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执行提示其它各问题之命令。”在“皓电”发出以后,顾祝同就积极制订“防堵
计划”。同年12月9日,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名义下了手令。今文说:“前令
第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各部开到黄河以北作战;兹再分别地区,宽展时限”。“凡
在长江以南之新四军,全部限于本年12月31日前开到长江以北地区,明年1月30日以
前开到黄河以北地区作战。”“现在黄河以南之第十八集团军所有部队,限本年12
月31日止开到黄河以北地区”。“希即遵照参谋总长10月皓电所示之作战地境内,
共同作战,克尽职守,毋得再误。此令!”于是,在1941年1月,当新四军军部和一、
二、三支队的部分武装1万人北移时,惨遭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除千余人突围外,
大部皆壮烈牺牲,酿成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而蒋介石在同年1月25日对苏驻
华大使说:“新四军之干纪抗命,已非一日,由来已久。余可保证:新四军之种种
宣传,纯为谣言,绝不可信……新四军违抗命令,伤害友军与妨碍抗战之事,自去
年春夏以来,先后在江北袭击友军,指不胜数,中央一再宽容,冀其终所觉悟。”
蒋介石把这次袭击新四军北撤的“皖南事变”与北伐战争时期的“中山舰事变”等
同看待。蒋在1月30日的日记上说:“解决新四军案,撤销其番号,此为国民革命过
程中之大事,其性质或甚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日中山舰事件也。”
  对于皖南事变的真象,国民党一直封锁消息,妄图在国内外舆论面前掩盖事实
真相,并极尽颠倒黑白之能事。1月17日,蒋介石公然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
新四军番号,并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
  面对蒋介石一手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和暴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
争。中共在国统区办的《新华日报》在报道皖南事变的消息时,新闻稿件受到国民
党新闻机关的蛮横扣压,为表示抗议,《新华日报》开了“天窗”,周恩来在“天
窗”上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
何急2”以表示对国民党当局的强烈抗议。
  为了早日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局势,以
抗日大局为重,采取了一面坚决斗争、一面在斗争中求团结的策略;在政治上和军
事上对蒋介石掀起的一次次反共浪潮进行有力的回击,原则上作到了有理、有利。
有节。在国内外舆论的支持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日益孤立,不得不有
所收敛。
  蒋介石坚持反共,视共产党为洪水猛兽,这是由他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在整
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始终采取两面政策,一面主张团
结抗战,一面又摧残国内进步势力,反共反人民。应当说,蒋介石作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中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在领导国民党军队抵抗日寇侵略方面是做了一些工
作的。但是在抗日的同时,他又顽固坚持其反共立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
军、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无情的屠杀。这一反动本质的暴露,是蒋介石失
去人心、蒋家王朝走向灭亡的关键一步。
 
                         5.美龄美援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不宣而战,突然向苏联发起“闪电式”的军事攻击。
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声明,一方面申明其一贯反对共产主义的政
治立场,一方面又着重强调,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先声……因
之苏联的危险也就是我们的危险。”这就明确表示了英国的立场是站在苏联方面的。
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发表声明说:“美国决定于可能范围内,全力援助苏联。”
  当时美国和英国为了保护自己在东南亚的殖民利益,一直在竭力避免与日本交
战。此外,出于反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政治需要,英美等国也不愿看到日本长期把大
量军事力量用于中国战场而腾不出手来进攻苏联。在此种背景下,英美等国试图以
牺牲中国的利益为代价,促使日本与蒋介石的重庆政权言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
汪精卫叛国,日本又承认并支持江伪政权,独霸中国的苗头已经显现,美国出于自
身长远利益的考虑,决定支持蒋介石与日本抗争。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等国仍奉
行“欧洲第一”的战略,对付日本主要是向中国提供物质的支援,希望能使中国撑
持下去,与日本打到底,从而可以使美英等国不必与日本直接交战。甚至为了本国
的利益,美国还接纳了日本派出的特使,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进行谈判。在谈判
中,日本以从越南撤军和不侵犯南太平洋为条件,要求美国恢复对日通商,并继续
供应日本石油、钢铁等重要战略物资。同时,日本还非常“委婉”地表示:不希望
美国妨碍日中两国为和平而努力的行动。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让美国支援日本而
停止支援中国。当时由于美国奉行“欧洲第一”的政策,同时也为使本国有比较充
分的准备时间,竟不惜抛弃中国,一度欲与日本签订协定。
  蒋介石得到这个消息,立即指示中国驻美国大使胡适转告美国政府,声称如果
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封锁稍有放松或变化,‘断中国抗战必立见崩溃”。同时,蒋介
石又致电丘吉尔,要求他出面反对美日签约。丘吉尔很快作出反应,他致电罗斯福
指出:“中国如果崩溃,将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机”。
  宋美龄则利用无线电广播直接向美国呼吁:“我觉得美国这样一个国家,决不
会因势乘便,以作便利自己的打算的……我们中国为了正义与人道,流血斗争,迄
今已有4年半了。因此,我相信我们中美两国的友谊是建基于一致的理想上的……”
  就在日美谈判进行中,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地
区的主要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当时,美日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重庆,立即引起了一
片欢腾:
  街上差不多立即喧嚷起来;报童叫卖号外,人们从屋子里潮水般涌出来争相抢
买报纸,他们拥挤在一起,喧闹声音盖过了车辆的嘈杂声。……军事委员会一片欢
腾;蒋介石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口里哼起了一段京戏的唱腔,并且整天向圣母作
祈祷。国民党政府官员纷纷互相祝贺,仿佛已经获得一次伟大的胜利。美国终于同
日本打起来了,终于打起来了!现在中国的战略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了。美国的钞票
和装备将源源不断地流入;5亿美元,10亿美元……。现在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
物资将大为增加。……至今美国将不得不支持蒋介石了……”。
  上述这段文字是著名作家韩素音笔下的回忆,可见当时中国的百姓和军政当局
对美日开战所持的态度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12月8日,美
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从此开始。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国在军事上利用中国抵抗日本、而自己不直接参战的
如意算盘打不成了。在军事上,美国的参战将吸引大批在华日军,使中国战区的压
力聚然减轻,这正是蒋介石所求之不得的天大好事,难怪他竟然哼起了京剧以宣泄
自己的兴奋之情。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蒋介石是12月8日凌晨才得知的。当时蒋介石为躲避日
军飞机的轰炸,正住在重庆南岸郊外的乡间别墅里。凌晨4点,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
部长董显光打来电话,报告了这一“特大喜讯”。当天上午8点,蒋介石就紧急召开
了国民党中央常委特别会议,决定向美国建议,成立中。美、英、苏、荷、澳等国
军事联盟,并由美国作为领导。当日下午,蒋介石分别接见了美、英、苏三国驻华
大使,并将成立军事同盟的建议交给三位大使。
  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由于苏联卫国战
争正值紧张艰难阶段,所以斯大林表示无暇东顾,拒绝出席会议和参加联盟。蒋介
石亲自主持了这次会议,中方参加会议的还有何应钦与宋美龄。在会议上,中、英
两国发生了争执。其时,英军早已人缅作战,但英国的态度很明确:他们之所以在
东南亚打日本,为的是保护自己的殖民地,至于中国抗战的成败,似乎与他们毫无
关系。英方代表提出,应制订中、英联合作战方案,这个方案首先是保卫缅甸,因
为缅甸是保护英殖民地印度的最后屏障。当然,中国也需要保住缅甸不被日本军队
控制,因为缅甸是中国仅存的一条国外补给线,大批的美援物资要通过滇缅公路运
往大西南。但英国却想把美国援华的物资据为己有,并在会议上公然以蔑视的态度
对待蒋介石及中国军人。而且,在会议之前,英国已在未同中国打招呼的情况下,
将美国援华的150辆军用卡车及大批弹药吞没了。对此,蒋介石却显得颇有绅士风度,
他不与英国人争执,只说:“中英两国此时可算得上是患难之交,理应彼此互助互
谅。运给中国的援助物资,像前次的卡车,贵国如需要借用,不妨与中国商洽”。
这一番话,当场令英方代表面红耳赤,不再争执不休。
  中国的抗战一开始,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即以大量军事装备及战略物资对中
国进行援助。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过:“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
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然后长驱直人,直捣中东……
    ”罗斯福认为,中国战后应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并成为抵御苏联的广阔
空间地带,既然战后的中国会“站在我们这一边”,那么,现在就应该以大国之礼
对待中国,亦即视中国为“大国”。
  1942年元旦,联合起来共同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
了联合宣言,声明一致对抗德、意、日,决不与敌单独媾和。1941年门月23日被蒋
介石任命为外交部长的宋子文代表中国出席并在宣言上签字。在开列签字国顺序时,
罗斯福最初亲笔把中国排在仅次于美的第二位,再下面是苏联和英国,后来,他又
把英国改排在第二,把中国排在第四位,再后面则是其余22个国家,依字母顺序排
列签字。即使这样,中国也成为华盛顿联合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1月3日,
主要是罗斯福的主意,盟国单独辟出中国战区,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蒋介石
出任最高统帅。在这之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
总统特别对子文表示: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此言闻之,但有惭惶而已!”“26
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美、英、苏四国已成为反侵略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
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后,越南、泰国亦划人本区内。国家之声誉
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客,能不戒惧乎哉。”蒋介
石得意之情,跃然纸上。
  蒋介石为感激罗斯福,也想到应该请美国委派一位将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
部参谋长。于是,由美国参谋总长马歇尔推荐其老部下和好友、陆军中将史迪威出
任此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认为:美日开战,日本必败,中国会因此而得救。
而且,随着战事发展,中国的战略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美国即使出于自身利益的考
虑也会继续援助中国。
  蒋介石把战胜日本的希望寄托在美国的物资支援和美国的直接参战上,这是他
的一个基本的战略思想。早在1940年9月,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柏林签订了组成
军事同盟的《柏林协定》,规定三国彼此承认各自在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
区建立所谓“新秩序”的特权,并在战争中相互支援。这个法西斯军事阵营的成立,
是全世界人民的灾难。可是,蒋介石对此却感到高兴。他说:“德、意、倭三国同
盟,果已实现,此在抗战与国际形势上于我实求之不得者,抗战必胜之局已定矣!”
这一判断的确是对的,是有战略眼光的。蒋介石当时向各战区将领宣示了一份手今,
认为《柏林协定》是“抗战最后胜利唯一的转机”,“只有等候国际局势的转变,
期待美英苏的合作,造成最后胜利”。蒋介石这种“保全实力,坐视成败”的消极
抗战思想极大地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斗志。
  1940年6月,蒋介石让没有担任任何职务的宋子文以蒋的“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