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的中产阶级,觉得到外面去吃饭是件大事,需要的是华丽、整洁的衣冠,白布桌,以及一道道的大菜。因此,麦当劳准备输出的不仅是汉堡包一类的食品,而且是一种饮食文化,其难度势如登天。    
    麦当劳最初在加勒比地区以及加拿大、荷兰等国尝试发展连锁店时,都遭到失败,但后来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麦当劳总裁藤田针对日本的国情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他认为,“日本人既有一种自卑感,又有排外情绪。日本所有的东西都来自外国:文字来自中国,佛教由韩国传来,而可口可乐和IBM都是来自美国。但是日本基本上是排外的,不喜欢中国人和韩国人,更不喜欢美国人。”由此他得出结论是,在日本的麦当劳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必须百分之百的日本化,使顾客从外表看不出麦当劳产品是进口的美国货。倘若坚持这是美国货,顾客会因为不喜欢美国而不买此食品。    
    1971年,克罗克同意了藤田的方案,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美日双方各出资一半。藤田以富有戏剧性的行销手段,展开宣传攻势,使麦当劳在一夜之间便名扬全日本。当年,东京银座区麦当劳餐厅如期开业,第一天营业额高达6000美元,打破麦当劳一天营业额的世界纪录。接着,第二家、第三家麦当劳餐厅陆续开张。在短短18个月,藤田在日本神速地开办了19家麦当劳餐厅。麦当劳在日本一举成功,成为日本最大的连锁餐厅,年营业额达6亿美元。    
    在认真总结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克罗克便以一个与日本相同的模式在全球开发市场:找一个合伙人,给予他相当股份和自主权,让他自由发挥——就这样,一座座麦当劳餐厅变戏法式地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了。它们在各自不同的国家,针对不同的市场文化,采用了不同的促销手段,但却使用着同一套标准的营运系统。    
    麦当劳掌门人经营法则如是说    
    麦当劳公司需要的是具有强烈进取精神的人才。克罗克说:“我要的是全力以赴献身事业的人。如果谁只想挣钱养家过安逸的日子,谁就别到麦当劳来干。”    
    在人才培养上,最能体现麦当劳特色的地方是克罗克一手创办的“汉堡包大学”。克罗克规定他的经理人员必须接受“汉堡包大学”的专门训练。在麦当劳,只承认汉堡包大学培养出的汉堡包学士,其它学历都不予承认。    
    克罗克成功的另一个秘诀,是他经营有方,创造性地提出了经营麦当劳快餐店的3项标准:“Q.S.C”,即Quality,Service,Cleanness,意思是“品质上乘,服务周到,地方清洁”。这成了麦当劳区别于其它快餐业的标志之一。    
    在品质上,克罗克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食品质量。他聘请专家着手改进炸土豆条的质量。首先要选用特别种植的土豆,切条后制成香酥松脆的炸土豆条。其次要不经冷藏,现炸现吃。这种新的炸土豆条出现在顾客面前时,果然备受青睐,销售量马上翻了几番。    
    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标准,如要求牛肉原料必须是精瘦肉,脂肪含量不得超过19%。牛肉绞碎后一律按规定做成直径为98、5毫米,厚为5、65毫米,重47、32克的肉饼。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一个“快”字:要在50秒内制出一块牛肉饼、一盘炸土豆条以及一杯饮料。为保证食品新鲜,还明文规定汉堡包出炉后10分钟或法式土豆条炸好后7分钟内卖不掉的话,就必须扔掉。由于有了这一套严格的质量措施,每一位来到麦当劳餐馆的顾客,都能够在50秒钟内吃到热气腾腾、味道可口的汉堡包和其它食品。这么一来,怎么会不受顾客的欢迎呢?    
    注重广告宣传,也是克罗克大获成功的一个因素。麦当劳每年花在广告宣传上的费用高达几个亿。1981年,公司的广告费为3、2亿美元,占全年营业额的4、5%。1963年,公司还创造了“麦当劳叔叔”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来做广告。“麦当劳叔叔”头上顶着一只装有汉堡包、麦乳精和土豆条的托盘,鼻子上装有一对麦当劳杯子,脚上的鞋子像两块大面包,其形象相当商业化。这个小丑般的形象,给顾客留下可亲可爱的感觉,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麦当劳叔叔”成了全美电视广告上为麦当劳作宣传的代言人。    
    任何一个企业成功之后,都不免将它的事业从国内转到国外,麦当劳也不例外。    
    1984年1月14日,拥有资产3、2亿美元的亿万富翁克罗克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逝世了。但是他所创立的“麦当劳王国”还在迅猛地发展着。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克罗克喜爱的座右铭:    
    世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恒心;“才华”不能:才华横溢却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天才”不能:是天才却得不到赏识者屡见不鲜;“教育”不能:受过教育而没有饭碗的人并不难找;只有恒心加上决心才是万能的。    
    也许,这就是克罗克赢得事业的巨大成功的诀窍之一。


第二部分伯纳德·阿尔诺时尚帝国(1)

    精品界的拿破仑    
    作为全球最大的精品公司,路易…威登集团(LVMH)总资产高达330亿欧元。而阿尔诺持有该公司47、5%的股份,是LVMH最大的个人股东。52岁的阿尔诺生性沉稳,甚至有些寡言,不喜欢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多年来,国际精品界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在贴在伯纳德…阿尔诺身上的所有标签中——“法国首富”、“精品界的拿破仑”、“时尚人”等等——有一个可能更适合这位莫测高深的法国企业家:一匹穿着开士米衫的狼。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这位法国人的净资产为122亿美元,排行第21位。    
    问世便雄心勃勃——赚有钱人的钱    
    阿尔诺进入精品界有些鬼使神差。阿尔诺家族原本做的是建筑生意,他在大学时选修的课程也与精品行业毫无关系。不过,他非常崇拜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克里斯蒂安•;迪奥(1905…1957)。1984年,35岁的阿尔诺从综合工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决定投身时装界。在家族的鼎力支持下,他击败众多强手,收购了长期亏损的纺织品公司——博萨克集团(Boussac)。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相中的并非博萨克,而是该集团旗下已作古的设计师迪奥命名的时装公司。1987年,“贪婪成性”的阿尔诺把目光投向了LVMH公司。或许是时势造英雄,20世纪80年代末正好赶上经济不景气,阿尔诺得以非常低的价格大量买进LVMH公司股票。他利用该公司管理层之间的权力斗争,经过一场颇为艰苦的官司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把LVMH这家已成功的公司纳入掌中。阿尔诺的精品帝国至此已初具规模,他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LVMH的版图不断地扩大、扩大、再扩大……他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庞大的精品帝国,不仅包括精品时装,而且还有名牌手表、高档葡萄酒等等。说句大白话,他要赚有钱人的钱。    
    LVMH所属的路易斯…弗伊顿公司(LouisVuitton)及酒类业务如DomPerignon和轩尼诗等的强劲现金流让他获得足够的财力收购各种精品品牌:手表公司、香水制造公司、免税商品连锁店、百货公司,甚至还有精品拍卖行。建立LVMH帝国过程中,阿尔诺以难于对付、严酷、冷静和机警而著称,一如别人封给他的外号“狼”。在英国黑啤公司吉尼斯公司(Guinness)和大都会公司(GrandMetropolitan)要合并成新的大都会公司(Diageo)时,他极力反对。他的反对是有理由的,LVMH在吉尼斯公司持有重要股份。后来,在阿尔诺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补偿金后,合并才得以顺利进行。    
    对号称世界上最好的白葡萄酒公司——伊奎姆公司(Chateaud'Yquem)的控制之战也充分体现了他的个性。这场争夺战爆发于1996年,至今仍未了断,成为阿尔诺和伊奎姆支持者之间的一场苦战。    
    1997年以来,该公司开设或收购了500余家商店,从化妆品连锁店到销售太阳镜和手表的专业商店等。2000年,这些业务销售收入约为24亿美元左右。精品行业是高利润率行业,像路易斯…弗伊顿酒的利润率就高达40%。零售业的利润率要远低于这个数。阿尔诺要想从零售业中大赚一把恐怕很难。    
    不过,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阿尔诺不断的攫取。不久前他表示,LVMH公司的收购季节又到了。他说:“精品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像造汽车或其它工业品。你得有勇于成功的激情。我想,最起码在未来10年,我还能继续玩得很开心。”    
    2003年,LVMH又收购了巴黎的LaSamaritaine百货商店,持有这家130年历史的百货公司2亿美元股份。他希望将它改造成一家精品商场,专门销售各种高档商品。阿尔诺的胃口已不满足于精品制造,他要进入零售业,使LVMH锦上添花。    
    古弛——阿尔诺的心痛    
    阿尔诺精于收购之道,但在与其他公司的对奕中,他并非招招领先。实际上,他也曾下过一些“臭棋”。多年来,意大利古弛公司一直是LVMH的劲敌。阿尔诺也早就有“收编”古弛之意,但他似乎比别人多了个心眼——他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1999年1月,LVMH公司饿狼扑食般地扑向古弛,收购了后者34%的股份,成为古弛的大股东。古弛顿时失去了自由,受制于LVMH。面对这种情况,古弛CEO德索尔提出要求,让LVMH全盘收购古弛。阿尔诺拒绝了。道理自然很简单——全部收购要花很多资金。阿尔诺希望通过控股古弛,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以较小的代价控制古弛,从而抑制住古弛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从这笔投资中获取可观的收益。    
    阿尔诺这次失算了。遭到LVMH拒绝后,古弛管理层决定使出杀手锏:扩充股本,并将总股本的42%以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阿尔诺的法国同胞公司PPR公司。扩股后,PPR公司成为古弛的最大股东,而LVMH公司在古弛的股份则从34%稀释至20%。不仅如此,古弛还与PPR达成一项战略协议,保证古弛公司的独立性,继续发展多品牌战略。    
    古弛的举措惹恼了阿尔诺。于是他向一家荷兰法庭提出起诉,要求就此进行调查(古弛虽是意大利公司,但总部分别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英国伦敦,注册地则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阿尔诺称,德索尔言行不一,没有要求PPR公司100%收购古弛,但却将古弛置于PPR的控制之下,损害了古弛公司股东的利益。LVMH公司甚至还暗示,德索尔之所以会改变主意,是因为他和PPR公司订有一项秘密的君子协议:同意PPR作为古弛的大股东后,德索尔和古弛设计师汤姆•;福特(TomFord)将获得一笔巨额股票期权。    
    2004年4月份,一家荷兰法院批准LVMH提出的要求,对古弛公司CEO德索尔2年多前的增资扩股行为进行调查。至今这场官司仍悬而未决。古弛也因此成为阿尔诺的心头之痛。不过,在外人看来,这起旷日持久的官司倒不失精彩。    
    在拒绝屈服的同时,阿尔诺又玩了个花招:要求PPR公司全部收购古弛的其他股份,包括LVMH公司在古弛的20%。显然,阿尔诺要逼迫PPR出手。如果PPR不全部收购,而且法院判决古弛的增资扩股行为无效,PPR将不得不从古弛退出,LVMH又会成为古弛的最大股东。如果PPR公司整体收购古弛,以阿尔诺提出的每股100美元的价格,LVMH公司在古弛的投资将获得6亿美元的收益!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如果法院不认为古弛的扩股无效,PPR在古弛仍将稳坐钓鱼台,阿尔诺则将输掉其生意场上的第一场恶战。


第二部分伯纳德·阿尔诺时尚帝国(2)

    梦断因特网    
    收购古弛受挫后,许多人怀疑阿尔诺是否还有斗志。阿尔诺的行动再次打破了人们的怀疑。1999年夏,正当网络风头正劲之时,阿尔诺成立了当时欧洲最大的因特网投资基金,希望藉此建立一个强大的网上精品帝国。通过收购数十家网络初创公司,他建立了一个名为Europ@web的公司。他要与软银等公司一争高低。    
    仅从个人而言,阿尔诺在网络的投资堪称最大。他把个人财富中的近5亿美元投入了Europ@web;在其他网络公司还投资有3亿美元。当时,有人甚至说,阿尔诺的投资成了欧洲网络经济的一个晴雨表。今天看来,阿尔诺的梦想实现起来会有不少困难。Europ@web所属的几个主要的网络公司均未能达到阿尔诺的预期。为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