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要船只过江。你将军保护夫人公子,与众百姓夹杂其中,打伴同行。”“是!”赵云光答应,还是不接令箭。赵子龙想:听你军师这一篇话,乍听起来不难,就凭我赵子龙的这个声名,再加上三千马步兵,二百名老年士卒,保护二位夫人、一位公子过襄江,一路奔武昌夏口,不过几百里路,不致于出事。可你多了两句话就难啦!多两句什么话?“与众百姓夹杂其中,打伴同行”。这两句话犯难了。我如其单单保护公子、夫人,领着兵丁、二百名老年士卒上路走不难。上了路,我下个令,破站而行,最多十天,就能抵到武昌夏口了。我下了令,兵丁不作兴不遵守的。多了这两句话,与众百姓夹杂其中,打伴同行,难啦!跟众百姓一起走,我想快,想破站而行,想日夜兼程,百姓不行。他们一天只能走那么一点路,若在半路上遇到曹操的追兵,我保护一个,不能保护两个,保两个,就不能保三个。假如这三个之中损失了一个,我赵子龙有何面目向你军师交令?有何面目再见主人?到那个时候,我赵子龙只有一个字:死。我就是死后,还要被人骂。有句俗话:林大好支枝。你军师学问高,声名大,后人不会议论你军师这一令、这一差有多难,一定要责备我赵子龙没得本事,冒险贪功。赵云想到这个地方,目梢子把诸葛亮瞟了下子:军师啊,你要我的命不妨,但你不能毁了我的名声。这一令,这一差,我不能答应。赵子龙在这上时候心里想得非常之多。
刘备在旁边听了半天,唉,为来为去是为了我的妻儿。刘备把诸葛亮望望:“军师,备刚才就说过了,我的妻儿不用军师烦神,赵将军也不要为难,我刘备亲自领此差。”说着,朝起一站,伸手要接诸葛亮手中的令箭。诸葛亮把主人望望,手一挡,意思是:你想自领这一差?连你的命还要人保呢!刘备没有拿到令箭,复行坐定。
诸葛亮瞄着赵子龙,心内有话:赵云啊,你不接我令箭,我晓得,这一差是难啊!正因为我晓得这一差非常难,所以想之再三,这一令、这一差非你不可。你不接令箭我也有数,你是想,不出事便罢,出了事,你的声名、性命都没得了。不过,赵云啊,这一令一差非你不可啊!你再不接,我请将就不如激将了:“赵将军,请你斟酌,这一令,这一差能领则领;不能领,将军尽管回。只要你将军回一个‘不’字,赵将军,你莫以为亮是个读书人,我就代主公领此差遣,保护夫人、公子前往夏口。”
你们想,赵云听到这句话如何能忍?凭他这位一等大将军,诸葛亮叫他回,并且说只要他回下来,他不领这个差使,诸葛亮就自领此差。赵云情愿名也不要,命也不要,情愿死,他绝不能回个“不”字。赵子龙这刻就想了:领下这个差使,路上没得追兵便罢;遇到追兵,能保夫人和公子就保,不能保就拼。人生总归要死的。有句俗话:树长千年劈柴烧,人长千岁总要死。死也就罢了,一世声名没得就算了。我在世一天好日子也没有过过,我死后何必要这点虚名呢?我就以“名”、“命”两个字报效主人吧!赵子龙想到这里,不由一阵心酸,虎目中含泪,伸出双手:“俺赵云遵令!”从诸葛亮手中接过令箭。
诸葛亮心里稍微安定一些了。好,令箭接过去了:我是用激将法把这件万难的差使交给他的,但是我要把个底把他。“赵将军,请稍站。”赵云才预备退下去,听到呼唤,连忙转过身。诸葛亮鹅毛大扇拿着:“请赵将军谨记,二位夫人,一位公子,这三个人当中,最要紧者是公子阿斗。因为主人年将半百,膝下凋零,只有公子是刘氏门中一条根,主公的骨血。你将军能将公子阿斗保得完完全全,就算是将军一大功劳!主人要感激你将军的大恩大德,刘氏门中祖宗要感激你将军的大德,亮也要感激你将军大德!”赵云这个时候实在忍不住,一阵心酸,热泪直洒:“俺赵云多谢军师三个‘德’字!”说完,转过身大踏步走了。
看着赵将军的背影,诸葛亮舍不得赵子龙啊!也忍不住眼泪直流。诸葛亮既然这一刻舍不得赵云,为何这一令,这一差又非点赵云不可呢?因为他想过了。主人面前不过这几个人,关、张都有了差使走了,这一令一差非赵子龙不可。他也晓得赵子龙这个人胆大心细,行方智圆,与主人情深义厚,堪当此任。只好叫他领这个令,领这一差。这一刻怎么又舍不得赵云?因为他晓得,赵云这一差要吃大苦,说不定根根毛孔要出血汗,万一出了大事,赵云不保怎么办?所以他心里伤悲舍不得赵云。看着赵云已经下去远了,过了甬道钥匙弯,看不见了,诸葛亮才止住了哭。随即叫人拿暖布来,擦了擦脸。“主公!亮同主公收拾收拾,我们一起奔襄江渡口,过襄江,领百姓逃难。”刘备点点头。
先生就叫童儿代他收拾,外面有人代诸葛亮把四轮车准备好。刘备呢,他的行囊箱笼,自有人收拾齐全。几个文人,也各自收拾,都有挑夫担着。先生这一刻查点了:“官儿,还有多少兵丁?”“还剩四千人。”怎么还剩四千人?你这个帐算错了。刘备共有八千兵,张飞调走三千,赵云调走三千,去掉六千,该派还剩两千。不,诸葛亮上场发令是在新野县发的,现在在樊城发令了。樊城有守城兵二千,并在一起,共计一万。所以现在去掉六千,还剩四千。
诸葛亮跟主人带着众人出外。先生上车,刘备上马,众人上骑,赶奔教场,把四千兵丁带着,还有偏牙将佐跟着,担夫担挑着他们的行李箱笼,他们一路出城了,赶奔襄江渡口。
四、携民渡江
刘备、诸葛亮率领众文武,带领四千兵丁出城上路,看着新、樊两县的百姓携家带眷,在往前奔走。众百姓见了刘备、诸葛亮的车马,就有人喊了:“皇叔到,让让啊!”百姓让出一条路来,让刘备、诸葛亮通过。他们到了襄江渡口,有张飞前来给哥哥跟军师见礼。张飞已把官座、马渡、随舟准备好了。人上人船,马上马渡,糜竺、糜芳、孙乾、简雍都随刘备登上官座。随舟中还有空着的,当即多带一些百姓渡过去。
在官座船头,有人摆了马扎子,刘备、诸葛亮坐定,糜竺、糜芳、孙乾、简雍跟偏牙将佐两边站立。船夫不敢耽搁,立即拔橛,解缆,撤跳,开舟。哗——,船奔中流。
刘备坐在船头望得清楚,只见江面上实船过去,空船过来,猛然听得一声吵嚷,刘备一望,捶胸顿足:“唉,惨啊!”什么事?到了大难临头的时候,逃难的百姓都想早一点上船,早一点逃命。比方一家五口,有三个跑得快的已经上了船了,还有两个不得上船。这两个在岸上的,望着船上的三个人号啕大哭:“你们先上去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跟船走?”船上的人也望着岸上的人号啕大哭:“你们怎么来得这么迟的,我们一家五口,要死死在一起,要活活在一处啊!这个时候分手下来,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啊?”因为新、樊两县百姓有几十万,这一散,到什么地方去找?于是娘哭儿,儿寻娘,夫寻妻,妻寻夫,这哭声就大了。刘备看到这幅凄惨景象,也忍不住热泪横流:“唉!都是我刘备一人无能,累及两县的百姓抛家别舍,妻离子散,我好无用啊!也罢,待我刘备投江一死,以报效两县百姓。”刘备说着,站起身来,奔到船头,低头哈腰,就预备投江了。
他要投襄江,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依我看,假的。怎么见得他投江是假的?你见几个寻死的人寻死之前,先高声喊叫:我要寻死啊!他喊得这么高,就是想人来拉劝他,来救他。所以刘备高喊要投江一死,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刘封他们都是人啊,诸葛亮在他旁边也不是根木头,不要阻挡吗?首先诸葛亮把他挡住了,刘封、孙乾、简雍、糜竺、糜芳都来把刘备的袍角、袖子抓住,异口同声说:“主公,切不可如此灰心。”诸葛亮又劝解说:“汉朝无主公一人,曹贼必生篡逆之心。再说主公若投江一死,两县的百姓反失其主。主公还要以百姓为重啊!”刘备仍然不依:“列公放手,不必阻挡,休要让我刘备留下不义之处。”他一定要投江,左右文臣武将这块拖住他,他们就在船头上这么一拉一扯。我上文已经说了,有些随舟上还带着兵丁百姓,这些兵丁、百姓看见刘备非要投江不可,纷纷喊起来:“不好了,刘皇叔要投江了!他老人家是个主啊,他一死,我们百姓无主了!我们两县百姓都投江吧!”船上人一声喊,两岸的百姓都晓得了,渡船上的百姓也晓得了。大家异口同声喊道:“刘皇叔不能死,他老人家投江,我们都要投江了……”诸葛亮趁机又劝道:“主公,如何啊?主公投江,百姓就无主了,望主公要以百姓为念。”“唉!”刘备一声长叹,“如此讲来,我怎么对得起两县的百姓……”刘备只有一哭。不识破他的人还有几句赞他:
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
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一直到现在,有人到襄江口凭吊汉末刘皇叔时,人们还是称赞他携民渡江,仁义过天。
刘备等人的船只抵到襄江对岸码头。官座、马渡、随舟都靠岸了。定桩、扣缆、撺跳、搭扶手,刘备、诸葛亮、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刘封等依次离舟上岸。不是踩跳上岸吗?有些官儿唯恐刘备走跳板上滑到江里淹死,就把他的蟒袍角抓住。其实,刘备刚才在船头上痛哭投江,是做了把人看的,这个时候如其走跳板上朝江里窜,就成谬品①了。
他们上了岸,手下人就在码头旁边把帐篷先撑下来,马扎子摆好。刘备、诸葛亮就坐在帐篷里头,孙乾等人环护左右。刘备坐在帐篷里头望得清楚,看到实船来,空船去,对岸的百姓仍不见少。刘备想想,两个县的百姓哪有这么多呢!刘备不放心了:“来人!你代我赶快跟空船只过去,到樊城打听打听,看新、樊两县百姓还有多少未曾渡江?”手下人应答,连忙跟空船过去,跟张飞要了一匹快马,顺着这条路赶奔樊城,打听实在了,又跟实船渡到这一边来。离舟上岸,到刘备面前:“禀皇叔,我小人查点过了,两县百姓的尾队仍在樊城还没有动脚呢!”“啊!不好!这要渡到哪一天啊!”
这个手下人的回话,惊动了一位文人。哪一个?孙乾。孙乾把简雍衣服一摘,把他唤到帐篷旁边,手一禀:“善和先生,你刚才可听到手下人来回主公,两县的百姓的尾队在樊城还没有动脚,啧,这个要渡到哪一天啊?曹操就在宛城,万一他追兵来到,我们措手不及,那一来就糟啦。我们就首尾不能相顾了,要想想办法。”简雍说:“公安先生,没得办法想啊,因为两县的百姓心向着主公,主公也不忍心把百姓丢在这个地方遭其涂炭,所以要带着他们一起走啊!”“哎,善和先生,我学生倒有这么个章程。我这个章程既能分人减口,又能走得快躁。”“好极啦!什么章程啊?”“喏,我们看看对面就清楚了,你看,凡是能先挤上船的,都是些精壮少年,腿肚子有力的;挤不上船的,都是些老弱妇孺,都留在那边。等他们实船来了,人上了岸,空船就朝对过放了,等到所有船只都过来了,人全上了岸,我们就把大船击沉,小船拖上岸,架火焚烧。”“什么意思?”“这样,凡是过来的人大多是青壮少年,腿肚子有力,能够跟着跑的,我们就带着走。过不来的,大多是老弱妇孺,就随他去,这可是分人减口的好办法?”简雍这个人是老实君子,就说:“公安先生,你这个章程太损德了,过来的人该派活,不过来的人该派死?我看不能用。”“哎,你先生忘啦?俗话说:安邦不顾丧天理,定国何愁绝子孙。”孙乾是依据这两句话才想出这个绝子绝孙的章程。简雍听听:“噢,照这一说,你就见主公献这个章程吧。”“我不献。”“你怎么不献?”“主公大仁大义,我这个章程是不仁不义,不但献不成功,怕的还要被教训。”“那你是说了玩的?”“不是说了玩的。”“不说了玩,你为何不献?”“我不献,我是想叫他献的。”“叫他献?他是哪一个?”他是二先生糜芳。
糜芳是个狗不闻的小人。这个人喜欢贪小,所以惯上孙乾的当。孙乾望着他笑嘻嘻地招招手。糜芳出了帐篷:“公安先生呼唤学生有何吩咐。”“二先生,你可听到?哪晓得两县百姓的尾队在樊城还没有动脚呢!我们想想章程。”“公安先生,有何高见?”“二先生,学生我孙乾倒有个章程。我这个章程既能分人减口,又能走得快躁。”他把刚才对简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