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考题1。旅行游览要涉及哪些美学门类?结合具体风景举例说明之。2。自然风景美有哪些审美特征?试以这些特征介绍风景的美。3。为什么说游山玩水是时间,空间的综合欣赏? 4。举例讲述山水风景的基本分类和风格特征。5。风景欣赏必须注意的基本方法有哪三点,为什么?6。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风景点,对文化修养高低不同的两种旅游者进行两种不同的审美解说。
第九章旅游心理旅游行为是旅游者在其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产生的异地探奇求胜、变换环境、获得生活体验和认识世界的行为。旅游行为是旅游心理的外部表现,即旅游心理外化为行动。旅游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旅游者,因此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懂得旅游心理。
第一节 旅游者的认识过程人们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可把它们分成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和情绪、情感、意志。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地反映出来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一、旅游感觉和旅游知觉(一)概念旅游感觉是旅游者的感觉器官对旅游中遇到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客观事物包括物和人两个方面。物的感觉包括旅游者在旅游中看到赏心悦目的颜色、叮咚作声的泉水、芬芳的花卉丛草等,以及旅游者自身机体在旅游活动中爬山感到腿酸,走路感到口渴,登山感到头昏等。对人的感觉分为对导游的感觉和对其他旅游者的感觉。前者如对导游的态度、语调、游程安排的反映。后者是从与别人旅游活动内容的比较中产生的感觉,如别人饶有趣味的活动、选择拍照的好位置、品尝某种特色风味等。所有感觉中,视觉居第一位,最敏感;听觉第二位。旅游知觉则是旅游者对旅游中遇到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是各种感觉汇合到大脑里产生的综合性印象。如对风景产生美感。这种美感,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乃壮平衡觉、运动觉(反映四肢和肌肉运动)、有机体觉(内脏器官状况)综合而成的。看见雪的白色,这是感觉;知道这是雪景,即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是紧密相联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对旅游中的客观事物的感觉越丰富,其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实际上,人都是以知觉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旅游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旅游者往往是用知觉来认识客观事物的。(二)旅游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在旅游环境中,旅游者接触到许多客观事物。但他不可能把什么都当做感知对象,而是有一定选择性的。如秋天去北京西山,游客事先被告知那儿的红叶好看,他就会特别对红叶关注。对于到旅游者不太熟悉的旅游点去,特别要做好介绍,让游客明确感知对象。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往往由许多部分组成,并有多种属性;但旅游者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各个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们当作统一的整体。如来到海滨浴场,看见大海是湛蓝的,一望无垠的,但同时,知道海水是苦咸的, 很深的,有鲨鱼,游到很远有危险的。3。理解性。旅游者在知觉事物时,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的。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的理解就不同。旅游中会遇到内含丰富知识的平淡事物,导游如不作介绍,就诱发不了游客的兴趣。张家界的珙桐树,不介绍, 游客觉得是一棵普通的树,但若介绍这种树开的花是稀世珍宝,游客就顿觉有趣。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所知觉的事物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如登上长城,由于远处和近处城墙距离不同,在眼中视象大小也相异;但远处的“小”,仍然不会减弱游客对长城雄壮宏伟的感觉。
(三)错觉。错觉是旅游者或旅游工作者对旅游中遇到的客观事物产生的不正确的知觉。各种知觉都会发生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很多,如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生理上的原因、心理上的原因等。如导游的讲解引起游客的不满,这可能是导游口齿不清,也可能是游客的情绪不佳。作为导游,应该尽量避免错觉, 注意声音洪亮、礼貌用语,并善于纠正游客的错觉,切忌产生“顶牛”现象。二、旅游者的记忆、想象和思维(一)记忆。是旅游者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情景的反映。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四大类。旅游记忆中最主要的是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前者如对锦绣山水风景的回顾,后者如对难忘新婚旅游的怀念。记忆的内容有好有坏,好的能记住,坏的更是永志不忘。游客兴冲冲地参加一家旅行社的旅游,结果吃不好、睡不香、游不乐,那他会发誓再也不参加这家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并把脑子里留下的坏记忆到处宣传。某旅行社组织的旅游给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他就不仅自己有可能来重游,更会介绍亲朋好友也来参加。这种由记忆产生的宣传作用,比旅行社做广告要强得多。(二)思维。是旅游者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属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获得的丰富和有趣的感知,经过思维,得出对旅游景观的一般特征和对旅游活动的整体评价。如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好,有人赞迎客松、有人赞“梦笔生花”、有人赞翡翠池、有人赞排云亭。。但人们通过思维,概括了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特色。有水平的旅游者,要勤于思维、善于思维,能把旅游的感知综合分析,使每次旅游都有明显的收获。思维是一个过程,由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三个阶段组成的, 其中分析和综合是基本思维过程。旅游对人的精神来说是放松的,但放松不等于不动脑子,要提高我国国内旅游的水平,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都需要加强思维。如黄山和张家界,都是名山,前者是花岗岩,坚硬致密,因此比较峥嵘;后者是石英砂岩,疏松散裂,因此比较秀巧。所以黄山松要在近处观赏,张家界的“奇松挂壁”则要在远处观赏。可见游山也要靠思维。对导游来说,更要善于分析比较和概括。如游千岛湖,就要与太湖、西湖作比较,使游客感到游千岛湖不同于西湖和太湖,来千岛湖不虚此行。(三)想象。它是对已有表象在大脑里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和回忆直接作用于自己的事物,而且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没有感知过的、现实中尚未存在或根本不可能的新形象。旅游是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一种活动。旅游者可以游前想、游中想、游后想。旅游者在没出发前会对旅游作出美好的想象;旅游中,看到各种有趣的景物都会引起联想,各种奇峰怪石的名字就是想象出来的;旅游结束后,旅游者又会对今后的旅游作出想象。对旅游工作者来说,特别要重视游客的游前想象。游客对将要进行的旅
游想象得总是比较美好的:快速的交通、舒适的房间、秀丽的风景、丰盛的饮食。。用管理心理学的专用名词来说,就是游客的“期望值”是比较高的。但旅途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往往不可能尽加人意,交通工具出故障、房间设施不佳、风景区拥挤不堪等种种情况时会发生。因而就会有怨言。所以, 从旅游心理角度来研究,旅行社在招徕游客时要实事求是,绝不能说得天花乱坠,应适当地降低游客的期望值,而在旅游过程中的服务则要超过这种期望值,那么游客就会感到满意。
第二节 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一、情绪和情感旅游者是带着一定情绪和情感来参加旅游活动的。在旅游中,旅游者在接触到周围的人和事物时,也会产生情绪和情感,我们把这些统称为情感过程。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它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归根到底还是体验在心理上。如一位瘸腿的青年人参加旅游,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又受到了备加关心的周到服务,他就会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情绪则是一种初级的、原始的情感。情绪和情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情绪带有机体的生理性,而情感具有社会性;情绪带着情景性,事过“绪”迁,情感既有情景性,更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情绪有外观性,情感则表现为内涵性;情绪有冲动性,而情感则是有控制性;情绪是人和动物皆有的,而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但两者也是密切相连的。情绪的本质内容是情感,情感的表现形式是情绪;情绪源自情感,情感隐于情绪。情感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幽静的山林里,听到锯木厂的机器声会产生厌恶之感;看到青山碧水喜悦之情会油然而生。因此,要使旅游者在旅游中情感体验好,首先应该让他们对知觉到的事物满意。旅游情感可分为两大类: (一)激情、心境、热情和应激。这些是旅游者情感的基本形态。1。激情。这是一种强烈、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它是由于外部的强刺激造成的。旅游中常见的有两种激情。一种是高兴的激情,如攀上顶峰的欢呼,意外地见到“佛光”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忘乎所以,发生危险。导游要注意及时提醒。另一种是愤怒的激情,由于服务不周到或某种错觉造成游客与导游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要记住激情的短暂性,不要当场争吵,激化矛盾,而应耐心等待,伺机缓解。2。心境。心境与激情相反,它是一种微弱的、发生缓慢而又比较持续的情感。譬如一个人闷闷不乐的心境显然是不可能在几分钟内消除的。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如一车游客互相合得来,就心情舒畅;也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如南方的黄梅天,总使人烦闷,但最主要还是在于人的主观内部心理状态。导游要密切注意游客的心境。一方面可能游客本来就是在某种不愉快的心境下来参加旅游的,如失恋、失意、悲伤等。导游发现这种情况要热情照顾、耐心开导、注意防范。从高标准来说,导游应做到在旅游中使游客的心境向好的方向转变;从低标准来说,至少应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可能是导游与游客或游客之间的矛盾和误解引起的。导游要主动征求意见,问清原因。属于自身的,要道歉并改进;属于游客的,要做好协调工作。当然对大多数游客来说,心境还是比较积极的,导游更要充分引导,使游客感到旅游的愉快。3。热情。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稳定性和坚定性是热情的两个显著特征。热情有热爱大好河山、热爱祖国,从而热爱旅游的积极
热情;也有为了避开原处矛盾的消极热情。只有以积极热情来对待旅游的人, 才可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旅游家或够格的旅游工作者。4。应激。是一种情绪状态。是旅游者动员自身各方面的力量(生理的和心理的),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情境(突然出现的困难、紧急状态、遇到的敌对性行为等)所产生的情绪心理反应。人在应激状态下,往往会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紊乱状态,如动作失调、感知错误、语无伦次等。旅游中难免会碰到意外,但应避免应激状态的出现。导游人员一方面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其处理方法事先告诉游客,使他们心理上有所准备,从而能处之泰然。导游在上山前细致地介绍了遇猴须知,结果就很安全。另一方面,导游首先要有“临危不惧”的心理状态,冷静、老练,必要时, 还要善于组织和发动游客,积极、有条不紊、团结一致地处理好意外事件。(二)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这是由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1。道德感。它是根据一定社会政治道德标准,评价人们的言行、思想、意图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旅游的道德感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旅游团体情感、导游责任感、游客间的友谊感、社会公德感等。2。理智感。这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旅游中理智感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艰难地登上高峰的成功感,获得新发现的欣喜感,寻求新知识、新体验的渴望感。3。美感。它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于个人的美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美感包括自然美感、艺术美感和社会美感等。作为一名导游,应具有正确的美感倾向。导游的衣着和举止谈吐、表情、态度等仪表风度要给旅游者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