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演讲谋略与技巧-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快的是体育竞赛中的现场解说。如绿茵场上,无论足球滚动得多快、运动员跑得多快,解说员的目光必定紧紧跟随,相应的解说就脱口而出,如同条件反射,仿佛根本未通过大脑思考,解说词随着赛场情况自然地喷射出来了。
                 
  体育赛场上,竞争紧张激烈、险象环生、高潮迭起,解说是随着赛场情况进行的,决非条件反射般简单、重复。从耳闻目睹,到经过大脑的思维,再到用语言表达出来。三者之间,距离有长有短,可以长到几小时、几天,也可以短到几分、几秒,甚至无法测量,因为这三部分紧紧融合在一起,难以分离和区分,更无法截然划分彼此的界限。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一种工具。用脑进行思考是一种无声语言,即所谓“沉思默想”;从口中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即所谓“语言与思维同步”,实际上只是基本同步,要达到百分之百的同步,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情况是思维略早于语言,但相距极短。有少数情况是思维活跃、快速,语言严重滞后,表现出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的现象,甚至词不达意。也有个别情况是思维滞后
                 
                 
  于语言,未多加考虑,便脱口而出,说了错话。还有极个别的情况,就是思维超前于现实,即根据当前耳闻目睹的情况预测紧接着将要发生的新情况。
  如运动员刚投出篮球,篮球还在飞行。它可能中篮,也可能不中,就在篮球飞行的短暂一瞬间,现场解说员就提前准备好了两种解说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
                 
  2。“口”不从心这是套用“力不从心”修改一字而成。这种现象,在演讲中时常出现。
  失误者也常常事后诉苦:“我心里想得很好,不知为什么,上台就讲不出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要从理论上说一说思维与表述的关系。用口语传递思维结果,为时虽然短暂,但是却包含着极其微妙而复杂的生理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内部语言的组织阶段。
  当人受到外界刺激时,头脑中会涌现出或多或少没有语法关系的词。如听说“春天来了”,脑侮中便会涌现出“冰融雪化”、“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等词。
                 
  (2)快速的语言编码阶段。
  把单词组织成一连串有语法关系的语句、语段。
  (3)口头表达阶段。
  前两个阶段属于思维范畴,我们把它称之为内部语言。第三个阶段即口头表达阶段,这阶段就形成了可以听见的有声语言即外部语言。
  有的人演讲,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被誉为“得心应口”。“得心应手”
  指两手高度灵敏地听从大脑指挥。“得心应口”则指口舌高度灵敏地听从大脑指挥,后者要表达更为复杂的思想,较之于前者,更不易做到。
                 
  有些人请别人代写讲稿,经过排练,讲起来基本流畅,有的还能做到声情并茂,游刃有余,但是作即兴演讲却吞吞吐吐,甚至语无伦次。症结何在呢?
                 
  ①口慢于心。口语表达不能紧跟异常活跃的思维。心里所想的很清楚,但却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的情况。症结所在是舌头不听大脑指挥,问题出在上面所说的第三阶段,属于口语表达能力与技巧的问题。这种人仅是即兴口才不好,在其它方面还是很灵活的,并不是笨,有的还非常精明,治疗方案就是应该勤练口舌。
  ②心慢于迅速变化着的语言环境、语言对象。问题也出在第三阶段。症结所在是因为编码速度慢,思维方式方法不灵活,没有适应外部客观情况的迅速变化。演讲者即使知识丰富,但不一定善于就地取材。人们常说的思维迟钝、思维不敏锐。这种人演讲时笨嘴拙舌,其中有的人在其它方面也不太机灵。治疗方案就是应该加强思维与语言表达的双重训练。
  找到了症结所在,就对症进行治疗。“口不从心”的情况很快就会有所改变,经过艰苦的训练之后也说能达到“得心应口”的境界。(李仲华1995:55—57)
                 
  四、演讲语言中会说话的眼睛
                 
  1。沉默是金人有滔滔不绝的时候,也有不言不语之时,因为世界就是永恒的运动加
                 
                 
  上相对的静止。
                 
  沉默又叫默语。适时、必要的沉默,并不表示信息沟通出现了障碍,也不是会话的中断。恰恰相反,沉默往往负载着丰富而又难于言传的信息,沉默有时是一座无声的人际交往的桥梁。
                 
  中国传统的国画和书法艺术,都有“意到笔不到”的情况,画面上有的地方着墨无痕,也依然传神能让领悟者心领神会。沉默即如是,运用得当,“此时无声胜有声”。
                 
  看一个例子。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来到警察学校,一上台就发现了一个秘密!(停顿)
  你们想过没有,全国这么多人,谁有权利在头顶的帽子上缀上我们庄严
                 
                 
  的国徽呢?(停顿)
  你们!只有你们!
  这是一位著名演讲家在警察学校演讲时的开场白。他走进会场时,发现
                 
  秩序有些混乱;直到他登上讲台,依然有不少人做着与听演讲无关的事。于是,他灵机一动,说了这么一席话。
                 
  当演讲出现第一次停顿,场内寂静下来,听众均注视着他,期望他揭开这个“秘密”。第二次停顿时,听众陷入了沉思,直到“真相大白”。这位演说家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沉默艺术,一下子激起了听众的好奇心,所选内容更激起了听众的责任心,自尊心,从而使听众兴致勃勃,集中精力听他后面的演讲。
                 
  但是,沉默也不可滥用,同时,要注意对方的沉默,从沉默中去揣摸对
                 
  方心理,否则,会出现误会。
  请看一段话:男:“我们到公园里去散散步吧?”
  女:“有什么去头?”
  男:“新建的秋水公园不错,环境十分优雅。”
  女:(打断)“哦,那么好?”
  男:(兴致勃勃)“特别是那个园中园,真是个神仙去的地方!咱们去
                 
  做一回活神仙如何?“
  女:(面有愠色)“……”
  男:“同意了?走,这会儿去的人少!”
  女:(不快地)“你自个儿去吧!”
  这是一对恋人间的对话。小伙子兴致勃勃,却没有从女友冷淡的口吻,
                 
  看出心理变化,没有看见满脸的愠色,以致完全误解了女友沉默的含义。落得个自讨没趣的下场,实在是咎由自取。
  生活中,有许多借沉默来“讲话”的情况,如下面的例子:
                 
  (1)当对某事缺乏深刻了解时,最好不要信口开河,这时保持沉默可以掩饰你知之不多的窘态。
  (2)当有人要求或请求你去做某事,而你又不愿或没有能力办这事时,你可以保持沉默。这种沉默,可以使对方无可奈何或表示自己拒绝的态度。
  (3)当你办某件事出现差错时,沉默将使别人感觉到你的自责、内疚等痛苦心理,而不再追究。
  (4)当你心里对某人某事有不悦或痛苦的感受时,又不想用语言来表示
                 
  不满,沉默也会帮助你把这种心境传达给外界。
                 
  (5)当别人当面过分热情的夸奖或奉承你时,你又不便立即阻止或拒绝,沉默是最好的方式。
  (6)当你生气、恼怒时,又不想恣意发作,沉默可以帮助你克制激动的心绪。
  2。会说话的眼睛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演讲时,目光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只要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谈兴正浓的交谈者的目光,你就会发现谈话者的眼神通常情况下有一些特殊含义。
                 
  说话者不会把目光集中在听话者身上。他的目光是移动的,在听者的头部上下左右约30 平方厘米的范围内移动。当谈到重要问题述说关键话语时,说话者的目光会面对对方的眼睛;当说话者结束一段话语时,他的目光又开始注视听话者的眼睛,直到对方接受这个信息为止。
                 
  听话者的目光则大为不同,听话者将目光注视着说话者脸部。听到重要处或有疑问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用目光与对方的目光对接。注意力越集中的听者,他注视对方眼睛的次数也就越多。
                 
  你与朋友接触,看到的是一双暗淡的眼光,就可以肯定对方有不顺心的事情;在谈话过程中,你看到对方的眼睛突然亮起来,这就是你的话触动了他的心灵,表明他对你讲的很感兴趣。
                 
  只要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眼睛确实会说话。平视、正视、斜视、仰视;目不转睛、不屑一顾……都反映出交谈对象的态度、神情以及部分心理活动。
                 
  敬仰你的人,他的目光往往是平行注视你;喜欢与你交谈的人,他的眸子里会流露出热烈的光彩表现出欣喜的神情;性格傲慢的的人,他的目光仰视或根本不看你;轻视你或讨厌与你交谈的人,目光往往不停地移动,或不屑一顾,没有神采;做了亏心事的人,目光总是躲闪的;正直坦荡的人,目光沉静坦然毫无遮掩地望着你;恋人的目光,眼神热烈,充满浓情爱意,让你激动;相互对立仇视的人,尽管客气握手,但眸子里闪烁着挑战的目光。
                 
  要让对方对你的话感兴趣,你就要让所讲的内容符合听众的需求。在说话中,时时利用目光语言传递信息,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把握说话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当听者的视线转移或目光不稳定地四处乱看时,其传递的信息大多是“你说的东西与我无关,我不想听了,希望早些结束谈话”;当听者的目光凝神地注视某处,或对你视而不见时,多半反映出听者根本未听你的谈话,他正在思考另外的某些事情。根据这些信息,演说者应马上作出对策,或是调整话题,或是停止讲述,或者突然加重语气,总之,要想办法使你的谈话引起对方的注意。
                 
  要想给对方留下诚实、可信的形象,你注视对方的目光就一定要流露出诚恳、友好和自信,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形象的第一步。这种眼神不能矫揉造作,脸上一副诚恳的样子但目光流露出虚伪狡诈,让人看着就不舒服。如果你从内心里看不起对方,对对方没有交往的兴趣,那么你无论怎么用面部表情表示热情、友善,你的眼睛仍会出卖你,别人会发现你的“表里不如一”。
                 
  当别人在对你讲话时,切忌死死盯住别人的眼睛。当然,也并非说完全不看对方的眼睛。如果你始终避开对方的目光,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其它的想
                 
                 
  法,引起误解。
                 
  交谈中要用目光的变化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总是随着话语的内容而起伏变化,时而深沉,时而哀伤,时而高亢激昂……
  不管讲述何种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