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才能突破框框。
卡内基曾说:“不会三代都穿工作服”。但是,这样的一条路需要去开创,而不是等待,需要成功,而不是失败。
我记得和父亲在海滩上散步时,所聊的话题正是“如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我是这样回答父亲的:“教育、教育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父亲回答到:“当然是教育,可怎样教育还是一个问题。”
我自信地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加正规的学校教育。”
父亲笑了笑问:“你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呢?”
我愣了一下神,诧异地回答说:“知识啊,当然是知识了,您怎么这么问呢?”
父亲指了指海中央的一个小岛,然后说道:“假如那个小岛是一个目标,如何才能去那个小岛呢?你会说,开船去呀,游泳去呀。对了,这正是知识告诉你的,可是知道如何去,就真去得了吗?我很怀疑,因为你没学会开船,也没学会游泳啊。”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我迷惑地看着父亲。
“一样是读书的人,读出的效果却大不一样。”父亲说道:“有的人遇到了问题就有办法解决,而另一些人却只能再将书上的原话搬出来,用问题回答问题。所以,我并不诧异许多读书人,一生困顿不堪,给他问题他也解决不了。因为他们开不了船,也不会游泳,只是读了一辈子的死书。”
“那您的意思是读书用处不大了?”我反问道。
“不,恰恰相反,用处很大,读书人要是将书读活了,读出了一个世界,读出了办法,那么他们就是方法论的实践者,所以,在实际问题面前总有办法解决;读书人要是把书读死了,那就连自己也埋掉了,在问题面前,他们就没有办法,他们是教条主义者。所以,我问你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其实是说,我们接受教育是要学到一种思维的能力,学到一种开阔的视野,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那您从书中学到什么了呢?”我好奇地问。
“我是一个实验主义者,所以对于各种类型的实验学科都很感兴趣。以前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100个人分成A、B两个组,A组的人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可以打高尔夫球,有轿车接送,有麻将玩、有西餐吃,总之,他们的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可以不费气力地得到满足。而B组却无论干什么都要遇到重重障碍。这样过了6个月,A组的人整天昏昏然,精神疲倦,而B组的人却精神抖擞,提出了许多新的设想。这也正是我经营企业的办法,培养人才我是这么做的,制定策略我是这么做的,开拓市场我也一样是这么做的,在困难面前才能不断地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我认为能够锻炼人,能检验人才。这些我都是读书读来的,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从书中学习肯定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依然在犯错,很多事情书中没有答案,有时候,我们甚至并不清楚自己在犯错误。有些错误犯了就意味着危机,甚至是失败。”
“正是如此,我们犯不起错,因此我们要从他人的过失中学习,这样进步就会更大。很多书不都教了我们如何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吗?我们没有必要再犯一次同样的错误,然后从中慢慢体会,时间也不允许我们做这样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从书中掌握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打个比方,做产品市场的人很清楚,一种产品如果包装上美观,颜色上能够多几种变化,顾客就会乐于购买。但有些企业不看重包装,认为颜色并不重要,结果,产品滞销往往仅仅是因为这些极微妙的小东西造成的。读书的意义正是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告诉我们消费者讨厌什么,喜欢什么的常识。我们可以从书中了解企业经营的问题总是出现在什么地方,别人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如果活学活用,处理起企业问题来就能够灵活多了。”
“的确,如果能够学以致用,有着丰富的知识,就不会犯下那么多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了。”我赞同地说道。
“读书读好了,还能治疗自大病,人稍微成功一点就容易变得自大。自大是企业经营最要不得的。由于自大引出的问题我看得太多了,许多发展很好的企业,因为自大而葬送了自己的宏图。我的意见是你要不断地读书,只有读书才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另一个问题是我认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作为的思想,什么是作为的思想呢?这是相对于不作为而言的,现在得过且过的人太多了,我是极力反对这种不作为思想的,它会瓦解人的意志,成为成功的绊脚石。一个想要作为的人,他是会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借助各种资源来实现自己的作为人生。当然,读书还要会读书,没有读书心得的人,就等于没有读书或者是读死书、死读书。”
“现在的年轻人不大爱读书,而事实上,企业经营的种种决策,就是一些不断重复的过程,书本上已经讲得很好了。其实,比别人多知道那么一点,很可能就是你成功的原因,比别人少知道那么一点,也很可能是你输掉的原因。比如,在开拓市场上一个地方的人若喜欢蓝色,你事先了解这一点能投其所好,可能就成功了;而某个地方的人讨厌蓝色,你却不知道,拿过去就必然招致大败。”
“我们老觉得人生短暂,事实如此,无需感叹。不过一读书,我们便能感到人生足够长,公元前的事情,在今天依旧产生影响。要是能从历史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就好像我们在历史中已经活过一次,要是能预测未来,那么我们在未来也留下了足迹。”
父亲一说起读书就滔滔不绝,我静静地听着,觉得获益匪浅。
《成长》 第三部分突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2)
父亲接着说道:“我们是有点钱的人,但其实与这海滩上的沙砾一样,是普通的、平凡的,人生的喜怒哀乐一样要经历。我们惟一不同的,仅仅是不甘于贫穷,不甘于无知,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不甘,我们才有了勇气,拒绝眼泪,变得勤于学习,仅此而已。所以,我们富了,但不要远离人群,觉得自己与他们不同,真正不同的仅仅是我们先到达了一个地方,而他们正困惑于此,不知如何来到这个地方。这些无不是教育的功劳,当然与自身的努力也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倘若我们不受教育,会一样不知如何来到这个地方。”
“我希望你能成为有办法、有作为的企业家,比我强的企业家!以前有个企业家把自己的企业做得很大,解决了15万人的就业问题,可是随后,一个顾客怀疑产品有质量问题,将这个企业一纸诉讼掀翻在地,于是15万人跟随企业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折。我们也许可以说这个企业自身问题很多,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可是哪个企业没有问题呢?微软没有问题吗?一样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企业说白了就是一群人的组合,是优秀人才的组合,也是人性弱点的组合,企业家要做的不过就是把人性的优点和才能发挥出来,把人性的弱点改造或者规避掉。而企业家要做到这点必须有充足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在困难面前从容应对的本领。”
“所以,一定要多读书,谁都不知道自己将要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也许是心理上的问题,也许是方法上的问题,也许人性上的问题,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物降一物,书中总会有你想要的解决办法。我的经验对你可能有用,可关键是你能够吸纳、变通,并在书中学习新的经验。我这些年精力大不如从前了,没几年的光景脑子也会迟钝下来,那个时候,你就是这个企业的掌舵人,副总他或许还能帮上你七八年,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你自己的。”
“爸爸,您说的可有些悲观啊。”我的心里一阵泛酸。
“这不是悲观,生老病死是客观的,是自然规律。你看到那海浪没有,一浪压一浪的,后浪推前浪,这是改变不了的。”父亲指着一望无际的海面对我说。
“我说这个话的目的其实还是想告诫你要读书、读好书、慎读书、活读书,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书里,就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在常识里。约翰·罗克说过一句话:‘目前为止,人类的知识并没有脱出人类的经验领域。’说这话是在1670年,就算到了今天,依然还是有价值。我们能够看到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其缘由正是知识的力量,上学使我们拥有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读书填补了我们认识的空白,实践则强化了读书的价值。”
“我明白了,我会多读一些对我有益的书籍的,并将它运用到实践之中。”我说。
“你能这样想就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倡导企业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什么是学习?我的看法是忘记过去,不断向前。为什么有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刮目相看靠的是意识和行为的变化来震撼人心,而这个力量正是源于读书学习。以前,我们公司有个小伙子很聪明,我有意想培养一下他,就推荐了一些书和学校的专业课程,可这个小伙子脑袋瓜子转得倒挺快,他说:‘老板,你既然要帮我,把那钱给我就好了,学费蛮贵的,顶我两年的收入了,太可惜了。’那一刻我就全明白了,穷的缘由并不完全在勤奋与否,除此而外,意识才是贫穷或者富有的根本缘由。这个世界上的谬误太多了,不读书断然不可能将谬误纠正,人的一生就不可能一路赢下去。”
“只有读书才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的观念,转输为赢。只有读书的人才知道,读书能使粗汉变绅士,能使将才变帅才。敏而好学,不思则罔,人活一生,就活个脑袋瓜子。我们经营企业的本领有一半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得来的,而另一半则是靠读书学习别人的经验得来的。实际上就是先有了别人的经验才有我们自己的经验。人不可能天生就有经验呢,靠了别人的经验摸索自己的道路,才是制胜之道。企业赢利与普通人上班赚钱没什么区别,企业在社会上班,普通人在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上班,但靠的还是自己的能力来赚钱,能力的获得就源于知识,源于书本。我们要做到不止今天能够赚钱,明天还要能够赚钱。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进步,如何进步呢?说白了就是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实践书中的知识,知识就像这浩瀚的海洋,你学得再多也不过是沧海一滴,但是正是这能够不断扩大的一滴便会让你受益终生。”
父亲的话和着海风轻轻地传到了我的耳中,印在了我的心里。为了能够挑起我们企业经营的重担,我是应该好好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了。
《成长》 第三部分有效的管理(1)
第十七场景——时间:2002年秋地点:企业对话主题:管理之道——有效的管理常规就是有技巧的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父亲开始让我管理企业了,在管理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每次我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独立解决。我的能力逐渐得到了公司员工和父亲的极大认可,我也越来越有自信和主见处理好各种问题了,正当我自谙已经熟悉了管理之道的时候,父亲却交给了我一个棘手的活儿。父亲告诉我,公司通过决议,决定引进国际标准的设备,并将使用这套现代化设备的政策交由我来制定。我信心十足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在查阅了各种资料后,我发现这个问题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对于国际标准毫无经验。想到上次融资的事情,我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寻求父亲的帮助。
那天,我夹着一大摞资料来到父亲的办公室,开始向他求教管理之道。
“我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办法制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管理制度来,我总觉得草率地制定一个普通的制度,对于这套价格昂贵的现代化设备而言是一个侮辱,对公司而言更是一个浪费。”我向父亲说出了我的困惑。
“你这样想,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制度如何,最终决定了这套设备的价值如何。生产管理制度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套非常关键的制度。日本人对此研究很深,日本企业也以效率和质量闻名全球,号称‘世界工厂’,要知道日本是一个海中岛国,资源匮乏,但我敢说世界上最有开拓性,组织最有效率,管理最为严格的企业必然在这个岛国上,否则,他们是无法取得竞争优势的。日本人在管理上的这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