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梁建章并不是最大的自然人股东,身为财务总监的沈南鹏才是。这种股权结构是否稳定,竞争对手也经常拿这个对携程质疑。
“我觉得包容性是很重要的,越是高层的领导,他能包容的人越多。我们几个管理层,分歧也有,但都是健康的。一开始的时候,包括模式的确立,大家都提出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的分工非常明确,都是互补性的,大家的决策越来越准确,争吵会少很多很多。”
在所有人还搞不清楚的情况下,梁建章亲手设计了公司的平衡计分卡,制定了所有的衡量指标。这显然跟梁建章在甲骨文公司的工作经历有关,梁建章继而又完善了流程管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让公司的发展依赖于“法治”而不是“人治”。
“一个真正强的公司,沉淀下来的东西,个人的烙印不会很强的。因为我一直是一把手,公司从小到大都是我做起来的,所以有我的烙印是正常的。但是,尽量把我的烙印变成公司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干部,我们的高层,他知道公司这么做,肯定不是基于我这么说过,而是基于公司的理念和已经制定的策略。”
另外,作为携程的竞争对手,e龙公司紧随其后也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如果e龙公司出高价将携程掌管系统和流程的核心员工挖到e龙,那么携程的核心竞争力岂不不复存在?但梁建章并不这么看。
“当然了,所有的系统和管理方式都是人开发的,如果竞争对手花很高的价钱把我们的人挖过去,是不是我的这套系统就可以成为他们的?我们的股价这么高,我们有条件这么去做,竞争对手没有条件。当然,任何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都不可能依托在几个人身上,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看似平和的梁建章,其实内心也有“狂”的成分。无论是年少时的“电脑神童”,还是青年时的“IT精英”,目空一切,然后又能脚踏实地,他一次次走向成功和他“偏执狂”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目标导向的创业之路
2004年春节刚过,携程宣布与国内百强旅行社之一的上海翠明国际旅行社进行“战略合作”,携程逐渐从一个原本只在“网络上飞”和“电话上飘”的“旅行服务公司”渗透到传统的旅行社中去。到了10月份,携程又推出了“360度度假超市”,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旅游爱好自由选择搭配酒店和航班,携程把这种模式叫“包办旅行”。现在来看,梁建章是试图突破酒店预订和机票预订这两项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增加第三项盈利模式。实际上,携程是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将战线逐渐拉长,逐渐将自己的产品线覆盖所有跟旅行有关的产品。
“国内目前有4000亿元的旅游市场,散客市场占95%,这给旅游电子商务公司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因此可以说,我的创业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梁建章如是说的背后是“更大的野心”。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当“包办旅行”到了一定的规模,说不定什么时候,携程就会投资兴建自己的“携程连锁酒店”(其实,早在2002年,携程就和首都旅游国际酒店集团共同投资组建如家酒店连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携程旅行社分社”,然后购买大量的飞机成立自己的“携程航空公司”,成立为旅游者提供贷款按揭服务的“携程银行”。到那个时候,梁建章依靠“鼠标 水泥”所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而是一个不折不扣进入世界500强的旅游帝国。
“你曾经让人书写过一幅字水土不定定同路,风雨无常常携程。带领携程走到现在这样一个高度,最关键的是什么?”记者问。
“目标!你要有长期的准备和打算,要非常执著地去积累。10年之后,你想做什么,你要很清楚,每天向着这个目标一点点地靠近。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很多诱惑让你偏离这个目标,但是你要是有一个长期的目标,你每天做一个选择都是为了让你离这个目标更近一些的话,你就能比别人更快地达到目标。10年前,我回国创业,实际上已经定下了这个目标。”
文/陈斌
鹌鹑蛋孵出民生银行
20岁之前,他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为了让孩子过年的时候能够吃上一点肉,他和三个哥哥一起被逼上了创业之路。养鹌鹑,他们做成了世界第一。改行做饲料,又成为中国饲料大王。不管生意做得多大,他始终小心翼翼地坚守自己的主业。
这位被称作“内地首富”的人有两个特点:学习和专注。比常人更加坚持学习和更加坚持专注。
他喜欢吃麻婆豆腐和回锅肉。只要待在成都,中午便会乖乖地回家吃妻子做的饭。平日里,他最主要的工作餐是盒饭。除此之外,他还习惯和各部门基层员工在集团餐厅共进午餐。他吃饭速度很快,饭盒中不会剩下一粒米。
他不喜欢穿西服,身上的T恤衫和休闲裤加起来不过几十块钱。
他原来的座驾是一辆桑塔纳,最后下属实在看不过去,逼令他换了辆奔驰。每次坐飞机出行,他也只坐经济舱,当然机票最好是打折的。
他的发型十几年来没变过,是那种花几块钱就可以理的自然式。十多年来,他一直去同一家理发馆理发。
他把自己比作不会喝酒、不会抽烟、不会跳舞、不会打麻将、不会对明星和名牌感兴趣的“二百五”。
他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生活的主色调就是学习。无论和谁交谈,他都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碰到有用的便往上记。
他没有架子,从来不骂人,脸上永远带着温和的微笑,说话的时候他非常注意措辞,从不会让人听了感到不舒服。基层员工见了他不会感到有压力。
作为一代巨富,刘永好除了名气之外,普通得实在不能再普通了。
同样不普通的还有他的学习能力和专注精神。
“22年前,你们4兄弟凑了1000块钱开始创业,如果用做投资,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万元。假如现在你的财富突然间一夜蒸发,你认为你还能东山再起,再度成为中国首富吗?”
面对《人力资本》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刘永好轻轻抿了抿嘴,沉吟片刻,然后挺直身子,直视着我们,一字一句地说:“其实,这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了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假如我这个企业什么都没有了,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只要我的自信还在,我的见识还在,我的这种经历和能力还在,我可以重头再来。对于我来说,自信和勤奋是无价的。”
说完,他摊开一个很大的笔记本,记下了这个问题,脸上露出敦厚的笑容。这是刘永好的习惯,无论和谁交谈,身边都不离一个本子一支笔,碰到有用的东西就往上记。
在刘永好身上,有两项特质:第一,他非常非常地爱学习,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方能不断进步,方能跟得上社会大环境和企业小环境的变化,有能力和知识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第二,他非常专注,主业一直专注于农业,并在这个领域内做深做广。中国有9亿农民,他帮助农民兄弟挣钱,然后再挣农民的钱。这两项特质最终成就了内地首富。
白手起家成为鹌鹑大王
下乡插队,了解了真实的农村
20岁之前的刘永好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
1966年,作为年仅15岁的红卫兵小将,刘永好为了跟着老师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特地挑了一件家里最好的呢子衣服。衣服是父亲1949年土改的时候在地摊上买来的,据说还是英国进口的毛料,在父亲和三个哥哥手中辗转了17年后到了刘永好的手中,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样式也改了不知道多少遍,刘永好把它当成了宝贝。
毛主席见到了,刘永好渴望着赶快进入共产主义。因为母亲告诉他,只要到了共产主义,“一周吃一次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的理想生活就可以实现。
两年后,17岁的刘永好插队到了成都市郊的新津县古家村,当地没水没电、缺医少药,连一条完整的公路都没有,老乡们都认为这里是一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刘永好一天的工分是1角4分钱。
许多年以后,刘永好在和名牌大学的MBA座谈时谈到了这段经历:“我当了四年零九个月的知青,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心态,锻炼了我的身体。在农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使我了解了中国的农民,了解了中国的市场,懂得了艰苦创业,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是一定要上的。”
第一个梦想泡汤了
1980年春节,二哥刘永行为了让自己四岁的儿子能够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时间,他竟然赚了300块钱,相当于10个月的工资!
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兄弟们的心里炸开了花。刘氏四兄弟一商量:“既然能靠修理无线电挣那么多钱,我们是不是可以办一家电子工厂呢?”
中国历来就不缺乏有想法的人,但是却极度缺乏将想法付诸实践的人。说干就干,这是刘氏兄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对于学计算机的老大刘永言、学机械的刘永好以及会修理家用电器的刘永行来说,生产电子产品并不是难事。很快,中国第一台国产音响横空出世,起了个名字叫“新意音响”。
刘永好拿着音响来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人家出钱,工厂一人一半。没有想到,这个事情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让刘氏兄弟们的美梦胎死腹中。
24年后,在向《人力资本》记者谈及这档子事时,刘永好仍然感到无限惋惜:“我们失去了一次机会,我们的音响只能成为了我所在学校校办工厂的一个产品。后来,这个产品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价值,居然还被评为省级科技成果。如果当时我们做音响的话,现在我们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电器大王,说不准的。”
回农村养鹌鹑去!
音响虽然没有做成,但是,创业的强烈愿望却被点燃了。当“万元户”成了刘永好的新理想,那是1982年。做什么呢?搞音响投资大,何况还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那就从养殖业开始做起。于是,在左邻右舍鄙夷不屑的议论声当中,刘永好和兄弟们在自家的阳台上养起了鹌鹑。
鹌鹑越养越多,下的蛋也越来越多。每天下班回家,刘永好和二哥刘永行就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偶尔碰到自己的学生,难免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钱包毕竟鼓了起来。刘永好兄弟们一商量,干脆去古家村办一个良种场吧。
别的问题可以毫无顾忌,但是政治觉悟一定要有。为了确保自己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没有“拉社会主义后腿”,刘永好跑到县里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钟光林,问回乡创业“要不要得?”
“没啥子问题嘛!”钟光林很开明,但是书记毕竟是书记,讨价还价意识还挺强,紧跟着提了一个条件:“你们要带起10户专业户。”
这个没有问题,刘永好也是这么想的。自家没多少钱,吃了定心丸的兄弟们马上向银行申请贷款1000元,结果当头便是一盆冷水,银行不贷!1000元钱对于银行不算个大数,对于刘氏兄弟们却不是个小数。
四人变卖了手表、自行车等家中值钱的物件,凑起1000块钱。许多年后,每当过春节,刘永好就找个地方躲起来,不是躲债,而是躲银行。地方工行、农行还有建行的老总都拼命想请刘永好吃饭,但刘永好已经不再需要贷款了。
三哥陈育新(刘永美)率先“停薪留职”,下乡当起了“育新良种场”的场长。为了保险起见,刘永好和大哥、二哥决定随后再跟进。“良种场”的主营业务是孵小鸡、养鹌鹑和培育蔬菜种。没有孵化箱,他们到货摊上收购废钢材,然后到工厂租用工具自己来做。为了建厂房,刘永好从成都买回一拖拉机旧砖,由于道路狭窄,拖拉机无法进村,旧砖被卸到了两公里之外。刘永好带头,几个农民兄弟帮忙,手抱肩扛,愣是把一车砖给搬了回去。那一天是1983年的12月8日,非常冷的一天。当我们重新向他提起这个日子的时候,刘永好显得兴奋异常:“你们好厉害啊,我差点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