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悾咳贻叿鸬茏哟朔N作為又何益於中國?何益於人類?挖其根而令炎黃子孫不得為作主之存在,而轉為夾縫中之存在,為偶寄飄蕩之存在,此將有何功德之可言?故云其罪大矣。設真如爾所願,炎黃子孫亦真能悉令入無餘涅樂而滅度之,則該時汝遭遇盡倫盡制之問睿瘢吭庥鲈O制建國以自存否?國亡族滅,為奴為役吾想汝等亦不能安也。那時設若汝真作主而正視之,則將無憾於孔孟矣,無憾於盡心盡性盡倫盡制之教矣。將感謝之不暇,痛悔之不暇。今有孔孟作主,令汝等在旁有事可作,有風涼話可說,忘其所以,反噬此骨幹以自毀,此豈得為真有悲情者乎?亦肆無忌憚而已矣。 

  佛教徒根本無歷史文化意識,亦根本不能正視人文世界。萬念俱灰,唯求出離。至耶教徒,則亦過人間生活者。然衍至今日,仍不免予人以“二毛子”之印象。於此中亦求不出一真實之中國人,彼等之為中國人亦只是偶寄之習氣之存在。彼等之觀念是摩西、耶和華、彌賽亞、基督、約翰、耶穌。這些觀念塞滿心中,自不能通華族文化生命之源。彼之浮層意識已全成隔絕。其不隔絕者只是不自覺之下意識習氣之餘波耳。彼等不得以“宗教為普世”以自解。科學無國界、無種色,宗教不能無國界、無種色。宗教是一民族文化生命之最深處,最根源處之表現,亦是一文化生命之慧命之最高表現。吾華族有最獨特最根源之慧命,不於此而討安身立命,立宗定教,以自肯其大信,割截其根而從摩西耶和華猶大民族之歷史,以數人家珍,是自卑自賤而甘於為國際撸Щ觌S風而飄蕩者也。 

  夫以中國知識分子皆歧出而乖離,真可謂閔其室,無人矣。誰是炎黃之子孫?誰是真實之中國人?誰來給華族與中原河山作主人?有誰能直通黃帝堯舜以來之大生命而不隔?皆陷落於埽鼩ぁ⒘暁猓舷⒁运溃鵀樾袑谱呷猓瑸榕技闹嬖凇I巡粫惩ㄒ印6晕逅囊詠恚瑥图俳杩茖W與民主以自毀其根,自塞其源,是則本窒息不通而益增其睽隔也。未有生命不通而可以有所建樹以自立者。歧出乖離,枺刮魍幔嵉咕弥泄颤h之魔道。華族至是乃徹底死矣。絕途逢生,非直通文化生命之本源,不能立大信,昭慧命。夫如是,吾焉得不獨尊吾熊師。夫一民族衍變既久,積習既深,若復順其習而下委,則只成一團習氣之墮性。稍有文物度數之沾溉者,則又沾著於陳跡而玩物喪志,不能通文化生命之源也。呫嗶吟哦於詩詞典籍者,則又習焉而不察,使為其黏牙嚼舌之資具。有終生讀中國典籍而與其生命無交涉者。稍有穎悟者,亦能就眼前積習風光而略得旨趣,然而不能深入底蘊而通文化生命之源也。此為感性之欣趣,而非思想慧命、德性光輝之遙契。又有較為穎悟者,亦能稍通義理之源,然而渿L捷取,不能資之深而左右逢源也。此如淤滯麻木者,藥力不足,只略一開啟而復椋茨苤苌頃惩ㄋS秩缢萘鞫险撸凰葜涟胪径梗茨苤蓖ㄆ湓炊C樱г谛匾病S秩缜l萬緒,百川歸海,然而渿L捷取者,則只理得一條半緒,未能洞澈光明之源,故不能“大德敦化”也。此皆為積習所限,不能撥陳跡而通慧命,故不能開拓變化,為民族生命立道路。此非有大才大智大信,強烈之原始生命,固難語於華族之慧命也。然則當今之世,未有如熊師者也。 

五十九年刊於“中國學人”創刊號 


王陽明學行簡述

  陽明學之詳細內容,吾曾言之於《王陽明致良知教》一書中(中央文物供應社出版)。今再就《陽明全書》中之年譜,將其學行發展之大關節,述之以為青年立志之楷模,並兼為了解陽明學之入門。 

一、為第一等事,做第一等人 

  年譜記云,先生于十一歲時,“嘗問塾師曰:何為第一等事?塾師曰:惟讀書登第耳。先生疑曰: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拢t耳。龍山公(陽明先生之父)聞之,笑曰:汝欲做拢t耶?” 

案: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今陽明十一歲,忽然臁獗疲淬裤綄W拢t。陽明說此話時,不必真有立志之意,然臁獗疲n口而出,即已見非凡。吾茲所欲說 者,拢恕⑷藗愔痢W拢t乃成德之事。人要做第一等人,為第一等事。此在古人講學,乃一普遍之意識。宗教家名曰重生。學拢t,就要重生。重生始能做第一 等人。不重生,無論權位如何高,不能算做第一等人。美國有所謂第一夫人,此非陽明所謂第一也。近人求學,受教育,是想成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總之,是 想成專家,取得某某學位,這是知識技能一邊事。這是現代人求學問的普遍意識。但是很少有能知道陽明所說的第一等人,第一等事。讀書學拢t,做第一等人,這 種觀念幾乎完全消失,完全非近代人的意識所能把握。假若聽見這種觀念,必以為不是一清楚之觀念。然在古人,則是一普遍之意識。故雖在幼童,亦可以臁獗∑疲佑|及之。而青年立志,亦常以此為志。茲除陽明外,再以羅近溪(陽明的後學,屬明儒泰州學派)為例,便可明白。羅氏自謂:不 肖幼學時,與族兄問一親長疾。此親長亦有些志況,頗饒富,凡事如意。逮問疾時,疾已亟。見予弟兄,數嘆氣。予歸途,謂族兄曰:某俱如意,胡為數嘆氣?兄試 謂我兄弟讀書而及第,仕宦而作相,臨終時還有氣嘆否?族兄曰:湛植幻狻S柙唬喝绱耍逸呿殞不嘆氣的事做。予於斯時,便立定志了。(《盱壇直詮》) 

羅近溪所謂“不嘆氣的事”即陽明所謂“第一等事”。及第、作相,俱不是第一等事,亦俱不是可以令人“不嘆氣的事”。所以第一等事,第一等人,須從孟子所說的“天爵”作起,絕不是指孟子所說的“人爵”而言。此須徹底予以了解,方可說立志。 

二、三變而至于道 

  《明儒學案》中黃宗羲記云:先生之學,始泛濫于詞章。繼而徧讀考亭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於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拢颂幋耍泻蔚溃亢鑫蚋裎镏轮肌B}人之道,吾性具足,不假外求。其學凡三變而始得其門。 

案:此所謂三變是“得其門”前之發展階段。“得其門”,又有三變,俟下段述之。 

   做拢t並不是一句空話,要落實做去,全靠自己心悟。這全是內心生活的事。從何處用心下手呢?這不是處理一件事,亦並無外在的成規可資持循。所以在生命憤 發向上的過程中,必有極端煩悶困惑之時。尤其生命強的人,內心生活強的人,在未得到歸宿之時,必枺刮魍幔婑Y雜流,任何事足以吸之,任何事亦不足以安 之。所謂煩悶困惑,即是極度的不安。一般人安于一件事或一種職業以繋其身,這不是對于精神生活有強烈要求的人所能安。依作拢t言,這全是習氣或氣伲哪z 著。一般人安於習氣膠著中而無超拔的覺悟,此其所以為凡人也。 

宋儒講學即在求如何成拢少t。其中之大流,是程朱 一路。程朱提供出一義理之規模,為一般修學者所遵循。然陽明即于此起一大疑福В谄渖行纬梢淮鬅⿶灐Ec一大賢所提供之規模相接樱笠桑纱鬅⿶灒∵@其中必有原故:或由于自己尚未了徹,或由于該規模本身有問睿蛴捎谧约褐鼩赓|有特殊之絪縕而總不能與之相契,而將有特殊之表現,將開創一新局。此 一疑福c煩悶是陽明生命史中一件大事。吾人必須深切注意。不疑則不悟,大疑則大悟。“疑”不是外在的理智的撸颍莾仍诘纳系氖隆D苄纬梢淮笠桑础☆A期將來一大悟。其將開創一新局,可以說是其生命憤發向上中所必然要到達的。試看年譜所記。 

  先生于二十一歲時, “為宋儒格物之學。……徧求考亭(朱子)遺書讀之。一日,思先儒謂眾物必有表裡精麄,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沈思其理不得。遂遇 疾。先生自委拢t有分。乃隨世就辭章之學。”此是第一次遵守朱子格物之說以窮理,結果不通而病。此時在陽明或未能覺識到其病源何在:在朱子之說有問睿兀俊∫衷谧约翰欢兀克荒軘喽āH辉谖崛私袢眨瑒t可說這是他生命上首次未能與朱子之說絲絲入扣而相契,必是他生命上有一種他所不自覺的特殊的醞釀在蠢動,以 期將來之凸現。然在未悟出頭緒前,不得其生命之坦途,生命不可遏住,即轉而就旁技雜流以奔馳。此即辭章一階段。 

   二十七歲時,“先生談養生。先生自念辭章藝能不足以通至道。求師友于天下,又不數遇。心持惶惑。一日讀晦翁有曰:居敬持志,為讀書之本;循 序致精,為讀書之法。乃悔前日探討雖博,而未嘗循序以致精,宜無所得。又循其序,思得漸漬洽浹。然物理吾心,終若判而為二也。沈鬱既久,舊疾復作。益委拢≠t有分。偶聞道士談養生,遂有遺世入山之意。” 

  此為第二次再循朱子之說以前進,然結果仍無所得。在此次困頓中, 彼仍是覺得自己不行,覺得“拢t有分”,不是人人可以作得來的。然同時他亦約略覺識到其煩悶癥結之所在,不只是一種無名之煩悶而已,不只是其生命中一種特 殊之醞釀而已。他可以形成一問睿错樦熳又纷撸锢砼c吾心,終判而為二。此是其煩悶癥結之所在。醞釀到此,他才覺識到問睿谶@裡。這何以使他成為一 個大煩悶?物理與吾心之為一為二,不只是哲學思辨問睿嗖皇侵R問睿T陉柮骺磥恚@是與作拢t有關的問睿<偃粜呐c理為二,理在外物而不在吾心,則 “即物窮理”(朱子語),格竹子,格草木,縱格得竹子草木之理來,與作拢t有何關係?有何緊要?這才是大癥結所在,大煩悶所在。若只是知識問睿瑒t易解 決。若只是哲學思辨,理智撸颍瑒t能解決即解決,不能解決,即聽之而已,亦無關緊要。惟此是作人作拢膯栴},性命交關的問睿H粢庠谧魅俗髀},而向外求理 正與作人作拢裏o關,則一切功夫豈不白費?這裡面有一種“不相應”存在。此其所以為煩悶。然他不能解答此問睿形次虻叫呐c理如何能一,他的生命尚不能滲 透那耄Р厣跎畹挠钪嫒松旅兀@個紅輪尚未從他的生命之海底裡湧現出來。那就是說,他尚洠в虚_悟到作人作拢驹础K膊荒軘喽ㄖ熳右欢ú粚ΑR驗樗浴〖旱摹笆恰鄙胁磺宄K运是覺得拢t原是有分的,不是人人可以為的。“沈鬱既久,舊疾復作。”於是,轉而學道,談養生,有遺世入山之意。此即出入佛老 一階段。 

  但在三十一歲時,他漸悟釋老之非。年譜記云:築 室陽明洞中,行導引術。久之,遂先知。一日坐洞中,友人王思輿等四人來訪,方出五雲門,先生即命僕迎之,且歷語其來蹟。僕遇諸途,與語,良合。眾驚異,以 為得道。久之,悟曰:此簸弄精神,非道也。又屏去。已而靜久,思離世遠去。惟祖母岑與龍山公在念。因循未決。久之,又忽悟曰:此念生於孩提。此念可去,是 斷滅種性矣。明年,遂移疾錢塘西湖。復思用世。往來南屏虎跑諸剎。有禪僧坐關,三年不語不視。先生喝之曰: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什麼。僧 驚起。即開視對語。先生問其家,對曰:有母在。曰:起念否?對曰:不能不起。先生即指愛親本性諭之。僧涕泣謝。明日問之,僧已去矣。 

   案:此段所述,悟道家之非,曰:“此簸弄精神,非道也。”案簸弄精神,玩弄光景,氣魄承當(非義理承當),皆當時講學鑒別真偽之重要話頭。皆非真道實理 也。其悟佛家之非,則曰:“此念可去,是斷滅種性矣。”孝弟之念是最後真實真理之所在。此處直須直下肯定,直下承當,絕不能繞出去用任何曲說以撥無之。若 說真實,這裡就是真實。若說高明奥妙,這裡就是高明奥妙。離開此一步而繞出去,不能有任何真實、高明奥妙之可言。故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儒家 立教,四無傍依,直握住真實,開而出之,沛然莫之能禦。孝弟親親只是生活中一件事,然此一念實指點一至真至實之普遍仁體。這裡決不可以如幻如化之假象視 之。如果此亦只是假象之世間法,則汝之“真如”之出世間法,更假不可言。仁體直須歸到自己身上來直下親證。若推出去作一個外在的法相看(作一個外在的事物 或概念看),則直下便謂之為非人,謂失心。任何玄談,皆是曲說。故陽明直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