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22-政治杀手陈立夫-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禧、王世杰、宋子文、孔祥熙等,都曾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国民党内有以陈氏兄弟为首的CC派,并骂CC可恨、可恶,就连马歇尔及美国的驻华机构向其政府写的中国政情分析报告和当年在中国采访的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西默·托平写的新闻报道,也称陈氏兄弟为CC头子,托平还在他的著作《在新旧中国穿行》中称他们为“臭名昭著的国民党CC派右翼头子”。


《政治杀手陈立夫》 残杀大批革命者组建派系打击异己(5)(图)

  可是,陈立夫晚年却对他当年与哥哥陈果夫搞的CC集团矢口否认,甚至反诬是共产党造的谣言,他在其回忆录中还写了一节《CC名称从何而来》,专谈此事,他说:CC名称是中共伪造的,以CC名称集中攻坚,用以挑拨国民党内部,无而为有,久假成真。国民党内少数不满国民党的分子不容,也借用此一名称,以泄私怨,CC名称不胫而走。他还举出四个否认此事的理由:其一,国民党章程中的总章明文规定不许有小组织,掌控党组织者岂可自己违纪搞起小组织?其二,蒋介石系“英明领袖”,绝不容许部属搞小组织,如果有小组织不予惩处,他自己也犯了失察之罪。其三,戴笠的调统工作极其严密,能放过CC而不深究吗?其四,他们兄弟两人民族观念很深,即便有小组织,也绝不会用英文来命名自己的小组织。  对“青白团”和“同志会”的小组织,陈立夫在回忆录中只承认有“青白团”。他说从1935年开始,青年学生们因受共产党的煽动,攻击国民党不抗日,蒋介石和他看到这里面有花样,怕青年们被共产党拉走,就叫他们组织小组织,叫黄埔系去组织“复兴社”,亦称“蓝衣社”,是秘密的,是经蒋介石核准的,他们党内这边搞了“青白团”,也是蒋介石叫搞的,他是奉命行事的。照理说,党内是不能有小组织的,人家都说他们兄弟是CC派,都是毫无事实根据的。到了1937年抗战一开始,因“青白团”的任务已达成,蒋介石在汉口将这两个小组织都取消了。  从陈立夫的以上说法可看出,他是一个不老实的人,自己当年搞的CC组织,用以打击异己,也亲口向记者谈了国民党内有以他和陈果夫为首的CC小组织,后来将CC组织搞成争权夺利的工具,名声臭得不可闻,他就极力否认有CC小组织,并反诬是共产党伪造的,甚至在回忆录中还说:“借此我的回忆录出版之机会,为使国人咸知CC名称从何而来,以真相向大家报告,俾历史学家不再为其所欺,则幸甚矣!”  陈立夫编造的谎言不攻自破,一方面,他说国民党的党章不能搞小组织,如搞了戴笠就会发现,蒋介石也不允许;另一方面又说1935年搞了小组织,而且是蒋介石叫搞的,他是奉命行事。怎么前言不搭后语?“青白团”、“同志会”是党内的秘密组织,吸收的人都是党内主要官员、CC核心骨干分子,与青年要求抗日系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当时没有加入国民党的一般青年学生根本不够资格加入“青白团”,即使以后可以加入“青白团”,也须先加入他们的外围组织,如“敬业学社”、“乐群学社”等团体,经过半年乃至一年的考察,认为够格,才能加入“青白团”、“同志会”。他自己做的事情,事过之后却又张冠李戴,移花接木,胡说一通。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1938年4月,陈果夫虽然在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召集参加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同志会”约500人开会,正式宣布解散“同志会”,并说当初搞这个会的目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但是,以陈氏兄弟为首的CC分子的小组织活动,却从未停止过,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台湾残存的CC分子仍然紧抱一团,给以蒋氏父子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制造了甚多麻烦。  历史就是历史,陈立夫想用自己的回忆录否认CC帮派组织,是不可能的,墨写的谎言,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铁的事实。


《政治杀手陈立夫》 残杀大批革命者残杀大批革命者(1)(图)

  1928年5月,国民党举行了二中全会。  在此次全会上,蒋介石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由于当时正值北伐,蒋介石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作战上,很少过问组织部的事情。组织部的日常工作由秘书吴倚沧主持,吴倚沧后因病而死,便由陈果夫任秘书,代理部长。  陈果夫到任后,向蒋介石提出,中央组织部的工作极其重要,除了做好党员的发展、管理、训练、调动、使用、开除外,还应做好了解、调查、打击异党的工作,建议在组织部下面设立一个党务调查科,蒋介石当即同意,并决定由陈立夫任科长。  陈立夫当时在蒋介石身边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组织部要设党务调查科,蒋要陈立夫去任科长,陈立夫非常乐意。  陈立夫上任后,四处寻找人马,很快弄来了二十余人,将党务调查科建立起来。党务调查科内设采访、整理两个股,分别由杨剑虹、吴大钧负责。  党务调查科起先在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办公,后因人员太多,又不利保密,徐恩曾建议搬到外面找一个隐蔽的地点,陈立夫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同意搬出去。  这样,党务调查科搬到了南京中山东路5号一栋两层楼房里。为掩人耳目,党务调查科在门外挂了一个“正元实业社”的假招牌。  随着反共任务和业务的不断加大,党务调查科的人员也越增越多,蒋介石对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他多次指示陈立夫,党务调查科就是领袖的耳目,斗争的工具,要把这个科的工作搞好。陈立夫牢记蒋介石的嘱托,拼命为蒋效劳。  对陈立夫在这一阶段的表现,蒋介石甚为满意。  为培养陈立夫,并扩大他的权力,1931年,蒋介石任命他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随后,蒋介石又召见陈果夫、陈立夫,对他们打击共产党的办法、措施、手段大大赞扬了一番,并要求他们将党务调查科再扩大一些,至于怎么个扩大法,由他们自己定。  陈氏兄弟马上着手扩大党务调查科,并从中央军校一次挑选了20名学生,党务调查科也改为“特务工作总部”,由徐恩曾任主任。  徐恩曾一上任,将党务调查科又从中山东路搬到南京道署街132号瞻园内。此园坐落在秦淮河畔,原系清朝时期江宁布政使的衙署,也做过太平天国杨秀清的东王府,后改为江苏省长公署。此地环境幽雅、安静,风景优美,面积甚大,非常适合做特务机关的大本营。  陈立夫此时虽然不任特工总部主任,但仍是特工总部的后台老板,特工总部的大小事情均要向他请示。  1937年4月,蒋介石政府将原复兴社和陈立夫掌控的特工总部合并,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中统设局长1人,副局长1人,局长陈立夫,副局长陈焯,局下面设一、二、三处,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戴笠,第三处处长丁默村。  到了1938年春,蒋介石感到他的特务机构仍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又将其特务机构一分为二,以原特工总部的人马为主,成立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仍为中统,工作范畴为党政机关、文化界、社会团体和大中学校,局长由朱家骅出任,徐恩曾为副局长;局下面设三组、三处、五室、四会;以原复兴社的人马为基础,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其活动范围为各级部队、学校、军事机关,局长为贺耀祖,副局长为戴笠,不久局长由戴笠担任。  这时的陈立夫虽不担任中统局长,因中统是他一手创办、发展起来的,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徐恩曾系他的亲信,故他继续控制着中统,中统的大小事情,他仍经常过问。  陈立夫创办、指挥中统特务机构的20年间,干了许许多多祸国殃民的事情,而且手段毒辣,惨无人道。被他们杀害的人,都是社会精英,有的还是当时最优秀的专家学者、杰出的革命家和伟大的爱国者。  据研究陈氏兄弟的专家范小方先生在《二陈与CC》一书中说:中统特务机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革命者、爱国者的大破坏和大捕杀活动,给中共党组织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中共中央在上海的领导机关被其破坏14次,江苏省委4次,山东省委3次,陕西省委两次,共青团中央3次,河北、河南、贵州省委和南京市委各一次,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的中共党员和干部达24836人,其中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3人(向忠发、陈独秀、瞿秋白),中共中央委员40人,省市委干部829人,县市级干部8199人,一般干部和党员15765人。  陈立夫晚年也在其回忆录《成败之鉴》中说,他指挥捕获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有16000余人,甚至还十分得意地说,险些将周恩来也抓住了。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被陈立夫特务机关捕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都是当时国家的栋梁,其中有相当多的人,还是难得的稀世之才,陈立夫及其特务机关却残忍地将他们杀害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下面,列举几个要案。  龙华枪决罗亦农  罗亦农,又名善扬,1902年5月18日出生在湖南湘潭县易俗河盟公党村一个较富裕的家庭,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历任中共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江浙区委书记,参加领导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后,任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长江局书记,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11月在中共中央举行的扩大会议上又被选为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  1928年2月,中央安排罗亦农到各地巡视工作。他先巡视了湖北、湖南的农运工作,4月上旬回到上海,并频繁地与各地到上海的同志接触,了解工作,商讨斗争策略。他的活动,引起陈立夫所属特务机关的注意。  4月15日上午,他到戈登路望志里准备与山东来的同志接谈工作时,几名英国巡捕突然冲了进来,将其逮走。为了防止山东来的同志受牵连,他什么也没有说。他被押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陆军监狱,几天之后又转到上海龙华看守所。  在狱中,罗亦农坚贞不屈,顶住特务、军警的威胁利诱和严刑逼供,拒不叛党。陈立夫得知后,十分恼火,指使其特务机关处以极刑。  4月21日下午,国民党军警将其押到龙华看守所外的一块荒地上枪决,一代英杰,倒在敌人的枪口下。  凡与罗亦农共过事或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罗亦农思想敏锐,聪明能干,遇事能抓住要害,处理问题,尤其是比较棘手的事情,英明果断,办法甚多,是难得的领袖人才。他精通俄语,也善英文,以陈立夫为首的特务机关却将这样的优秀人才当敌人,并很快枪决,使国家、社会蒙受了巨大损失。


《政治杀手陈立夫》 残杀大批革命者残杀大批革命者(2)(图)

  铁钉钉死蔡和森  蔡和森,字润寰,学名蔡林彬,生于1895年3月30日,湖南湘乡县(今属双峰县)永丰镇人。蔡少年时代在家乡念书,1913年夏考入湖南长沙省立铁路专门学校,同年秋转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结识毛泽东,1915年夏进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专修科文学部,钻研文史哲,1918年同毛泽东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成为毛泽东的好友。五四运动后,为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和科学技术回国服务,蔡和森率全家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冬,蔡和森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蔡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撰写了大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论著,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去前苏联出席第三国际第五届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并留苏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1927年回国,历任第二、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代理中央秘书长等职。八七会议后,党派他去中共北方局指导工作,1931年又到香港去领导恢复广东省委机关。  这一时期,蔡和森是中统特务机关追捕的重点对象。1931年6月,中统特务发现了蔡和森的踪迹,陈立夫马上指使几名中统特务携叛徒顾顺章追到香港,勾结港英当局秘密逮捕了蔡和森,并将他押回广州。  在关押期间,中统特务对他施尽各种酷刑,蔡和森拒不透露党的任何机密。  为了撬开蔡和森的嘴,军警、特务们把他强行拉到狱中的墙边,然后将几颗长铁钉摆在他的面前,对他进行恐吓,蔡和森宁死不屈。没有人性的军警、特务将蔡和森的四肢钉在墙壁上,再用刺刀将他活活戳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