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恨他态度顽强,诬他一定有政治背景,给上了酷刑,几次提审,他决不改口,终于因受酷刑吐血而亡。”
刘西渭(即李健吾)先生在论及此事时,曾深刻地指出:
“他可以撒谎,然而诚实是他的天性,他的勇敢不含丝毫矫情。为什么我们能够最后保持胜利?正因为这个老大民族忽然迸出了这些信心坚定视死如归的年轻人。古代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在被判死以前,曾为自己这样申诉:‘我宁可照我的样式说话而死,也不照你们的样式说话而生。’”
据说陆蠡是个口齿钝拙、情感深敛、甚至有几分羞怯的老实人,他天真而朴实,但在事关大节面前,他竟是如此镇静从容,义无反顾,毫不含糊,一个年轻而才华横溢的散文家,就这样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但从他身上迸射闪耀的,正是大勇者不灭的光辉。
近日见报载,欧美正在纪念二次大战盟军诺曼底登陆五十周年。这次为开辟第二战场的登陆之举,是给德国法西斯以致命打击的战略决策,当时指挥此役的最高统帅是艾森豪威尔将军。据现在发表的回忆文章说,当时在决定登陆的时机上,是颇费踌躇的,天气又极端不好,暴雨如泻。据预报只有六月六日可能晴朗一天,统帅部内众说纷纭。但是拖延时日,这次事关二次大战前途的重大战役秘密,就有可能被德军识破,而登陆如失败,其影响与后果则更不堪设想。
在这重重严峻沉重的压力下,艾森豪威尔思索再三,断然决定于六月七日按照计划,大举出击登陆,慨然表现出他作为统帅的无畏胆识与雄大气魄。登陆终于一举成功,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又一块重要基石。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决定下达后,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因为此举成败,关系实在太大了,因此后来他在一张便笺上草拟了一篇新闻稿,以供必要时使用。他写道:“我们的登陆……已经失败,我已将部队撤回。我在此时此地发动进攻的决定是根据能够得到的最可靠情报作出的。我们的军队都非常勇敢和尽职,要说有什么责任和缺点的话,全都是我一个人的。”(见1994年6月5日《参考消息》6版)显然,这封信是准备万一登陆失败而写的,从信中可以窥出这位率领百万大军的统帅内心的焦灼与不安,但可敬佩的是,万一登陆失败,他就要毅然将这重大的历史责任全部由自己肩负起来,不怨天,不怨地,更不诿过于他人,即使是十字架,他也要一人承担起来。这不愧是统帅的胸襟,更不愧为大勇者的风度。
苏轼在《留侯论》中分析:张良青年时,面对秦王暴政,曾求力士以铁椎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这是“不忍忿之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而后来受兵书于黄石老人,并数经老人“倨傲鲜腆而深折之”,使张良“忍小忿而就大谋”,终于思想上成熟起来,完成了击败项羽的大业,这方可谓之“大勇者”。由此可见,大勇者的风度虽各有不同,但他们正是由于志向高远,以社稷国家兴亡大事为己任,以忧济天下为大志,方能临事不惊,虽于生死之间,仍能慷慨从容,举重若轻,镇静自若。中外史籍所载大勇者的事迹灿若星辰,正是他们构成了人类不断进取的脊梁。
心香一瓣
大勇,是智慧与正义的融合,是勇气与气节的交织,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
一个大勇者,必定有荣辱之心,有宽容之怀,有坚强意志,有铮铮傲骨。
历史上有舍生取义者,有宁死不屈者,有凛然正气者……正是那些高风亮节的大勇之士,点亮了我们民族五千年的历史。
今天,虽然时代已经斗转星移,但一个国家仍然需要这样一批大勇之士。他们奋战在各条战线,以大局为重,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朴实无华的人生。我们应当向这些时代楷模学习。
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26章 文人难过皇帝关
谢泳
英雄难过美人关。文人难过皇帝关。第一句是俗语,好理解,用不着多说。第二句是我杜撰的,需多说两句。
中国文人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这是个好传统,也是个坏传统。这个“知己”如果是在野的人物,这还不要紧,如果是在朝的人物就复杂了,要是“知己”成为皇帝,“士为知己者死”就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了。皇帝一般都知道文人这个毛病,所以也懂得礼贤下士的传统。人都想把事情做好,皇帝也一样,但想做好是一回事,真做好又是一回事,而事实常常是尽做坏事。
文人是靠笔说话的,只要能说话,就要说真话。
不能说真话,就不说,千万不要说假话,更不要说不疼不痒的话。不是说真话的时候,沉默总还是可以的,要是沉默也要杀头,那说一点违心的话也可理解。
文人的毛病很多,但要命的在这“士为知己者死”一条。有多少文人,未遇知己的时候,有独立性,敢说话,一遇知己,就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一点中国的文人,就不如西方的知识分子。中国的文人,在野不行,禁锢太多,难以发挥作用,一肚子学问,找不到顾客,没办法,只好售予帝王家。
可一旦找到这个买主,文人那点独立性也就没了。这样的例子古今极多。陈布雷当年作为报人,是一支好笔,后来做了蒋介石的秘书,这支笔就不灵了。陈布雷自己知道自己的处境,但他有旧文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没办法。直到死前,他还在《上总统书》中说:“布雷追随二十年,受知深切,任何痛苦,均应承当,以其无负教诲。”(《陈布雷回忆录》第149页,台湾传记文学版)没有知己不行,有了知己也不行,真是矛盾得很。钱穆是大学者,未遇蒋介石前,说话就很直,但自从抗战中在四川青木关和蒋介石共进晚餐后,再后说话就有了余地。待到办新亚书院,花了蒋介石的钱,就更被动了。皇帝对文人好,人都是具体的,不动心不容易。知遇之恩是非常具体的,要超越,良心上总是过不去。总过不去,也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
心香一瓣
“千古文章未尽才”,文人难过皇帝关,当文人遭遇政治,就常常会身不由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就应当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前行。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坚守很难,但只有坚守才能成就伟大。敢说话,说真话,才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一个社会,也应该不断健全民主法制,创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言论自由氛围,这样才能使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像“舆论的纸币”一样自由流通。
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27章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丰子恺
春间在汉口,偶赴武昌乡间闲步,看见野中有一大树,被人斩伐过半,只剩一干。而春来干上怒抽枝条,绿叶成荫。新生的枝条长得异常的高,有几枝超过其他的大树的顶,仿佛为被斩去的“同根枝”争气复仇似的。我一看就注目,认为这是中华民国的象征。我徘徊不忍去,抚树干而盘桓。附近走来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似是姐弟。他们站在大树前,口说指点,似乎也在欣赏这中华民国的象征。我走近去同他们谈话。
我说:“小朋友,这棵树好看吗?”
小朋友们最初有些戒严,退了一步。这也许是我的胡须的关系,小孩子看见胡须大都有些怕的。但后来他们看见我的态度仁善,恐惧之心就打消了,那姐姐回答我说:“很好看!”我们就谈话起来。
我说:“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女孩说:“就在那边,湖边上。这棵树是我们村子里某人家的。”
男孩说:“我们门前有一株杨树,树枝剪光了,也会生出新的来。生得很多很多,比这棵树还要多。”
女孩说:“我们那个桥边有一株松树,被人烧去了半株,只剩半株,也不会死。上面很多的枝条和叶子,把桥完全遮住。夏天我们常在桥上乘凉。”
我说:“你们的村庄真好,有这许多大树!这些树真好,它们不怕灾难,受了伤害,自己能生出来补救。好比一个人被斩去了一只臂膊,能再生出一只来。”
女孩子抢着说:“人斩了臂,也会生出来的?”
我说:“人不行,但国就可以。譬如现在,前线上许多兵士被日本鬼子打死了,我们后方能新生出更多的兵士来,上前线去继续抵抗。前线上死一百人,后方新生出一千人,反比本来多了。日本鬼子打中国,只见中国兵越打越多。他们终于打不过我们。现在我们虽然失了许多地方,但增了许多兵士,所以失去的地方将来一定可以收回。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女孩子说:“前回日本飞机在那江边丢炸弹,炸死了许多人。某甲的爸爸也被炸死。某甲同他的兄弟就去当兵,他们说要杀完了日本鬼子才回家来。”
男孩子也说:“某乙的妈妈也被炸死。某乙有一枝枪,很长的,他会打鸟。现在说不打鸟了,要拿这枪去打日本鬼子。”
我说:“你们这儿有这许多人去打日本鬼子,很好。
别的地方的人也是这样。大家痛恨日本鬼子,大家愿意去当兵。所以中国的兵越打越多,正同这棵树的枝叶越斩越多一样。我们中国就像棵树。你们看看,像不像?”
两个孩子看看大树,都笑起来。男孩子忽然离开他的姐姐,跑到大树边,张开两臂抱住树干,仰起头来喊了些什么话,随即跟着他的姐姐去了。
我目送两孩去远了,告别大树,回到汉口的寓中,心有所感,就提起笔来把当日所见的情景用画记录。画好之后,先拿给一个少年看。少年看了,叫道:“唉!这棵树真奇怪,斩去了半株,怎么还会生出这许多枝叶来?”他再看一会,又说道:“对了!因为树大的缘故。树大了,根柢深,斩去一点不要紧。它能无限地生长出来,不久又是一棵大树了。”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中国就同这棵树一样。”少年听了这话频频点头,表示感动,随即问我要这幅画。我说没有题字,答允他今晚题了字,明天送他。
晚上,我在这画上题了一首五言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又另描了同样的一幅,当晚送给这位少年。过了几天我去看这少年,他已将画纳在镜框中,挂在书室里,并且告诉我说:他每逢在报上看到我军失利的消息,失地中日军虐杀同胞的消息,愤懑得透不过气来。这时候他就去看这幅画,可以得到一种慰藉和勉励。所以他很爱护这画,并且感谢我。我听了这番话,感动甚深。我赞佩这少年的天真的爱国热忱,他正是大树的一根新枝条。
心香一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掠,可以使旧中国变得千疮百孔,但却无法摧毁中国人民保卫家园的决心与意志。
中国是一棵大树,旧的枝条被砍断了,新的枝条还会源源不断地长出来。美国人从二战后德国废墟上的鲜花看到了德国的复苏希望,作者也从一棵被砍伐的树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壮的国歌不也传达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吗?无论处于怎样困苦的境地,只要坚守希望,就一定能看到希望和光明。
t。xt‘小~说~天~堂
第28章 狗道主义
瞿秋白
最近有人说:“只有人道主义的文学,没有狗道主义的文学。”
然而,我想:中国只有狗道主义的文学,而没有人道主义的文学。中国文人最爱讲究国粹,而国粹之中又是越古越好。因此,要问读者诸君贵国的文学是什么,最好请最古的太史公来回答。他说,这是“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
人道主义的文学,据说是“被压迫者苦难者的朋友”。可是,请问中国现在除了“被压迫者苦难者”
自己之外,还有什么“朋友”?“苦难者”的文学和“苦难者朋友”的文学,现在差不多都在万重的压迫之下,这种文学不能够是人道主义的,因为“被压迫者”自己没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