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行为意识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他的毕业作品也被认为是该校有史以来最富创造性的作品,并因此而被安德森和席帕德公司吸收为徒。
1994年,也就是刚刚毕业的两以后,麦克奎因开始拥有的自己的品牌。又两年以后,也就是1996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设计系列。在这组时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巴姆斯特”的裤装,通过这些胯部开的很低的裤子,麦克奎因宣称女孩们暴露屁股的时刻来到了。
尽管每季的时装发布都会让他成为注视的中心,但也有媒体指出他的声誉正处于危险之中。1997年的春夏发布会上,那些让模特看起来像是性奴隶的珠宝刑具的确让很多人不快。而另一些来自非洲的灵感,比如由透空的编织面料制成的短裙,在金属框的象征性束缚中,使人产生一种难言的压抑。但不管怎么说,这场时装史上最具技术难度的T台秀,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同年10月,麦克奎因被提名为当年的年度设计师。数天之后,又从约翰·加里亚诺手中接下纪梵希的接力棒。
麦克奎因天马行空的想象总能让时装展显得更精彩:当那些模特涉过水流,走过燃烧的汽车,或在头上隆金色的犄角,时装的天桥顿时成为梦幻者的天地。1998年,这位对传统美学不屑一顾的设计师发布了一组镂刻风格的服装,他将那些人造皮革镂刻成丝丝缕缕,但整件服装的线型却处理得非常之好,成为平衡传统与前卫的经典之作。
麦克奎因的时装业虽然从1996年才开始,但他设计生产的服装已超过了许多时装界的前辈,不仅如此,他设计的成衣产量每年都在增长。现在,他的设计已从富豪名流转向那些正在寻找绸缎夹克的老妇人,以及需要豪迈T恤的乡野村夫。
4、清新空气——克里斯汀·拉克鲁瓦
在法国的时装界流行一个传说:每二十年就有一颗新星诞生。这个传说从保罗·波烈开始,分别在夏奈尔、巴伦夏加、圣洛朗那里得到验证。1987年,克里斯汀·拉克鲁瓦(Christian Lacroix)出现,这应该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新星。
克里斯汀·拉克鲁瓦出生于法国阿列斯一个工程师家庭。那是1950年代,正值女权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妇女解放的呼声最终在衣服上有了具体的体现。拉克鲁瓦的儿童时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度过的,不仅如此,他的祖母还收藏了大量19世纪以来的时装杂志,这使他在耳濡目染当下潮流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经典的古典时装。
中学毕业后,拉克鲁瓦进入蒙塔佩利尔大学攻读古希腊、拉丁文学和文艺史。1971,奔赴巴黎卢浮宫学校学习艺术史,希望有机会在美术馆或博物馆做一个讲解员。然而,一个叫佛朗索瓦的女孩改变了他的命运,并最终将他拉回到时装的道路上来——因为这个女孩本人就是个时装设计师。
拉克鲁瓦成名之前的脚步甚至涉及日本——他曾为日本皇宫设计过服装。1981年前回到欧洲,为相当传统的老字号时装公司帕托设计服装,并以绚丽的色彩、灿烂的配饰、和冲气垫圈式的裙子,引起时装界的关注。1987年,得到专门出品豪华用品的LVMH公司的支持,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店。
拉克鲁瓦对时装界的涉足可谓恰逢其时,自从1961年伊夫·圣·洛朗在巴黎开设了他的时装公司以来,高级时装的大门还没向什么人敞开过。拉克鲁瓦的第一场时装表演便引起了圣·洛朗那样的轰动,一举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之一。
尽管拉克鲁瓦27岁才开始他的时装事业,但他在西方时装界的地位已举足轻重。他的作品经常轰动巴黎,并令同时代的大师所叹服。他的一年两度的时装展常以活报剧的形式出现,被同行们誉为“清新的空气”。1986年的巴黎时装大赛上,拉克鲁瓦以带有醒目圈点花纹克里诺林裙和色彩鲜艳的印花布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精湛的裁剪技艺和工艺水平,力挫群雄,一举夺魁。
1994/1995年秋冬,拉克鲁瓦在巴黎发布的时装体现了来自朋克的影响。所有的内衣的胸前都印有大大的头像,其中一件上衣绣有精致的刺绣,裤子的腰部则以大量的扣子装饰。另有一件金色的夹克,体现了拉克鲁瓦的华丽情结。
1999/2000年春夏发布的作品,则有了极大的变化,呈现出极其前卫的状态。每件衣服都做了不同寻常的结构处理,色彩也十分地火热和跳跃。其中一件上衣在前胸口开了两个不规则的洞,并在边缘做了印花处理,下装是一条过膝的裙子,下摆饰有一条宽宽的银边。在这组时装中我们看到,拉克鲁瓦舍弃了一贯的豪华风格,并试图在美学的范畴内,粉碎传统的束缚。
在西方的时装设计史上,很少有人像拉克鲁瓦那样博采众长,广为借鉴。他的设计常从博物馆、戏剧、杂货摊以及斗牛士那里吸取灵感,所以总带有强烈的怀旧意味。其服装图案复杂、华丽,色彩绚丽、典雅。他还将把传统法国时装的种种因素如抽纱、刺绣、补绣、花边、饰件、首饰等,运用到现代主义的创作中去,从而创作出令人惊讶的新古典主义作品来。
1980年代中期,正是法国高级时装渐渐式微的阶段,拉克鲁瓦的出现可谓喜从天降,为已入垂暮的法国时带来起死回生的“清新的空气”。
5、天才约翰·加里亚诺
1980年代的中期,尽管英国几乎的所有设计师、时装集团都在忙着与传统时装的垄断地苦战,以期捍卫英国时装的创造性,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放弃了伦敦时装周,宁愿远道去巴黎或米兰,展出他们的新作品。1990年代初期,伦敦的时装展终于陷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
然而忽然之间,仿佛一切都苏醒了过来:帽子设计师菲利普·特雷西(Philip Treacy)推出了他的头上雕塑;手袋设计师鲁卢·吉尼斯(Lulu Guinness)的新品开始供不应求;帕特里克·科克斯(Patrck Cox)的平底鞋与著名的古奇(GUCCI)平分秋色;就连拘谨的小方格图案大衣呢也忽然变的个性十足,在1999年的春夏时装展上受到热烈的追捧。
人们将这一切归功于一批新锐的设计师,他们全部毕业于圣马丁艺术学院,并且在巴黎最出名的三家时装公司和纽约的一家针黹羊毛服装店都做得非常成功。这其中,便包括了约翰·加里亚诺。
1961年出生于直布罗陀的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父母都是西班牙人,6岁时迁居到伦敦南部。1984年从圣马丁艺术学院毕业时,他的毕业设计既在发布会上引起轰动,并被著名的布朗斯时装店全部收购。从那一天起,加里亚诺便成为时尚界和媒体的宠儿,被不断地关注着。
很快,他找到了愿意为他投资的人,并在两个星期后推出以John Galliano命名的品牌。1987年,加里亚诺赢得了全英设计师大奖,第二年又获得巴伦夏加奖。他的品牌和规模也都迅速地成长,并推出二线产品如Galliano’s Girl和Galliano Genes等。
加里亚诺的聪明之处在于,当许多设计师在街头找灵感的时候,他却一头扎进了故纸堆。他不仅研究了20世纪30年代时装大师维奥尼的斜裁技术,对巴伦夏加等人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以超凡的敏锐,将古典素材融进当今的技术和材料之中,并运用复杂的裁剪技术,创造出不俗的视觉效果。作为一个令人振奋的设计师,加里亚诺善于运用不同来源的素材组成全新风貌,并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找到平衡点。他的作品有时令人无法理解,有时又常被其他设计师借用。
尽管在T台上风光无限,但这位天才的设计师常常入不敷出。1991年,由于财务上濒临崩溃,加里亚诺不得不停止了创作——这种情况他遇到不止一次了,这次同样有救星降临。先是他忠实的朋友凯特·莫斯(Kate Moss)无偿为他做模特,又有巴黎时装设计师费克尔·阿莫(Faycal Amor)帮他制作1992至1995年间的所有时装系列。更重要的是,1995年到1996年间,他先后被纪梵希和迪奥公司聘为创作主任。
加里亚诺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1994年春夏,在巴黎推出的时装系列中,有一款黑色连衣裙备受注目,简洁的线条变化、衣服上的挖洞和透明处理,体现了一个设计师对于时装结构的独到领悟;1997/1998年秋冬为迪奥推出的时装展示中,一款以人造毛皮为主要面料的晚礼服令人惊叹,那种华丽的“多层风貌”映照朴素的原始意味,既应和了当时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也显示了高超的裁剪手法;2000年春夏,在巴黎推出了一组斜裁系列,对时装的构造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造;同年秋冬,展示了来自朋克的时装,他将模特的脸画成猫的样子,然后让他们穿上斜裁风格的服装,再在外面罩上半袖的大衣。
约翰·加里亚诺最著名的设计是他为迪奥公司设计的一袭晚礼服:瀑布型的颈线,大量的裥褶,波浪型的花边裙裾,非常夸张,非常合身。尽管被伊夫·圣·洛朗嘲笑为“太像马戏团了”,但其裁剪上出人意料的高雅,却是公认的。
作为一名设计师,加里亚诺的运气真是够好的了,无论是奥斯卡的红地毯上,坎城影展的颁奖台上,或是威尼斯双年展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不仅如此,他的香水和配饰也销得很好。
6、活力之源Michiko Koshino
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涉足时装界的Michiko Koshino,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运动服和俱乐部服之间的距离。这位出生于日本的女设计师善于用西方式的简捷方法来设计时装,尤其是运动服。可以这么说,当时的伦敦需要的就是Michiko Koshino风格的俱乐部制服,由于她设计的标志带有极强的冲击力,使得这些运动本身也变得受欢迎起来。
Michiko Koshino设计的防雨夹克在当时十分流行,这种被称为“古斯”(Goose)夹克时装,采用细密的绗缝,不仅具有很好的功能性,还显得十分有趣。1990年代,她的设计能力在这种机智诙谐的基础上走的更远,她将伦敦多如牛毛的俱乐部特性糅合进自己的作品中,并因此而获得广泛的知名度。
尽管Michiko Koshino十分信奉伦敦文化,但她的设计并没有被此限制住,她的非常英式的品牌帕卡·克拉巴(Pukka Clobba)总是充满了呼啸感,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个品牌的销售并不尽如人意。她的每个时装系列都有骇人的饰物作为补充:从威尼斯的金耳环,到特别的滑雪帽,甚至伞、包、毛巾等。
Michiko Koshino的异想天开使她有胆量用那些前卫的时装去补充顾客们的衣柜。她将伦敦的旗舰店布置得像俱乐部D。J的桌子一样,并展示了大量受摩托车手启发而设计的时装。她还喜欢在T恤上印上自己的名字,这些色彩艳丽的套装竟很受旅行者的欢迎。
在1993年春夏伦敦时装展上,Michiko Koshino发布的一组随意性感的女装极受注目。那是一些黑色纱质的T恤,其中一件上面还有几道故意的破损。这些时装化的T恤,依然保持了运动的意味。
1993/1994年秋冬,Michiko Koshino在伦敦又发布了类似“破烂装”的作品,其中一件短背心使用棉质的面料,肩部留有毛边,袖子好像被忘掉了一样;而另一套时装则运用了俱乐部服的符号元素,西装式的长背心,臂部的徽章图案显示出设计师对这些元素的熟练运用。
Michiko Koshino的最大才能,在于她能够快速适应时尚变化,设计出性感十足的运动服饰。此外,她的市场营销手段也十分灵活,其时装表演常在俱乐部举行,或者给类似沙宣这样的公司提供促销时装。由于她的作品充满活力和具有都市文化符号,所以她的产品在都市青年中有着很好的销量。
7、西尔瑞·马格勒
1948年生于法国的西尔瑞·马格勒(Thierry Mugler),1974年开始他的设计生涯。这位差点做了芭蕾舞演员的设计师,致力于将那些可笑的、色情的、不确定的元素搜罗到自己的作品中来。他的设计从粗俗的装饰到极简的风格,应有尽有。
西尔瑞·马格勒的设计取材非常广泛,好莱坞电影、科幻小说、性拜物教、历史事件、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甚至1950年的底特律汽车,都可以成为他的设计元素。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衣服使女人看上去像女神,或是像女侠,或至少像个穿工作装的成功女性。所以,他的时装常常将腰部勒得很细,裙摆则十分宽大。而对于胸和臀,马格勒自有他一套不同凡响的办法。1995年,他推出的一套黑色直身晚礼服可谓出尽了风头,原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