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之路-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孙中山关于只有革命的军事行动才能改变中国的论点是正确的。

    〃我的真正敌人肯定会是吴佩孚……英国甚至现在就躲在吴佩孚和陈炯明的'聪明'幕后,在福建消灭我的军队。吴佩孚正在这样干,尽管他保证善意对我。〃孙是在警告苏联人不要为军阀吴佩孚有时披上的那件儒雅谦恭的外衣所迷惑。〃我们也反对同吴联盟的计划以及我所听到的拟议中的苏联对东北的张作霖采取军事行动以资促进的说法。〃

    总而言之,会谈是成功的,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不只是越飞单方面对孙中山施加苏联的影响,孙中山也在对苏联申述观点、施加影响。会谈反映了苏联和中国革命的共同利益,这是主要的。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一些不同看法,这是次要的。经过宋庆龄的整理,双方签字后,于1923年1月26日向世人公布。这就是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

    《孙文…越飞宣言》共分四个部分:

    其一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现阶段任务的。〃孙逸仙先生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使此项共产制度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也。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感。且以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的国家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君确告孙先生,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

    其二是应孙中山要求,越飞重申苏俄于1920年9月27日致北京政府照会中列举的原则,并〃向孙先生重行宣言,即俄国政府准备且愿意根据俄国抛弃帝俄时代中俄条约(连同中东铁路等合同在内)之基础,另行开始中俄交涉〃。

    其三,建议将来举行中俄会议解决全部中东铁路问题,孙先生以为可做出一些临时性的安排。

    其四,即最后一点,是关于外蒙古的问题。越飞向孙中山保证,〃俄国现政府决无、亦从无意思与目的在外蒙古实施帝国主义之政策,或使其与中国分立。孙先生因此以为,俄国军队不必立即由外蒙撤退,缘为中国实际利益与必要计。中国北京现政府,无力防止因俄兵撤退后白俄反对赤俄阴谋与抵抗行为之发生,以及酿成较现在尤为严重之局面。〃(日本支持的白卫军确曾控制外蒙并对西伯利亚发动袭击,后来红军开进才将之击败)

 孙中山:等我联共失败那天…

    宣言的面世,揭开了孙中山外交史上新的一页。

    中苏会谈宣言发表后,列宁更加同情孙中山这位国民党领袖的处境,希望中国共产党这个新政党成立后,能够帮助孙中山改造国民党,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促进国共合作,夺取政权,促进中国的统一。这也是《孙文…越飞宣言》的大意。列宁以其自身的革命理论,在国共两党间做了大量工作,其实这也是无私的援助(当时苏联政权还极不稳固)。同时,也表现了列宁高屋建瓴的马克思主义眼光,和倡导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互相支援的国际主义情怀。

    国共两党虽然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上目标一致,要真正实现两党合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作为一个老牌的革命党——国民党,经过自身的发展、壮大,吸收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革命者,同时也混进了不少的阶级异己分子。他们以不同的目的、动机和心态入党,使党庞大而无战斗力,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对付面前的强敌。这种状况导致无数次失败,使其统帅孙中山,空有伟大的抱负难以实现。这一点儿孙中山先生比谁都看得更清楚。因此,他对国共合作表示出极大的热忱,同时也遭到不少人反对。

    而另一个革命党——共产党,则因刚刚成立,没有成熟,经验不足,将〃列宁从建党之初……最早的人〃改成〃列宁在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接见了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的部分成员,询问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工人运动情况,并提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马林建议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当时中国共产党没有接受马林的建议。1922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经过热烈的争论,与会者对与国民党合作的态度开始变化,二大时提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三大时提出'党内合作'。李大钊是觉悟最早的人之一〃。在中国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中,李大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而是道地的北方农家子弟,是吃薯干长大的血性男儿。他的体格也不像那种弱不禁风的文人,而是非常魁梧结实。他说话幽默并极富煽动性。在孙中山流亡日本时的众多中国留学生中,他是出类拔萃的。他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回国后,他是五四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头人。他年仅三十岁,就在北京大学任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授和图书馆馆长,并参与主编中国最先进、最有影响的月刊《新青年》。他不是那种学者型的理论家,而是同学生们一道走上街头,后来又组织和领导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

    在外貌和衣着上,李大钊完全是中国传统式的打扮——他喜欢穿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而不是像他的许多同辈那样爱穿西装以示进步;他留着两端下垂的中国学者式的胡须,但他又精通日文和英文,并通晓世界事务。而他的教学法却是非正统的——他常在星期天教课,不是在教室里讲授,而是在北大图书馆他的办公室里,同学生们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孙文…越飞宣言》签订后,孙中山夫妇在上海的莫里哀路29号的住宅又迎来一位客人,他就是身穿长袍马褂、书生味十足的李大钊。

    这两个伟人都在寻找救国之道,他们的会晤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在孙中山的四壁书橱环绕的书斋里,宋庆龄聆听了另一次开创历史先河的谈话——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之间的谈话。

    〃守常,你来得好哇!〃中山开门见山。

    〃你是我的长辈,又是革命的先驱,理应早来拜访。〃李大钊儒雅谦恭。

    〃我虽年长你二十岁,革命岂能分辈分?今后我们以兄弟相称。这里就是你的家,欢迎你常来常往。〃

    〃今天午饭,就不要回去了,尝尝我的手艺。〃庆龄更是热情。

    〃谢谢夫人!〃李大钊对庆龄早有几分敬意。

    几句家常知心话,把他们谈话的气氛引得热烈起来。

    他们首先讨论了国共合作的现实性、可行性和面对的困难……

    这个问题是第三国际提出来的,孙曾与外国的共产党人谈过,但还没有与中共领导人谈过。李虽然比孙年轻二十岁,但很快赢得了孙的敬重。宋庆龄后来回忆道,孙中山同李大钊的谈话一直到吃饭的时候,就临时留他吃便饭,饭后又继续谈了很长时间。

    如果说孙中山、越飞的谈话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话,那么孙中山、李大钊的谈话在国内的重要性就更大了。因为他们谈到了中国的上层建筑和国内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革命力量的聚合,以及他们的宏伟抱负。

    他们都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共同的志向使他们的话兴更浓,一直持续到深夜。尤其谈到国共两党合作的前景时,二人更是兴奋不已。李大钊当场对孙中山表示:〃为了国家利益,我愿以个人身份同时参加国民党。〃

    〃我以个人的名义表示欢迎。〃当两双伟人的大手握在一起的时候,一个正式的协议算是达成了。于是,李大钊就成了第一个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

    孙中山一旦作出决定,就决心实现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合作,然后保护和进一步发展这种合作。这种决心是从他的全部革命经验中产生的。

    在上海国民党本部,孙中山正在召开改组会议。

    国民党在沪全体高级干部约一百人,分列长桌两旁聆听孙中山的讲演。他语气坚定地说:〃必须改组国民党,使之获得活力,以俄为师,联合共产党,唤起工农大众,国民革命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我辈的事业行将面目一新,再不会重蹈以前的覆辙……〃

 孙中山:等我联共失败那天…

    与会者反应不一,神情各异。孙中山坚定地说:〃在南方,陈炯明部已被滇桂联军击败,退踞惠州。几天后我将与诸同志再返广东,消灭叛军,重树义旗!〃

    ……

    会议后的当天晚上。

    孙中山的联共政策竟遭到国民党右派的疯狂反对,他们不断地进行阻挠和破坏。张继找到孙中山,申辩自己反对联共的理由。

    孙中山十分生气地教训他说:〃你们怕共产党,不赞成改组,可以退出国民党嘛!你们不赞成改组,那就解散国民党,我个人可以加入共产党。〃

    张继不听,继续大吵大闹,被孙中山软禁了一个晚上,并要开除他的党籍。这时儿子孙科也起来发难,中山先生气得拿起拐杖要棒打这个〃逆父犬子〃,并从中委名单里勾去了他的名字。

    孙中山斩钉截铁地说:〃等我联共失败那天,再去请你们。〃接着,他指着那些反对派又道:〃谁反对三大政策,谁就回家,我发给路费。〃在同苏联的关系方面,应孙中山的邀请,列宁派鲍罗廷任国民党的顾问。鲍于1923年10月间到达广州,立即帮助国民党重新改组。鲍罗廷当时三十九岁,是很有魅力的人物。〃他身材魁梧,脸盘宽大,审慎而又善交际……好开玩笑……他招人喜欢,而且给人以深刻印象〃,他的一位苏联同时代人这样描写他。他活泼好动而又多才多艺,喜欢骑马,棋下得很好,读书很多而且懂多种语言。鲍罗廷是〃东方〃和〃西方〃相结合的国际革命运动的产物。在20世纪初,当他还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时候,就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遇见了列宁并在列宁手下工作。在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之间的十多年里,他作为沙皇暴政下流亡的政治移民住在美国,加入了美国社会党,并结识了许多自由派和进步人士,包括著名的社会改良家、〃赫尔大厦〃的创办人简·亚当斯。他的英语很流利,在家里也常用英语,因为他的妻子是美国公民,两个孩子也是在美国出生的。有了这个语言条件,他可以直接同孙中山交谈。他在来华前的几年里曾在英国、墨西哥和西班牙任共产国际特使,和土耳其的民族革命分子和反革命分子都打过一些交道,同印度独立运动中的左翼分子也有接触。他的这些经历使孙中山很感兴趣。

    鲍罗廷是孙中山请来的客人,庆龄自然关怀备至。

    庆龄常去鲍罗廷家拜访,问寒问暖。她觉得同这家人在一起很愉快。因共同的语言(英语)、共同的经历(都在美国住过),使他们有了共同的思想。鲍氏夫妇用她能够理解的词汇向她介绍俄国及国际革命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大大开阔了她的视野。

    鲍罗廷的妻子法尼娅在回忆中谈到过两家的关系:

    到广州以后不久,我就认识了孙中山和他的夫人——容貌秀美的宋庆龄,我们并且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孙中山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善良的面庞,睿智的双目,全神贯注、强烈的事业心——这一切都表露了他非凡的人格。

    孙中山和鲍罗廷都精通英语,所以他们共事伊始就可以不用翻译。这一点儿极有利于他们的直接交往和友好接触。孙中山有一次竟就此开了一个玩笑,他对鲍罗廷说,殖民主义者使中国蒙受巨大灾难,可是他们的语言倒成了向中国同志传授革命经验挺不错的工具。

    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对我们家人和各苏联顾问也很真诚、友好,她积极参与丈夫的政治工作。我们与她谈话也不用翻译,因她的英文极好。宋庆龄向我讲述了关于中国妇女的许多有趣的情况,介绍我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一大批妇女代表。

    孙中山与鲍罗廷的友谊与共同工作,一直持续到这位伟大的中国革命者生命的最后时刻。当孙中山因胃癌和肝癌病卧北京、生命重危之际,宋庆龄和鲍罗廷一直守护在他的病榻之旁,孙把遗嘱和致苏联书交给了鲍罗廷。

 孙中山追打孙科:我要枪毙…

    激战的东江前线。

    道路泥泞。

    隐约可闻远处的炮声和稀稀疏疏的枪声。

    讨贼联军的一些伤兵和零星队伍,骂骂咧咧地往后撤退。廖仲恺领着秘书、卫士,骑马迎面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