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军精神-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企业是水,员工是鱼。企业是鱼,市场是水,合作伙伴是水,自己的客户和消费者也是水。


红军——世界上最伟大的团队第8节  纪律是团队文化的精髓

    纪律是一个团队生存和作战的保障,没有了纪律,这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前进的方向。    
    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必定有铁一般的纪律;一个合格的士兵,也一定具有强烈的纪律观念。纪律,是团队文化的精髓,团队如果没有纪律,就不能称其为团队。每个团队建立之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指定明确的纪律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团队是人的组合,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团队,尤其是军队,却要力求避免这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要求步调一致,所以纪律的约束不能缺少。    
    纪律文化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制定,一个是遵守和执行。纪律的制定,是少数领导者的事情,纪律的遵守和执行却是所有成员包括制定者的事情。    
    纪律文化向来是中国人所缺少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个人的修养,讲究的是独善其身,喜欢“窝里斗”是国人一种普遍的心态。毛泽东就曾经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残酷的现实,让毛泽东那个时代的人们认识到了组织和纪律的重要性,所以红军从一开始就强调了组织和纪律的重要性。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亲自制定和颁发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红军纪律。    
    红军长征途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得到了充分的执行。在那个军阀混战已久的年代,大部分军队与土匪没有什么区别。军队所到之处,欺诈和强抢盛行,每过一处,当地几乎十室九空。可红军当时就是那么“特殊”,他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正是这种秋毫无犯的纪律,使红军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广大群众的支持,沿途不断招募到新兵。红军经过之处,人们都以能当上红军为自豪。    
    美国历史上个性最强的巴顿将军,也深知纪律对于一个团队的重要作用,他曾经说:“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潜力的基本保障。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质还要强烈。”在军队中,没有个性,只有纪律,这是巴顿将军的警告,同时也是他成就事业的重要原因。    
    在作战纪律方面,红军战士不比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逊色。红军的主要作战方式是运动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就对作战纪律有了更高的要求。运动战千变万化,作战计划可能随时更改,战斗前制定好的计划,可能根据形势临时改变。如果战场上的士兵没有绝对服从的纪律观念,这种多变的战术就会乱套,就会得不到充分的执行。四渡赤水时,没有多少战士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只知道在按照上面的命令行军。战士们不是没有怨言,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是铁一般的纪律保障了行军策略的执行。    
    纪律是一个团队生存和作战的保障,没有了纪律,这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前进的方向。一个企业的使命说来也非常简单,就是把已经制定的计划变成现实,也就是执行。但是如何执行,却是一门大学问。这时,纪律不可缺少,纪律是保证执行力的先决条件。纪律首先是服从,下级服从上级、部门服从公司、公司服从集团。令行禁止,决定的事和布置的工作必须有反应、有落实、有结果、有答复。    
    同时,纪律也保障自由和创造。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但我们同样要遵守这个社会的规范、法律。只有遵守这些规范和法律,社会才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保证。    
    具体到某一个企业、某一个公司、某一个团队,为了更好地发展,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不受侵犯,都会制定一些条例、规章,以要求员工的行为。不要以为这是对员工自由的限制和剥夺,只有在这样的纪律之下,每一位员工才能获得自己的自由,才不会受到别人的侵犯,才能真正进行那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企业的纪律正是对员工权利的最大保护。


红军——世界上最伟大的团队第9节  整风——团队的自我更新

    企业文化的整合和改造,最需要的是全体员工的参与,因为员工才是企业的主体。    
    综观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历史,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整风前后共有七次。在这些整风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教训。但是,作为一种团队自我更新、自我纠错的有效方式,它对现代企业团队的借鉴意义是明显的。在建国以前,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军队是军政一体的。整风运动既在党内展开,也在军队内部展开,所以我们可以从团队的角度去看待整风运动。    
    事实上,作为一种团队自我更新、自我纠错、自我改造的勇敢行为,整风运动的价值并没有被太多的人正确认识。许多人认为那不过是内部矛盾的表现,其实正是这种整风运动确保了红军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也使红军能有如此团结的坚实基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有了错误,及时纠错,能够将错误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也是优秀人物必须具备的品德和修养。反之,一味地掩饰和执拗,越抹越黑,越走越错,结果只能是失败。    
    无论是一名领导者、管理者,还是一名员工,知错就改的自我纠错精神在工作中相当重要。当你一旦认识到自己错了,是坚持错误,将错就错,还是及时地改弦易辙,纠正错误,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坚持错误,肯定会失败;而及时纠错,可能就挽回了损失。    
    自我更新、自我改造,对一个企业和它的员工来说,也同样重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有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背景的员工加入进来,这些人可能带来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工作方式。新与旧之间,可能形成冲突和矛盾,矛盾激化就影响业务运作,影响企业运营,不解决是不行的。    
    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范围甚至企业文化,都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改变,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型。有时候,转型就像即将破茧而出的蝴蝶,这种转变是非常痛苦的。关键在于老员工思想的转变,这时,就需要开展有效的“整风运动”,通过公司自我解剖、员工自我解剖来正视现实,正视问题,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对企业文化的整合和改造,最需要的是全体员工的参与,因为员工才是企业的主体。让员工畅所欲言,通过让员工发牢骚、提建议来了解员工的心态,揭开一些矛盾,让大家去认识、去解决。整风整顿的就是那些不正之风。


战士——世界上最优秀的员工第1节  敬业·专业·精业

    业,就是自己的工作;敬业,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敬畏之心。只有怀有敬畏之心,才会全力以赴,才会自动自发,才会不找借口,才会立即行动。    
    红军队伍中,人们都用“神炮”来形容一个迫击炮手,他就是赵章成。乌江战斗时,杨成武率团第一次强渡和夜间偷渡都没有成功。第二天白天开始第二次强渡,赵章成指挥三门迫击炮的炮兵营进行火力支援。说指挥一个炮兵营,实际上就是他自己操炮。当强渡部队靠上对岸时,赵章成仅经过简单的目测和一发试射,第二发就准确击中目标,摧毁了对部队威胁很大的敌火力点。接着,他又以准确的炮击打在敌反击部队的冲锋队形中,敌方反冲锋随之溃散,红一方面军渡过了天险乌江。    
    红军在经过了四渡赤水、过金沙江等战斗之后,武器弹药的损耗很大。当一军团到达大渡河安顺场渡口时,赵章成的手中只剩一门无炮架的迫击炮和三发炮弹了。强渡大渡河,是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若胜,则红军就彻底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若败,红军就是石达开第二。渡河的速度更是关键,但当时的运载工具只有一条小木船,而且河对岸还有敌人的火力攻击。第一船过河的就是著名的“十八勇士”,由于后继队伍没有及时跟上,十八勇士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在山头,情况十分紧急。这时赵章成仅用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来代替瞄准装置。仅仅三发宝贵炮弹,不可能试射,不允许浪费。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赵章成的三发炮弹,准确无误地及时命中目标,摧毁了敌人三个机枪火力点。    
    抗日战争时,赵章成曾经一个人同时操纵三门炮进行不间断的射击,直到三门炮的炮管都打红了。战斗结束后据俘虏供称:当受到炮击时,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的准确和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    
    类似赵章成的,还有一个是朝鲜战场上的神枪手——张桃芳。这个当时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在上甘岭阻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同时也是现代战争史上狙击敌人的最高记录。    
    为什么他们的技术这么神奇?很普通的武器到了他们手里,为什么就变得威力无穷?答案是:敬业、敬业、再敬业!    
    业,就是自己的工作;敬业,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敬畏之心。只有怀有敬畏之心,才会全力以赴,才会自动自发,才会不找借口,才会立即行动。    
    那么,怎样才叫敬业?首先要专业。军队有不同的兵种,就像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岗位和职责。你所在的位置,就是你的专业。专业是生存的依靠,没有操作迫击炮的技术,就不会有口耳相传的“神炮”赵章成;没有狙击的本领,也就没有名留史册的神枪手张桃芳。    
    现在的企业最需要的不是懂外语和会计算机的,这仅仅是基本的职业技能,企业最需要的是优秀的专业能力。要想让你的老板真正地感悟到你是人才,就应该在你的专业技能上下工夫。    
    其次要精业。赵章成和张桃芳的技术,都被称为一个“神”字。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熟悉到这种程度,就是精业。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人才。要敬业,要专业,更要精业。这是当今企业对人才的普遍要求。麦当劳早在40多年前,就开办了汉堡包大学,主要对员工进行“敬业+精业”的系统培训。一位事业成功的制造商说:“能做一根质量过硬的针,也比只会制造一台糟糕的蒸汽机要好。”制造一根“质量过硬的针”,就是敬业精神,更是精业精神。


战士——世界上最优秀的员工第2节  服从是战士的天职

    千万不要轻视“稍息”、“立正”这些简单的动作,它们都是服从精神最本质的体现。    
    服从是战士的天职。世界上所有的军队都强调绝对的服从。在新兵入伍的第一天,军官们就会告诉战士们:“命令就是命令,作为战士,你只需要服从命令,绝对不找借口地去执行。”可以说,军队没有绝对的服从和执行,就不叫军队;不知道服从的战士就不配叫做战士。    
    红军在刚开始长征时,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甚至最高的指挥层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战士们只知道根据地保不住了,敌人就要包围过来了。严格点说,这是一次战略上的溃败。他们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但所有的将士都没有怨言。即使有怨言,也绝对服从命令,因为他们知道:服从是战士的天职,不服从命令,就不配做一名红军战士。    
    邱少云,这是个所有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名字。抗美援朝时期,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敌人阵地附近潜伏,准备配合24小时后开始的战斗。按照上级的命令,进入阵地后,战士们只能将脸埋在地上,双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地待命。当时他们距离敌人阵地只有30米左右,稍微动一动,就可能被发现。如果被敌人发现了其中的一个,也不能有任何动静,更不能反击。    
    第二天接近中午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边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邱少云知道自己是个军人,要绝对服从命令。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直到最后被烈火夺取了生命,邱少云也没有动一下。    
    正是这种服从精神,邱少云牺牲了自己,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