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版语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32 */
  现代汉语标准文本     

  文/王佩

  最近跟一些朋友谈起来,大家都感叹:我们这个时代,缺乏标准的现代汉语文本。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一个语言的标准文本是至关重要的。英国的詹姆斯钦定版《圣经》奠定了英语文学的基础,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不但推进了宗教改革运动,而且为现代德语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文本。

  而我们中国呢?从五四运动开始掀起的白话文运动,塑成了我们今天的汉语。然而反思一个世纪来汉语的历程,我们发现,完美标准的文本从没有真正出现过。鲁迅算得上是一位语言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公正地评价了鲁迅的语言,赞誉他对公安派的继承。然而,鲁迅的语言今天读来,不但有生硬艰涩之感,而且也并非无懈可击。余光中就曾指出,早期白话文作家语言都有西化的问题,鲁迅也不例外。以鲁迅的《战士和苍蝇》中的为例,里面不但有“苍蝇们”这种西方语言复数形式的用法,还有“它们的完全”这样不太可解句子。周作人是散文名家,但在他的散文《苍蝇》中,也有“我诅咒你的全灭”这样的病句。因为按照常理,诅咒的对象总是可恨的,“你的全灭”却是作者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应改成“我诅咒你全部毁灭”更可解的多。周氏兄弟尚且如此,其他作家就不用说了

  进入80年代,所谓文艺的〃新时期〃,一些人开始生吞活剥西方语言,以为可以促进汉语的现代化,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现在很多学生宁可去读五四时代的作品,也不去看那些国内的〃先锋文学〃。

  有人说,王朔的文字影响了一代人,然而,单从语言文学角度看,王朔的语言却不足效法,因为他固执地使用北京方言写作。我始终想不明白,一个人好好说着话,怎么动不动就突然冒出一句“我笑得都快尿出来了”这样的句子。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汉语的发展和标准文本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互联网的自由平等,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们使用文字进行交流,这样,一方面锻炼了许多人的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使得许多新鲜的口语结合进书面语中来。尤其是在BBS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生动有趣的话语。例如:有个人在一个招聘网站的论坛里说:〃如果你们雇用了我,那么在我休假的时候,至少你们不用担心找不到人接替我的工作〃;水木清华里几个人在吵架:一个人站出来说:〃你火气大不大是你自己的事,别人爹妈生下的孩子不是专为给你出气用的。〃这样鲜活的文字,在网络时代以前并不容易看到。

  我们朝思暮盼的现代汉语标准文本,能否在网络时代应运而生呢?让我们翘首以待吧。

    
/* 33 */
  宋美龄姊妹几个?     

  文/王佩

  如果我问你:“宋美龄姊妹几个?”你肯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但是,按照中国很多地方的语言习惯,正确答案应该是六个,而非三个。对,宋美龄姊妹六个,按照齿序排列分别是――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你困惑,怎么把宋氏三兄弟也划到“姊妹”行列里去了?我们今天探讨的就是“姊妹”一词的用法。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姊指姐姐,妹指妹妹,姊妹属于女性所专用。但是,在中国很多地方的方言――山东方言、河南方言、江淮方言、湖南方言、吴方言、粤语、四川话、台湾闽南话――中,“姊妹”都可以用到男性身上,它可以包括一个家庭里所有同辈的兄弟姐妹,意思等同于“兄弟姐妹”。比如,你常常可以听见这样的对话:

  ——你家有姊妹几个呀?

  ——我家姊妹三个,我老大,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这种用法,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得到印证。《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中所辑的《谐佳丽》第六回中,就有这样一段话:

  老和尚道:“小徒弟,休要动手,这原来是前村经典经官人之妻氏,娘家姓花,我的娘和他的娘是一个娘的孩子。我与他就是两姨姊妹。自幼我在家时,常在一处玩耍,这才是脱着腚在一堆的姨姊妹哩!”

  很显然,和尚无疑是男性,里面所提到的“经官人之妻氏”无疑是女性,这两人是可以合称为“姊妹”的。

  但是,姊妹尽管可以指男性,在不同的方言中,用法也不尽相同。在很多地方,一家中的平辈如果全是男性,就用“兄弟”指称,反之,如果全是女性或者有男有女,就用“姊妹”。在广州话中,“姊妹”可以指姐妹、姐弟,但不指兄弟、兄妹,即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大的是女性,就统称“姊妹”。比较极端的是江西话,我一位江西的哥们儿告诉我,他的外婆老是叫他跟他弟弟为“两姊妹”,搞得他很郁闷。

  为什么姊妹也可包括男性呢?有人大胆推测,这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语言痕迹。这种说法,因年代久远,几乎无法考证。

  其实,这是古代汉语称谓词的性中立化留下的“语言化石”。据考证,春秋时,“孙”可以当“孙女”讲,在佛经中“兄弟”也指哥哥和妹妹。“姊妹”可以包括男性,“兄弟”可以包括女性。因为有些称谓词在使用中并不注重性别的区分,只需要概而言之就够了。

  (完)

    
/* 34 */
  电视剧呀,求你饶了我吧!     

  文/王佩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近来为了接一部电视剧编剧的活,我不得不改变对电视剧的成见,老老实实坐在电视前观摩起来。不看不要紧,越看越郁闷,我不得不承认,那些动辄就弄出三、四十集电视剧的人,确实有超人一等的素质。这素质就是电影《普通嫌疑犯》里所说的:“做常人不愿意做的事。”

  有一部反映警察生活的电视剧,里面一位女警官分配到派出所,跟老所长经常闹别扭。老所长壮烈牺牲,女警眼含热泪跑到派出所门口,仰天长叹:“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啊!”这都是哪跟哪儿啊!

  还有一部电视剧,一个女人在吃方便面,另一个女人跑进来,问她为什么要吃方便面。吃面的女人说:“这就是现代意识。”

  最近看的一部电视剧,讲的是《封神榜》的故事。一个儿子派人给老爸送饭,在饭里面藏了一册竹简。我心想:不错,这部电视剧的编导还挺尊重历史的,没有放一张A4纸进去。我倒要看看这竹简上写的什么。只见此人的老爸拿出竹简,电视里响起了儿子的画外音:〃爹,你一定要当心啊,某某某是叛徒。。。。。。〃我差点喷饭,原来古代的竹简上,写的都是这种大白话!

  目前正在热播的一部反映下岗女工的电视剧,女主人公深情地问一个百般刁难她的女人:“你知道什么是理解和爱吗?”拜托了,编导,你对白再有深度,也该照顾一下观众,你以为这玩意是《哈姆雷特》呀!

  不知有多少部电视剧里,编导为了让观众明白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总是安排他们自言自语,跟个神经病似的。一般是某个对头刚走,剧中人就开始咬牙切齿地道白:“王小山啊王小山,看我怎么收拾你!”或者“这小子,真够恨的,哪天落到我手里……嘿嘿!”

  不过,也有比较聪明的编导,遇到不好处理地对白就巧妙地绕开。我看过这样一集电视剧,一个女人吃醋,男人走后,女人没有自言自语,而是背对着镜头,把小腰晃一晃,屁股扭一扭,坐下,镜头停留10秒钟。

  最绝的是前几天看的一集电视剧,一个犯罪分子,雨天在家里对天发誓,一定要发财。他的老婆孩子害怕地躲在墙角,犯罪分子转过身,开始对老婆孩子演讲,用北京人的话说,开始debi debi。。。。。。编过剧本的同志们都知道,这个时候他老婆孩子应该做出反应,他两人的对白很难写。你猜人家编导是怎么处理的?说出来能把你气死――这俩人是一对哑巴!

  我咧苍天啊!电视剧,求你饶了我吧!

    
/* 35 */
  变态语文试题     

  文/王佩

  古代焦仲卿上吊,是他妈给逼的;现在孩子们接受语文应试教育,却是整个社会给逼的。现在的语文试题,可以作为谜面打两个《西游记》人物的名字,谜底是:刁钻古怪、古怪刁钻。

  前些日子,网上流传一个帖子《天才学生的天才回答》,里面讲到这样一道语文考题:“请写出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全名。”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藤野菜菜子,藤野英二狼,藤野武大郎,藤野花道,藤野五十六,藤野内丰,藤野隆史等等,最绝的答案是:藤野大色狼等……结果气得老师在广播里骂学生们“无知”。

  学生们的回答确实好笑,可再一想,真正好笑的是这个题目。藤野先生的全名?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人未必都能答得出是“藤野严九郎”吧?凡是读过高中的人,大都会记得藤野先生,但问题是,我们有必要记住藤野先生的全名吗?有利于中日邦交?有利于加深中日人民的友谊?

  老师骂不知藤野先生全名的学生“无知”,看来出题的人真是“有知”,连这些鸡零狗碎的事都知道。但是这样的“有知”有什么用处吗?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能够培养写作水平?还是能够“塑造美的心灵”?依我看,这种“有知”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扼杀学生语文的兴趣。

  前些日子,北大中文论坛上来一名中学生,向哥哥姐姐们请教了十道选择题。面对标准答案,北大学子们都傻眼了,这题目如果让他们去考,及格就算幸运。请看试题

  ――利用紫外线的光激发光的特性,可以将在可见光下看不见或看不清的细微痕迹、图案花纹、文字和细小物质(A。 显示B。 显现)出来。正确答案:A,为什么不选B呢?老师的解释是:〃显现〃太书面化,不如〃显示〃通俗。我K,直接用东北话〃整〃岂不更通俗吗?

  ――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A。 不止B。 不只C。 不仅 D。 不光)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正确答案:B。老师解释:A、B是同音近义词,A太书面化。D是纯口语词。〃不仅〃跟〃而且〃是平等的,不能跟〃更重要的〃呼应。我K,这一会儿要口语,一会儿要书面语,还让不让人说话了?这道题目出得不仅混乱,更重要的是变态!

  唉!不用再举更多例子了,我知道现在的语文水平普遍下降的缘由了。整天面对这样的变态试题和弱智答案,你能指望学生学到什么东西?有人说,再过几十年,现在的语文考卷将会成为后人的笑柄,我要说,那简直是一定的!

    
/* 36 */
  年终总结     

  文/王佩

  年关将至,单位里领导要做述职报告,普通员工要写年终总结。在中国,写总结是一门大学问。总结写的好,短处变长处,总结写不好,优点也会变成缺点。套用一句广告词,工作干的好,不如总结写的好。

  单位领导的述职报告会在富丽堂皇的报告厅举行。领导历数了自己一年来的业绩,把单位的形势概括为八个字:“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当然最后,领导也忘不了谈谈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缺点之一:有时候为了工作,对下属要求过为严格,工作方法不够和风细雨;缺点之二:整天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新技术的学习;缺点之三:一年来为大局操劳太多,在某些具体事务上没有事必亲躬……”我在下面听着,心里嘀咕:咳!这哪里是什么缺点?分明都是优点和长处嘛。严格要求下属说明领导雷厉风行,没掌握网络技术,说明领导上班时间没有QQ,没有事必亲躬正是运筹帷幄的体现。。。。。。这样的领导,连缺点都这么闪光,我等群众怎能不〃一百个满意、一千个放心〃呢?

  普通员工的年终总结,篇幅没有领导的长,成绩没有领导的多,缺点也没有领导的有创意。但是在格式上却跟领导的述职报告没什么两样。先谈思想认识,再谈工作成绩,最后说说缺点和不足。百分之八十的总结都是这样写的:“本人思想认识端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中取得了以下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只注意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为领导分忧不够,对同事帮助不足。”看到这样的总结报告,领导还有什么可说的?只有大笔一挥,在总结上批示:“望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员工的思想究竟端正不端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