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
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温馨启示: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
第二章 自我拯救19、敞开新的大门
1943年罗伯特·梅里尔来到纽约夜总会的一个俱乐部,也就是位于一个小街、名叫马丁尼克的俱乐部试唱。薪水一个星期150元,对于初涉社会的罗伯特来说,这可真是个大数目。
那是罗伯特第一次试唱,他求职若渴。老板很喜欢罗伯特的声音,想立刻雇佣他,但节目导演另有内定人选了。他说:“你的声音很好听,不过我们已经决定用其他人了。”
吃了这个闭门羹,罗伯特沮丧极了。然而,第二年他来到大都会歌剧院试唱,翌年他开始唱《茶花女》(作曲家威尔第的著名歌剧)。
有趣的是:如果罗伯特·梅里尔得到马丁尼克的工作,大都会歌剧院的大门也许永远都不会向他敞开。
温馨启示:你对一份事业最初的希冀与渴望也许会因为外在原因戛然而止,不过不要手忙脚乱,那次意外性的打击,也许会创造更好的机遇,使你走上新的生活道路。生活的起起落落,正是这个道理的证明。
第二章 自我拯救20、上帝没有看轻卑微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看轻卑微。”
温馨启示:很多时候,是出身卑微的人自己看低了自己……
第二章 自我拯救21、首席执行官的秘密
1999年,当杰伊·泰森把一个家族企业发展成一个年利润达1500万美元的中型企业时,他去华盛顿领取了本年度国家蓝色企业奖章。这是美国商会为奖励那些战胜逆境的中小企业而颁发的,那年只颁发了6枚奖章。
泰森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了,可他的心中却有一个难言之隐,他将它深深藏在心里已经很多年了。白天,泰森应接不暇地处理对外事务,好像是忙得没有时间去阅读邮件和文件。很多文件由公司的管理人员白天就处理好了,白天遗留下来的文件,到了晚上,由他的妻子邦妮帮助他处理,他的下属对他无法阅读这件事一直一无所知。
“我已经为他工作7年了,我没有看出他不会阅读的任何迹象,”公司的技术主管萨拉说,“他会将一些技术方面的机密文件拿给我,说我在这方面比他熟悉。而我不知道我是惟一读过这些文件的人。”只有极少的人知道,泰森最迫切的愿望是,能在睡觉前为他的孙子们读一个小故事。
泰森的痛苦起源于童年。当时他在内华达的一个小矿区里上小学。“老师叫我笨蛋,因为我有阅读困难。”他说。他是整个学校里最安静的小孩,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天生有阅读障碍,老师又责骂他,他在学校的学习变得更艰难了。1963年,他从高中勉强毕业,当时他的成绩主要是C、D和F(A是最高等级)。
高中毕业后,泰森搬到了雷诺市,用200美元的本金开了一家小机械商店。他一步一步把小店发展成为了今天的机械公司。
公司每年至少有1500万美元的利润。
尽管成功了,但是他成年后一直背负着装作会阅读而欺骗他人的耻辱。两年前,56岁的泰森应邀参加了商业委员会,这是一个首席执行官共同探讨商务发展困境的组织。起初泰森不是很情愿参加这个组织,“他担心他无法和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合拍,”加利福尼亚商业银行的前首席执行官兰迪·约斯特说,“大约在我们认识6月后,他告诉了我们他有阅读障碍。那时,他对这一点很紧张。”
“他当时很紧张,声音在颤抖,”商业委员会里的一位饮料浓缩物制造商回忆道,“很明显,坦白自己的阅读障碍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以前知道他有高中学历,而且商务非常成功。于是,我想当然地认为他可以阅读。谁能想到他一直面对这样的困境?”
泰森害怕受到那些大多是大学毕业的首席执行官们的嘲笑和轻视。但是,他没想到他得到的是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这使我更加佩服他获得的成功,这加深了我对他的敬意。”约斯特说。另外,当泰森告诉他的雇员他不会阅读的时候,也赢得了雇员们的尊重。泰森说:“自从我下决心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件事以来,我心里轻松了许多。”
从那以后,泰森聘请了一名家庭教师为他做阅读辅导。泰森最近正在读一本管理方面的书。他在所有他不认识的单词下面划线,然后去查字典,读得很慢。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像他妻子那样可以迅速地读完办公桌上所有的文件和信函。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他的故事能鼓励其他正在学习阅读的人。
“有阅读障碍没有什么可羞愧的,”泰森的夫人说,“然而,如果明知自己有缺陷却不做任何改进,那就会变成一种耻辱了。”
温馨启示:向别人,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美;对自己,要看到自己不足,勇于改进。
第二章 自我拯救22、用脚画画的杜兹纳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自己为徒。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温馨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第二章 自我拯救23、用光挫折感
有个女孩在澎湖列岛出生后就被父母送给别人寄养,15岁时,好赌成性的养父决定把她卖掉,可是,这女孩偷偷离开养父母只身到了台湾。因为她觉得“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别人手里?”。这女孩到台湾后,打零工、织毛衣、摆水果摊、卖鱼、开小吃店……拼命赚钱也倒赔了很多钱。
如今,她是50多岁的妇人了。但是,她也成为一家直销公司年薪千万的超级业务员。
这妇人常对别人说:“我的挫折感早在年轻时都用光了!”这句话真给我十足的震撼!
是的,她没什么学历、她曾一无所有、还差点被卖。她不敢奢望有“金手指”,只是脚踏实地、积极乐观地工作,也不畏惧跌倒失败因为“挫折感早在年轻时用光了”。现在她对挫折“已经免疫”了。
激励小站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无休止挑战,也是多事多难的“漫长战役”,所以不可能有“心想事成”的事。试想如果点石能成金、心想能事成,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假如大家都是“亿万富翁”,打篮球投篮时每个人都能“百发百中”,打棒球时阿猫阿狗都可以击出“全垒打”那还看个头啊?球场早就关门了!
篮球之所以吸引人,是超级运动员在“不可能投进的角度”仍然扭腰挺身、擦板得分。人生之所以值得喝采,是因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昂首挺胸、屹立不摇。再说,如果人人都能“心想事成”也不是件多好的事!
温馨启示:殊不知不轻易得来的“奋斗果实”才弥足珍贵。因此,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人在活着的时候,如果主要的长处与价值只是吃饭和睡觉,这样只是像一个畜牲如此而已。也许说的不很中听,但“一步一个脚印”这句话,验证了许多事。
第二章 自我拯救24、做一棵懂得珍惜的树枝
一个年轻人受了极大的挫折想自杀。入夜后,他极度悲伤带了根绳子。独自一个人来到树林里爬上树想上吊。当他把绳子绑在树枝上后,树枝说话了:“亲爱的年轻人,别在我身上吊死吧!有一对小鸟此时正在我的枝头筑巢呢。我有责任保护它们。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会折断,鸟巢也保不住了,请你原谅我,并且可怜可怜这对小鸟吧!”
年轻人听了,体谅了它的爱心,就放弃了这根树枝,爬上了更高的另一根树枝。可是当他把绳子绑上去时,这根树枝也说话了:“年轻人,请你原谅我吧!春天就要到了,我就要开花了,成群的蜜蜂会飞来嬉戏、采蜜,这会带给我极大的快乐,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会被折断到地上,花蕾也会被摧残而死,那样蜜蜂们就会非常失望。”
年轻人听了,只好默默的攀上了第三根树枝,“原谅我吧!”他还没有绑绳子呢,树枝就开口了,“年轻的朋友啊!我自己正远远地伸到路上,目的就是想让疲惫的旅行者在我的底下得到一些阴凉,这带给我很大的快乐,如果你吊死在我身上,会使我折断。以后,我就再也不可能享有这种喜悦了!”
这时,年轻的上吊者沉思了一会儿,他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自杀,只因为我承受痛苦吗?难道我就不能学学这些树枝,用我的生命去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吗?”一念之间,他把焦点由自己身上转向了无数他所认识的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他从三根对他说话树枝上各折了一小段细枝,爬下了树,快快乐乐地离开了。
此后,他一直保存着那三根树枝,终身学习三根树枝的精神,再也没有被挫折压垮过。
温馨启示:人不能只在意自己。只在意自己受了什么伤害、委屈,承受了多少重担、压力,结果只能愈来愈缺乏活力,愈来愈萎靡不振。将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就像那三根树枝一样,多注意别人的需求,以帮助别人、使别人得到益处为志向,摆脱绝望的纠缠——如此,眼界将会逐渐开阔,生活自然日益丰富,生命也将日益蓬勃。记住,只有珍惜身边的一切,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第二章 自我拯救25、心境的魔力
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中被关押了很多日子,饱受了纳粹分子的凌辱。弗兰克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可以不眨眼地屠杀一位母亲、儿童或者老人。
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对死的恐惧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人。弗兰克知道,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他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
有一次,弗兰克随着长长的队伍到集中营的工地上去劳动。一路上,他产生一种幻觉:晚上还能不能或者回来?能否吃上晚餐?鞋带断了能不能找到一根新的?这些幻觉让他感到厌倦和不安。于是,他强迫自己不再想那些倒霉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正走在前去演讲的路上,来到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中,精神饱满地在发表演讲。
他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了笑容。
弗兰克发现,这是久违的笑容,许多年了,它一直没有出现过。当知道自己也会笑的时候,弗兰克感到,他不会死在集中营里,他会活着走出这个魔窟般的地方。
多年后从集中营中被解放出来时,弗兰克显得精神很好。让他的朋友惊讶的是,一个人在魔窟里还能保持如此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