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奏是爵士乐的生命,音乐的激情、张力,尽在爵士乐中彰显。它是肆意奔腾的,无拘无束的,却有着集中传达的主题,一如魔术杯子里溢出却又能倒回杯子中的水,收放自如。
一个人的性情如果能像爵士乐这样潇洒自如、豪放不羁却又不违犯道德法律,该有多好呀!如此,其人生,必定如阳光般灿烂和快乐。
ww w。xIaoshuotxt。。/tXt|?小说天堂
第9章 音乐世界的革命
[美]莫比佚名译
有一桩事实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不管乐曲是如何制造和销售的,人们都会热爱人类历史长河留下来的音乐。
一
一点也不夸张,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未来十年里,音乐的创作和方式,甚至连听音乐的方式都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几乎可以肯定说,从现在起,未来25年里,人们会将20世纪兴起的“只读”音乐媒体(压缩光盘或磁带)视为过时陈旧而不适宜的东西。促使音乐在创作营销方面出现这种巨大变化的驱动力当然是“数字革命”。音乐可以很容易地被化为简单的二进制,可以进行虚拟性的传播,于是cd、磁带和lps就被淘汰掉了。
我们对音乐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播音乐的传统方式的影响。我们认为,流行音乐三至四分钟的长度数据是合适的,这是因为在40年前这样的长曲刚好够磁带的一个单面。我们认为唱片应为70分钟,那是因为它刚好适合于cd的长度。
但是,如果人们利用磁带或ram作为储藏媒体,那么,每一首乐曲每张专辑的长度都不会受到限制了。你可以将利德齐普林德所有歌曲都储存在你的笔记本电脑里,而不必在意它占用了多少内存。利用调速调制解调器,你就可以在一夜之间下载利德齐普林德所有歌曲,也不会花费你很多成本。
这就是现代技术的魅力所在。想象一下,当人们上网用的调制器的连接速度达到光速时,音乐的销售和传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过不了几年,你就可以进你的起居室,说声“播放利德齐普林德最好的,将1957—1977年间慢节奏的曲子全部删掉”,你的音乐系统就会马上听从指令。
这些乐曲是你下载到你的硬盘上的,是通过高速调制解调器连接到互联网服务器上的,是通过卫星,还是通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开发出来的某种技术得到的,现在还很难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能将乐曲储存在你的处理器上,你就不必再去购买每张25美元的压缩光盘了。
这就是引起唱片公司如何适应生存的问题。目前,唱片公司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发现和挖掘艺术家,生产和销售cd。但是,如果不需要生产和销售cd,唱片公司还有什么用呢?
传统上,在艺术家和唱片公司之间存在很多的相互憎恨的情绪。因此,如果音乐家们能够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他们的乐曲,你就可以肯定他或她不会觉得对唱片公司有利他主义的义务。他们再也不需要唱片公司。唱片公司传统的营销职能倒还可能仍有必要存在下去。但是,在过去几年间,这些职能已经外包给了专门从事营销的独立公司了。因此,在一个不需要传统的制造和销售压缩光盘的世界里,唱片公司如何生存呢?从理论上说,大的媒体公司可以在网上传播他们以前制造的乐曲:即吃老本而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是,这些老曲子可能会被那些喜欢“文件共享”
的人非法传播。因为,在实践上,当歌迷们能够从私人网站上免费下载音乐时,他们为何还要给主要唱片公司付费来听一首乐曲呢?
二
由于数字革命,音乐创作的方式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过去,为了使演唱取得圆满的成功,音乐家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安装了一排很昂贵的高科技声控器的录音室进行演练。而现在,大部分录音都在电脑上完成。
技术进步是如此之快,现在已可以在电脑上创作大量优美的、商业化和有艺术感召力的乐曲了。而这一切主要有一台装有声卡而又并不贵的电脑就可以了。在电脑上装上一种值500美元的软件(他们甚至可以选择是否购买软件),音乐家们就可以成功地创作可演唱的乐曲。
这种技术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人们自己在午餐休息就可以创作舞曲,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花钱去购买新的舞曲呢?当音乐家们自己就能够在他们的电脑上制造乐曲,并在几分钟后就能在他们的网站上供别人欣赏时,他们为什么还要让唱片公司搅和进来呢?
在传统上,音乐的录制、生产、营销和传播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利用现代技术,所有这些都可以不费成本地完成了。
而且,从开始到完成,整个过程只需一个下午的工夫就可以了。
而取得成功的唯一要求就是才智。如果利用目前的技术就可以相对地完成录音,那么,你想象一下,在未来十年的音乐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有一桩事实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不管乐曲是如何制造和销售的,人们都会热爱人类历史长河留下来的音乐。我认为,人类对音乐的热爱不会仅仅因为技术的变迁而消失。但是,从商业的观点来看,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变化也越来越快,音乐世界也将跟着发生很大的变化。音乐、音乐家、听众和对音乐的欣赏还是会长存下去的。其他会有些什么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简介
莫比(1965—),美国音乐歌手。原名理查德·梅尔维尔·霍尔。受纽约这个全美最大的文化艺术中心影响,他的作品始终游走于流行与电子之间,音乐路线迎合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聆听品位。
他在电子乐界颇有建树,兼任制作人、创作家,曾是个朋克乐手。音乐作品多次是美国年度最佳专辑。
心香一瓣
数字音乐产业为音乐世界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技术改变的只是承载乐曲的载体形式,乐曲内容仍然是音乐的灵魂。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数字音乐带来的变化正是如此。它延伸了人们的听觉系统,让音乐更方便、更深入地走入了我们的内心世界。
但是,技术无论如何进步,都需要以人们对它所承载的内容的热爱为支撑。
。t(xT小说〃//天;堂/
第10章 音乐与建筑
[俄]柴可夫斯基逸文译
交响曲这一乐章的短促而别致的主题仿佛是用音乐再现了哥特式的线条,它贯穿于整首乐曲,时而以基本主题形式出现,时而像是极为琐碎的短片,这样就使作品既有一致的构思又有无限多样式的表现,而这种无限多样化的表现正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舒曼e大调第三交响曲是这位继贝多芬以后最出色的德国学派交响乐作家从事作曲活动的第三时期的作品。
以第三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为例,动人的感应力,无比的旋律,和声的美都始终令人难以理解,原因只是在于配器缺乏色彩,稠密,从而折磨着那些对音乐的美特敏感的听众的听觉神经。
用小步舞曲节奏写成的交响曲第二乐章,由于旋律易懂,形式清晰而比所有乐章更具有被听众喜爱的性质。
交响曲的纯德国风味的,略带感伤性的行板在舒曼的这类作品中不算是十分突出的,无论如何不能和他的第二交响曲的出色迷人的行板相比。
随后是越出了交响乐常规形式的叙事性的第四乐章,据传说,舒曼打算从中表现科隆大教堂外貌的壮伟感。人类的艺术创作中没有出现过比这更为深刻有力的东西。虽然为建筑科隆大教堂经历了整整几个世纪,许多时代的人为了实现这一壮伟的建筑构思而添上了自己的一份劳动,但是,伟大音乐家在大教堂绝顶之美的感召下写成的几张谱纸,就能为后代人树立一座刻画人类深刻内心世界的,犹如大教堂本身一样的不朽丰碑。交响曲这一乐章的短促而别致的主题仿佛是用音乐再现了哥特式的线条,它贯穿于整首乐曲,时而以基本主题形式出现,时而像是极为琐碎的短片,这样就使作品既有一致的构思又有无限多样式的表现,而这种无限多样化的表现正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小调调性的典型美最最切合舒曼所表现的沉郁而庄严地情绪,稠密的配器手法这一次用得很恰当,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强了这出色的音乐所具有的魅力。这里最清楚地表现了音乐与建筑两种艺术之间惊人的雷同性,尽管从美学上讲,这两种艺术使用的材料和表现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实际上,与自然现象的真实再现毫无关系的线条的优美配合和图案美,以整体和断片方式表现的基本主题的一致性,叙事性章节的平衡,这一切不都是两种艺术的同等属性吗?这两种艺术在重视美的物质手段上是如此对立,而在美学创造领域内却如此一致和雷同。听众,正如应该料到的,对这一乐章态度冷淡,但也不该因此抱怨他们。如此深刻的艺术作品,即使是行家也不可能立即透彻了解。
作者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他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心香一瓣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音乐也被称为“流动的建筑”。音乐与建筑,尽管在使用材料和表现形式方面有很大区别,却有着很多相似的美学法则。
音乐与建筑都讲究主题与形象的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个性与风格、色彩与色调等艺术法则,两者之间息息相通。
乐曲的音响框架是水平方向一支支优美的旋律线和垂直方向一个个响亮的和弦,相当于建筑物一根根横梁和一条条柱子。音乐中起装饰作用的和弦外音及外音和弦相当于建筑空间内部的装潢与修饰,不同的音色变化及色彩性和声手法,又相当于建筑物色调的对比。
所以,艺术之魂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
wWw。xiaoshuo txtM》txt
第11章 京剧流派与绘画风格
刘海粟
德国谚语说:“一切比喻都是不完备的。”上面谈的风格,不可能概括得很准确。壮美、华美、素美的不同境地,在表演中可以交叉。谈出这些看法,旨在引导青年朋友们打开眼界和思路,可以类推联想。
京剧虽有工笔,但以写意为主。就手法简练、造境遥深而言,近于国画。在编剧方法上,讲究剪裁,小场造气氛,重场笔酣墨饱,聚光灯从四面八方洞照人物肺腑,妙在藏露相生,虚实照映,也像国画的构图。京剧演员在台上是活的雕塑,生龙活虎,线条流畅,动作圆美,体态匀称,静中寓动,动中有静,动静有情。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收放自如,两者之间,取得微妙平衡。有时第一个动作尚未做毕,第二个动作又在进行,二者的衔接、交织、过渡,即使动作的方向相反,也要求做到熨帖自然,来去之间,一斧无痕,主次人物呼应得宜,能使作画的人从中悟出妙境。好演员总是用生活气息与真挚的情愫来感动你。挑逗,刺激不是感动。戏曲的动作是程式化的,好演员把程式做得很生活化,使你看到程式而不觉得是程式。表演开、关门,进、出门,上、下楼,科车驰马,以虚拟动作,描述环境,发掘生活情趣,渲染人物个性,都不借重于实景。用景不当,如同在沈周画的柳树下添上阴影,给八大山人画的鸟眼周围描上睫毛,真则真矣,可失去诗意!关良同志是懂戏的画家,不须署名,也可以认出是他的作品,洒落、凝练,富有拙稚美和韵味,对表演艺术家一样有启发。剑拔弩张,不讲含蓄与深度,不可能创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老友梅兰芳饰《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道具仅一把木桨,通过虚拟动作,上下船,解缆,抛锚,扯帆,起锚,搭跳板,行船,都从舞蹈中表现无遗,再加上顾盼流辉的眼神,给人造成一种水天一色的幻觉。船是虚的,人走在船甲板上的神态,扬帆的速度感,都具体浮现在观众眼中。在《金山寺》中,他扮白蛇,动作不断强化,台上的水田小而多,层次分明。这不是炫耀技巧,而是把白蛇对许仙的爱传导给观众。他演廉锦枫是海下的动作,人与自然的搏斗,演得很准确,并不千人一面。
我在国外看过席勒名剧《威廉·退尔》,用滑轮索引真船上台,木桨里灌水银来制造涛声,但想象受到束缚,反而觉得不真实。与梅兰芳的表演技艺相比,老实说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