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尽情摆弄一番之后,施利曼夫妇详细地清点了这批稀世珍宝:两顶金
冠,大的一顶由16353块金片金箔组成,每顶金冠都有一串金项链,可缠绕
在佩戴者的头上。还有6只金镯,2只金杯,1只高脚琥珀金杯,在一件大的
银制器皿里装有60只金耳环、8700只小金环,以及其他金银饰品。
根据施利曼和土耳其政府达成的协议,他理应将出土文物的一半交给土
耳其。但他钻了当时土耳其海关检查不严的空子,将全部珍品偷运到雅典以
后,才公布了他的发现。
施利曼至死也没有怀疑过这些珍宝不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蒙的财产。令
人遗憾的是,由于他过于激动而张冠李戴了。他逝世后不到三年,作为他的
助手和继承者、考古学家德尔费尔特终于发掘了特洛伊城的全部居住遗迹,
共有9层,分属于新石器时代到罗马帝国时期。同时他真正弄清了荷马笔下
的特洛伊城,是从下面数起的第六层,而不是施利曼误认为的第三层。因而
那些财宝的主人并不是普里阿蒙,而是比他早1000年的一位国王。
尽管出现这个误差,但是,发现特洛伊遗址并使之重见天日的荣誉,依
然理所当然地属于对荷马史诗的真实性坚信不移的施利曼。从这第6层遗址
的发掘看,与荷马史诗中反映的情况完全相符。既有坚固的城垣和紧密的城
市房屋,又出土有大批陶器和青铜器。更有趣的是,那些房屋的地下几乎都
埋有大型的瓮罐,口部盖着石板,估计这是在特洛伊战争时期,城内居民为
长期坚守而储屯粮食的地方,这也印证了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长达10年之
久的说法。
成功发掘特洛伊遗址后,施利曼又一鼓作气,继续探寻孩提时的梦想。
他认为,既然发现了特洛伊城,就证实了迈锡尼王曾率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
的历史故事。由此他坚信,荷马史诗中多次提到的“多金的迈锡尼”也一定
存在。于是,在1876年8月,他与妻子来到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一条狭
窄的山谷。在靠近山谷尽头,两座高山之间,有一座矮小的山峰,但坡度陡
峭,山顶遍布厚5米、高8米的环形城墙的遗迹,在西北部建有一个宏伟的
门道,在大门门楣上有三角形的石刻,上面雕着两尊直立着的雄狮,中间是
根石柱,表现双狮拱卫一柱的意境。施利曼认定这里就是迈锡尼城堡的遗址,
那城门就是赫赫有名的“狮子门”。
但是,城堡内的宫殿已荡然无存,只剩一些残垣断壁,有几个希腊农民
在山坡上放羊,施利曼就与他们闲聊起来。他们不知道有阿伽门农,也不知
道迈锡尼,只是告诉施利曼,那些巨大石块是“独眼巨人建造的墙”,城墙
内像蜂窝一样的坟莹则是“独眼巨人用来烤面包的炉灶”。施利曼一反当时
考古界普遍认为阿伽门农的陵墓在城墙外的看法,认为那些城墙内的坟莹就
是阿伽门农及其战友的坟墓。
于是,施利曼便在狮子门附近安营扎寨,在这个荒坡上开始发掘。希腊
政府有条件地同意发掘,规定只能雇用少数工人,并上交发掘到的全部器物,
还派了一个名叫斯塔马大基的地方官在现场监督发掘。
这次发掘是从1876年8月7日开始的,起先雇63人,一个月以后增至
125个人,还加上4辆马车。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这表明当初施利曼选定
的地址是对的。在离狮子门13米、独眼巨人围墙不远的地方,他挖掘到一道
长35米、宽4米的两排直立石板围成的圆圈。圈内空地发现几块墓碑,他断
定在石板底下就是坟墓。
施利曼夫妇守在雇工旁,看着他们往下挖,首先挖出的是墓石,接下来
… Page 195…
是墓碑,最后显示出深藏岩石下的坑井入口。施利曼夫妇兴奋地交换着眼色:
第一座坑墓终于发现了。
劳工们小心翼翼地铲着泥土。突然,索菲娅发现泥土里有明亮的闪光。
她不动声色地支开劳工,拾起这件小东西,抹去泥土:这是一只金耳环,不
能再让劳工挖掘下去了。施利曼立刻把他们悉数辞退。施利曼夫妇和斯塔马
大基亲自动手挖起来,他们跪在地上,用小刀轻轻地剔除着各层泥土。
施利曼在迈锡尼城堡发现王族墓地的消息,顿时轰动了全世界。他们夫
妇俩总共发现5座坟墓,斯塔马大基发现了第6座,全都在石板围成的圆圈
内,那圆圈里实际上就是一处陵园。6座墓穴中共葬有19个人,有男有女,
其中还有两个儿童。尸体上大多覆盖着黄金。男人脸上罩着金面具,胸部复
盖着金片。两个妇女戴着金制首饰,一个戴着金冠。两个儿童都包裹在金叶
片里。
这次的发现比起特洛伊古城发现更为重要。发掘出的宝藏越来越多。施
利曼笃信不疑这就是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及其家族的坟墓。在第5号墓中,
他发现了3具男尸,其中北面的第3具尸体的面部不仅饰有黄金面具,而且
其肌肉及眼、嘴等部位都还保存得十分完整,张开着的嘴里露出32颗牙齿。
施利曼认为他就是阿伽门农,并当即给希腊国王发去一封简短的电报:“我
正凝视着阿伽门农的脸瞠。”他那欢欣得意的心情溢于电文之中。
对施利曼来说,他发现的世界毫无疑问又是荷马笔下的世界。可实际上,
他又一次出现了差错。也还是他的助手德尔费尔特经过数年的考证,发现这
些坟墓的年代比阿伽门农的时代还要早400年,粗略估计,约在公元前1600
年到1500年之间。然而,不论施利曼发现了谁的坟墓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
他又一次把湮没了的人类文明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更何况他发现的迈锡尼遗
址至今仍是无可置疑的。在这个意义上,他发掘的世界依然可称得上是荷马
笔下的世界。自1920年起,韦思教授率领的考古队,继续在迈锡尼发掘,结
果发现了许多迈锡尼时代的坟墓,进一步扩大了施利曼的战果。
随着施利曼发掘特洛伊城和迈锡尼城的巨大成功,在欧洲掀起了一股考
古热潮,远古文化中心一个接一个地被发现了,近代考古学也随之兴起。
1890年,十九世纪的一代奇才亨利希·施利曼在美国逝世,终年68岁。
一部荷马史诗的启示,一个童年梦想的呼唤,再加上一生坚定执著的追求,
也许就是施利曼发掘宝藏成功的诀窍所在。
(陈齐水)
… Page 196…
义士廖有方
唐朝有个人叫廖有方,他曾于宪宗元和十年到京城去应考,结果落了榜。
考取进士的兴高采烈,落了榜的郁郁寡欢。他的心里不痛快,准备到四
川去游历,以此排遣心中的忧愁。
一天,行至宝鸡西边,夭色已晚,他见路边有个驿站,便到那儿去投宿。
他刚把一切安顿好,准备躺下休息,忽然听到隔壁有人在呻吟。仔细一
听,那人大约痛苦得忍不住了,还在轻轻哭泣。
“唉,外出生病没人照顾,实在是可怜,”他暗暗地想,“反正我也没
有什么事,前去探望探望他。”
他推开隔壁的房门,看到一个脸色腊黄的年轻人,大约疼痛得太厉害了,
额头上布满了汗珠,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仁兄,你病得不轻啊,生的是什么病?”廖有方走到他的床边问道。
那个年轻人摇了摇头,有气无力他说:“不知道。”
“兄台从哪里来,准备到哪里去?”
“小弟不辞劳苦地进京赶考,只是没人赏识,又是落第而归。”
廖有方听了他的话,触痛了自己的心病,对他越发同情。
那个年轻人挣扎着爬起来,给廖有方跪下磕了几个头。廖有方急急将他
扶起,说:“仁兄有何吩咐,只管说来,何必行此大礼!”
“我,已是病人膏育,仁兄若是方便,请将我的尸首埋葬。”说完了这
句话,他似乎已经用尽了力气,一下子又躺倒在床上,不断地喘息。
“兄台不可胡恩乱想,哪一个一直无灾无病?我去给你找个医生看看,
抓几帖药吃吃,慢慢地就会好的。”廖有方安慰他道。
那个年轻人已经说不出话了,只是微微地摇摇头。不一会儿,他的腿一
蹬便不动了。
廖有方把手凑近他的鼻孔,发觉已经没了气息。
“屡试不中,死于他乡,实是可悲,”廖有方想道,“他在这里无亲无
故,临终前要我给他办后事,我可不能撒手不管。”
他回到自己的房中,唤来驿站的主人,问道:“这一带可有人要买马?”
“客官莫非要卖马?”
廖有方点了点头。
“附近村子里有个富翁正好要买,我去给你问问。”驿站的主人说。
“多谢了。”
“敢问客官,为何要将马匹卖去?是不是缺了盘缠?”
“盘缠倒还有。隔壁的年轻人死了,你可知道?”廖有方道。
“刚刚知道。”
“我想把马卖了,将那个书生安葬。”
驿站的主人正为此事犯愁,听了廖有方的话,喜出望外,忙问:“客官
与他是亲还是友?”
“萍水相逢,素不相识。”
“啊,客官是个大善人!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驿站的主人问。
“鄙人姓廖,名有方。”
“廖先生请稍候,在下马上去给你问问。”说完,他便转身离去。
村里的那个财主非常吝啬,见廖有方急着要用钱,故意压价。廖有方也
… Page 197…
不跟他计较,连马带鞍一起贱价卖给了他。
他买了口棺材,将隔壁的书生装殓,埋在附近。
廖有方只知道那年轻人是个书生,遗憾的是不知他的姓名。问问驿站的
主人,他也不知道这个书生姓何名谁。
他对那个书生十分同情,写了篇铭文悼念他。铭文写道:“真是可叹,
身后只留下个空口袋,屡次应试,仍然是个穷书生。虽然我们只有半面之交,
但我为你哀痛,不知何处是你家乡。”
他给书生办完了丧事,便向驿站主人告辞,继续向四川行去。
驿站主人对廖有方的义举十分钦佩,常常把这事讲给过往的客人听。客
人来自四面八方,这件事很快就传扬了出去。
廖有方到了四川,探访了亲友,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取川东道返回。
到了灵龛(kan)驿,他准备投宿。驿站的主人看他像是客人们传说中的
模样,笑脸相迎,问道:“客官准备在这里住宿?”
“是。”
“请问尊姓大名?”
“鄙姓廖,名叫有方。”
“哦,原来是廖先生。这里的客房已经注满,我家就在附近,住在我家
怎么样?”
廖有方看看天色已暮,不得继续前行,于是向他道谢:“那就多谢您了。”
“无妨,无妨。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廖先生请。”
驿站的主人在前领路,廖有方在后相随,不一会儿便到了他家。
他的妻子身穿孝服,看到丈夫领着客人来了,连忙上前相迎。
驿站主人把妻子拉到一旁,悄悄跟她说了几句,她朝廖有方看了几眼,
走上前来朝他拜了两拜,随后到厨房里去忙开了。
“当家的,饭菜准备好了,请客人用餐。”驿站主人的妻子说。
“廖先生请。”驿站主人说。
廖有方走到桌边一看,顿时呆住了。菜肴摆了一桌子,如同酒席一般。
“主人家,太客气了。随便烧两样菜就行了,何必如此费心。”廖有方
说。
“哪里,哪里,怠慢之处还请廖先生包涵。”
吃过晚饭,驿站主人夫妇一直陪着他拉家常,如同对待家里人一样。
“廖先生,您是不是在宝鸡西边的驿站里卖马葬了一个书生?”驿站主
人忽然掉转了话题,问起了这件事。
“是有这么回事。主人何以得知?”
“先生的义举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