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出华为-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 白天和朋友谈论买房、买保险、买车,晚上准点回家,你能很忙吗?    
      (10) 当事人回家休息或外出旅游,从岗位上消失1个月后无人知晓,你能很忙吗?    
      (11) 数个月等待新岗位,闲得可以天天睡觉,你能很忙吗?    
      (12) 在国外呆了3个月,销售人员就请客户吃过1个汉堡包,你能很忙吗?    
      以上说的只是少数人的极端行为,但是总体来说,现在的华为人是不忙的。逻辑很简单:华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这么优秀的管理,这么尖端的高科技,人均生产率却很底,员工怎么会忙得起来呢?    
      华为人,加班又在干什么呢?有真有假,大体如下面一些:    
      (1) 学习或开会,华为规定学习和培训不能安排在上班时间。    
      (2) 白天工作太吵闹,晚上写东西安静。    
      (3) 领导今天心血来潮加班,我们也要向领导学习,其实领导今天可能就是来坐坐,不为别的。    
      (4) 吃完饭,不巧把班车误了,公司基地在关外,离家太远,干脆坐晚上9点的班车吧。    
      (5) 干些私活,还有免费空调和电话,于是办公室一派温馨的气氛,这是驻外机构的场景。深圳等地的员工就没有这么温馨了,绝大部分已经涌回了家。不过,这更利于有些人打电话了,华为一个小时的长途不算过分,曝光过一起长达5个小时的私人电话。还有人竟然图快,利用公司的proxy上黄色网站(你也太心急了吧,拨个号上网不行吗)。    
      (6) 有时是在加班。不过,你想想,销售人员不就是谈项目时最忙吗?除了我们需要陪着憨厚的笑脸外,能比电信公司的工程师们忙吗?比如说浙江电信公司的工程师吧,他们要轮流听5个厂家做汇报,轮流和下属11个地市确认方案,轮流和5个厂家谈判,最后还要写报告给领导,工作量绝不在华为之下,人家也就3—5个人,而华为一去就一屋子,可以组织一场完整的篮球赛,连啦啦队都不缺。    
      我上面各条所指的仍然还是小部分人,但是把各条整体加起来,华为在同类型的企业中,特别是按照最优秀企业的生产率标准来要求,华为肯定不能用“忙”来突出自己。我不否认有一些华为人很忙,特别是当一个研发或者市场的项目开始时。但是,还有一部分华为人不仅不再加班,而且上班还苦于无事可做,华为人无事可做的程度是令我们看到华为极其优秀的一面后令人难以置信的一面。    
      这更多的不是指华为具体的管理问题。其中深刻的原因我将在“华为危机的凶手”中论述。    
    


第六篇 华为危机的凶手华为,一个寓居的公司

      · 我们什么都想过,就是没想过再搞IT    
      · 华为也是,华为给员工提供了中国任何企业所无法给予的收入和成长机会,但是它却忽视了最能唤起共鸣的人性元素:家园    
      · 深圳,一个寓居的城市,必然有人迁徙。华为,一个寓居的公司,必然有人逃离    
      我爱清谈。在我即将离职前的半年里,我时常和华为做市场的兄弟们在茶馆里清谈。我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其中最甜蜜的,就是畅想离开华为后干点什么。    
      我们什么都想过。开茶馆、开餐厅、开礼品店、开洗衣店、开幼儿园、开酒吧……钱不够,钱若够,还想开KTV、桑拿。甚至,我们还想过卖肉(加盟河南双汇的放心肉加盟店)!    
      我们什么都想过,就是没想过再搞IT。我所认识的华为市场人员,每个人都信誓旦旦地说:以后再也不搞IT了,太耗费青春了!    
      IT有罪吗?它是多么令人羡慕的行业啊!它绝对是财富和素质的代名词啊!难道是我们见异思迁,生在福中不知福?    
      不过,客观地说,外人更多地看到的是IT的光彩,其实对于业中人来讲,他们是在财富、智慧和兴奋中体面地耗尽了青春。当然,完全怪罪IT业显然有失公允,每行都有每行的艰辛,IT业毕竟是知识经济的产品,最起码,能获得更多的回报与体面的声誉。    
      我们是被华为的生活方式给折腾坏了,转而把罪责转嫁给了IT业。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华为给了我们这么高的收入,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成长机会,甚至如果撇开华为危机的话题不谈,华为的工作量、某些工作环境甚至非常舒适!    
      《深圳,你被谁抛弃》是篇不错的文章,但我认为它的视角是有些偏差的。深圳真正的危机,人们“抛弃”深圳最主要的原因是:深圳是个没有安全感、没有品位的城市,它最脆弱的软肋是深圳没有一个让人们诗意地栖息的大地上的家园。    
      华为也是。华为给员工提供了中国任何企业所无法给予的收入和成长机会,但是它却忽视了最能唤起共鸣的人性元素:家园。    
      华为,没有家园。高薪、公平、互助、宽厚、沟通,还有“百草园”都能把人才吸引过来,但是要把他们长久地留住,这些都还不够。    
      家园的本质:稳定,安全感。    
      我曾经说,如果我不在华为,我可能买不起房,但如果我不在华为,我肯定有了房,有了家。面对杭州超过深圳的房价,我曾经后悔过,2000年我到杭州时为什么不买一套,甚至多买两套呢?后悔的不只是我,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有同感。后来我说:我们不要后悔了,各种因素决定了我们必然不会想到买杭州的房子。看看杭州办事处所谓的买房高手都是谁?不就是在杭州定居,有家有口的那几个本地化销售人员嘛 。他们比我们聪明吗?他们最初只是想买房子自己住,后来是一不小心,发现房价竟然扶摇直上可以赚钱时才想起炒房子的。    
      我们呢,我们这帮单身汉,不知道自己在华为的下一个客栈会在何处。一到晚上,别人在家里和老婆商量在哪买房?怎么个买法?而我们呢,天一擦黑,一帮漂泊的男人就往酒吧里钻。就算杭州的房价涨了个底朝天,我们也不会想起去找房子!    
      IT业让我们漂泊。但人终究要筑起自己的家园。与其说我们在背叛IT业,不如说我们在背叛华为的IT业。因为我们通过华为认识了IT业。    
      深圳依然精英荟萃,华为依然人才济济。但是也有不少人正在背起行囊离开深圳,走出华为。为什么呢?最关键的是,无论深圳,还是华为,在那里工作的人们至今还没有完全把它们当成一处自己可以安心栖息的长久的家园。    
      深圳,一个寓居的城市,必然有人迁徙。    
      华为,一个寓居的公司,必然有人逃离。    
    


第六篇 华为危机的凶手汤师傅茶馆:冷眼看“权”钱

     ——华为元老状告华为股权案之我见    
      · 华为不是制造中国富豪最多的公司,但绝对是制造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公司    
      · 说白了,如果老板想玩你,分分钟就可以让你找不到天上人间    
      · 这点我觉得要成为华为所有人的认知前提,否则我觉得我们有点昧着良心,更不大对得起任正非    
      由我来说“华为两位元老状告华为股权案”有点狗拿耗子的嫌疑。所以,我根本无意冒犯,包括当事双方。我只是借用这个题材,说说一般情况。    
      先从情看。1块钱能分7毛,过去曾经1块钱分9毛,我真不知道哪个行当能有如此高的资金回报率?放高利贷也没这么容易吧,最起码你还要雇上几个打手以备逼债之用。坦率地说,华为不是制造中国富豪最多的公司,但绝对是制造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公司。也听说某些上市公司制造了多少多少的百万富翁,可挑明了说,不少是骗咱股市老百姓的血汗钱,像华为这样拿自己的净利润往员工的腰包里塞,把大家养成一个个百万富翁的公司,中国肯定没有第2家。    
      我不相信华为利润高到10年能自始至终保持在70%以上的分红率,10年间我想总有一回两回利润回落的,任老板完全有理由降到50%,不知华为人买不买这个人情?不要说50%,30%我都会感恩戴德!你可以说我贱。我一直觉得,如果你愿意在人家那里干活,又给了你不少的钱,你就要感恩。10个亿的利润老板说成1亿,你以为你是能从报表中看出来,还是掰着手指头算出来?工资1万给你9000你真的会走?老板说100个亿的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了,你能分辨出所以然来吗?说白了,如果老板想玩你,分分钟就可以让你找不到天上人间。只要不违法。    
      说任老板在这几年犯了一定程度的冒进错误我赞同,但如果谁说任老板在给钱上不够意思,我还真跟他急。    
      再从理看。准确地讲,华为目前实行的股票制度不能用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要求它。如果你说按照每股净资产分配,华为当初要大家购买股票的时候,也没有按照每股净资产来算呀,任正非完全可以说净资产是2。5元,炒股票都有这样的心理,总是觉得1元涨到2元似乎比2。5元涨到5元要容易得多。如果2。5元涨到3。5元,你觉得挺多的吧,买不买?华为可是1元的基数分7毛,比例多高啊!而且,2000年的时候华为还补发了部分员工一笔股票,几十万现成的钱,白花花的呀。有人说了,如果不是股票那就是非法集资,你想啊,有哪家公司集资给70%回报的?只有两种解释,要么任正非携款潜逃,要么任正非真的是在自家大阳台上晒钱。因此,我倒更愿意把华为的内部股份制视为和发工资一样的激励手段,正是有了这样的激励手段,华为的同志们才有了绝大多数同龄人没法相比的财富。这点我觉得要成为华为所有人的认知前提,否则,我觉得我们有点昧着良心,更不大对得起任正非。    
      但是,我们不能不说华为实行的股票制度是非常不规范的。其他不说,2001年还1元钱呢,2002年就成2。64元了,你说10年每股净资产都没涨,1年时间就涨得这么不成体统,叫人家怎么敢相信你的科学性啊。你现在的2。64元就是老老实实的测算数据吗?我在辞职前一直惴惴不安:我这前脚一走,后脚华为该不会把股价涨成4。64元吧?    
      真的,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华为为什么在冬天来临的2001年把股票大幅升值,一次性上涨了164%,2002年却只涨了12%!    
      这其中的玄机到底在哪里呢?    
    


第六篇 华为危机的凶手“白天”不懂夜的黑:危机背后的危机

      · 华为危机背后的危机是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些危机,仅知道这个道理不行,下定决心去改才叫认知    
      · 但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数字的乘除完全是两回事!企业管理就像华为的交换机    
      · 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家都在说管理成长,华为也在说不要穿上“红舞鞋”,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家还是管不住自己对扩张的欲望    
      华为危机背后的危机是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些危机,仅知道这个道理不行,下定决心去改才叫认知,相当于“know”和“recognize”的区别。华为的危机在制造出来后又因为时间的拖延而被大大加深了。我所说到的一定范围内的人心浮动、人浮于事,以及整体性的人满为患,我相信华为肯定也看到了,可就是不改。否则,大家就看不到我如此多的关于危机的文字了。我说的危机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如果从近两年的某些管理思想和战略决策来看,我觉得华为有很多需要检讨的地方。还说2000年大规模扩张的问题。华为大规模招人是一贯的,1996年之前的事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我想1996年人员总量就有3500人,1996年之前华为发展一路坎坷,人员进进出出也很频繁,因此那几年招聘的人数肯定不会少。1996年之后,更是以3000人、5000人、10000人这样的数字在社会上横扫千钧。销售计划也是,今年50亿,明年就是100亿,后年就是250亿。其实所有人甚至包括他自己也都知道有些指标根本完不成,运营商的计划明摆在那儿的嘛。可明知如此,还是要签责任状,每年完不成计划,但每年还是要把大包扛下去,名为“压强原则”,实际上是不是盲目做大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按理说,2001年冬天真的来了,任正非也隆重地推出了《华为的冬天》,可华为做大的意识还在膨胀。有追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