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食慢爱_酱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右膊恍校拔抑幌胗懈稣5幕橐觯投嗍艘谎!�

  可是婚恋专家通常只告诉女孩子如何成功地把自己嫁出去,又或者婚后如何应对出轨。没有一个具体指南,告诉人们如何度过漫漫的几十年婚姻,而充满趣味。“每对夫妻一生中都会无数次产生杀死对方的念头。”“女人最烦的一点是,每天都要下班回家。”倒能听到这种惊悚的说法。更耸人的新闻是,表面温顺的丈夫,竟谋杀了怀胎八月的妻子,还若无其事地报警,然后有计划地变卖房产。

  “为什么现在的人对婚姻的耐受力变差了?”我在想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外部压力一天天变大,内部矛盾也得不到缓和。如果把家庭比作一个作坊,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多数人一辈子在一个单位上班,和婚姻经营模式是统一的,且享受稳定的生活。如今呢,多数人的工作是流动的,替代和排挤的情况时有发生,投射到家庭角色中,心理也会同步叛逆。

  “如果你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还要继续‘加班’,是不是会抑郁症?”“是的,有数据显示,夫妻中一人上下班路上超过四十五分钟的话,回家就会因为疲劳而无法帮忙做家务。”那么更多人会要求在婚姻中得到“休假式治疗”。

  普通模式是把家庭当作休息的港湾,要求更多个人空间和时间,只需十分钟的交流,分床而睡,各自上网。升级模式是寻找家庭之外的度假地,比如偶尔的情人约会,独自的旅行。以前一度流行“周末夫妻”,是把工作和家庭时间分离,但不合适有孩子的家庭。现在我们只能尝试向配偶申请“休假”时间,一周有一天彻底放飞的自由,还是一年有二十一天的年假,享受带婚休假,互不干涉的待遇。

  365天全勤的婚姻似乎越来越不适合现代人了,贤妻良母在没有孩子和丈夫打扰的“单身”一天,也会享受开着车四处游荡或者吃着零食看通宵电影的乐趣。他们只想有个短暂的解放,而不是永久解约。“你知道吗?有个男人离婚后,在情人节前和妻女聚餐,吃着吃着就泪流满面了,因为他又将很久见不到她们,而当初他不知道会如此难过。”我和朋友讲了个正常的离婚故事。

  不死的信念

  有人老爹进京告状,为何事?“三姑父有外遇,当地法院判了离婚,三姑不甘心,老爹要帮她讨公道。”“这年头还有为离婚官司上访的?怎样才能把三姑父还给三姑?”别说长辈不开窍,小年轻也有为离婚寻死寻活的。我认识一哥们,当初结婚和媳妇说:“要是过不好了,咱们就离。”媳妇点头。可是一年后,两人感情不和,哥们一提离婚,媳妇就不干,折腾了整整五年,两败俱伤。朋友说:他媳妇就是杜梅,《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杜梅。

  一段婚姻结束,男人所承受的指责远比女人多,陈世美,负心汉,白眼狼……不美好的词汇统统扣头上,“为什么离婚就是男人的错呢?经营失败两个人都有责任,我能付出的代价都付了,房子、存款、孩子都给了她,现在自己租房子住,年近四十重新打拼,我也没说什么,可在亲友眼里,我成了不仁不义的人。”经常听到男人如此抱怨,可是社会新闻里也没写男人为离婚自杀啊。因为千错万错,他错在要自由。

  “比起女人最美好的年华,你净身出户算什么?”当男人把一纸婚约当作赎身契,以财产换人身自由,女人最不能原谅的是他们破坏了婚姻的神圣性。“结婚就是你属于我,我属于你,感情和付出可以用钱衡量吗?”男女之别在于,男人可以把财产和人身分割处理,而女人把男人本身当作最重要的财产。男人会说:“我努力工作,把工资都交给你了,就算外面有女人也不影响家庭啊。”女人可不这么想,她无法和其他女人分享“老公”这个财产,一旦有第三者出现,对她们就是致命威胁。

  所以小三和大奶之争是无休无止的话题。越是离婚容易的年代,太太们越是紧张确认她的婚姻是否出现危机。“我们只是想有一种安全感啊,男人怎么就不理解呢?”哪怕我一向开明的女友都每天问老公一句:你爱不爱我?“有时他说爱,我就问他爱我什么,他就说墙上写着,自己看!有时他说不爱,我就问为什么娶我,他就说为了自我毁灭!”她像冷笑话一样讲着,我却看到她最传统的一面:她要一个不死的婚姻。

  就是这种不死的信念,经常把男人逼到了死角。朋友给我讲一个故事:我有个哥们儿,和他老婆是大学同学,结婚十几年,孩子都上中学了,可老婆还是不厌其烦地查他的行踪他的交友,要是出现不正常的信号,就会逼他交代,怎么否认都没用。最后他赌气承认,净身出户了,老婆又反悔了,发动亲友关系,要他回到身边,他刚要开始新生,又给拎回去了。

  “你说女人若主动离婚,就会被看作自我解放,男人若为解放自我而离婚,就是背信弃义。算不算对男人的一种歧视?”嗯,大概婚姻神圣性的话语权还在女人手上,当她宣布死亡,就是真死了。而男人不当囚徒,便是叛徒。

  白头到老

  乘坐的电梯忽然停电了,失重的那一秒,我惊恐抓住前面女人的肩膀。等平稳下来,有人按了紧急对讲,汇报所在单元和电梯号,嘈杂声此起彼伏。“我们被困住了,多久能开门?”“备用发电机也失灵了吗?”“这个封闭空间过一小时就会缺氧。”第一次遭遇电梯意外的我,像在体验2012末日说。看了看梯内乘客,有年轻情侣,有中年夫妇,他们互相安慰,而边上一对老人显得沉默,拄着拐杖的老太,和站在她旁边的老头并无交谈。

  过了十几分钟,听见了楼道上下救援人员的呼喊,我们应答着,以确定电梯的位置。原来是停落在二层楼中间。一阵动响后,电梯门被扒开了,本着老弱妇幼优先的原则,我们让腿有毛病的老太先上,可她动不了身,老头也没有搀扶的意思,自己先出去了。我心里一沉:莫非不是她先生?直到大家陆续爬了出来,留下的两名壮年男子才帮忙着把老太抬上去。整个过程,老头没有感谢,老太没有抱怨,只是人群散去时,他和她又一起走了。

  这样的一幕,让我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刮目相看。一世夫妻除了恩爱与相扶,又有多少外人不能理解的麻木。想起栋笃笑的黄子华讲的弥敦道偶遇一对老年夫妻的故事,坐在轮椅上的老头风雨不改地要去赌场,嫌推轮椅的老太走得慢,两个人吵了起来,老太大喊一声“财散人安乐”,把轮椅甩手一推,出了马路几米。路人吓了一跳,幸好是红灯,轮椅差点就撞上隔离的车。老头竟也镇定自若,老太继续推着轮椅,和他吵吵嚷嚷过了马路。

  对比之下,电梯惊魂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如何白头到老”是个深奥的问题。年轻浪漫时,他们携手旅行,足迹遍布都市和乡野,“还记得去年的11月11日在韩国首尔多开心吗?我们的光棍节是他们的情人节。”初婚纪念带着刚出炉面包的热香。可是过日子并没有太多新意思可以搞,慢慢地就平淡成床头一杯水。再平淡下去,便生出厌倦和失望。

  我也见过抗争的女人,在夜晚的路边,不知何故和丈夫吵了起来。越吵越伤心,失声哭了起来,她坐在马路边不走了。丈夫还帮她拎着包,小声求她起来,她不愿意,丈夫生气开始训斥,她接着做了个夸张的动作,四肢一伸,躺倒在地,就像等待救护的病人。围观者多了起来,丈夫局促不安,一着急,伸手去揪她头发,试图草一样拔起来。她哭声愈演愈烈,他松手,停止了呵斥,一副受难者的表情站在那里,愤怒也没有了,只剩尴尬的麻木。

  也许有一天,他们白头到老了,不再花力气吵架,不再抱怨和不满,成为心硬的老人。不管生病还是残弱,就这么一前一后在风中,在人群中,以沉默的冷面对旁人的目光。“我们不是以强烈的爱度过一辈子,而是强大的习惯。”“没有离弃就算好的结局了。”

  不做爱的见证人

  不丹国王大婚,传出爱情童话。未婚妻吉增佩玛是一名平民,和国王早就相识,早到什么时候呢,她七岁那年在一次郊游邂逅当年十七岁的王子,他就跪下向佩玛表示,待她长大要娶她。娱乐媒体点评:王子七岁定情,十四年过去了爱情仍坚贞。围观群众有的艳羡,有的惊诧。“琼瑶剧什么的弱爆了。”“十七岁的少年如何爱上七岁幼女,这个有点费解。”

  别人问我:“你信不信?我不太相信。”我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有人结了n次婚,每次都在婚礼上泪流满面,说新娘是他今生最爱。”作为爱情怀疑主义者,我是很煞风景的。就是收到结婚请柬,也很怕去做爱的见证人。想想那个场面:亲朋好友到场祝福,大屏幕上放着感人的vcr,展示新人从初识到走入殿堂的每个细节,一帧帧带着旅游背景的亲密照,充满诗意的信物,以及排除万难走到一起,求婚时小岛惊现雨后彩虹的神话。“我要用生命保护你,要用余下生命的每一天爱你。”听到这样的话,总担心是签了张空头支票。

  不厚道点说,最好的祝福是:“你下次再结婚不要通知我了,因为最珍贵的额度只有一次。”这样的刻薄也是经验教训。我有个在美国多年的朋友,认识时给我晒过妻儿的照片,说孩子是上天给他的最好礼物,妻子是天使一样善良的女人,他们是注定的姻缘,留学伊始就一见钟情,追她的人很多,她却独独选择了他。从毕业到工作,到拿绿卡,到在郊区买了别墅,每次坐一小时火车去华尔街上班。这一切在他回国探亲会晤朋友,还是幸福地说起。

  可是过了两年,他兴冲冲地告诉我,最近要结婚了。“你不是有老婆孩子吗?”他说去年离了。“换了?”“那个过不下去了,我们十几年一直性格不和。”喂,那你不是欺骗我们的感情吗?我话到嘴边没有说出来。当他絮絮叨叨再婚的妻子是多么温柔懂事的女孩,只是网恋就确定了是他最想生活在一起的女人,让他离开妻儿也不内疚。我让他打住:再好的电视剧,续集也没了味道。

  我当然不是道德控,而是习惯了“公主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就划上句号的童话。但也有真爱不息的女友,每次都要你见证,把人带到你面前。我索性闭门不见:“也许你不了解,你上一段深爱的男人,我们一起喝过酒,聊过天,他的身影,他的声音,他对你的好,也成为我记忆一部分。当你切断了这段关系,再替换一个人进来,我好像要背叛你曾经的他,和你新的他恋爱。可我不想接受了。”

  这便是你离一次婚,所有朋友也跟着离一次婚,你分一次手,所有朋友也跟着分一次手的感情悲剧。如果真要见证爱的童话,金婚五十年再邀请我们好了。
w w w。x iaoshu otx t。c o mtxt小xiaoshuo说天堂



第17章 爱与性皆可物化(1)


  限购后的两性成本

  一对年轻情侣从四人合租的三居室搬了出来,住进邻近地铁的单身公寓。虽然房间小得连张饭桌也放不下,窗外也间断地传来地铁行驶而过的噪音,可终归有了属于两人的私密空间,也免却了水电费摊分计算的麻烦。

  男孩研究生毕业刚到一家外企上班,按往年的政策,是很有希望把户口留在北京的,但今年也许是配合控制房价,外企的户口指标严重压缩,以至他没了机会。按照新的限购令,要在北京安家落户,至少再等五年。这对“爱情需要归宿”的女孩来说,似乎是个考验。

  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结婚计划因此搁置,一部分追求幸福的人先闲了下来,一部分追求自由的人有了不给承诺的理由。两性关系微妙地出现了“转折期”,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变得沉重,不以恋爱为目的的上床变得实际。

  于是约会上床的成本像个经济学问题摆在面前。有固定女朋友的男人问:我每次约会成本在二百元左右,这算投资吗?嗯,如果按每周一次计算,一年的约会成本是一万出头,这比一个房子的首付压力小多了,也没有结婚离婚的风险。女人却未必对这样的模式满意,像被批发价出售了以爱情为名的性关系。

  对于无固定性伴侣的男女,我曾给出一个约会成本的“价目表”三百元以内的,可以在经济型连锁酒店开个房;一百元以内的,可以居家约会包简餐;二十元以内的,只需一方承担交通费上门服务一方提供床位和避孕套,礼毕即散。表面上看,数字化得直接而残酷。可事实证明,它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