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述一名妓女,因爱一名读书学生,手刃富绅公子,而后红拂夜奔情节,――这故事,其实有虚隐自感身世之意。一日,有一儒雅文人在城隍庙购书,看见虚隐字体飘逸,很是喜欢,问他可愿意做文字编校工作。此人正是《河洲报》总编达文先生。当时虚隐23岁。   
  虚隐(2)   
  达文看过虚隐作品后,大加赞赏,惊为“天人”。《夜奔》一篇,达文推荐于上海《新文学》杂志,发表于1931年2期上,北京××先生曾作短文称赞说,小说文字“委婉雅致,意蕴渺远,有如武家高手,满纸生烟而不留痕迹”。虚隐其余部分散文作品,发表于《河洲报》副刊上;兰州《现代文学》杂志,先后刊登虚隐小说《逸情》、《乡村物语》、《易水之歌》等。一时间,兰州府各学校青年,争相传阅虚隐作品。达文爱才,让虚隐编辑副刊,由此和当时许多文人都有往来。在师范学校任教的作家肖仁喜欢虚隐小说,和虚隐经常往来,由于家境富裕,所以多次宴请虚隐,谈文论艺。肖仁喜欢纵酒,虚隐不免常常大醉而归。一日肖仁邀虚隐到妓院嫖妓,虚隐看见其中一名妓女,长相酷似月娥,因此勾起旧日回忆,不免泪流满面;肖仁惊讶不解,问虚隐原因,虚隐于是说起月娥之事,当然,个中人命一节,他隐去未谈。肖仁感叹说,自古文人多情,看来不假。 
  但是肖仁为人,其实促狭多疑,他猜度虚隐如此诡异作为,必有隐情;同时他又嫉妒虚隐鬼才,于是他托人四处打听虚隐出身来历,结合小说《夜奔》,隐约知道祥川县马三人命案件与虚隐有关,于是化名在《现代文学》上发表《奇文当有奇事》一文,文中写到一位近年活跃于文坛的青年才俊,其实大有奇怪来历;他涉嫌杀人事情,所以对自己身世讳莫如深;他为人浮浪,人品不佳;其文字虽然华美飘逸,但是若与海派文字比较,可以窥见许多剽窃痕迹。等等。 
  肖仁在文章里没有道出此人是谁,但是外人一望可知,文中处处影射虚隐。此文一出,顿时谣言四起,众说纷纭。达文先生即刻在《河洲报》撰文,怒骂该文作者居心叵测,予以严厉反击,但是众口铄金,收效甚微;再加上当时达文先生因涉嫌“赤色”,受到兰州当局严密监控,总编职务形同虚设。虚隐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再次从兰州出走。达文先生送他一笔盘费,同时还有写给外地朋友的推荐信数份,嘱虚隐到异地继续创作生活,无论有何变故,也不要放弃。虚隐与达文先生挥泪告别,数月后,辗转到达上海。时为1933年,虚隐28岁。 
  虚隐租住于汉口路29弄12号一处民宅,通过达文先生的推荐信,辗转找到上海文联李先生。原来,李先生数年前已经注意到虚隐作品,虽然他认为虚隐所走的是海上一派风格,文字未免过于绵密,但是也很欣赏虚隐才华。他推荐虚隐到上海书局做校对,每月薪水为大洋3元。虚隐在工作之余,潜心写作,写出《陈年旧事》、《夜的远处》等小说;先后刊登于1934年上海《文学》杂志上。由于往昔江湖纠葛,虚隐署名“甘夫”。虚隐此时文风,较原先在兰州时已有不同,行文虽然一贯华丽典雅,但又有曾经沧海之朴素老道,犹如中国画中,工笔转入写意。《文学》杂志主编石先生大为赞赏,认为虚隐“深得欧美意象派精髓,行文叙述开合有度,令人喜出望外,在当今文坛,实属不可多得”。××先生也读过虚隐小说,他曾与文联李先生谈起虚隐,认为若在题材上更多一些家国、生命之思,当会在写作上自成一派。虚隐深感欣慰。 
  上海花花世界,令虚隐眼界大开。石先生多次带虚隐出入灯红酒绿之地。虚隐收入有限,但也挥金如土,纵情声色;其风流行径,曾受到李先生严厉批评。其间所写《上海的舞女》、《风尘》等小说,虽然深受青年学生喜欢,但是其中所流露的颓废、奢靡气味,被“左联”人士不齿。 
  上海“大世界舞厅”有舞女名盛伊惠,相貌、气度与月娥相似,虚隐很是喜欢,常去盛伊惠处留恋。他也带盛伊惠出入文友聚会,其小说《上海的舞女》,就是取材于前者故事。虚隐虽然数得盛名,但是令人惊奇之处在于,上海文艺界始终对之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曾有作家倡导为虚隐开作品研讨事宜,因应者寥寥而作罢。石先生曾预备将虚隐小说结集为《夜奔》,收入“新中国文艺丛书”出版,但是不知何故,上海书局出版文丛时,并未收录虚隐作品。另外,虚隐收入菲薄,又要留恋于风月之地,所以在上海数年,总是处于困窘境地。虚隐曾经有归隐之意,因为达文先生曾来信告知,肖仁已经病故,兰州府文坛陷于平静,他若回去,不会再有从前纷扰。盛伊惠也愿意和虚隐回去。但虚隐反复斟酌,还是决定滞留上海。他少小离家,四处飘零,纵然回到兰州,那又如何?更主要原因是,虚隐正专注于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他所写长篇,名为《浮生》,计划写40万字,此时已经写有一半,这部长篇,蕴积他半生心血,也期望由此改观他在文艺界的清冷处境。上海著名文人×××曾看过部分手稿,惊为“天才之作”,鼓励虚隐写完,他可以代为出版。盛伊惠虽然久入风尘,但其人多情,她见虚隐生计艰难,不仅不要虚隐花费,反而自己拿出积蓄,帮助虚隐应酬、写作、及生活开支――虚隐之穷,之风流,盛伊惠之多情,之有义,曾被上海文艺界传为佳话。 
  1938年6月某晚,虚隐正从汉口路回家,忽有几个戴墨镜汉子手持棍棒,冲上前来,对着虚隐一顿暴打。虚隐大呼救命,其时夜色已深,行人寥寥,就算有人,也唯恐避之不及。顷刻之际,虚隐昏死过去。是夜,虚隐所租住汉口路29弄12号房子,突发大火,虚隐房中书籍、手稿全部付之一炬――其中就有未写完小说《浮生》。也是这晚,盛伊惠被一个不明身份男子枪杀于“大世界舞厅”一间包厢内。 
  虚隐后被好心人送往某诊所,几经抢救,这才保住性命。但一条腿已经残废。著名文人×××等人曾来探望虚隐,给其一些费用,作为回乡资费。虚隐曾有寻找元凶,为自己和盛伊惠报仇雪恨的念头,伤愈后,他四处打探,未果。上海《周末申报》就虚隐事件刊登过数次报道,报道称,这是一场情场“三角恋爱”事件云云。究竟谁是元凶,不了了之。 
  虚隐经历这场变故,万念俱灰,许多文艺界友人此时都有意和他疏远。此后,虚隐消失,不知所终。1940年代,有人曾在北京街头见过一瘸腿乞丐,其容貌类似虚隐。又有人在成都看见一算命先生,依稀有虚隐神态。当然,这些都是传闻。 
  虚隐家乡,1940年代还有两位同父兄长居住。后遭遇大饥荒,李家岔村民无一幸存。兰州达文先生,于1945年亡故,其后人移居国外。 
  我所知道的虚隐生平,就是如此。这其中,虚隐的大部分作品已经无法得到了。1980年代以来,海派文学大盛,许多在现代文学中一度销声匿迹的作家作品,雨后春笋一般进入大众的阅读视野。时间证明了他们作品的价值。而虚隐,实际上是1930年代文学中一位无可争议的佼佼者,但是很奇怪,虚隐的作品却没有重现于世人的面前――也许这一切,和虚隐不明确的身世有关?和那场奇怪的大火,以及他的神秘的消失有关?或者,和他生命里的那些女人有关?和×××有关?是的,虚隐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很可能会成为永久的 
  谜语。   
  林小芳(1)   
  我的同事。她敬业、热心、善良。但是现在,她变成了一个爱哭的女人。我看见她在很多地方哭。就好像哭泣是她的生活。她哭泣的样子非常悲伤,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苍凉。她原先并不是这样的。只是由于她忍受不了打击,她才开始哭泣――除了哭泣,她还会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我要是像她一样悲伤,就可以去喝酒,找朋友倾诉,或者,和一个陌生的女人约会,看色情的碟片,还可以写几首感伤的诗歌;作为女人的林小芳,就没有我这么幸运:她只有哭泣是属于自己的了。 
  现在,她和几年前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不同的人。那时候,她真是很风光啊。她毕业比我要早几年,我到中文系的时候,林小芳已经是系里的老师了。她讲课迈力,很受学生的欢迎;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还有一些男女学生来和她讨论问题。中文系的课程,本来笼统至极,不像理科,可以有许多具体的问题――但是林小芳和她的学生看起来就不一样了,他们热烈的讨论,就像是真有许多问题在课堂上没有解决那样。那时候林小芳风华正茂,脸上总是流露出幸福的笑容,对于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热爱。她还是一个善于装扮自己的人,她的衣服看上去比较简单,色彩也没有那么鲜艳,但是经过她的搭配,就有一种不俗的感觉;她脸上的皮肤被她收拾得很光滑滋润,水分饱满,有强烈的质感;远远的看见她走过来,脸上弥漫了灿烂的笑容,接着我们会闻见她身体上的一股清淡的、恰到好处的香味――就好像她的香味是从她的笑容里产生出来的。说实话,她的相貌算不上姣好,至多属于中人之资,但是,由于她对于色彩、气味方面的娴熟调和,以及对于生活的自信态度,使得她具备了某种优雅的气质。她甚至因此而显得可爱起来了。老实讲,曾经有一段时期,我为林小芳的风度着迷。我想,如果有一个女人非常漂亮,但是脾气不好,说话粗鲁,打扮媚俗,她哪里会比得上林小芳?她长得好又能怎么样,没有优美的气质,照样令人失望。两相比较,谁是真正的美人?当然是林小芳。 
  但是这种幸福的景象持续了没有多久,大约是两年左右吧,我们发现,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原先的那个优美、充满活力的林小芳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悲伤的林小芳。她脸上的笑容被哭泣过后的泪痕所代替,她疏于装扮,皮肤被风弄得很粗糙,头发散乱的在头上飞舞;她的衣服也没有原先那样平整,上面还有明显的灰尘――她一下子老了有十岁。看着她的这种样子,我曾经感伤的想,生活真是残酷啊。一个那样活力四射的人,衰老起来却是这样的快,简直令我们无法接受。 
  而且,她也没有兴致来回答学生的疑问了。在课间,我们看见她坐在那里,沉默无语,神情零落;上课的时候,她不像从前那样神采飞扬,她的动作很机械,还经常写错别字。只有在讲到李清照的时候,她的语言才变得生动起来――她教的是古代文学。她本来就喜欢李清照。原先,在林小芳的热情描述中,李清照是一个幸福的词人,她玉树临风,多愁善感,花朵的芬芳四处弥漫,春天的流水从她的居室之旁潺潺而过,仿佛就是那些柔媚的辞章,更何况,还有一个倜傥风流的赵明诚,她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但是当林小芳变得忧郁,李清照就不再是这个样子了,李清照成为一个身世飘零、感花伤时的词人,她虽然有过幸福的时刻,但是不久,因为战争,因为心爱的丈夫离她而去,她的生活就显得支离破碎了――更加不幸的是,在她的晚年,她居然和一个没有品味、浑身都是市侩气味的老官僚结了婚!由此可见,自古红颜多薄命,一介弱女子,无论如何抗争,如何追求幸福的人生,终不免枉自叹息,一无所获啊。――林小芳讲到这个情节的时候,她眼睛里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当着许多学生的面,奔涌而出;有一些女学生受到了感染,也都热泪盈眶。很显然,她如此动情,是因为她在李清照的寂寞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些事情,我原先不大知道,是周慎野告诉我的。周慎野说,林小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与她个人生活里的不幸遭遇有关。她的丈夫到美国读博士去了,期间,他也数次回国,看望林小芳;她的丈夫最后一次回来的时候,告诉林小芳说,他正在办理林小芳到美国的签证手续,但是半年之后,她的丈夫在一封简短的来信里提到,他已经与一个经营餐馆的美国女人建立了恋爱关系;他请她忘记从前的一切,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林小芳在收到这封信之前,正沉浸于巨大的幸福和憧憬之中,她的肚子里,还有一个新的生命在健康成长,可以说,她从来没有像那个时候一样处于生活里的颠峰状态――所以,你完全可以想象她所遭受的打击。它突如其来,让她一点没有准备。她万念俱灰,花容失色,整夜哭泣,明媚的日子忽然变得黑暗。的确,这样的遭遇比李清照还要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