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野战事珍文闻记录-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埋伏在公路东边。另外,二纵独4旅在房家桥附近担任断尾任务,待敌进入伏击圈,立即扎紧‘口袋’,其他部队听命令开火。明晨4时,所有部队进入设伏地点。天气很冷,要克服一下。”彭德怀顿了顿继续说:“这是我们撤离延安以来对胡宗南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要打出我们的士气来,也把胡宗南的气焰打下去一些。你们回去后搞个教育,务必遵守纪律,做好隐蔽工作。另外,坚决杜绝人员外出,不能走露任何风声。我们这一仗,打的也是保密性!”    
    24日,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青化砭附近雪白的山坡上一片静寂,丝毫看不出这里竟然埋伏着一支上万人的部队,也感觉不到这里将要发生西北解放战场上我军的第一次大捷。    
    西北野战部队按照彭德怀的要求于凌晨4时到达预伏地点。部队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眼睛死盯着远处的咸榆公路,等待着那只可口猎物的到来。那时胡宗南的侦察机仍然在作例行侦察,彭德怀规定,部队不许有任何声响,也不许随处走动,更不能埋锅做饭。渴了,喝口随身带的水;也可以吃雪;饿了,就啃口干粮;要小解了,转个身就解决了。但趴到中午时分,仍然未见胡军到来。好多士兵开始沉不住气了。阵地上开始叽叽喳喳响起了一片埋怨声。一直到傍晚,还是没见31旅的影子。侦察部队报告,敌31旅当日到达拐峁后停止前进,原因不详。


第二部分:扬长避短胜出一筹 以弱胜强稳定西北31旅青化砭遭歼(2)

    彭德怀一个人蹲在一个小土堆上思忖了好半天。到拐峁后停止前进,会不会补充粮食呢?还是发现我们了,不敢前进?补充粮食是完全可能的,这么大一支部队到青化砭来担任主力侧面警戒,当然要把粮食带足。但发现我们设伏在这里也是有可能的。虽然伪装保密工作做得好,但说不定胡宗南的侦察飞机就看出了破绽。眼看天就要黑下来,在北风里趴了一整天没动弹一下,也没吃什么东西,天气又冷,还是先回去吧,把情况搞清楚再说。彭德怀想到做到,命令部队撤回原来驻地待命。    
    一喊撤,阵地上就开了锅。有的指挥员也动摇起来,直发牢骚。彭德怀一看形势不对头,赶紧挨个通知各部队首长,回去后务必搞个教育,给大伙顺顺气。但就这么撤下去,彭德怀实在有点不甘心。他总是觉得31旅会来的,一定会来的!不管怎么说,明天还要来设伏,即使等不到31旅,就把这当作一次预演也行。万一等到了,那就……    
    彭德怀向中央报告:敌31旅24日到达拐峁停止前进,可能是增补粮食,我们明天仍按原计划部署待伏31旅。之后又操起电话与各部队首长通了电话,要求第二天凌晨4时仍然进入各自设伏圈,不得耽误。他还特别强调:“我有预感,31旅一定会来的!”    
    23日那天,在延安补充了足够的粮食,董钊率着5个旅的部队浩浩荡荡向安塞方向开了过去。与此同时,刘戡率整29军整36师和整76师4个旅向延安东北、蟠龙以西地区“扫荡”,协同董钊在安塞至蟠龙之间的地区与解放军决战。而整1军27师的31旅也在旅长李纪云率领下沿咸榆公路向青化砭方向前进。    
    李纪云心里一直在发毛,总感觉不是很踏实。进至拐峁镇时,侦察部队报告,在青化砭地区有大量解放军,疑为共军主力。李纪云心里一震,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并报告胡宗南。但胡宗南已经料定了解放军主力在西北的安塞方向,根本不听李纪云的报告,还来电把李纪云申斥了一番:“贪生怕死,畏缩不前,非军人气魄。绝对要按规定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畏缩不前论罪。”拿着胡宗南的回电,李纪云欲哭无泪。部队在拐峁停留了一天,补充了粮食,25日一大早李纪云哑着嗓子下令部队继续北上。    
    李纪云带着第92团和旅部近3;000人一路战战兢兢向青化砭方向前进。为安全起见,公路两边都安排了便衣搜索队,沿着山地往前铺排式搜索,主力跟着搜索部队缓缓前进。    
    就在李纪云战战兢兢往前走的时候,解放军部队又跟昨天一样,在雪地里潜伏着,静候31旅的到来。    
    又是一个难捱的半天过去了,解放军已经腰酸背痛,手脚冰凉,但31旅的影子也没见着。“来不来啦?!”“胡宗南哪这么乖呢?送过来给咱们吃呀!”……    
    正说着,突然,咸榆公路上远远地来了一大队人马。再一看,路两边的山坡上也稀稀落落有两群人,像是在搜索着什么。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国民党军的旗帜已清楚可见。    
    来啦,31旅来啦!    
    所有官兵都屏住了呼吸,大气不敢出,要小便的同志此时也尿意全无,只觉得心跳加快,浑身发热。趴了一天半,刚才还在议论,现在情绪马上就起来了。    
    “老子挨了一天半的冻,你狗日的终于来了。旅座啊旅座,莫怪老子不客气。”说这话的原是李纪云部的一个上等兵,受不了国民党部队的军阀作风,溜出来当了解放军。现在,李纪云由过去的长官,变成今日的敌人,马上又要沦为阶下囚,让那个上等兵都觉得国民党军命运不测。    
    但此时的李纪云只是有点心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他还有点心存侥幸,说不定是虚惊一场,根本就没有共军呢!    
    李纪云边走边这样侥幸地想,额头上却在冒汗。    
    突然,后面枪声大作,炮声隆隆,硝烟翻滚。李纪云惊得一个踉跄,脸色惨白,真有解放军啊?!    
    随着三颗信号弹划破长空,一阵更猛烈的枪声响起,只见前、左、右3个方向雪白的山坡上到处都吐着火舌,子弹、炮弹雨点一般打来,31旅顷刻就倒下一片。    
    李纪云赶紧和副旅长周贵昌、参谋长熊宗继爬上一个高坡,建立起临时指挥所。李纪云站在山坡上清楚地看见,旅部和92团已全部被解放军包围,被压迫于7;500米长、200多米宽的山沟里,首尾不顾,乱作一团,而解放军以优势兵力,依托有利地形,射击像点名一样,一发子弹准能撂倒一个。    
    与李纪云部最近的是刘戡的整29军部队。李纪云给刘戡发了几个呼救电报,刘戡都未予理睬。为谁先进延安一事,不仅整1军的1师和90师闹了矛盾,连整29军与整1军之间也存在着隔阂。当时整29军也进到了延安城郊,刘戡也接到了胡宗南按兵不动的电报,头功让整1军抢了去,刘戡心里极不舒服。记功的时候忘了老子的29军,现在1军的部队掉进窟窿里去了就要老子来救,没门!    
    李纪云指挥部队顽抗了一阵,但解放军那排山倒海的气势,怎么也阻挡不了。    
    他又赶紧向胡宗南求救。    
    胡宗南正和裴昌会、薛敏泉以及董钊闲谈。董钊在安塞扑了个空后,此时已气鼓鼓地回到延安了。接到李纪云的求救电,薛敏泉盯着董钊大声责问:“谁让31旅到青化砭去的?”董钊没反应,倒触痛了胡宗南。他转过脸就吼了起来:“现在还问这个屁话干什么,赶紧救人去!董钊,你带5个旅火速增援青化砭,要快,一要救李纪云,二要与共军主力决战!”此时的胡宗南还念念不忘与共军主力决战。为了实现他“与共军主力决战”这个不灭的信念,他接着又电令刘戡整36、76师保持机动,策应整1军主力作战。    
    等到董钊下午4时赶到青化砭时,战斗早已经结束。战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恶战流血的痕迹。要不是有几个俘虏逃回来给他当向导,他几乎连战场都找不着。董钊站在李纪云被俘的地方,命令电台兵给胡宗南发了电报:全军覆没,李纪云、周贵昌、熊宗继被俘,共军不知去向。    
    胡宗南接了电报,非常吃惊地说了一句话:“这么快啊?!”


第二部分:扬长避短胜出一筹 以弱胜强稳定西北“大扫荡”下的枣林子沟(1)

    虎口拔牙,羊马河战捷报再传    
    “大扫荡”下的枣林子沟    
    就在青化砭战斗正酣之时,先期抵达子长县王家坪的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与前来的毛泽东会合了。当天下午,彭德怀发去的青化砭战斗的捷报就到了他们手里。在那样艰苦的战争环境里,辗转奔波再相见本来就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而在撤离延安才6天彭德怀就送来了捷报,以牺牲256人的代价歼敌2;900余人,活捉国民党3个少将军官,几位领导更是喜上眉梢。他们见面的话题就以彭德怀为中心,从彭德怀临危请命、延安保卫战、撤离延安谈到今天的青化砭大捷,又谈到下一步与胡宗南的周旋,一直说了几个钟头,最后的结论是,把陕北交给彭德怀,中央是放心的。    
    这个时候的彭德怀正和西北野战部队干部战士们在一起,享受着撤离延安以来的第一个胜利。西北野战部队干部战士们没有一个不觉得这一仗打得痛快极了。它至少有3个特点可以成为官兵的美谈:一是快,打得快,撤得也快,从枪声响起到全部撤走一共不到3个小时;二是彻底,从旅长以下2;900人一网打尽,无一逃脱,而解放军损失才256人;三是缴获丰富,子弹30万发,火箭筒4个,化学炮两门,骡马及粮食不计其数。    
    这一仗打下来,西北野战部队弹药问题基本解决,在陇东西华池战斗和保卫延安战斗中损失的兵力也得到了补充,更重要的是,与胡宗南在陕北大山里周旋的战法得到了发展。那几天里,从部队首长到营连干部,人人都在谈经验,谈体会,写总结,就连一个普通战士也能把毛泽东的“推磨战法”说得头头是道。那时的西北野战部队里,到处洋溢着胜利后的自信和喜悦。    
    而胡宗南在延安的前进指挥所里却充满着失败的情绪。裴昌会、薛敏泉皱着眉头给国防部起草了个检讨报告:31旅被歼,一因兵力太单薄,二因疏于搜索警戒,三因未走山地而专走大道,致使遇伏不能迅速占领高地作坚决的反击,云云。    
    拿着这个检讨报告,胡宗南面无表情地说道:“通过这一战摸清了共军的底数,也找到了共军主力的大致方向,对下一步作战起到了侦察作用。”胡宗南认定,共军主力就在延安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    
    裴、薛互相递了个眼色,拿2;900人马作侦察,天大的笑话!但他们还是把这句话加了进去。有失必有得嘛,符合辩证法原理。    
    胡宗南一连几天都这样面无表情,话也不多。不明不白吃了这么一闷棍,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何况事先李纪云已有敌情报告,是因为自己的武断主观才导致了31旅的全军覆没。    
    胡宗南不说话,整个指挥所里也就悄无声息,各忙各的事,谁也不招惹他。    
    但胡宗南制造的沉默,还得要胡宗南来打破。他踱到地图前,指着延安东北方向延川至清涧一线以西的地区对裴昌会、薛敏泉说:“共军肯定没走远,就在这一带,无线电测向台也侦得这一带电波比较密集。但现在的问题是具体位置不明确。”胡宗南刚刚挨了一棍,头脑已不那么发热,处理问题也不那么武断,说话语调降了很多,也开始听取裴昌会、薛敏泉的意见了。    
    “你的意思是……”裴昌会还是有点谨慎,说话轻言细语。    
    “我的意思是不如来个死办法,就用国防部的‘方形战术’,把董钊和刘戡的两个兵团排成一个方阵,并列前行,把整个山头梳一遍,不怕找不着共军主力。难道他还飞了不成?”    
    薛敏泉马上就听出了破绽:“这样翻山越岭,部队经得起拖吗?给养也很难跟上啊!万一……”    
    薛敏泉的万一还没说出来,只见胡宗南脸色变了。    
    胡宗南冷冷地甩出一句:“那你看怎么办?挨了一棍不能就这样僵持下去呀!”    
    薛敏泉红着脸不说话,裴昌会马上发言解围:“行则同行,宿则同宿,这样走是有好处,至少暴露弱点的可能小,可以避免遭受解放军的各个击破。不过,薛副参谋长提出的也确实是个问题。”


第二部分:扬长避短胜出一筹 以弱胜强稳定西北“大扫荡”下的枣林子沟(2)

    经裴昌会这么一说,气氛稍微缓和了些。胡宗南最后拿出意见:“整编第1军、29军9个旅,由安塞、延安、临真镇出发,分兵3路,经延长向延川、清涧地区并列前进。如果解放军愿意决战,就与解放军决战;如果解放军不愿意决战,就把他们赶到黄河那边去。至于给养,带足上路,不够的就地征取。还不够,部队就开到蟠龙补给。”    
    裴昌会、薛敏泉不再说话,应了一声就发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