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敦礼臣, 旗人, 姓富察氏,《燕京岁时记》就是他写的, 后因生活贫困, 在西直门外投河而死。
  奉宽, 旗人, 姓鲍, 北京大学满文教师, 著有《妙峰山琐记》,书法学颜,写得苍劲有力。
  沟董, 姓董, 名已忘记。他家自明至清即管理北京地下水道, 有北京沟道详图一套, 秘不示人, 所以修理北京地沟非他家不可, 后因家境不好, 把这套详图卖给北京市工务局了。
  炉灶曹, 名曹锡五, 他家世传专修炉灶。当时的大饭馆子, 如东来顺、东兴楼的炉灶, 全是找他做。一个大炉灶,十几个火眼儿, 互相连贯, 不但好使, 而且保用一年。
  外馆骆, 名骆云阁。从前在安定门外设有专到外蒙去做生意的外馆。1926年外蒙独立后, 不准再去, 这种买卖也就没有了。当时有名的几家是沈家、骆家、韩家。
  在上述这些来广庆轩听书的人中,有些很摆谱( 摆谱就是表示自己的阔气),如江朝宗、小德张等人的帽子, 都是镶着红宝石、翡翠、钻石、珍珠等等。夏天的扇子, 都是名贵的扇骨、名家的书画, 每天一换, 其实并不使用。以抽烟来说, 当时有水、旱、鼻、大四种。大烟( 鸦片烟) 不能拿到书馆去抽。旱烟当时以鼓楼北豫丰的烟叶最好, 专卖易州和昌平的烟叶。闻鼻烟讲究烟壶和烟碟。前门大栅栏路南天蕙斋的鼻烟最有名。小德张的鼻烟壶是一个有名的金口郎窑。李乐亭的烟袋嘴是一个大祖母绿翡翠的。总之, 他们是争奇斗胜, 互相夸耀, 显示自己。
  京剧名演员金少山( 外号金霸王)、大鼓书名家白云鹏,都喜好听评书。金少山爱听袍带书, 如《西汉演义》、《东汉演义》、《隋唐传》等等, 因为这些书里说的人物, 有的是他扮演的角色, 如《霸王别姬》的项羽《, 锁五龙》的单雄信,《御果园》的尉迟恭等。他常说: 听书不但可以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还可以揣摩人物的性格与当时的心情, 对于演戏是有不少帮助的。他曾和侯喜瑞老先生说过这么一段话:人家说书的先生知道得多。他和咱们学身上, 学开脸; 咱得跟人家学身里的事( 即戏里人物的出身历史始末根源)。唱《卖马》、《锁五龙》没听过《隋唐》, 唱《别姬》没听过《西汉》,唱飞子( 张飞) 没听过《三国》, 唱《打龙袍》没听过《包公案》, 怎么能唱得像!他喜欢听三位艺人的书, 三位老艺人是:有评书大王之誉的双厚坪, 幽默诙谐的袁杰英和当时刚刚脱颖而出的陈荣启。金少山演出频繁, 夜戏正好和书馆的灯晚儿时间相同, 因此常常耽误了听书。后来, 他把这情况和袁杰英谈了, 袁为他酷爱评书艺术感动, 决定晚点儿上灯晚儿。由此可知评书吸引人之深, 更可知双厚坪等说书技艺之精湛。
  谜 坛
  陈迹
  今天, 猜谜已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 过去, 它却是士大夫阶层借以会友的一种活动, 而且相当活跃。
  谜语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末孔融创立了离合体, 拿四言体的诗,隐括一字的形和义, 或囫囵地来形容, 或拆开来描写。这是和《汉书》里东方朔与郭舍人射覆分不开的。射覆是藏起一个东西, 而令对方猜测它是什么。但有个条件, 就是不许直接说明, 而从各方面旁敲侧击地来断定。为美感起见,多采用了带韵的语言。也有用通俗语言的, 北齐高祖与臣下射覆箭馆, 载于史籍,就是一个例子。
  宋、元、明的时候,《玉茶隐语》、《群珠集》一类专门研究的书籍出现了, 可是内容过于晦涩, 而范围狭窄, 并且没有全面的格式, 一般难以通行。可能在这期间, 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谜语格式,就开始酝酿成长了。
  到了清代, 谜语在士大夫阶层更加流行。著名小说《红楼梦》关于谜语部分写了两段: 一是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二是荣宁两府上元, 贾政猜灯虎。又《品花宝鉴》里, 记载着: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猜俩字。都可以看出清代谜语的盛行, 虽然是贵族的消遣品,而内容本质已然是语言和文字兼容并包的样式。
  北京的谜语活动, 在清末并没有成型组织, 到了民初, 民众方面活动比较频繁了, 于是季节的猜谜活动开始出现。所谓季节的活动, 即是在长夏至秋凉这一段暑季里, 住户中的知识分子, 在每日或定期日的傍晚上灯时候, 选择附近街巷适宜地点, 悬挂壁灯。壁灯一般用半透明纸糊于横式长方型木框表面,中燃蜡烛( 后有用小煤油灯者), 事先预备的谜条, 贴在其上, 附近及过往喜好的人, 围观而猜, 借以忘暑。夜深即散,叫做打灯虎。如遇有对心思的壁灯,往往不惜远道群约而往, 射中谜条既多,窘迫悬者穷于应付, 以资笑乐。因此有了打虎队之称。大概灯虎和打虎队两者都是取材于《史记》李广在北平射虎的故事罢。前人有咏这一活动情况的竹枝词, 颇为逼真, 附记于此, 以供参考。词云:处处商灯万象开, 谈龙射虎亦奇才。斯文扇荡无停歇, 岁月须愁风雨来。
  在这期间还出现了两个高级的组织——谜坛:
  菊社 地址北城辛寺胡同, 主持人李菊侪( 画家)。
  惜红 地址宣外南半截胡同, 主持人韩绍蘅( 致仁翰林)。
  两社标榜的都是以文会友。而它的作风结合个人经济情况, 仍照清末的排场, 设在本人住宅。我随长辈参加过菊社, 壁灯( 不仅有纸制的, 也有用玻璃的) 有街门、屏门的分别, 入内还有廊灯, 满悬谜条( 内有奖条, 所奖不外笔、墨、纸、砚所谓文房四宝。亦有特奖,不外绫、罗、绸、缎各项尺头。) 来人不必相识, 能进入街、屏两门( 即射谜得中) 便有人邀入观看廊灯, 如再射中主要谜条一二, 主人即下阶迎谈, 邀至中堂献茗请教, 设筵相待。惜红则略带诗社性质, 知名人士常借此聚会。主人好客, 三日一小宴, 五日一大宴, 未免太奢侈了。
  民国八年(1919 年) 后, 通过五四潮流, 社会教育和一般知识, 顺应进化,有所提高, 上列情况很少遇见了。又缘于季节谜灯的活动, 不足以满足人们需要, 有所谓定期刊物出现, 罗列于下:
  《春声》 地址宝钞胡同, 编辑发行人于纪荪;
  《云龙雾豹》 地址宣外南半截, 编辑发行人韩振轩;
  《秋影》 地址东厂胡同, 发行人唐雅民, 编辑人冯耀华;
  《神州菁华录》 地址五老胡同, 编辑发行人董奉先;
  《国华》 地址东四十二条, 编辑发行人赵宪文。
  上项刊物俱系七日刊, 石印十八裁纸, 每期六张, 内容分为谜语、诗钟两项。其刊行先后以《春声》为最早, 始于民国九年,《国华》最晚, 在民国十年(1921年)。然寿命最长, 无过民国十一年(1922年)者。于此期间, 最令人注意的, 即韩振轩编印《隐语集成》一书, 分期石印,底稿凡十数万言, 解释古今谜格, 至为详尽。韩振轩于民国十三年(1924 年)亡殁,此书不知已完成否? 民国十三年(1924年)北京《益世报》副刊《雨丝风片录》记载了这件事:
  振轩名英麟, 绍蘅太史亡哲嗣也。太史与张味鲈诸公好为隐语, 振轩承家学, 以神童称。都门隐语向以北派为宗…… 振轩始倡风雅于城南, 著隐语集成暨小琅寰仙馆谜语数种…… 卒年才二十耳……
  北派谜面习惯取七个字, 整齐一致; 南派长短任其自然, 不加限制。又南派词句都要转一转文, 北派只是多取京话, 不拘文俗。前列各刊物《春声》、《云龙雾豹》都偏于南,《秋影》、《神州菁华录》、《国华》则南北兼收。
  到了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 华北局势紧张, 除谜刊业已消沉十多年外,街头的壁灯至此也完全消失了。
  以后谜语转入茶社。一般爱好谜语的变为轻装简从, 携带壁子( 把谜条贴在木夹纸摺子上用以悬谜的一种工具),白天在茶社里悬挂, 向座客征求打虎。
  至解放前, 谜语在北京始终起伏不定地活动着, 但其内容因受着统治阶级的影响, 只是在僻奥的典故和琐细的家常事里打圈子。直至解放后, 谜语才活跃在各种节日的晚会上。人们通过猜谜活动, 增长智慧, 丰富知识, 猜谜成了一种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 受到群众的欢迎。


  老北京金融业
  旧北京的金融业,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里介绍的有做金银买卖
  的金店,也有沿袭了几百年的当铺。
  金 店
  林复贤
  金店本是做金银买卖的, 但清末的金店却办起了捐官业务, 即公开的卖官鬻爵。
  我家三代人在北京经商。先祖父林锟, 字芝生, 于清咸丰年间, 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开恒裕金店。先父林鸿宾,字叔文, 于光绪年间, 在东四牌楼二条西口外迤东宝源金店担任业务副经理。我的外祖父王敬亭, 也是咸丰年间在通县开钱铺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后来我做买卖的时候,又经常和银钱业的人打交道, 耳闻目睹了一些情况。金店的营业, 从外表看是打造金银首饰、器皿和收售金银。实际打首饰有专门的首饰楼。首饰楼有真假之分, 凡是有门面悬有匾额的字号是真的, 没有门面, 只设局打造首饰发往乡售卖的是假的。假首饰楼叫做攒作。后来也有做买卖出口的。金店后来以出银票为主要营业。这是在清代户部尚未发出银票以前。北京金店所出的银票, 只能在北京使用。如到外地去就需要携带现银或由票号汇去, 然后再在那个地方换当地银票使用。如不愿经票号汇兑, 便由金店将银两换成金块、金条或首饰, 金店便可以从中取利。换金块、金条在成色上取利, 换首饰则从料、工上取利。
  清末金店还代办捐官。清代的捐官制度, 名为捐纳, 在清代中叶以前曾经实行过, 那时定下捐例, 由各部( 吏、户、礼) 办理, 但只是捐衔, 不捐实官。到了咸丰四五年间(1854…1855 年), 由于各地农民起义,加上有些地方不时发生水干旱灾情, 国家财政支绌, 清政府便广开捐例以增加收入, 如捐道台多少钱, 捐知县多少钱等等。最可笑的是两三岁的小孩也捐个道台, 六七岁的孩子使捐戴红顶。也有捐官不为官的, 为的是在乡里间显示自己的荣耀, 还有的是专为乡里办婚丧嫁娶事助威的。笑话很多。清政府将此项业务交与金店办理, 但非所有金店都可以办理,只有官方许可设 捐柜的金店才可以办理。这种金店当时叫公金店, 没有 捐柜的叫母金店。有捐柜的公金店, 多半是内务府或宗人府官员们开设的金店, 不然便是这两府里有人撑腰。这种金店手眼通天。他们和吏部衙门里的员司、书吏以至笔帖式都拉拢得很熟。他们知道吏部要往什么地方派什么官, 或者是对什么官有什么打算等等, 消息非常灵通。捐官的业务分为:分发、马上、捐衔、上兑四大项。分发就是吏部转盘抽签, 分到哪省、哪县。这种办法号称铁面无私, 靠各人运气抽签,抽到好省份或次的省份都要凭手气了。可是捐柜的人经手, 居然能替捐官的人抽到好的省份或离北京近、可以刮地皮的地方, 也就是捐官人想去的地方, 可见捐柜的厉害。马上就是马上可以分发到省上任或马上补缺的。 捐衔 是不捐实官, 只捐虚衔,这大多是富商、富绅们捐个虚衔来炫耀自己。上兑是上交捐款比普通人手续简单, 领捐照证件容易, 可以少出手续费。在办理手续时,捐柜为了取得捐官人的信用, 事先不收捐官人的钱, 还给捐官人开期条, 保证他到应去的地方上任的日期, 捐官人到任后才付给捐柜钱。这就可以看出捐柜和官府勾结得是如何紧密了。
 刘衡玑 整理
  当 铺
  高叔平 高季安
  旧北京最神秘的行业要数当铺。它那阴森的大门, 高耸的柜台, 符般的当票以及古板的从业者, 都给人一种隔世之感。
  神秘的行业
  旧中国有四个行业是比较密切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 即钱、粮、金、当。钱是钱庄, 粮是粮栈, 金是金店, 当是当铺。当铺早先称为质肆、解库。它的创始年代已无从稽考, 约在唐宋年间或更早些时候就有类似的行业及名称。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当铺, 可见当铺历史之久。据老辈人的说法, 当铺开始是由寺庙里的僧人经营, 后来才由商人办理。当铺老式门前有木制栅栏, 这纯属自卫, 并非如传统所说当铺是由牢狱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