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海中的幸运-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抓紧时间,哨兵的空间实验与苦行僧级离子炮舰的航试同时进行。12颗“哨兵”卫星进入以苦行僧试验舰为球心的轨道里组成编队,形成了一个球形阵。每颗卫星随时都在轨道上移动,可是相互之间随时保持等距,保证没有空门。
入轨之后,12颗卫星同时打开发生器,一个球形(准确说是多面体)的防御场成功打开了!可是正当参观实验现场的科技人员以为业已成功的时候,卫星开始纷纷滑出轨道,连控制台的应急手工制动都不管用——防御场的偏振超出了卫星的姿态控制AI的能力所及。
卫星出轨的后果对那艘苦行僧实验舰是致命的,6颗卫星直接撞到它身上,使它成了一团大火,完全报废,包括上面的五名测试人员。之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才算用动能炮把剩下的6颗哨兵实验星打碎,避免了更大的事故发生。
这可以称得上不仅是碧螺湾鏖战,甚至也是整场战争中我们最大的一起实验事故。它使我们的“哨兵”计划和“苦行僧”计划都大大延迟,更使我们损失了五名好同志,这对于一支人数不多的远洋船队来说实在是沉重的打击!
苦行僧计划开始重新制造实验舰,经过短暂的悲痛和停顿,众人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正轨之中。而哨兵计划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质疑“哨兵”,质疑哨兵科研组。高层讨论本来是要将哨兵计划取消、哨兵科研组解散的,以便把人力和时间投入到更有前途的开发项目去,不过坚强(或者说是执拗)的阿·;特说服了我们,让我们再给他三天时间,三天内他一定能够想出解决方案来。
他的解决方案并不如何巧妙,相反,跟迪生当年设计侦察机的手法一样简单粗暴。阿·;特为原有的卫星加上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驾驶舱,再加上一套手动姿控系统,于是,一颗无人卫星摇身一变成了有人驾驶的轨道宇航器。经过粗略的地面试车,针对立场偏振摸清了一些基本的手动操作窍门后,便开始了空间试车。狭窄的驾驶舱迫使驾驶员只能穿着舱内宇航服才钻得进去。因为之前的无人卫星实验事故,没有试飞员敢进去。于是,阿·;特一急之下亲自出马。
不管怎么说,单星有人实验成功了,尽管阿·;特应付各种各样的脱轨险情累得大汗淋漓(应该还有一些是被吓出来的吧),从实验星上下来的时候差点脱水,但卫星自始至终都呆在它该呆的地方。之后的4星实验、6星实验和12星实验也都相继成功。(当然,所有试飞员也都相继步上阿·;特的脱水后尘。)
经过缝缝补补,“哨兵”算是活下来了。不过,当“实验成功”的证明材料递上来的时候,我们没有过多关注它,因为当时口香糖战役进行正酣,我们被粘在里面无法自拔,心烦不已。直到有一天,我头脑发热,抱着增加一份力量也好的想法,把还等待最后认定以便投产的12颗实验星调上来担任冲锋护卫。真是幸运,那一下子一举结束了口香糖混战,也终于让阿·;特他们和“哨兵”计划在人前扬眉吐气一把。
挟战功之利,这种有人驾驶的、能够发射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防御场的卫星得到最后认证,科研项目正式结题,确认可以入役。按照惯例,这种卫星就叫做“哨兵级”防御卫星。在哨兵卫星最后进行多星实验的时候,因为指挥部高层已经对该计划失去信心,所以并没有指派试飞人员进行配合,所以当时都是原来的特基斯的人憋着一股气进行试飞的。因此,在哨兵卫星正式入役的时候,这些原特基斯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哨兵大队的第一批飞行员。
至此,阿·;特和他的亲族们终于可以长抒一口气了。
哨兵算不上水到渠成的设计,不断修改任务书,任原特基斯有多大的才能也无所适从。好在最后经过为真正的设计师所不齿的缝缝补补拼拼贴贴,总算拿出了成果,除了由无人改成有人,基本上算是完成了设计指标。从我们后来的使用情况来看,哨兵卫星在船队里面所扮演的角色还挺重要呢。每当我们因为力量不足,派出攻击力量之后,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后方的时候,它们都会成为看家护院的好选择。如果我们要派出强攻部队的时候,也可以派上哨兵大队为他们增加生还的砝码。
一开始,因为哨兵卫星那土豆般的个头和一波三折的研究过程,船队里戏谑地给它们起了一个外号“战斗小矮人”,言外之意,在战斗中它们出不上什么力。不过,随着它们一次次地或者保护后方基地不受侵袭、解除前方战士的后顾之忧,或者在前线的战斗中为友军部队挣取生存的几率,无论在后方前方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每当受到它们恩惠的友军战士返回基地准备向救自己一命的哨兵驾驶员道谢时,却一次次地看到累得脱力的同胞时,“战斗小矮人”的“小”字就被去掉了,代之以“战斗矮人”。起先我还不知道这有什么区别,后来有人给我解释道,在卡拉克上有一款电脑游戏叫做《英雄无敌》,里面有一个兵种,虽然矮小,但能打能抗,就叫做战斗矮人,大家用这个称呼哨兵卫星和它的驾驶员,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正文 第64章 苦行僧级多束离子炮舰
要说在整个鏖战中,我们所开发出来的船只里,技术要求最高的,就要算是苦行僧级多束离子炮舰了。
前面说过,那些帕克图武器专家因为来深空进行一些武器的实验项目,阴差阳错地来到了碧螺湾。自从被我们发现了真实身份后,他们与我们达成协议,不主动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只会在我们的要求下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作提示性的帮助。
不过双方很快就发现,这种合作方式对我们目前的处境来说,根本毫无用处。
在碧螺湾被困的那段时间里,科研工作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是被困的头一个月,工作重点在“蜂巢”和“雄蜂”两个工程上;第二阶段在之后的一个月,工作重点在于完善“蜂巢”护卫舰、改进出酋长Ⅲ型加工船、以及其它一些辅助船只比如哨兵卫星等的开发上,还有就是一些技术储备方面的工作;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工作,我们的新装备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对船队实力的提升仍然有限,尤其是我们的攻坚力量,由于离子炮火的缺乏,我们在与泰坦人的较量中处于下风,经过小行星碎片战役的挫折之后,离子武器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出来。经过前两个研究阶段提升起来的冲出重围的信心又被打回原型。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帕克图朋友终于抛开了种种束缚,主动伸出了合作之手。由此,我们的科研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围绕着“苦行僧”计划而展开的一个工作阶段。
作为帕克图宇宙武器开发奠基人“三金”之一的金三强,他与他的同事们对他们的那个武器实验口风很紧,什么话也不多说。当他们合作态度发生九十度转弯之后,却给我们带来了令人惊讶的真相,甚至还有全套图纸。他们真正的工作,是要试验一种新型离子炮射束的加速包。
以往的离子束加速和发射只能用直线型的线圈或者导轨进行,这使得加速轨道长度巨大,而且只能是直筒形的,只能用一整艘护卫舰沿着主龙骨方向装载,或者是建造护卫舰那么大的炮台,然后把炮台装到更加巨大的超主力舰上去。装到护卫舰上,(这艘护卫舰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装了动力装置的炮筒。)则射界过小,灵活性差;装到超主力舰的炮塔上倒是可以解决射界不足的问题,可是那么巨型的飞船可不是想造就能造得出来的。为此,很多大基斯都力图研制离子武器的曲线加速装置,以缩小离子炮的轴向尺寸,增加灵活性。作为对离子武器应用和研制一直处于希格拉领先位置的帕克图基斯首先完成了离子束加速包的定型设计,而担任其空间试射任务的,就是金三强的工作组,他们出来所乘坐的飞船就是蜂巢号。金三强带给我们的就是它的设计图纸。
这可太好了!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终于看到了解决的希望!我和迪生、福门康在睡觉的时候都能笑醒,哈哈哈哈哈哈。
可惜的是,帕克图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都是武器方面的专家,想要把武器装上船,还得大家一起努力。
一开始,我们想以撞击护卫舰的船体为蓝本。但撞击舰的整体设计都是围绕着船艏撞锤而进行的,如果要把其主体结构体系改得可以容纳下离子加速包,不啻为重新设计一个船型。
之后我们想到了蜂巢护卫舰。无人机容纳舱跟离子加速包的体积相差不多,蜂巢的船体可以容纳无人机舱,稍加改动便可以顺利放下离子束加速包。事情就这么定了,以蜂巢舰体为蓝本,将其离子流输送管道改动改动。
“改动改动”,这话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可就麻烦大了。无人机容纳舱就体积来说跟离子束加速包差不多,可是无人机舱放到飞船里几乎不用跟船体的其它部分发生什么联系,最多拉几根电线即可;可是离子束加速包则需要一整套复杂的管线把离子流从反应堆引出来,再把加速包的输出口与船体的炮口相连接。随着工作的深入,蜂巢舰既有的结构布局越来越制约起管线的布置,船体组和武器组协调起来越来越困难,帕克图专家们也把原型的加速包改得越来越局促。金三强很郁闷,迪生和贝尔很郁闷,我们看到工作进度越来越慢也很郁闷。看来“苦行僧”这个名字取得不吉利,估计要是叫“花和尚”,工作就能进行得轻松愉快了。
就这样,绊绊磕磕地造出实验舰,地面试车正常。开始空间实验,为了节约时间,跟哨兵卫星的空间实验同时进行,于是就发生了上面那起船毁星亡的实验事故。在经过了对牺牲的五名实验人员的悲痛之后,在外部的军事压力下,大家很快又开始了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验舰的报废反倒让大家放下了一个包袱,心理上得到解脱。迪生、贝尔和三强一看,反正船也毁了,干脆解放思想,也别改来改去的了,大家干的别扭,工作量也不见得小,还不如从头起步,设计一个新船得了。
新的船体完全围绕着离子束包来设计,一切都为了离子束能够更加方便的提取、加速和发射。有了蜂巢级护卫舰的多系统整合经验,我们的工程人员对大中型多系统复杂型军舰的设计也算摸到一些门路,因此船体的设计稳步开展起来。过了大约二十天,新船体造出了实验舰。
地面、空间试车都很成功,这款多束离子炮舰马上定型,命名为“苦行僧”级。建造部门马上又造了一艘,并把实验舰返工强化,两艘船一起入役,分别命名为“申克拉号”和“申察号”,舰长分别是马昕和金武城,都是原来的蜂巢号的人,毕竟他们是老牌的护卫舰兵,而且还来自具有离子炮舰天分的帕克图基斯,好钢自然要用到刀刃上。
不过,我们的希望与喜悦并无法马上转化为战斗力。作为希格拉第一款分流式曲线加速离子包,尽管它成功地将以往的直线加速方式变成曲线加速方式,由此缩短了机构的单向尺寸,但射流的最终速度也因此而下降,除非材料强度和约束场强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大规模的突破;同时,离子束包虽然可以通过分流加速的方法为一艘飞船提供多个射击口,但这也分散了攻击力,使多束离子炮的单束攻击力跟传统离子炮无法等量齐观。苦行僧级全舰共五个炮口,分布在全舰各处,离子束包可以把从反应堆中提取的离子流分别加速,从这五个炮口发射出去,得到近乎全向的攻击覆盖面,但这种对攻击范围的追求牺牲了单炮威力。虽然这一级离子炮舰的出现将我们船队的攻坚能力提升了不少,但就绝对攻击力来说仍然与传统离子炮舰相差不少。我们只能通过战术来补救了。船员们设想了一种叫做“焦点射击”的战术,所谓“焦点射击”,就是把苦行僧全舰散布的各处炮口对准敌舰的同一个部位进行射击,把几个单炮的力量合于一处。因为船体设计的特点,苦行僧舰以任何一个角度作为主攻击方向都能够同时亮出三个炮口(最多也只能亮出三个),三道射流的合击威力可以达到传统离子炮的80%~85%。
只不过,这种战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难了。想要“合击一处”,必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敌我距离,并且要完成火控系统的局部照射。无论是动能炮还是传统的手电筒式离子炮,最常用的火控照射方式是“质点式”,即把敌舰在感应器上只显示成一个点,只要炮火范围能够罩住这个点,无论炮火最后击中的是敌舰的哪个部位,都可以达到破坏的目的。这种攻击方式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对攻击的精度要求不高,所以在情况瞬息万变的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