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势中原-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边。
    刘伯承板起面孔:“哪个的主意?把老百姓放回去!”
    “我们已经如数付过钱了。”
    “付过钱也不坐。我刘伯承没有那样大的屁股。”
    刘伯承说着,转身向两个脚夫:“谢谢二位老乡,劳你们白跑了一趟。我是四
川人。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那里的峨眉山、华莹山,山山都有这种
滑竿,可那都是地主老财官僚们坐的。所以,我早下了决心,就是砍脑壳也绝不坐
这种东西。还请老乡莫见怪哩。”
    两个脚夫掏出预收的银元。
    刘伯承接住他们的手:“留下吧,这几块钱就作为你们白跑了一趟的辛苦钱。
请回吧。”
    刘伯承要上三角山。
    三角山位于烯水与蕲春交界的洗马贩,海拔约50O0公尺,山势险峻陡峭,只有
一条近乎直立的小道呈“之”字形通往山顶。据说,住在山上的几户人家从烯水买
了猪娃、牛犊抱上山,喂养大了,便再也赶不下来了。当地的老百姓还说,这山是
不能过队伍的,当年日本人都没敢翻这座山,是绕过去的。
    根据地形做出决策、部署作战是刘伯承指挥艺术的独特之处。他常对下属说:
“我们要认真研究河川、山地、道路、城砦以及地形平坦、起伏、开阔对敌我行动
和火力发挥的影响”,因为“战场乃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出陇海时,为了把敌人快速纵队调到沙漠地区,先断其足而后再歼灭,刘伯
承亲自选战场。他先察看了地形、地貌,然后弯下身来,跪着一条腿,用树枝拨开
浮土,掬起一捧沙子,判定这里不仅能困住敌人的装甲车,就连汽车的胶皮轮子也
会深深陷进去,这才下达了作战命令。
    这一次,刘伯承准备打一个大仗。特别是他听说新四军张体学的部队曾在这里
吃过国民党的亏,更想报这一箭之仇了。决定打仗,必先勘察地形,这是谁也阻不
住的。
    “还站着干啥子?大家能走我也能走。秋风十月,冬衣未裁,我正好要出出汗
呢。”刘伯承拿起一根长竹竿,指着山上:“邓政委早走在前头了,我们去追他。”
    登山乏味,警卫员们哄着让刘伯承讲故事。
    刘伯承说:“那就讲个修路的。某城市一条黄土路上,有一块大石头阻碍了交
通,政府让工程师们想法清除它。一个工程师说用炸药炸碎运走,需4000元。另一
个工程师说如果用大吊车把它运走,只需3000元。这时来了个普通的石匠,说我一
分钱都不需要。结果,他在大石头旁挖了个土坑,把它推下去埋平了。政府奖励了
他100元,因为他懂得从实际出发。”
    警卫员们还要听。
    “那就再讲一个。有个人赶集买了口大锅,顶在头上,步行回家。走着走着,
嫌太赘重,乃改乘船。上船后又嫌逆水太慢,复登陆帮助拉纤。适逢天落大雨,他
未戴斗笠,就将放在船上的大锅顶在头上,继续拉船。人们笑他戴锅步行尚嫌赘重,
如今又顶着锅拉船,岂不越发赘重了?你们说,他是不是头脑僵化盲目瞎实际呀?”
    警卫员们都笑了。有人提出要听打仗的。
    刘伯承就讲:“我们成都的乡下有一条坡路,狼专门候在那里,等推手车的人
走到半坡时,就扑上去照准他的屁股吃一块肉。推手车的人可怜哟!车子是他的命,
一松手就会掉下山坡,倾家荡产。这样,人想跑也跑不了,只好乖乖地让狼吃了一
块肉。好大的一块臀尖肉哩。我们不做那种舍命不舍财的推车人。你们看,我们丢
下坛坛罐罐,一身轻松来到大别山,至今连件棉衣都没得穿。为什么?就是为了让
蒋介石把我们丢下的坛坛罐罐所有的包袱统统背起,然后再吃掉他!所以战术有三
种:第一,牛抵角。第二,马的蹄。第三,狼的战术。牛抵角是笨拙的,消耗太大,
两败俱伤。马呢?不管蹄子甩得多么凶,最终黔驴技穷,免不了被老虎吃掉。还是
狼的战术最高明,就是我们四川的那种狼。”
    不知不觉,已经登上半山腰,刘伯承的军衣全被汗水湿透了,没人再哄刘伯承
讲故事。
    卫士长康理建议:“司令员,休息一下吧。”
    刘伯承抬头望望,见邓小平就在前面不远处,于是放下竹竿:“好,时间不可
过长。”
    康理找了个向阳背风的旮旯儿,拢了一层厚厚的干草,扶刘伯承坐下。
    刘伯承突然发觉衣襟发出“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仔细摸摸,有两块银元
被缝在前襟的补丁甲。
    刘伯承撕开补丁:“我刘伯承真是老眼昏花喽。这一定是房东大娘给补进去的。
糟糕糟糕!”
    康理也想起来了。刘邓住在山脚下张家榜的一户老乡家里。早上,刘邓正在俯
案研究地图,房东老大爷泡了一壶茶端上来,谁知水装得太满,不小心洒在了地图
上。
    房东见闯了祸,慌忙用袖子擦地图,结果又把紫砂茶壶碰到地上摔碎了。
    “不要紧,不要紧。这叫岁(碎)岁平安嘛。”刘伯承一边弯腰收拾茶壶碎片,
一边说着当地的吉利话,义掏出两块银元:“你是为照顾我们摔碎了自家的东西,
应该由我们赔偿。”
    房东说什么也不肯收。
    刘伯承把钱塞进他的衣袋里:“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的纪律。你要是不
收下,我心里会不安的。”
    房东没了主意,赶忙回屋去找老伴。
    康理在院子里听见房东大娘骂她老头:“死鬼,你真是越老越糊涂了!东西是
你自己摔坏的,能让人家赔吗?再说,还收人家两块银元,你那把破壶值那么多钱
吗?”
    过了一会儿,房东大娘又端上两碗茶水,递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她发现刘伯承
的衣襟上破了个大口子,叹道:“你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呐,就像薛平贵,衣裳破
了都没人缝补。快脱下来,我帮你补补。”
    刘伯承难拂大娘的好意,就把军装交给大娘,没想却让她移花接木了……
    刘伯承掂着两块亮闪闪的光洋:“这倒成了难题了。钱是一定要还的,可已经
上了半山,我再回去,你们肯定不同意。那么,只好麻烦哪位辛苦一趟了。”
    警卫员们都争着要去。
    刘伯承选了一个身强体壮的,把银元放在他的手中:“那就请你代劳了。记住,
务必送到!”
    大梯一样的羊肠小道越来越难走了。康理看见前面的邓小平忽尔扒住鳞峋的石
壁,忽尔抓住路边的树丛灌木,很吃力的样子。这样的路,对于刘伯承就更艰难了。
到了最后,他几乎是被警卫员们连拉带推地架上山的。
    刘伯承大汗淋漓,气喘嘘嘘,浑身上下像刚从水中捞出的一般。邓小平递上一
条干毛巾,又端来一碗晾得正可口的茶水。
    三角山上有座三角寺。不知山因寺而得名,还是寺因山而称之。据说三角寺当
年是个香火极盛的宏伟寺院,光僧人就有两千,如今却一片荒凉,只剩下十几个和
尚了。
    听说大军来到山上,寺院长老身披褴楼的袈裟,有些惶恐地出寺门迎接。
    “大军一路辛苦。贫僧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刘伯承说:“岂敢,岂敢。我军只是经过此地,多有讨扰了。”
    长老见来者如此和善,更加无措手足:“贵军到此,乃僻野小寺之荣耀,倘有
不便,贫僧愿助一臂。请,请赏光略饮薄茶。”
    长老一路引导,吩咐众僧献上清茶,又特意拿出一碟素饼,招待刘伯承、邓小
平。
    “请随便用一点。卑寺贫寒,不成敬意。久闻大军威名,不知来此之后,我等
应该做些什么?”
    邓小平知道僧人仍存有顾虑。这是可以理解的。连年战火使得这远离尘世的佛
门净土也不安宁了。大别山山多寺院也多,部队经过的寺院几乎处处都有国民党贴
的“勘乱剿匪,人人有责”、“僧人道士,也要当兵”的标语。
    邓小平:“长老请放心,我军政策纪律严明,决不干扰正常佛事。”
    刘伯承:“如果长老一定要问该做什么,那就只有两件事:赶快从事生产,保
护好寺院。”
    刘邓小坐即告辞。临别,刘伯承从康理的挂包里掏出四块银元,送给长老:
    “一件蓝衫之助,略表谢意。请长老收下。”
    长老双眼满含泪花,深躬施礼。
    康理不高兴,转身先走。
    出了寺院,康理埋怨:“司令员,我刚给你领来两个月的伙食补贴,赔了茶壶
不说,怎么能把剩下的四元钱全都送给那个鬼神的宣传员呢?”
    “噢,我说你怎么不高兴呢?原来为这件事。你看那和尚,蓝衫都是破的,他
也是个穷苦人,也很困难啊!”
    “他困难,给他茶钱就是了,也不能给那么多呀。”
    邓小平拍拍康理的肩膀:“小康呀,长征时,司令员与彝族兄弟共饮鸡血洒结
盟的事,你知道不知道呀?”
    康理点点头。
    “就是嘛,那件事已成为美谈。如今,司令员团结僧人,叫鬼神的宣传员给我
们做宣传,这件事意义大不大?”
    康理无语,若有所思。
    刘伯承笑道:“你呀,都快成两岁小孩了。”
    三角山风光壮丽,云雾缭绕,山外有山,犹如一座座岛屿浮在蓝白相间的海洋
中。透过云缝向山下望去,满坡红叶,翠绿丛灌点缀其间。一条条瀑布飞流直下,
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腾起珍珠般的水雾,在日照下似架起无数彩虹。
    任何自然景观在刘伯承的眼里都是一部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兵书。长期的戎马
生涯使他认识到,如果读不懂这部“兵书”,充其量不过是一名勇士,而绝对不可
能成为军人。战略大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稔熟这部“兵书”到了过目能诵的
地步,使大自然造化的一切尽可能地为自己所用,从而步人运筹帷幄、趋利避害、
决胜千里的战争自由王国。
    “你们看,这里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正是伏兵歼敌的好地方!”刘伯承挥动
竹竿,指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说:“邓政委,蒋介石想在大别山北歼灭我们,而我
们略施拖刀小技转到大别山南,主动权就又回到手中,应该煞煞他的威风了。”
    “是的,我们解放了几十座县城,群众已经初步发动,此其一。其二,刚刚打
过张家店战役,歼敌一个旅,我军士气正高,再加上这么好的地形,真可谓天时、
地利、人和俱备。另外,华北野战军正发起清风店战役,我们要趁势搞个南北呼应,
拖刀之后,杀蒋介石一个回马枪!”
    刘伯承兴奋地回转身:“康理同志,你那嘴巴不再挂油瓶了吧?你讲讲着,我
们在这里打仗,应该用什么战术呀?”
    上山时刘伯承讲故事,康理就听出了刘伯承有意使用埋伏战术,这会儿陪首长
看了地形,心里已经有了盘算,遂信口答道:“狼的战术。”
    “噢嗬!很有战术眼光嘛。你再说说看,目前蒋介石正派青年军203师渡江北上
浠水,又调40师、52师的82旅南下蕲春,我们应该在哪里设伏?”
    康理思索了一下,指着西面的群山相交之处:“浠广公路。”
    “为什么?”
    “因为司令员说过:‘吃屎的狗离不开粪坑’。国民党军队车多、炮多、辎重
多,当然离不开公路、铁路。”
    “啊呀呀,邓政委,如果我们再把康理留在身边,那可要埋没人才喽。”
    众人笑。
    刘伯承把话题转到作战:“浠广公路之战打的是山地伏击,应该切实把握势险
节短。‘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仍之山者’。孙子所说的圆石千仞,正是我们
此役总的原则。”
    邓小平:“那时孙子不可能懂得物理学,当然更不知道加速运动,但他能在实
践中认识到,圆石从很高很陡的山上滚落下来的。力量是不可抵挡的。这对我们很
有启发。‘其势也险,其节也短’,此为古今将者必求之术。我同意司令员的想法。”
    康理听刘邓讲作战却又引经据典,搞不明白文诌诌的词儿。
    刘伯承笑了:“康理呀,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我们四川有种水鸟,绿色羽毛,
像八哥。这种鸟嘴很尖,在高空中发现水里的鱼,就将双翅夹拢,依靠全身的重量
自天而降,有时竟能捉到比自己大几倍的鱼。兵法中讲的势险节短,就像这种鸟,
冲下来很猛,时间又短促。这样一来,力量再大的鱼也难以抗拒。我们呢,在战斗
部署、战役布势中都要力求这种险峻之势。这样,敌人想要挡住我们进攻,就犹如
抓沙子搪水一一徒劳无功。”
    康理听懂了。
    邓小平说:“小康,你是近水楼台,已经在学大学了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