进军黎阳,结果损兵折将,——大将颜良、文丑被杀。
当袁绍进军官渡与曹操决战时,因反战而被关在狱中的田丰,仍上书谏说:
“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逢纪谮说:“主公兴
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绍大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在曹
操往乌巢劫粮前夕,因主张缓战被拘禁于军中的沮授,向袁绍建议:乌巢屯
根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操军所算。”
而绍竟以沮授是“罪人”,“妄言惑众”,拒之不理。如果袁绍纳田丰之策,
或听沮授之议,将不会有官渡之惨败。袁绍雄踞河北,拥四州之众,兵力远
胜于操,而他之所以大败,是由于袁绍有忠臣不用,有忠言不听之故。田丰
因袁绍老羞成怒而被杀,智慧之士如此下场,可叹!
袁绍拒谏是因他偏听偏信,刘璋拒谏是因他为人暗弱,是非不分。张松
请求出使争取外援拒张鲁,其本意非为西蜀,而是卖主求荣。他原想劝曹操
趁机取川,因操骄傲瞧不起他,乃转向刘备。回川后力劝刘璋请刘备入川支
援。黄权、王累力谏。王累明确指出:“张鲁犯蜀,乃癣疥之疾,刘备入川,
乃心腹大患。”黄权则主张:“可先斩张松,后绝刘备,则西川万幸也。”
刘璋却听从张松的花言巧语,不听黄权、王累之谏。当刘璋要亲往涪城会晤
刘备时,王累自用绳索倒吊于城门之上,一手执谏章,一手仗剑,口称“如
谏不从,自割断其绳索,撞死于此地。”刘璋读谏章后,大怒说:“吾与仁
人相会,如亲芝兰,汝何数侮于吾耶!”王累自断其索,撞死于地。王累以
尸谏,刘璋也毫不悔悟,终于“引狠入室”,奉送了西川。
刘备拒谏,则是因其为私义而忽公仇和骄傲自满之故,在未登王位前,
刘备还是比较谦虚谨慎,易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可是他在胜利面前冲昏
了头脑,帝王的专制本色便充分暴露出来了。他为报二弟关羽之仇决意兴兵
代吴。赵云谏说:“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
刘备不同意说:“朕不为二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可见刘备
虽有江湖义气,却缺乏“以天下为重”的战略观念?因蜀吴交兵必将互相削
弱。只对曹魏有利。刘备整兵要行时,秦宓直谏并指出:“陛下不从臣言,诚
恐有失。”刘备认为他出言不利要斩之,秦宓面不改色,回顾刘备而笑说:
“臣死无恨,仅可惜新创之业,又将颠覆耳!”因众官告免乃囚宓于狱中。
孔明闻悉,也上表救宓,认为宓所谏是“金玉之言”。刘备看毕,掷表于他
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曾经是善于纳谏的明主,礼贤下士的典范,
他得孔明时说是“如鱼得水”,现在连他认为“水”的孔明的话也不听了,
刘备这条“鱼”也就失去了“水”,其遭遇可知。由于刘备骄傲思想大膨胀,
自以为是听不进忠言,必然做出错误的决策,其“新创之业,又将颠覆”是
不可避免的了。刘备猇亭惨败后,他“悔不听丞相之言”时,为时已迟了。
袁绍、刘璋和刘备的失败说明:嫌忠言逆耳,确是误己误国。
树立朋党的下场
东汉末年,群雄之中,袁绍是最强者。在官渡决战中,他有兵七十余万,
操只有精兵七万,袁军十倍于操军,而操能以弱胜强,其原因虽有种种,但
袁绍集团内部朋党林立,互相争夺,致削弱力量,是操得以逐个击破袁军的
重要原因之一。凡立朋党的,必有朋党与之作对,袁绍集团内部朋党林立,实咎由袁绍
先立朋党。袁绍因宠爱幼子袁尚,欲立为后嗣,因之袁尚的死党审配、逢纪
也就得到袁绍的充分信任,掌握军政大权。谋士辛评、郭图则是袁绍长子袁
谭的死党,坚决反对废长立幼,拥护袁谭继位,故审配、逢纪和辛评、郭图
各为其主,勾心斗角,以夺取嗣位。但他们四人都主张与曹操速决死战,与
谋士 田丰、沮授意见相左。田丰、沮授都主张“静守以待时”,因谋 略
与审配等不同,这两人又成一朋党。袁绍进军官渡后,沮授提出了正确的战
略思想:“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
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 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不战自败矣。”
这是知彼知己的分析。若袁绍听田丰不战之策,不会有败,听沮授援战之计,
亦不至于败。而袁绍不只不听,反囚田丰于狱中,锁禁沮授于军中,这就自
丢智囊,任由曹操计算了。荀彧就认为“袁绍是无用之人”。他说:“绍兵
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
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故主张与绍决战。
由于袁绍废长立幼,又让两子自立朋党,袁绍一死。两兄弟力争夺嗣位展
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曹操攻之甚急,两兄弟还能拼力死守冀州,操军也难
于攻下。郭嘉则向曹操进计说:“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
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
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操从其计。果不出郭嘉所
料,操一回师,两兄弟又内讧了。始是郭图献计说请袁尚、审配来饮酒,伏
刀斧手杀之。谭从其计,乃使人往请。审配对袁尚说:“此必郭图之计也。
主公若往,必道奸计,不若乘势攻之。”于是,兄弟两人交锋,袁尚屡败袁
谭。袁谭退守平原,因被围危急,郭图乃建议袁谭降操求援。袁氏两兄弟相
争,曹操乃得乘隙攻入冀州。
凡立朋党,都以私利为重,一切封建伦理关系都被打乱了。袁谭、袁尚
本是同胞兄弟,为嗣位而各立一朋党,拚个你死我 活。辛评党袁谭,而辛
评之弟辛毗趁为袁谭求援之机劝操回师取冀州。审配党袁尚,审配之侄因好
友辛毗家属被杀,忿而献门放 操兵入城。
袁绍之败,袁氏兄弟之亡,足见朋党为害之大。如果袁绍不偏于一朋党,
袁氏兄弟和诸谋士不各立朋党,因私利而忘公利,能做到上下一心,协力抗
操,以操之力也难于取胜;纵有郭嘉的智谋,也无所施用。当然,其中的朋
党也有所不同,审配、逢纪的朋党是忠于袁尚,郭图、辛评的朋党忠于袁谭,
是各为其朋党出谋献策,田丰、沮授也虽一朋党,但是其出计尽智,是为袁
氏集团的利益着想。如果仅是田丰、沮授一朋党,也无所谓朋党,袁氏也不
至于亡。
用诈道得人不得人心
在历史上,凡君主以诚信待下,臣下以忠心报效,则君臣相得,至死不
渝。若以诈道待人,臣下则忐忑不安,必将上下猜疑,同床异梦。
贞观初,有人上书唐太宗李世民请求罢巧言谄媚之官,李世民要他列举
其人,那人却说:“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著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
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李世民说:“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
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贞观政要》卷五《诚信第十七》)李世民对下不行诈道,而是以诚信待人,且他善于纳谏,即便是毒骂他,只
要谏言可取,也不以为意,因此,臣下对他也就信得过,敢于直言相谏。由
于君臣之间开诚布公,相得无间,同心协力治天下,故能出现贞观之治。曹
操待人则恰恰与李世民相反,不是靠诚信,而是用诈道。曹操为图天下也积
极搜罗人才,河北之士多归之,但因其行诈道,虽得士而不得其心。曹操只
要认为与己不一心,对己不利的,不管有多大功勋,也千方百计除之而后快。
因操起事之初打起拥汉的旗帜,忠汉派的荀或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乃弃绍归
操, 为操出尽智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得到操的重用。及见操加九锡,
力加反对,并叹说:“吾不想今日有此事!”操见他和已不一心,深恨之。
操兴兵南征,荀或托病止于寿春。操使人送饮食一盒给他,盒上有操亲笔封
记。开盒视之,空无一物,意即使荀或绝食,荀会其意,遂服毒身亡。操为
摆脱自己的厄境,不惜用别人当“替罪羊”。他和袁术在寿春对峙时,因兵
多粮少,便教仓官王■将小斛散之,以救一时之急。王■照办,兵士大怨。
言丞相欺人。操就密召王■入内,对他说: “欲借汝头示众。”王■大惊说:”
某实无罪!”操说: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于是推出斩之,
出榜晓示说:“王■放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操
为保已之安全,还采取“杀鸡警猴”的手法杀害无辜之人。他恐人暗中害已,
常吩付左右:“吾梦中杀人,凡吾睡着,你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寐帐中,
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杀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
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葬之。确是猫哭老鼠,这种
事只有曹操做得出。操以为他这些瞒天过海法,能掩盖天下人耳目,其实他
左右之人心里是明白的,只不过是敢怒不敢言罢了。无辜被杀的近侍下葬时,
谋士杨修指而叹说:“丞相非在梦中,君在梦中耳!”因此,尽管曹操有时
能“矫情任算”,饶了过去的仇人,或焚部下与敌人私通的书信,其所属也
不尽信任他,还是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所以操虽得人于一时,却不得人心
于长久。刘备曾投入操的麾下,也得到操的重视,但因见其行诈道而弃之。
操慕祢衡之名,想召之为己用,祢衡也因其诡诈,坚决拒绝,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