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六家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描眉。这样林黛玉又出来了。
  至于木石前盟,大元宝石的旁边还有一棵树,还有块大石头,没有一点土,在石上长出了一棵松,实际上是一个柏,木石是合不到一起的,但是木石在那儿结为一体了,它有关系,就是木石前盟。我去过的地方多了,看到石头上长出来一棵树的也不少了,但是就在那一块地方又有元宝石,又有眉石,又有木石前盟。
  绛珠仙草是什么?是灵芝,正白旗那儿还产灵芝。还有那个神瑛侍者,神就是大也,瑛就是石也,就是块大石头。
  《红楼梦》最后120回结束的时候,那个元宝石又回到了青埂峰下,现在还躺在那儿呢。我们可以去那儿再思考,再把玩,再分析。曹雪芹就写这块石头,就把它神话成一部《红楼梦》,但是它有它的原型,真不是都是“满纸荒唐言”,大荒山、无稽崖,都有它的生活原型在这儿。
  还有,什么叫铁槛寺?什么叫馒头庵?在正白旗下面,就有清朝的铁帽子王礼王代善的坟墓,大门包着铁皮、拳头大的铁钉子,八行八排,八八六十四,门槛都是铁的,所以《红楼梦》中有个铁槛寺。礼王坟现在还在,但是被破坏了。旁边有个村叫门头村,门头村明代就叫馒头村,所以曹雪芹又写了个馒头庵,意思是说甭管你是什么铁帽子王,什么铁门槛,最后人都要死的,最终只需一个土馒头。现在香山那儿有一站叫门头村,旁边就是礼王代善的墓,叫礼王坟,就是铁皮包的大门槛,包的大铁门。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读《红楼梦》,我们不能只看到男女闺阁、爱情故事、追求幸福的这一个方面,也要看到他的贫富观。曹雪芹在第一回就说:“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稍有闲暇,就好淫贪色,好货寻愁,哪有工夫去看那种理治之书啊”。就是那种空洞的政治书,大家都不愿意看,穷人觉得这也没用。像乾隆、雍正的《御制新书》,搞什么当今法会,大家没兴趣。大家喜欢看我这个表面言情实际上内容很丰富的一本书。另外就是说,阿房宫,那个东海龙王多富啊,也比不过四大家族啊。柳婶对司棋也说:你们哪里知道,有一年连草根子都吃光了的时候这还有呢。还有王熙凤和刘姥姥的关系,王熙凤耍笑刘姥姥,但是她也帮助了刘姥姥,最后他们家遭难的时候,是刘姥姥把巧姐给带走了。到底是谁帮了谁呢?到底是王熙凤帮的刘姥姥多呢,还是刘姥姥帮的王熙凤多呢?在十二支曲里面也有,《留馀庆》就是要倡导“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曹雪芹尊重墨子,对墨子的尊重超过孔子。他把孔子称做先哲,这在《废艺斋集稿》里面有:玩物丧志,先哲斯语。但是他对墨子称“夫子”,把应该称孔夫子的搬到墨子身上。他称孔子“先哲”,叫墨子“夫子”,夫子非攻。儒家说“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孔子也是很有仁爱之心,他说鳏寡孤独——鳏夫、寡妇、、没有父母的人、残废人,社会应该养起来,社会要保证他们的生活。但是墨子说对鳏寡孤独废疾者要教他们有自养之道,要他们自己养活自己。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人们怎么才能得到利益呢?必须要双赢,就是交相利,只有交换中才能有利益,只有买家没有卖家,只有卖家没有买家,这个利益怎么来实现呢?一定是交相利的,兼相爱的。所谓爱,只有对方也爱你,这爱才能成立,否则那就是单相思啊。这把爱是说到家了。爱是什么?爱是双方的,是互相的,利也是互相的,也是双方的。而且怎么办呢?墨子说,我是“卑且贱也”,我从最简单的东西来做起,我做工艺,我做我的产品,我做我的商品。他说人做鞋不是为了给自己穿的,是为了要卖的。这是墨子的一个最辉煌的思想,应该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一个源头。
  我觉得曹雪芹继承了这些,他就编了《废艺斋集稿》。在《红楼梦》中他说男女的问题、婚姻的问题,在《废艺斋集稿》中他教人以发展工商的问题、教人以做生产的问题、谋以自养之道的问题。曹雪芹继承了墨子的思想,在《红楼梦》中有强烈的反映。大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当时他的话不能说得那么明白,说得赤裸裸不是曹雪芹的风格。但是他说:“今天下不言杨朱就言墨家”,现在天下墨家已占半天下,“予不归墨得乎”。墨家思想传统在《红楼梦》中有表现。而贾政反对这个话,他说“无恒产者有恒心惟士为能”,就是说人们没有财产而又有恒心的,只有那些君子,只有那些士、那些道学先生能够做得到。这是唯心主义的。我没恒产,我是个流浪汉,我是个流氓无产者,我思想还非常好,我还助人为乐。你怎么助人哪?你是个无产者呀,你在社会上作为一个无产者并不光荣。这些话我觉得都很深刻。
  曹雪芹对春秋战国的百家,对佛学、道家、玄学,优秀的东西他都吸收了。但是把儒道释变为教,他就反对了。大家可以想想,《红楼梦》中最感人的是哪一回呢?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对不对?那边是薛宝钗成婚出大阁,这边是林妹妹在那儿孤苦伶仃,最后,她临死的时候说:宝玉宝玉你好……你好什么?你好狠心呢?还是你好没良心呢?还是好想你?她没说,让人们想,有悬念。最后她把给贾宝玉的诗词全烧了,焚稿断痴情。按照《红楼梦》的笔法,按照曹雪芹的笔法,他必须要让贾宝玉也有这么一段,也得要烧点什么,还真有,118回,就是他准备去考举人,他准备做和尚了,他说好了好了,他说现在我才知道这些书都没用了,把它们都烧了吧。烧的是什么呢?烧的是《参同契》、《原命苞》、《五灯会元》。
  关于《周易参同契》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佛教的《周易参同契》,写的是禅宗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不要迷信偶像,不要崇拜偶像,人人都有佛性,要凭自己。他有点主观唯心主义,但是他反对崇拜偶像,反对对偶像顶礼膜拜,不发掘自己的潜能。还有一个叫《周易参同契》,剑桥大学最近翻译了这本书。我们湘潭师范学院的一个老教授给我讲《周易参同契》,《周易参同契》里有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中国真正的哲学。《周易参同契》翻译成英文之后,西方的哲学界对中国的这本著作很有兴趣。
  《原命苞》现在已经失传了。至于《五灯会元》,也是一个像《参同契》一样的,不拜菩萨,磕佛骂祖也能成佛的这么一种书。他的什么轻轻翠竹,无非般若,什么郁郁黄花净是法身,这些都可以称佛。林黛玉在感情上、在婚姻问题上烧的那种东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高潮之高潮,而是贾宝玉烧的东西,是他的哲学思想、他的人生态度,对中华文化的一个继承,他烧的是最爱的,他读的、去考试的是他最烦的。
  最后我再说说我父亲对我读《红楼梦》的影响。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就给我谈《红楼梦》。他说《红楼梦》你看过没有,我说我没看过,我说我看过小人书。他说那哪行啊,他说你得看《红楼梦》。他说你现在也到了贾宝玉的年龄了。他说书中有这么一回作文,让贾宝玉写八股文,结果出的题是孔子的一句话,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让他向孔子学习。贾宝玉说“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意思是说不想学习是人们的常性。说“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圣人太高了,真是没法学,15岁的小孩还是希望玩。我父亲说你都十四五了,说你也得好好学,你怎么还看小人书呢?这是他给我第一次讲《红楼梦》。在我上高中的时候,父亲又给我讲了一次,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翻《红楼梦》。有一回他说《红楼梦》120回写完了,我问为什么写完了。他说如果没写完,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怎么会“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攒成目录,分出章回”?他说这些都是整理完了、写完了以后的工作嘛,把章节目录都搞好,增删也完了,批阅也完了。他说曹雪芹是写完了的。
  我觉得贾宝玉烧《参同契》,“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还有84回的《归墨篇》,这都是《红楼梦》中的哲学精髓思想所在,绝不会是高鹗续的。从它的思想高度来说,应该是曹雪芹写的,任何人都不会续出这种想像不到的思想高度来。这是我的观点。


   
周思源
 
  周思源,1938年4月生,浙江杭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红楼梦》及古代小说研究,现当代文艺批评、中国文化研究。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论文主要有《质疑康雍乾“盛世”》、《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论鲁迅对的评价》。


   
亦石亦玉话宝玉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就以一个半幽默的神话交代:当女娲炼石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最后一块无材补天,不得入选,被丢弃在了青梗峰下。那块石头便自怨自艾,日夜悲哀,这就是《红楼梦》悲剧故事的由来,也是衔玉而诞的贾宝玉的由来。说他是石,他有了神的灵性和慧根,通灵宝玉嘛;说他是玉,他又有石的愚钝、冥顽,是块“假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一号,在他身上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我们现在从这儿入手来解读贾宝玉这个形象。贾宝玉最大的特点是对女儿的尊重、爱护和疼爱。但是在有些方面,他脾气大得出奇,对女性可以说是毫不尊重,更谈不上疼爱了。比如我们在第八回看到,宝玉回来问:早晨留下那碗枫露茶怎么没有了?茜雪就说是李奶奶喝了。李奶奶是宝玉的奶妈。宝玉当时就火了,他把茶杯一扔,茶就泼了茜雪一裙子。宝玉跳起来问道:这是你们哪门子的奶奶?我不过小时候吃了她几天奶。你听他说这话,“几日奶”。宝玉这时候13岁了,他当然不吃奶了。他说我现在已经吃不着奶了,留着祖宗干什么,他现在比祖宗还大了,干脆撵出去算了。他要把他奶妈撵出去,就为了那么一点小事。而且我们从曹雪芹笔下写的,宝玉把杯子砸了,而且跳起来斥责茜雪,说就吃了李奶奶几日奶,现在吃不着了就要把李奶奶撵走,蛮不讲理,毫无修养,没有良心,跟我们通常所了解得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对女儿少女们的爱护判若两人,纯粹是一个纨绔子弟。这是个矛盾现象,而这种现象还不止一次。另外还有一次他回怡红院的时候敲门,里边的丫头们都玩呢,没听见。宝玉当时脑子里边就转这个念头,满心里要把这个小丫头踢她几脚。他成心要踢几脚,没想到来开门的是袭人,结果一脚把袭人踢伤了,吐血了。他有点内疚。可是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不是袭人而是别的小丫头,宝玉会感到内疚吗?因为他本来就是要踢这个小丫头的。类似这样的矛盾现象很多。
  那么我们怎么来解读贾宝玉这个形象呢?我们可以从两个神话、三个事件、四个文化基因入手。
  两个神话一个是女娲补天神话。女娲补天神话是中国固有的神话,但是曹雪芹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延伸,这一延伸不要紧,就把重点转移了,既保留了原有的精华,又转移了后来的重点。女娲补天有几种不同的情形,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两个男人争斗,最后有一个失败者头撞了天柱,把天柱撞断了,撞了不周山。结果地倾东南,洪水泛滥,火山爆发。也就是说男人破坏了天地。谁来补啊?女人来补,这就是《红楼梦》通过贾宝玉这个形象传达给我们的女性崇拜、女儿崇拜的文化基因。这个基因呢原来就有,原来那个女娲炼石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是神,她是不应该计算错误的,这是她的错误。她炼出来的石头肯定块块都是合格产品,绝对没有二等品,每块都是合格的,那么多炼了一块,你没有给它补天,你就得给它发挥作用。这样一来,曹雪芹就把中国古代传说当中女娲的两个神话合成一个。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关于女娲有两个神话,一个是补天,还有一个就是女娲抟土造人,结果她累了,一抟土捏起来比较慢,干脆拿一根草绳粘点泥水,那草绳一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