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涯切┙景恋拿Jι谱鱨oser。但是还没完,埃里森接着说:“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鲁为荣,而且经常坚决的舍弃那些荣耀。世界第一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就没有上过大学,世界第四富,就是我埃里森,被耶鲁大学开除;世界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在财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开外,他与比尔·盖茨是同学,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他是读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恋恋不舍的退学的……”
埃里森接着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一点伤害的耶鲁毕业生,他说:“不过在座的各位不要太难过,你们还是很有希望的,你们的希望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终于赢得了为我们这些人(退学者、未读过大学者、被开除者)打工的机会。”
埃里森的话当然偏激,但并非全无道理。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我们自己,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我们以出生于一个良好的家庭为荣,以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读书为荣,以有机会在国际大公司工作为荣,不能说这种荣耀感是不正当的,但如果过分迷恋这种仅仅是因为身份带给你的荣耀,那么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业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当我们陶醉于自己的所谓“成功”时,我们已经被真正的成功者看成loser。真正的成功者令一个家庭、一所母校、一家公司、一个省份、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以他为荣。
有位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了,在学术上的成就其实相当小,可他总是不忘提他当年的辉煌;他曾经是国内某著名大学某著名学者的弟子。他在那两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带给他的荣耀生活里生活的大半辈子,傲视众生,却无所作为,到最后连本带息一起吃光。
温馨启示:人生是被一个又一个亮点照亮的,而为了创造新的亮点,你可能需要随时忘记你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过的荣光。
第四章 智慧人生14、我的面前没有高山了
1999年5月27日,尼泊尔当地时间早上7点。英国人汤姆·威塔格实现了他一生的梦想。经过8个小时精疲力尽的攀登,越过危机四伏的岩石和冰层,威塔格登上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威塔格1979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右脚和膝盖,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残疾人。
珠穆朗玛峰天地相连,时速161公里的狂风劲吹,气温能降至零下96摄氏度。敢于攀登珠峰的登山者要面对一系列的危险:被寒冷冻伤、被太阳灼伤、被雪的反射光刺成雪盲;呼吸寒冷空气能造成剧烈的咳嗽。此外,珠峰还有固有的危险:雪崩、深不见底的冰缝、残酷的暴风雪等。但是对激情满怀的登山者来说,登上珠峰是冒险的最高奖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1979年车祸之后,医生们截去了威塔格的右腿,但这没有动摇他成为世界级登山者的决心。49岁的威塔格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名登山向导训练教练。威塔格在车祸后借助于假肢坚持登山,是什么激励他去攀登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高峰呢?威塔格这样说:“为什么有人要跑马拉松或打橄榄球?就是要逼自己向一个更高更大的目标前进,能不能实现你自己并不知道。”1989年,威塔格到达珠峰7300米的高度,但是由于一场暴风雪被迫退回大本营。1995年,他又去珠峰,这次他到了8382米,但是他的身体在残酷的高山反应下垮掉了。
1999年初的这次登顶成功则是威塔格第三次冲刺珠峰。
攀登珠峰最大的困难在于它的高海拔所导致的缺氧,登山者会得高山病,如脑水肿、肺水肿,这两种病足以致人于死地。但有趣的事,常常给登山者作向导的当地舍巴人却几乎不得高山病。科学家认为当地人携带了一种基因使之能有效的利用氧气。专家们认为挑战珠峰最好的训练方法是持续不断的攀登高山10~15年,真正获得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的严酷环境下生存的经验。
威塔格第二次登顶失败后曾对记者说:“登山并没有升学那么难,大多数人都认为两次登珠峰足矣,但有人对我说,三次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所以我决定再试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威塔格的历史性攀登就像是一部惊险的影片,刚到大本营,时速161公里的风暴就摧毁了2号和3号营地的帐篷和设备。设立此营地是让登山者休息以适应当地的缺氧环境。后来威塔格又掉队了,一种感冒状的病毒使他虚弱得难以前进。几天后有些恢复之后,他到了4号营地,这里被称为“死亡之地”。此时他的三个伙伴安格拉、杰里斯和汤米只登上了珠峰的南峰——比最高峰低374米。狂风就迫使他们下撤。威塔格此时得了高山肺水肿,不得不从4号营地下撤到2号营地。基地医生用无线电通知他撤到大本营治疗以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经过一番激烈辩论,威塔格决定抓住攀登珠峰的最后机会。1999年5月24日早晨6点,威塔格、朋友杰夫和四个舍巴人出发登顶,3个难熬的日子过后,他和朋友杰夫登上了8848米巅峰。
威塔格是怎么想的呢?他只说了一句话:“感谢上帝,我的面前没有高山了。”
温馨启示: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不懈,世界上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山……
第四章 智慧人生15、你努力了吗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岁的黑人小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州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做饭,为孩子攒钱上学。
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男孩踏上了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500美元的邮费,不能给客户定发函。一家信贷公司愿借贷,但有个条件,得有一笔财产作抵押。母亲曾分期付款好长一段时间买一批新家具,这是她一生最心爱的东西。但她最后还是同意将家具作了抵押。
1943年,那份杂志获得了巨大成功。男孩终于能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了:将母亲列入他的工资花名册,并告诉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那天,母亲哭了,那个男孩也哭了。
后来在一段反常的日子里,男孩经营的一切仿佛都坠入谷底,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障碍,男孩已经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地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真要失败了。”
“儿子,”她说,“那努力试过了吗?”
“试过。”
“非常努力吗?”
“是的。”
“很好。”母亲果断的结束了谈话,“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尝试,就不会失败。”
果然,男孩渡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新的巅峰。这个男孩就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拥有三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约翰森。
温馨启示:约翰森的经历向我们昭示:命运全在搏击,奋斗就是希望。失败的原因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
第四章 智慧人生16、两只桶
大车上装载了两只桶,准备运出去。一只桶里满满装着酒,一只桶却是空的。
请看第一只桶,没有发出什么噪声,随车走得很稳。另一只桶跳跳蹦蹦地前进,它一经过,道路上就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并且弄得路上尘土飞扬。走路的人由于害怕,被迫向路边退让。从老远的地方就能听到木桶的响声。然而不管这只木桶怎样大声作响,它的好处却根本不能同第一只桶相比。
温馨启示:凡是把自己做的事向大家讲个不停的人,他肯定不会有多大的成就。而伟大人物他是凭借事业去获得煊赫声名的,但他在考虑计划如何进行的时候,却是一声不响的。
第四章 智慧人生17、财富就在你身边
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曾经卖掉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药厂,这在当时令同行感到不可思议。
开药厂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前景被人看好,而且利润也十分诱人。哈默对此的解释是:“我不关心明天的钱,而在乎眼前,你可以说我目光短浅。”退出医药业后,哈默作了一个更令人吃惊的举动,他到了当时政局混乱的苏联。苏联因为“十月革命”后的政权没有很好的巩固,地区之间战乱不断,许多地方瘟疫流行,特别是粮食缺乏,许多人被活活饿死。哈默在这里发现一个令他欣喜的信息:苏联的农民因为担心时局,把粮食堆在家中不肯出售。而另一部分人却买不到粮食,他们的购买欲望十分强烈。
哈默开始从美国运来大量的小麦,他的举动被人们称为“班门弄斧”,因为苏联大量种植小麦,长途运输来的小麦在苏联根本没有竞争力。
但是,人们的估计错了,哈默的小麦成为苏联人心目中的“定心丸”,销售量高得出人意料,他换取了苏联的大量毛皮和白金。
1921年,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看到苏联即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则新闻看过后,他并没有往心里去。但是当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哈默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苏联办一个铅笔厂。他很快得到了苏联当地政府的同意。他在苏联的举动令朋友们大惑不解,并为他担心。可怜的哈默,莫非是被“伏特加”灌昏了头脑?他怎么会想到去生产2美分一只的铅笔?
哈默从德国法伯铅笔公司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很快就把铅笔生产出来了。
第一年他就在苏联获得了250万美元的纯利,第二年达到了400万美元。小小的铅笔,让他的名声大振,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据说,哈默总结了美国著名的有“世界富族”支撑的沃尔顿家族成功的一句话:“如果连身边的财富也发现不了,也许,你一切都完了。”
温馨启示:造物主总是把世上的许多事情弄得十分神秘。其实,真正的财富不在远处,而往往存在于你目光所能及的几步之内。
第四章 智慧人生18、把梦想交给自己
19世纪初,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富商,富商有个19岁的儿子叫伯杰。
一天晚餐后,伯杰欣赏着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见窗外的街灯下站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着一间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显得很羸弱。
他走下楼去,问那青年为何长时间的站在那里,青年满怀忧郁的对伯杰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对我来说简直太遥远了。”伯杰说:“那么请你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觉。”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朋友,今天晚上我可以让你梦想成真。”于是,伯杰领着他走进了富丽堂皇的公寓,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豪华的软床说:“这是我的卧室,睡在这儿,保证像在天堂里一样舒服。”
第二天清晨,伯杰早早就起床了。他轻轻的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齐齐,分明没有人睡过。伯杰疑惑地走到花园里,他发现那青年正躺在花园的一条长椅上甜甜的睡着了。
伯杰叫醒了他,不解的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
青年笑笑说:“你给我这些已经足够了,谢谢……”说完,青年头也不回地走了。
30年后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在那里,他不仅领略了典雅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的社会名流。接着,他看到了即兴发言的庄园主。
“今天,我首先感谢的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的朋友伯杰……”说完,他在众人的掌声中,径直走到伯杰面前,并紧紧地拥抱他。此时,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名声显赫的钢材大亨特纳,原来就是30年前那位贫困青年。酒会上,那位名叫特纳的“青年”对伯杰说:“当你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