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人们说:“延正原本善于辞令,结果终于沾着口才的光,得到了恩赦!”不论尊卑贫富的人,都说:“这家伙由于银险遭厄运,由于嘴巧竟又脱离了灾难!”
第十四篇仁净禅师嘲笑宫女反受其辱
古时,在朱雀天皇朝代,朝中有位禅师,法号仁净,他不仅善于讲经说法,而且性喜诙谐,经常同朝中的一些官员揶揄取乐。
有一年,仁净禅师入宫主持佛名法会读诵佛名经,唱念三世诸佛法号以消灭一年罪障的法会,古时,每年从十二月初九起,在宫中清凉殿,以及各“国”的国分寺同时举行三天。,路过藤壶院古代宫中的王院之一,名“飞香舍”,在后凉殿北,因种有藤萝,故名。门口时有一名唤八重的宫女,正以桧木扇掩面站在门前,仁净瞧见宫女便说:“茅厕拦上桧木墙,就能挡住贱丈夫不进去吗?”宫女不等他说完,立刻还击他说:“为的是不叫那秃尾巴狗进来!”仁净上殿后,对殿上人说:“好厉害呀,我被八重抢白了一顿。”殿上官员们听了这番话,也都很赞赏宫女八重。从此以后,八重的名气日上,邀得各宫各院的称赞。
仁净禅师本来是个善于揶揄人的人,如今却受了宫女八重的嘲笑,心中真是哭笑不得。古时候,不少这样能说会道的女流,当时人们都津津乐道这件事。
《今昔物语》 第二部分丰后讲师智退海盗
第十五篇丰后讲师智退海盗
古时,丰后国有位讲师日本古代在各地方的国分寺里,讲说佛经的僧官。名唤××。他在丰后不觉任期已满,为了在这里蝉联下去,便将许多财物装入船中,要带往京中打点。正当启程之时,有一知已对他说:“近来海盗出没无常,如今你携带许多财物,不带兵丁保护,乘船进京,过于大意,我看你还是约请那些本领高强的人们一同前去,方为妥当。”
讲师闻言道:“如果说有什么意外,那是我抢海盗的财物,海盗也抢不了我的东西。”说罢取过三筒箭矢,装入船中,连一个得用的武士也未携带,便动身往京城去了。
讲师的船过了几国,一日,正在张帆行驶之间,忽然前后出现二三艘怪船,有的横在船前,有的从船后围上来,船中的人们知道是遇到了海盗,都吓得魂飞魄散,但是,讲师却声色不动。
为时不久,海盗的一艘船逼上前来,看看来到船边,讲师穿起一件青布方领罩衣,戴上一顶深黄色的绸帽,将身子向舱口挪了挪,稍稍卷起船帘,对逼近船来的海盗说:“逼上前来的是什么人?”海盗说:“我们是受苦的人,特来求告一些粮米。”
讲师道:“我这船里,粮米也有些,绢绸等物也足够人穿用,不管怎样,一切都可听悉尊便。你今既然声称是受苦之人,倒叫人十分同情,本想送你少许礼物,只是怕筑紫地方的人闻听此事会说:‘伊佐道僧在某某地方被海盗缚起,将财物抢劫一空。’因此纵然有此心意,也碍难奉赠了。能观今已八十,自己也不曾想到能活到今日,我在关东屡经大战幸得不死,今在八旬之年,遇到你们,我想也许是命该死在你等之手,所以毫不惊慌。你等可从速上船,将老僧的头割下。船上的家将们听着,你等切切不可与来人动手,如今我既已身入佛门,再不想与人交战。你等赶快划过船去,叫他们上船!”
海盗听了这番话,说道:“原来是伊佐新入佛门的平氏啊,我等快快逃命吧!”说罢,划起船来奔逃而去,海盗的船只造得与众不同,划起来疾如飞鸟。
这时,讲师对手下从人们说:“你等可曾看见,我的财物岂容那海盗劫夺!”结果,将财物平安地带到京城。后来,果然他又连任丰后国的讲师,随同一位官长重返筑紫,对人们讲说途中遇盗之事,人们听后称赞说:“这老僧真是狡猾得像个海盗。”也有人嘲笑说:“这家伙能想起冒充伊佐新入佛门的平氏,他的机警实在比伊佐新入道僧还要高出一筹。”
这位讲师原本是个善于辞令的人,所以遇见海盗,才能从容不迫地打发。第十六篇阿苏史官日本古代朝廷的第四等官,在神官(掌管全国神社和祭祀的官吏)和太政官(即现在的内阁)称“史”,在各省及其他官厅则分别称“录”、“疏”、“主典”、“令史”等。巧计脱强人古时,有位史官名唤阿苏××,这人身材虽然长得不高,却极工于心计。
阿苏家住西京。一天,他因公务到宫中去,直到深夜后才动身回家。他出得东宫门之后,乘车顺大宫大道向南急行,这时,他脱下身上的朝服,随脱随叠,整整齐齐地压在车中的席下,再把铺着的草席照样铺好。史官本人只穿着布袜,戴着纱帽,身上一丝不挂坐在车中。
车子由二条转向西方,路过美福门宫城南面之门,在朱雀门之东。时,“呼啦”一声从门旁闪出一伙强盗,他们上前拉住车辕,殴打车夫,车夫吓得弃牛逃走。跟在车后的两三名仆从,这时也都纷纷逃去。
强盗来到车前,扯开车帘向里一看,只见史官光着身子坐在车中,不禁暗自吃惊,问道:“你为何这种模样?”史官举起牙笏,像对上司回话似地回答说:“方才在东大宫大道上,也有像尊驾的一伙人,把我的衣服都已经拿去了。”
强盗瞧见这番情景,也觉得好笑,随即丢开他匆匆离去。史官见强盗已走,便高声喊叫车夫,众仆人闻声,也都走了出来,安然返回家去。
史官把途中遇盗之事对妻子学说一遍,妻子闻听嘲笑说:“我看你用心之深,真是甚于贼盗了。”
史官之心诚然令人可怕,他能把袍服事先脱掉收藏起来,准备好如何对答强盗,这种心计绝非一般人所能想到的,并且由于他的口才出众,所以才能想出这番话语来。第十七篇左大臣府诵经僧食菌原文云“平茸”,乃是“担子菌”科的一种菌类,原本可以食用,因为味道有点像鲍鱼,所以又名鲍鱼菌。致死古时,当关白大臣藤原道长任左大臣,住在枇杷殿时,府中有个诵经僧人名唤雅静,本是福田院里的和尚。
枇杷府院内的南面,有一小屋,僧人雅静就住在这间房里。一年秋季,僧人身边的道童,看见小一条神社里的紫藤树上长着许多菌子,便摘了一些献给师父,他对师父说:“您看我摘来这么些东西。”雅静一见高兴地说:“这东西实在不错。”立刻命道童煮熟,弟子道童三个人吃了一顿。
三人吃罢,过了片刻,就觉得腹中难过,接着便呕吐不止,他们痛得实在无法忍受,倒在地上来回翻滚,结果,师父和道童双双死去,剩下那个弟子也大病了一场,几乎丧命。
这时,有人向左大臣禀报了此事,左大臣闻言不胜悲叹,想到僧人贫穷,便赏下许多绢绸、布匹和粮米作为安葬费用。雅静在府外的那些弟子和门徒,这时都集聚而来,把师父的尸体运走埋葬起来。
后来,东大寺里有个僧人到府中诵经,他也住在府院附近中毒身死的那个僧人的房间里。有一天,同室僧人见东大寺这个僧人呼唤侍僧前来,耳语半晌,侍僧便领命出门去了,看光景是差他出去办事。为时不久,就听见那个侍僧从外边回来,袖中满满装着东西,他用另一只袖子掩盖着偷偷走进房来。及至放下之后,才看出满袖筒都是菌子。同室僧人心想,不久前已经发生这般可怕之事,如今还要这些平菌来何用,担心地在一旁观看。
稍过片刻,就见侍僧把菌子烧熬端过来,东大寺的僧人也不用饭,只是一个劲地吃菌,同宿僧人瞧见便问:“你为何突然吃起这平菌来了?”僧人说道:“这个毒死雅静的平菌,我取来是为了自己吃的。”同宿僧人闻听惊呼道:“这是为什么,难道你疯了不成?”东大寺的僧人回答道:“因为我很想吃它。”
同宿僧人见他毫不在意地吞食,自己也无法拦阻,便赶紧来到府中,报告说:“如今又出了一桩大事,特来禀报。”于是原原本本禀告了。左大臣听罢说:“真是一件怪事。”正在叹息之间,东大寺的僧人因为已到诵经时间,便也来到府中。
大臣问他:“你吃这种平菌是何用意?”东大寺僧回禀说:“我见大人赏赐雅静埋葬费用,感到他十分光荣,心中羡慕,暗想等到自己死后,一定会被弃尸道旁,倒不如也吃菌死去,或许和他一样得蒙赏赐,因此,才吃了它,不成想到现在还是活着。”左大臣听罢不禁好笑,说了声:“真是一个狂僧!”
由此看来,这个僧人是明知道自己吃了剧毒的平菌也不会中毒,所以才故作惊人之语。当时,世人把这件事传为笑谈。人吃菌中毒立刻丧命,也有人不死,看来这一定是和吃法有关。
《今昔物语》 第二部分金峰山方丈食毒蕈不死
第十八篇金峰山方丈食毒蕈不死
古时,金峰山寺有位年迈的方丈。在早年,金峰山寺的方丈,必须由全寺选修行年限最久的老僧担任,直到后来,才改变了这种习惯。
当时,这位修道最久的老僧在寺中担任方丈已经多年,而资历居第二位的僧人,却一心盼望方丈早死,自己好来继任。尽管他朝夕盼望,但这位长老方丈却身强体壮,毫无半点死的象征,那位僧人很为此事苦恼,暗自盘算道:“方丈虽已年过八旬,但身体却异常康健,看来还像不到七十之人,我如今已经七十,说不定等不到继任方丈就得死去。有心打死这个老方丈,又恐怕事件败露,为今之计只有想法把他毒死。”于是,便打定主意谋害老方丈。
这僧人想起三宝,对于自己的恶念,虽然也有些恐惧,但又觉得除此别无他策。他想起有一种名叫“和太利”的毒蕈,人吃了之后可以毒死,于是便心生一计,打算取来毒蕈,加意烹调,然后说是香蕈,送给方丈吃,那时必会置他于死地,自己岂不就可以当上方丈了。
当时正是秋季,僧人独自到山中采来大量的“和太利”,等到将近黄昏的时分,才回到房中,背着人把所有毒蕈都切碎放入锅中,加意烹炒,味道十分鲜美。
第二天清晨,天刚刚发亮,僧人便差人去请方丈,请他“急速前来”,方丈马上拄着拐杖来到,僧人和方丈对面落座后说:“昨天有人送给我新鲜香蕈,我已把它煮得,所以请你来尝尝,我想你已年老,必定想吃些美味。”
方丈心中欢喜,坐在那里点首称是,僧人给方丈盛了些软饭,把炒好的毒蕈又炖了炖,炖好的咸汤菜拿给他吃。这位老方丈果然饱餐了一顿,僧人本人吃的却是事先准备好的无毒香蕈。
方丈吃罢,连汤也没剩,僧人心想,这回可算大功告成。当他正在提心吊胆等着方丈呕吐翻腾的时候,不成想这位老方丈却一切如常毫无变化。僧人心中有些惊疑,就见老方丈咧着豁牙的大嘴,微笑着说:“老僧多少年来也未曾吃到这样美味的‘和太利’了!”僧人听方丈戳穿他的诡计,知道老方丈早就认识此物,所以又惊又愧,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好转回房去,老方丈也独自回房去了。
原来,这位老方丈多年来专喜爱吃“和太利”,不怕中毒,那僧人不知此情,竟准备用它来毒害他,结果,事与愿违,只好作罢。
由此看来,毒蕈纵然有毒,也有人不怕它,吃后可以安然无恙。这桩事由该寺的一个僧人传说出来,所以人们都知道了。
第十九篇比睿山横川院某僧食平菌中毒往佛堂诵经
古时,比睿山横川院住着一位僧人。一年秋天,房中的僧人到山中砍伐树木,顺便在树上摘了些菌子回来。众僧人瞧见,有人指出:“这不是平菌。”但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平菌呢!”于是,这僧人将它煮成汤菜,放了些榧子油,饱吃了一顿。
僧人吃后不多时,就觉得腹中难过,呕吐不止,但也无法医治,他披上道袍便到横川院中堂去诵经。
到了那里,便由××僧人担任主持佛事的首席,在佛前祷告祈禳。首座僧人祷告已毕,便说法道:“师兄虽然身居一乘指比睿山而言,延历寺最初曾被称为一乘止观院,故此处曰一乘。之峰,但因未习六根佛教语,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者而言,认为人之欲望皆由此六者而生,故曰六根。五内指心、肝、脾、肺、肾五脏而言。××之位,以致误将耳根用于舌根而身染重病。纵然辗转寻访登上灵鹫这里喻僧人贪口腹之欲。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说教于灵鹫山。,都以为是不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