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说实话,丰臣秀吉也有自信的本钱,日本国久经战乱。熏陶出一批批久经战事的军人。他麾下的武士,更多为亡命之徒,作战勇敢,视战争为呼吸般自然地事。
而且此时日本装备精良,从西人手中进口了大批地武器,丰臣秀吉手中,更是拥有大规模的火枪部队。他们地火铳,比明军还先进。在战术方面,日军也有相当进步。发明了三线战术,一线开枪,二三线装子弹,形成持续火力,对骑兵有较大杀伤力。这种战术,只有戚家军的火器五段射可以比拟。
整体来说,当时的日军战斗力,他们的装备,他们的战术水平。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决对是精锐之士,这让丰臣秀吉的胆气变得越来越高。他加紧了战争的步伐。
万历十九年时,日军的千余艘战舰已建造完毕,名古屋上也囤积了足够使用数年地粮草,三十万的军队在动员后已是整装待发,一切已在弦上。
万历二十年初,公元1592年4月,丰臣秀吉发布命令,九个军团共15万兵力,大小舰艇七百余艘,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等地出发,出征朝鲜。
这十五万日军,都是当时日本国内最精锐的部队,兵力分配为:
第一军:小西行长,一万八千人。第二军:加藤清正,二万二千人。第三军:黑田长政,一万二千人。第四军:岛津义弘,一万四千五百人。第五军:福岛正则,二万五千人。第六军:小早川隆景,一万五千人。第七军:毛利辉元,三万人。第八军:宇喜多秀家,一万一千人。第九军:羽柴秀胜,一万一千人。
此外还有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师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为了补充兵源,丰臣秀吉还命令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等人将他们的旗下的军队集结在名护屋作为预备队,又有十万五千人,一时间日本人自称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在战略上,丰臣秀吉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
大军攻取顺利,小西行长率领的先头部队第一军1。8万人,分乘舰船七百艘,于四月十二日渡过对马海峡,翌日凌晨成功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釜山朝鲜守军,迅速攻下了釜山。守将郑拔战死,城中数百朝鲜官兵血战至最后一人,日军付出伤亡千人地代价。
同日,日本水师九鬼嘉隆部在巨济岛击溃庆尚道节度使元均所部,泷川一益率东路军攻陷蔚山城,丹羽长秀率西路军登陆固城,固城守城将不战而逃。
四日之内,朝鲜海防重镇釜山,东莱,梁山等地相继陷落,沿海守军闻风而逃。四月十八日,加藤清正率第二军2。2万人、黑田长政率第三军1。1万人也相继在南部海岸登陆。前三军登陆后,日军后续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相继入朝。
日本大军兵分三路向北部快速挺进,朝兵无力抵挡,沿途各道守军望风而逃,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日军便到达王京汉城城下,朝鲜备边使李谥看到日军军容强盛,竟然慨叹说:“今日之敌,似如神兵!”
五月二日,日军攻陷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在日军度过汉江之前狼狈出城北逃,京城守将李阳元,竟把兵器沉入汉江,不战而降。日军进入王京之后大肆屠杀劫掠,将号称“小中华”的汉城付之一炬。
战事如此顺利,丰臣秀吉欣喜若狂。
五月二十六日,丰臣秀吉制定了征服朝鲜及明朝的计划二十五条,他对自己侄子丰臣秀次道:“高丽都城已于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内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卷大明,当以大唐关白之职授汝,宜准备奉圣驾于大唐之京城,可于后年行幸,届时将以京城附近十国,作为圣上之领地。诸公卿之俸禄亦将增加,其中下位者将增加十倍,上位者将视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为大唐关白,以京城百国之地封汝。日本关白一职,将视大和中纳言与备前丞相二人情况,择任之。”
六月三日,丰臣秀吉下达了进攻明朝的命令。他疯狂地道:“如处*女之大明国,可知山之压卵者也,况如天竺,南蛮乎?”他把明朝比作处*女,把日本比作猛汉,可谓狂妄之极。
由于战事顺利,不说当时日本国内举国欢腾,就是当时侵朝日本各军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日将锅岛直茂请求丰臣秀吉把明朝大片领土赏封给他,日将伊达政宗写道:“何知今岁棹沧海,高丽大明属掌中。”
在汉城的日军稍事整顿后,又继续北进,六月十五日,日军攻陷平壤。
仅两个月零两天,朝鲜浃旬之间,三都失守,八方瓦解,三都十八道全部陷落,两个朝鲜王子被俘,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之地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所陷。
朝鲜国王李逃到义州后,他知道若没有大明的帮助,根本没可能光复朝鲜,因此他派出多批使臣,拼命地向大明求救。为了让大明出兵,朝鲜的使臣们想尽方法,除了向万历帝递交国书外,还分别去游说大明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等,甚至表示愿意内附于大明。
朝鲜国王李面对大明使者,更是激动地道:“与其死于贼手,毋宁死于父母之国!”
而此时,日军对朝鲜的大举入侵,也是大大地震动了大明。面对朝鲜战事,大明朝廷上下争论不休。不少朝臣认为朝鲜太过无能,即使援助,也是无用,兵部尚书石星则认为应御敌于国门之外。争论非常激烈,从四月争到七月,大明官员们还没有争出个子丑寅卯辰。
最后万历帝发话:“宜速救援!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一锤定音,大明决定出兵。
正文 第146章 黄来福又出兵,万历帝召黄来福觐见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7…11 23:55:25 本章字数:4038
万历皇帝外憨内精,自六岁时便已接触经典,略知大义。**岁登基后日讲不断,博闻强记,举一反三,可以与讲师们谈经论道,不失精髓,是个绝顶聪明的君皇。
万历帝非常喜欢读书,他除了命令大学士们将本朝祖宗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外,还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内广泛收购新出版的各种书籍,包括诗歌、论议、医药、剧本、小说等各个方面。
在历史中,他虽长期不上朝,但大明朝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默默注视的眼睛,他敏锐的目光,穿透了万里。没有高明的手腕,他不可能在四十八年中,都稳稳地做他的皇帝。
他不上朝,不等于不办事,只相当于将办公地点从朝堂转回后宫,开辟了大明版的在家办公SOHO一族,即避开了朝臣无聊的纷争,又有效率地办了事,理念非常先进。
日本人的野心,他一眼就看透了,他知道日本人的野心绝不仅于朝鲜,一旦朝鲜灭亡,日本人下一个对付的目标肯定是大明,到时中日必有一战。既然要打,早打比晚打好,在国外打比在国内打好,因此万历帝第一个作出了作兵朝鲜的决定。
而且就在此时,丰臣秀吉要求琉球,吕宋等地臣服纳贡的消息传来,更是激怒了明朝君臣。万历帝对朝臣道:“平秀吉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我救朝鲜,非止为属国也。朝鲜固,则东保辽东,京师巩于泰山矣。”
明廷上下,很快形成了“迎敌于外,毋使入境”的共识。
万历二十年七月,大明向朝鲜派出第一支援军。由辽东游击史儒率领骑兵二千为前锋,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三千继后。
在辽东巡抚郝杰身旁,朝鲜使节李德馨屡次上书大明朝堂。请求出兵,并在巡抚帐下日夜痛哭不走,郝杰感其忠义,又接到朝廷的命令,便急令祖承训出兵。
不过这里事情出了一些问题,领兵的二人。不论是史儒还是祖承训,都对日军不了解。当时明军过江后,朝臣柳成龙欢天喜地地在鸭绿江边迎接祖承训,不过随后他发现祖承训兵力太少,便对他道:“倭兵战力甚强,望将军谨慎应对。”
祖承训答道:“我曾以三千骑兵大破数万蒙古兵,小小倭人,何足道哉?”
祖承训原为李成梁家丁。随同李成梁四处征战。勇猛善战。确实有自傲地本钱。不过他不明白。当时日军非常精锐。是远比蒙古人更为可怕地对手。
事实地结果。辽东游击史儒率领地两千骑兵行进到平壤附近。由于道路不熟。误中日军埋伏。又逢大雨。火器无法发挥作用。结果全军覆没。史儒战死。
而随后而来祖承训率领地三千骑兵。先是因为天雨马蹄纷纷溃烂。加上祖承训领兵轻率进入平壤城内。被七百日军铁炮手伏击。明军死伤两千余人。祖承训大败而归!
消息传回。明廷如炸开了锅一般。群情激昂。纷纷要求大明出重兵远征朝鲜。丰臣秀吉闻讯。则是欣喜若狂。他认为明军地实力正如他所了解地那样。根本不堪一击。日本国内也是精神大振。
八月。以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总领抗倭事宜。并诏天下督抚举将材。
十月。令还在回家路上地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为东征提督。总体负责军事。由其弟李如柏、李如梅。还有平宁夏时表现良好地黄来福同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
最后。大明从全国调集了四万多精兵,主要为:辽东镇骑兵一万。宣府镇,大同镇各选精骑八千。山西镇选精兵三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江浙选步兵3千。最后是四川副总兵刘率川军5千,做为后续部队向朝鲜进发。
在装备方面,辽东镇,宣府镇和大同镇的骑兵们备有轻甲、马刀和长矛,同时也备有火铳。蓟镇、保定的步兵则来自明军的神机营,以火铳和火炮为主要武器。江浙兵拥有丰富地抗倭经验,熟悉戚继光传下的鸳鸯阵。刘的川军多年来一直与西南夷族作战,山地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拥有一个车炮营。
至于山西镇,黄来福的兵多为马上步兵,要作为骑兵使用,也不是不可以。
兵部军令传下后,于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传到五寨堡,黄来福紧急动员起来。黄来福本来就熟知大明历史,又有笔记本电脑可以查阅资料,所以他早料想到了此次战事。
他也知道兵部极有可能还会让他出兵,因此他从宁夏镇回到五寨堡后,并没有解除原来的军备状态。因此短短数日,他便做好了出兵的各种事宜准备。
相比于出兵宁夏,此次黄来福从来福营及镇虏营选出了三千战兵,而为了争抢出兵的名额,各兵又是打破了头。
由于从山西镇五寨堡,到朝鲜之地,行程超过二千里,而且到期时间紧,所以黄来福让战兵们每人配双马,以加快行程,他现在有的是战马,所以马匹不是问题。而且是在朝鲜与日本人作战,当地多为山地,所以马匹不再披甲,仅以战兵披轻甲。又抽调辎兵辅兵两千人,领二千多马骡车辆,随同后勤。
战兵们的装备方面,还是一半火铳兵,一半冷兵器战士,每人披铁甲。此外还带上五十门虎蹲炮,用马匹驮伏。至于辅兵们,则是每人配上腰刀。
在杨小驴地强烈要求下,此次黄来福的三百家丁们,由他来带队。
算上战兵,辅兵,家丁们,事实上,黄来福此次共出兵五千三百人。
在后勤方面,黄来福还是与商贾们合作。由他们为自己军队供应粮草,在前些日的黄来福出征宁夏时,与黄来福合作地商贾们个个都是赚得盆满钵满,因此黄来福一放话,都是人人踊跃。特别是渠家,现在与黄来福关系大不相同。更是最积极的响应。
老规矩,出兵在外作战,士兵们粮饷都是双倍。再算上战时损耗的军器支出,事后的赏银支出等。特别是数千匹马吃的粮食草料更是个天文数字,黄来福估计此次自己没有二十万两银子不能下来。这让他有些肉疼,得想个什么法子,从别人身上捞回来。
万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元1592年12月31日。
清晨!
这天是黄来福领兵出征的日子,就算天气刺骨般地寒冷。零下多少度,各人都要将自己的身子头脸包个严严实实。但还是阻挡不住五寨堡军民们火一样的热情。
在人山人海地送别人潮中,黄来福拜别了自己的父母妻儿。拜别新纳不久的小妾渠秀荷,逗弄过刚出生不久地三个新儿子黄二郎,黄三郎,黄四郎,一马当先,策马而去。
跟在他身后的,是如云的旗帜,数千精锐的战士。
此外,在大军身后。还有滚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