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还演化出了不少类似的对联。
武状元难文状元
明朝文学家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世宗,下狱,谪永昌卫。杨慎少时即以诗文知名,有诗文《升庵集》、散曲集《陶情乐府》。
相传正德年间,杨升庵中状元后,从水路乘船返家视亲,行至一河水较窄之处时,恰巧遇到武状元所乘之船行至此处。双方为了各自抬高身价,便互争先后,结果双方都不能前行。为此双方发生争执,武状元对杨说,你是文状元,一定擅长对句,我乃一介武夫,就出一个上联,你如果对上来了,我就尾随在你的船后而行;你如果对不上来,就要让我先行。杨甚自负文才,一口便答应了对方的提议。于是武状元乃出上联云:
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此联出乎杨升庵的意料,武状元巧用谐音,既指物又论人。以“橹速”谐三国时东吴名臣“鲁肃”,以“帆快”谐西汉初期名将“樊哙”,意含“文不及武”。杨升庵一时难寻对句,不得不让自己的船尾随武状元之后而行。
这成了杨升庵的一大憾事,直到他儿子结婚时仍然耿耿于怀。当儿子儿媳拜堂鼓乐齐鸣之时,他也高兴地大喊一声,原来困绕他多年的联语终于对出来了: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下联以“笛清”谐北宋大将“狄青”,以“箫和”谐西汉名相“萧何”,鲁肃与樊哙相比实有高下,而狄青与萧何相比,萧何更胜几筹。杨升庵终于找到了“武不及文”的下联,了却了平生一大憾事。
对这副对联,一说为陈洽父子相对,一说是秀才对武状元。至于谁是谁非,那就见仁见智了。
秀才因联作督学
传说古时有个秀才,颇有学问,因家贫无力打通考官关节,因此屡试不第,只得靠妻子纺线度日。一天,家中无米下锅,妻子再三劝他到外地谋个学馆教学,也好补贴家用,他只好到江南去试试。
这一天行至天晚,秀才投宿在客店里,与同房的客人攀谈,言语中屡屡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客人便说道:“先生既来游学,必是诗书满腹,现有一联献丑,望先生属对。”客人便望着窗外明月,吟出上联:
秋月如盘,人在冰壶影里;
秀才四周看看,床帐里恰好挂有一幅《春山飞鸟图》,于是即兴对出下联:
春山似画,鸟飞锦帐围中。
客人大喜,便邀秀才户外散步,行至池边,又出一上联:
小沼沉星,似仙人撒下金棋子;
秀才放眼山头,明月正挂树梢,便即景对道:
古松挂月,如老龙擎出夜明珠。
两人边谈笑边行,走到河边沙堤上,只见日间留下的马蹄印正被轻风吹平,客人便又口占一联:
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
秀才回忆起赶坐夜船的情景,巧妙地应道:
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原。
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到夜深了才回房歇息。第二天早晨,秀才不见了客人,正在奇怪之时,忽有公差来请。原来昨夜的客人竟是微服私访的巡按大人。他见秀才确有学问,连连称赞,马上授他去任江南某州府的督学。
佳妙一联辩龙虫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以农家生活为内容的奇趣妙联,而且大都赋予了一些奇闻轶事,比如饥鸡盗稻童筒打人们就赋衍为李调元对农家大嫂。下面也是这样一副妙语巧对的风趣轶事联。
传说安徽太湖县有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李姓状元,其儿子是个活宝贝,读书懒惰,专好贪玩,他还有个侄子却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有一天中午放学后,李状元的儿子先带着一伙调皮鬼从正在插秧的田间经过,有个老农拦住他们说:“我这里有一个上联,至今还没有人对出下联,今天就请李公子对一下吧。”说罢便出一上联:
稻草插秧父抱子;
这副上联采用譬喻法的艺术技巧,把稻草与秧苗比成父亲与关系,把“稻草扎秧”比喻成“父抱子”,既准确贴切,形态逼真,又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没想到李公子听了,不加思索,就信口雌黄地对道:
寡妇偷人也怀儿。
引得人们大笑不止,他还自鸣得意地扬长而去。不一会儿,李状元的侄子背着书包恰也从此走过,农夫亦拦住他求对。他沉吟片刻,对出下联:
菜(竹)篮装笋娘怀儿。
这一下联同样用譬喻法,将竹篮与竹笋比成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把“菜篮装笋”比喻成“娘怀儿”,既匠心独运,又合情合理,与上联对仗工整,深得田间农夫们的赞许。这件事后来被李状元得知,他喟然长叹:“犬子不才,出言鄙俗,虫也;侄儿俊秀,淡俗而雅,龙之徵也。”
果然,后来状元的儿子连秀才也没考取,状元的侄儿却中了状元。后人把这个故事称为“一联辩龙虫”。
乾隆题联旺鞋铺
乾隆喜欢私访。这年初夕,他在皇宫里坐不住,便换上便服,走出紫禁城去了。当时北京城千家万户都新贴上门联,挂着红灯笼,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到处欢声笑语,一片太平盛世景象,乾隆内心甚是舒坦。但当他转过一个街口,发现一座小屋的门口冷冷清清,门上没贴对联,也没挂灯笼,屋里灯火黯淡,还传出乒乒乓乓的声音。走到跟前,他发现一个老人正在做鞋子。原来这是一个鞋铺。
乾隆走进小屋,老人以为来了订做鞋子的客人,赶紧让座。乾隆拿起一双做好的鞋看了看,虽然他是外行,也觉得鞋子的做工很好,老人干活很实在。
“掌柜的,今年生意发财吧?”乾隆开始和老人攀谈。
“发什么财,客官,不是过年不说吉利话。我这活是疥巴打苍蝇现供嘴儿。顾客不多,价钱又低。就是这样,有人还赖帐。一天不干,就揭不开锅啊!”
“你为什么不贴对联?”
“纸我买好了,还没请人写。”
“让我给你写吧!”乾隆皇帝来了兴头。老人摆好纸墨笔砚,乾隆皇帝笔走龙蛇,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大楦头小楦头乒乒乓乓打出穷鬼去;
粗麻绳细麻绳吱吱嗄嗄拉进财神来。
横批是:天子万年
写完之后,又留下一文大钱说是入股。老人不识几个字,他也不理论对联的内容是什么,就贴在了房门上。
大年初一早晨,刘墉上朝给乾隆拜年。他坐在轿子里,边走边看各家门口新贴的对联。恰好路过鞋铺门口,他一眼便认出了乾隆皇帝的字,赶紧命令落轿,到鞋铺里问明了缘由。他看到鞋铺还没有店号,便挥笔写了四个大字:皇家鞋铺。
刘墉跟乾隆说起此事,乾隆哈哈大笑,并传旨说:文武百官都要到皇家鞋铺定做一双鞋,先交钱后交货。这样,老人发了一笔大财,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王波应对借谷粮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名叫王波的小孩子,自幼聪明伶俐,尤其擅长对对。有一年春节,王波家中无米下锅,他舅舅是当地的财主,家中有钱有米,但老婆却是个小气鬼。王波的父亲曾向他借过三斗谷子,被数落了一顿。有心再去借粮,又实在难以启口。年仅九岁的王波,看出父亲的难处,就偷偷地来到舅舅家。
拜见舅舅后,说明来意。舅舅问:“你想借多少?”王波答道:“当然是越多越好罗。”舅舅微微一笑,故意睁大眼睛说:
小孩子,口气大!
王波娇嗔地应道:
大富翁,肚量小!
逗得舅舅哈哈大笑,真想马上借给他,可是想起刻薄的太太曾说过的话,不知不觉地就自言自语说了出来:
没完没了,还想借?
王波误解了舅舅的心情,生气道:
有始有终,定会还。
王波的舅舅也是个联迷,听了王波的答语,联兴大发,便对王波说:“我出一上联,你若对上了,不但白送你一斗米,就连以前欠的三斗谷,也不用还了,如果你对不上,可要罚的啊,怎麽样?”“行!”王波说:“你出联吧!”舅舅便出上联:
欲欠谷,则滚利;
王波猜不透舅舅的心思,但知道这是拆字联,就应道:
体本人,就留情。
舅舅着实吃了一惊,因为对得如此贴切、如此意对俱佳的下联,竟出自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外甥之口,十分满意和欢欣。但还想再考考他,于是,便在原联上增加数字,将上联改成了:
欲欠谷,则要利滚利;
小王波听后,以为舅舅说话不算数,故意刁难自己,想到舅舅是自己母亲的哥哥,现在全无手足之情,本想不理舅舅,不再应对。但又想人小志要大,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于是,又对了下联:
好子女,就该心连心。
舅舅哈哈大笑,连声说.“妙!妙!妙!”接着,对王波说:“舅舅说话一定算数,一会儿就叫人送米去。你呢,留下来,我出钱让你念书去,如何?”小王波这才明白,原来舅舅是在考自己,也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刘墉山西认义女
一年夏天,刘墉带着家将刘青到山西私访。这天到了一处鸟语花香的所在,毒日当头,热得骇乎。二人感到大渴,便四处寻找水喝。正行间,见一村姑在井上轱水,刘青乐得一步三癫跑到井边,摸出钵子就向桶里舀水。“慢!你这人连句招呼都不会打,这水随便喝得吗?”“咋啦,还得花钱不成?”“钱不稀罕,讨水先得对诗,对得上喝菠萝蜜也不难!”刘青听了连忙说:“好,俺对!”村姑微微一笑连出四句:“哪样东西高起天,哪样东西矮起地,哪样东西苦中苦,哪样东西甜如蜜?”刘青嘻嘻一笑,慢悠悠地回答:“上有瑶池高起天,下有龙泉矮起地,唯有黄连苦中苦,菠萝汁子甜如蜜。”
“俗,太俗!另从孝字打头开。”
“这……”刘青一听直挠头皮,张口结舌没词了。刘墉见家将出丑,赶紧帮腔说:“俺来对:孝顺爷娘高起天,后娘的孩子矮起地,无儿寡妇苦中苦,过门的新娘甜如蜜。”
“嘻嘻,您老人家胡子一大把,学问还不浅呐,索性再考考你吧,听着,我出个上句。”
吕梁山前一门独户三进士;
刘墉立即对道:
齐鲁大地一山一水一圣人。
村姑一听,又甩出一绝句:
传山西鬼君窃师扬四海;
联中的鬼君窃师分别指鬼师张陵,君师赵中元,窃师时迁。刘墉不慌不忙地对道:
话山东皇帝仙君震环天。
联中的皇指三皇,帝指五帝,仙君指泰山供奉的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那村姑听完对句,情知碰上了“大学问”,不再发难,拎起水桶扭头就走。刘青一看急眼了,“你等等,想打赖毛不成,快拿水来!”
“傻样,姑娘早把菠萝蜜泡好了,快领那位大爷随我来沙……”
刘墉打心里佩服姑娘的才智,当场认作了干闺女,又把她许给了刘青。隔了几年,刘墉抬举刘青做了吕梁山左一路副将,继之调任山东督台府总兵官,村姑一跃成了三品诰命夫人。
乾隆刘墉赠寿联
传说,有一年刘墉陪同乾隆去安州私访。那时候村与村相隔几十里,街里也没有饭馆。两个人走了一天,又饥又渴。当他们俩来到柳庄子村时,正赶上村里的一个老头过寿日。刘罗锅灵机一动,对乾隆说:“皇上,咱们也上一份礼吧,这样咱们就有饭吃了。”乾隆点头表示同意。
刘罗锅上礼的时候,庆喜的人们都走了,光剩下礼房和帮灶的人。写礼的人问:“你们是哪里的?”刘罗锅说:“京城皇村的。”“写什么名字?”刘罗锅想了想说:“姓乾名刘。”这时房东老头来了,一看他两个就知道不是一般人物,便热情地邀请他们一同就餐。
吃饭的时候,老头说:“今天是我一百四十一岁大寿,活到我这个年龄的不算多。有今年,可能就没有明年了。你们都是文人,给我留个纪念吧!”礼房的人插嘴问:“留个什么呢?”老头说:“给我留副对子吧!”便说便让人准备文房四宝。
乾隆皇帝略略思索了一会儿,提笔写了上联:
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然后把笔交给刘墉说:“你写下联吧!”刘罗锅接过笔,马上写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
老头看后非常高兴,连连说:“这对联太好了,这对联太好了!”
乾隆、刘墉走后,人们都很纳闷,这两个人才气这么大,到底是什么人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乾隆皇帝和吏部天官刘墉刘罗锅。
乾隆诗社斗刘墉
有一年端阳节,乾隆下江南路经保定府,刘墉陪着他上街上游玩。大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临街一座高门楼上横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