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路第15旅团并指挥伪军4个旅,由乌吉密向北进攻夹信子等地。    
    西路敌军于4月初进入桶子沟,受到冯占海部阻击和迂回攻击,伪军李文炳旅被全歼。后敌重整队伍再度进犯,双方在会发恒一带展开激战,由于敌过于强大,自卫军渐次不支,撤出会发恒。南路敌人在夹信子受到邢占清、丁超等部自卫军的顽强抵抗,后敌增加兵力,自卫军为避免损失退走。接着敌逼近方正,自卫军为避强敌,退往依兰。关东军于4月上旬占领方正。    
    自卫军退出方正后,休整队伍,准备伺机反攻。此前4月初,马占山在拜泉召开吉黑两省军事会议,商定两省抗日军联合进攻哈尔滨。根据这次会议精神,4月中旬李杜在依兰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兵三路反攻哈尔滨。右路由冯占海指挥,中路由杨耀钧指挥,左路由张振邦指挥(张未出征,由马则周和刘万魁代行)。    
    此时,关东军也调整了部署,由新调入东北的第10师团接替第2师团,担任哈尔滨地区以及哈绥线的防卫。4月底又将混成第38旅团增调至哈尔滨。于是,从4月下旬开始,敌我双方在松花江流域和哈绥线之间展开了激战。4月底,自卫军以强大攻势,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一度收复了方正、宾县、珠河等地,对哈尔滨构成了极大威胁,并使哈绥线处于被我分割包围的境地。5月初,敌增加兵力后,水路和陆路并进,向依兰方向发起进攻。由于这时自卫军主力均在前线作战,后方留守兵力薄弱,李杜被迫率部向梨树镇一带转移。丁超心怀异志,独向宝清一带退却。5月16日,关东军占领依兰。    
    


第四部分:刺刀下的“新国家”围剿抗日武装第1期(4)

    自卫军失去后方基地,前方攻势同时受挫,各路部队进退维谷,中路和左路部队相继退往牡丹江以北地区,右路冯占海部孤军陷入敌后,掉头南下重新开辟抗日局面。    
    冯占海部脱离自卫军后,改称为“吉林抗日救国军”,于6月上旬反攻哈尔滨,一度收复阿城,后转向双城、榆树等地,又挥师东进五常,南下舒兰,与关东军第10师团及伪军展开了运动战,给日伪统治以沉重打击。8月下旬,冯占海在舒兰召开军事会议,制订了攻取吉林的作战计划。月底,救国军各部已运动到松花江左岸。关东军得知后,判断有可能进攻长春或吉林,急忙从敦化、辽阳等地增调兵力,集结于吉林和长春,准备在哈长路和吉敦路之间设立防线,在松花江地区围堵救国军。    
    在这种情况下,冯占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仍然决定继续进攻吉林。9月上旬,救国军分5路进攻吉林,宫长海组织“决死队”一度攻入吉林市区,在敌反扑下,前功尽弃。在久攻未克的情况下,冯占海决定撤攻吉林,除留田霖等部在原地牵制敌人外,救国军主力穿越吉长路,向辽西、热河转进。至此,吉林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退出了东三省。    
    2对吉东地区“中国国民救国军”的讨伐    
    1932年2月,王德林领导的“中国国民救国军”成立后,决定首先破坏关东军正在修筑的吉会路并进攻敦化。下旬,救国军发动攻势,一举收复了敦化,在东满给日伪以沉重打击。于是;关东军组成了清水支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发动进攻,经过激战,救国军向蛟河方面转移。后又向宁安一带发展,与吉林自卫军联成一片,从南面对哈绥路构成威胁,使关东军感到极大不安,遂于3月调集第15旅团和上田支队等,从哈绥线和吉林、敦化一线向宁安方面夹击救国军。面对强敌,救国军毫不畏惧,利用地理优势,在镜泊湖一带连续伏击敌人,取得了“镜泊湖连环大捷”沉重打击了关东军的嚣张气焰,被民众誉为“铁军”。    
    关东军讨伐失败后,调整部署,确定以海林、敦化、延吉为讨伐基地,集中第38、第15旅团和第14、第2师团一部,并请求朝鲜军协助,于4月中旬开始对救国军再行讨伐。在宁安方面,敌第38旅团由哈尔滨沿哈绥线东进,经海林南下进攻宁安,先后与救国军刘万魁、张治邦等部展开激战,因敌过于强大,宁安失守,救国军总部迁往东宁。在敦化方面,救国军自4月下旬以来,破袭吉敦路,关东军遂命第2师团第3旅团组成敦化支队,向宁安等地讨伐,以确保吉敦线安全。救国军虽与敌奋力战斗,但由于宁安失守,各部相继转移。敌占宁安后,企图夹击宁安至敦化间的救国军。待增调的第14师团到达哈尔滨后,于5月中旬发动了掖河战役。救国军在团山子、胡什哈等地顽强与敌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被迫向穆棱等地撤退。6月救国军为扭转不利局面,决定兵分4路强攻敦化。姚振山部一度攻入城内,但因其他部队进展不利,相继退出战斗。救国军第2次攻打敦化,虽未克服,但对敌震动很大,迫使关东军增调部队,以加强吉敦路的守备。    
    救国军自成立以来,在北起哈绥路,南至延吉、安图一带,英勇抗击日寇,使关东军讨伐连遭失败。救国军南攻北袭,给敌军以重创。    
    3关东军追剿马占山(黑省中原讨伐作战)    
    1932年4月,马占山反正后,至黑河途中于拜泉召开吉黑两省抗日军联席会议,商讨了联合作战反攻哈尔滨的计划。会后各部按计划,分别向哈尔滨展开攻势。程志远等部由齐齐哈尔向东进攻,吴松林、邓文等部由呼海路南下进攻,李海青部由扶余北上增援,李杜吉林自卫军由依兰向西反攻。5月初各路义勇军相继发起进攻,对哈尔滨形成包围态势。此时,关东军讨伐的重点在于进攻吉林自卫军和哈绥路,防卫哈尔滨兵力较弱。但此前关东军为迅速完成在北满的讨伐作战,已调第14师团进入东北。该师团主力于5月10日到达哈尔滨,敌我双方在哈尔滨周边展开激战。哈埠局势连连告急。关东军不得不调整部署,将第14、第10师团集中到哈尔滨,全力对付义勇军。下旬,关东军出动平松支队向肇东方面李海青部进攻,第28旅团沿呼海路向绥化进攻,并调伪军张海鹏、吉兴等部进行堵截。在强敌面前,义勇军进行了英勇战斗。李海青部与敌在三肇地区战斗数日,因后方基地扶余丢失,转向丰乐镇一带。吴松林、邓文等部在呼海路,冒雨顽强抵抗敌军,激战后退向海伦。5月底,马占山抵海伦,召开军事会议,分析目前形势,决定采取游击战术,坚持抗战。不日,关东军分数路逼近海伦,马占山各部略作抵抗后,撤出海伦,关东军于6月1日占领海伦。    
    而后,关东军认为,马占山部是确保伪满治安的最大“匪患”;决定彻底消灭之。6月上旬,关东军得到情报,马占山在海伦西北……于是,本庄司令官下令第14师团全体出动,并指挥伪军,分三路夹击马占山。然而马占山巧妙穿过敌间隙,转移到了拜泉一带。关东军第1次讨伐扑空而归。由于马占山部多为骑兵,行动敏捷,飘忽不定。关东军为有效对付马占山,要求军部中央增派骑兵旅团。于是,军部下令将日军惟一的骑兵第1旅团调往东北。该部队于6月中旬到达齐齐哈尔,加入关东军序列。接着本庄亲自到哈尔滨布置第2次讨伐马占山行动,布设了三道封锁线,以骑兵旅团为讨伐主力部队,向拜泉方向追剿马占山。然而除与马军小部队遭遇外,未有战果。    
    面对关东军实行的大兵团围剿的战术,马占山则采取游击战术,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成几十个独立队,每队300~500人,这种小部队行动灵活,对大股敌人进行袭扰,打完后无影无踪;对于小股敌人则聚而歼之。这样,关东军虽来势凶猛,结果却是“空跑龙套”。在7月间,关东军又出动部队,在庆城、东兴镇、安固镇等地连续追剿马占山,前几次总是跟在马占山的屁股后面跑,直到7月底才于安固镇伏击成功。当时,马占山率部800多人渡过海伦河,以为已突出敌包围圈,放松了警惕,遭到敌人袭击,经三天激战,义勇军损失惨重,马占山仅率少数人突围进入深山老林,然后辗转40余日,于9月上旬在龙门重新出现。    
    关东军对马占山的围剿,是“九·一八”事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讨伐。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亲自出马督战,动用了第10、第14两个师团和1个骑兵旅团,以及海军派遣队和飞行部队,并有伪军相配合。可谓陆海空立体作战,步骑炮全兵种协同,动用兵力占当时关东军总兵力的一半。    
    


第四部分:刺刀下的“新国家”围剿抗日武装第1期(5)

    4对辽宁义勇军的讨伐    
    如上所述,1932年8月以前,关东军的大规模讨伐,主要针对力量较为强大的集团性抗日武装,如吉林的李杜、丁超、冯占海、王德林;黑省的马占山、李海青等,其重点在吉黑两省。对于辽宁;关东军于1932年1月初占领锦州后,东北军撤入关内,省内的义勇军尚未形成大集团抗日武装,多以几百人至几千人的小股武装抗击日军,只有唐聚五领导的“辽宁民众自卫军”是较为强大和集中的抗日武装力量。辽宁义勇军虽然规模较小,但抗击日寇的时间较早,程度也相当频繁和猛烈。与此相应,关东军在辽宁的讨伐也多是小规模的,其特点是以确保铁路沿线和重要城镇为基点,而采取战略上的守势性讨伐。至1932年8月关东军在辽宁的主要讨伐有:1931年12月中下旬,关东军为进攻锦州,稳定后方进行的讨伐。1932年1月,第2、第20师团对沈阳地区和辽西的讨伐。5~7月,第8师团对辽西的讨伐;日伪军对东边道的第一次讨伐,8月初对辽南的讨伐等,其中以东边道讨伐规模较大。    
    辽宁民众自卫军成立以来,声势浩大,日伪当局将其视为“东边之患”,十分恐慌,着力讨伐。1932年5月,伪军于芷山部3个团向新宾进攻,被自卫军李春润等部击溃。6月上旬,驻朝鲜日军协助关东军越境讨伐,占领了长白、临江、辑安等地,从东面围攻自卫军。同时关东军出动平田支队和佐藤支队向新宾和朝阳镇讨伐,于19日攻占新宾。后在自卫军的反攻下向山城镇退走。此外,还有伪军田德胜部和廖弼宸部向金川和三源浦讨伐,均被自卫军击退。最后日伪对东边道的第1次讨伐以失败而告终。    
    日军在辽宁的讨伐中,古贺骑兵联队被歼是一件颇为重要的事件。日军占领锦州后派第38旅团骑兵第27联队长古贺传太郎中佐率骑步兵百余名进剿辽西。1月6日进占锦西县政府所在地江家屯。当地民众得知敌兵侵入,集会龙王庙,推举刘存起为首领,组成5个中队,决心消灭敌人。古贺骄矜狂妄,未把义军放在眼里。9日古贺率队出动,午前在龙王庙附近受到义军伏兵迎头痛击,后撤至西园子,再次遭到袭击,古贺企图夺取村中炮楼的制高点,被刘国忱等12勇士击中死去。残敌逃回县城。同日由松尾秀治少尉率领的25人补给队,由锦州返回锦西途中,被当地农民全歼。两次战斗共歼灭古贺联队长以下60余人。敌惊呼这次事件,“实在是满洲事变以来最大的悲惨事件”《协和》1932年第2期。。这个事件完全是当地民众,依据自己的武装,以劣等兵器抗击装备精良的日军大队,一次战斗就歼敌几十名,说明了民众力量的强大,击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四第1期后期(1932年8月至1933年5月)关东军的讨伐作战1932年8月前,关东军的讨伐作战,主要是针对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抗日救国军和李杜领导的吉林自卫军、冯占海领导的吉林抗日救国军等较大规模的抗日武装集团进行讨伐。但由于关东军兵力有限;战线过长,其效果并不明显。东三省各地义勇军的抗日斗争仍然如火如荼,对日伪统治构成极大威胁。    
    1932年8月,日本军部对关东军首脑机关进行了调换,任命武藤信义大将接替本庄繁为关东军司令官,其他骨干人员,除板垣征四郎继续留任外,均进行了大换血。武藤上任后,提出了新的“治安方针”,决定“逐次恢复和巩固满洲国内地的治安”,将原有的防御性讨伐改变为进攻性讨伐。其战术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其作战顺序是,由南满转向北满再转向东满。其讨伐手段仍然是“武力第一主义”。其讨伐作战主要有:东边道讨伐作战,“吉京奉龙”四角地带讨伐作战,黑省中原地区讨伐作战,东满地区讨伐作战,辽宁三角地带讨伐作战等。    
    关东军为增强讨伐力度和准备进攻热河,在司令部机关大调动的同时,所属部队也不断加强。1932年8月至1933年春,有第6师团、骑兵第4旅团(1933年初与骑兵第1旅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