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不能够待人以诚的人,就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成为飘流孤岛之上的〃鲁宾逊〃,事业的发展就会失去许多良机,成就伟业就只可能是一种妄想。在这一点,曾国藩的〃待人以诚,天下归心〃的关系绝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广泛建立人脉资源    
  曾国藩语录: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译文:人生在世,单个人是无法做成任何事情的。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须经营好自己的关系网络,学会如何借别人的力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人是社会中的人,越是走向高位,人际关系也越复杂,因为社会关系不仅仅是〃友道〃,而要打上很多互相借助、互为利用的印迹。通常说,人是最复杂的动物,实际是说人与人之际的关系很难处理。曾国藩善于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并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并且随着地位越高越善于经营,越善于注重与人〃牵手〃,真可谓明白人做明白事。              
第45节:第四章 曾国藩的牵手之智(8)          
  曾国藩一路冲杀,从乡野之民走向二品大员,在中央十余个部门任职,在地方历任两江总督、直督等要职,由此可以推想,他所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复杂的,他肯定非常懂得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来〃借网捕鱼〃。这里交代的是他走向仕途最初的交际网络以及各项原则。      
  道光二十一年的春节,是曾国藩在京城度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大年初一,他起得很早,作为翰林院的一员,他要参加黎明时在太和殿举行的朝贺大典。隆重的仪式举行完毕后,曾国藩回到家中,拜见父亲后即去各处拜年。此后接连四天,曾国藩每天都是马不停蹄,先走完内城,随后走东城,西城。      
  他拜年的顺序是先拜老师,他们是曾国藩学习的榜样,而且也是朝中的大官员,他们多在内城居住,因此曾国藩初一当天,即从棉花六条胡同的寓所拜见了他十分敬重的老师们。这是曾国藩关系网中的第一个层面。        
  初一这一天,曾国藩前往各处拜访湖广同乡。当时湖南已独立了省份,但明朝时还归湖广省管辖,因此曾国藩拜访的同行不仅包括了寓居京师的湖南籍官员,而且包括了湖北省籍人。这则是曾国藩交际圈中的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是所谓的〃同年〃,即同学,按《曾国藩日记》载,这又包括甲午乡试同年,及戊戌会试同年两部分人。道光十四年,曾国藩中举。戊戌是道光十八年,这一年曾国藩正式跻身士林,成为曾门的第一个进士。这也是曾国藩走向社会的关系基础。      
  对于师长辈的,曾国藩在交往中贯穿一个〃敬〃字,比如对他的老师吴文镕,逢年过节,自然拜谢有加,吴升任江西巡抚赴任时,曾国藩早早起来,一直送到彰仪门外。    
  祁隽藻,号春浦,当时颇得皇帝宠信,也属师长辈,曾国藩自然少不了与之往来。他知道祁喜爱字画,于是亲自到琉璃厂买了最好的宣纸,为祁写了一寸大的大字百六十个,恭恭敬敬送上,让祁高兴不已。      
  对于乡辈同僚,他在交往中贯穿一个〃谨〃字,即一定距离,不可过分亲近,但必须尽职尽责。比如他主持湖广会馆事务,每逢节令时日,他都想得很周到。    
  对于同年,他在交往中贯穿一个〃亲〃字。曾国藩说,同学情谊在所有亲情之外最相亲谊的。这种感情不源于天然,但又胜过天然。因此,他主张对同年要有求必应,尽己力而为之。      
  作为现代人,我们每天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沉重的压力,对于如何在这强手如云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而言,建立和维护好自己的人脉资源非常关键的一步。你的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富,就意味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机会就会越多,你所能够利用的资源也会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占人半点便宜    
  曾国藩语录: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译文: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绝对不能让自己占他人的便宜。    
  明代人杨继盛曾经在临终前给他儿子的遗嘱中写道:〃宁让人,勿使人让;吾宁容人,勿使人容;吾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人有恩于吾,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吾,是即时丢过。〃这既是箴言,也是苦药,更是一个临终老人对人性的彻悟,蕴藉着多么丰富的人生奥义。      
  曾国藩对人性的理解比杨继盛还要黑暗。他认为,从前那些施恩于我的人都是另有所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不过都是钓饵耳。将来万一我做了总督或者学政,不理他们吧,失之刻薄,理会他们吧,即使施一报十,也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正是出于这种理解,曾国藩在京城八年,从来不肯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不肯占人半分便宜。也许处身官场的人,没有不同意曾国藩的说法的,这固然包含着对占便宜失身失节的领会,但更多的是一种怕麻烦的心理,总是担心应接不暇,纠缠不断。曾国藩是一个精明人,当然想到了这一点。      
  总之,占便宜,无论哪一种形式,哪一种性质,哪一种目的,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便宜好占,或者难堪,或者麻烦。正是依据这种〃不占人半点便宜〃的处世哲学,曾国藩能做到无欲则刚,处处拒绝利的诱惑,而终成一代名臣。              
第46节:第五章 曾国藩的用人之律(1)          
  1849年,曾国藩在京城的寓所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书籍,一是衣服。衣服是做官的人必不可少的,而书籍是曾国藩一生的嗜好。就是这两样东西,曾国藩也表示,将来罢官以后,除了适合夫人穿的衣服外,其他都与兄弟五人抓阄平分。所有的书籍,则一律收藏于〃利见斋〃中,无论兄弟还是后辈都不得私自拿走一本。除了这两样东西,皆国藩说他绝不保留任何东西。      
  据曾国藩自己说因为经济紧张,他在北京做官,虽然对家庭有些接济,可是欠了一千两银子的债,回家又需要几百两的路费,〃甚难措办〃。    
  曾国藩劝诫曾国荃:身居高位,不可骄傲。但曾国荃总是听不进去,曾国藩不得不又给他写一封信:〃你对我的劝戒,总是不肯虚心体验,动辄辩论一番,这最不可取。我们身居高位,万众瞩目,不可不慎。大凡总督巡抚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满自足。君子过人之处,只在虚心而已。不但我的话你要细心寻思,而且外面所有的逆耳之言,你都应该平心考究一番。所以古人认为,居上位不骄极难。〃      
  做官的人,做大官的人,做官做久了的人,一容易骄傲,二容易奢侈,有时不一定自己想这样,而往往是别人迫使自己这样。曾国藩就遇到过这样的事。    
  一天,曾国藩的属下李翥汉说,他依照李希帅的样式打了一把银壶,可以炖人参,可以煮燕窝,花费了八两多的白银。曾国藩听说后深深感到愧悔。他说:〃现在百姓都吃草根,官员也多属贫困;而我身居高位,骄奢如此,并且还窃取廉洁节俭的虚名,真是令人惭愧得无地自容啊!以后应当在这些方面痛下针砭的工夫!〃      
  还有一天,魁时若将军与曾国藩谈心,说他家四代都是一品大官,而他家的妇女并没有穿戴绸缎软料。这给他很大震动,他反省自己,平日常常以〃俭〃字教人,而近来在饮食起居却〃殊太丰厚〃;自家的妇女在穿戴上也过于讲究了。他〃深恐享受太过,足以折福〃。      
  为了表示一生清廉的决心,曾国藩还说:〃在几个弟弟中,我对待温弟(曾国华)似乎过于严厉,但扪心自问,觉得还没有对不起兄弟的地方。我不是信口开河,大凡做大官的人,往往对妻子儿女特别照顾,对兄弟则失之苛薄;往往私肥自家,对亲戚同族则失之刻薄。我从三十岁以来,就一直把升官发财当成一件可耻的事情,把官囊积金留给子孙享用看作可羞或可恨的事情。所以我暗中发誓,决不靠做官发财,决不把做官得到的钱财留给后人。苍天在上,神明鉴临,我决不食言。所以,我立定此志,决不凭做官发财,决不留钱给后人。如果俸禄较多,除了供奉父母衣食所需之外,全部都用来用济贫穷的亲戚,这是我一向的愿望。〃      
  俗语说,人情是笔债。你占了别人半分便宜,你就欠了别人半分人情,而这人情是必须要有所回报的,而这回报就有可能破坏自己的原则,危害自己的大的利益,得而不偿失也!因此,人生在世,要想有所作为,与人交际时就不能占人半点便宜,宁肯人负我,不肯我负人,这样才能做到无欲则刚,拒绝诱惑,故头脑时刻清醒,保持住很好的名声,而不会轻易失足。      
  第五章 曾国藩的用人之律    
  曾国藩认为:天下人才〃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众人拾柴火焰高,曾国藩手下人才辈出,这为他成就丰功伟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曾国藩的用人之律。他在求才、选才、育才、用才、驭才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这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在进行管理时学习和借鉴。      
  有才方可谋事    
  曾国藩语录:鄙人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之外,无一事可恃也。    
  译文:我的阅历虽然不断变化,但是觉得求得人才之外,再也没有其它事物可以依靠了。    
  说到求才,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千古名言来自战国时期的一则故事。当时沉埋于民间的贤能之士汗明问春申君说:〃君听说过千里马的故事吗?千里马到了可以乘用的年龄,拉着载盐的车子上太行山,伸蹄曲膝,垂着尾巴,皮肤一块一块地溃烂,嘴和鼻子喷着白沫,大汗淋淋漓漓地直往下落。到了半山坡,它再也走不动,驾着车辕,不能向山顶爬。这时,正好碰上伯乐。伯乐一见,就从车上下来,拉着马络头哭了。伯乐脱下自己穿的麻布上衣,盖在它的身上。它被感动了,就低下头喷着鼻子,抬起头发出长鸣。它的声音响彻高高的天空,就像从金钟石磐里发出的乐音。为什么这匹马会这样呢?因为它认出伯乐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第47节:第五章 曾国藩的用人之律(2)          
  而曾国藩在求才时,则是什么手段都用,他根据不同对象,或结以交情,或待之以诚,或激之以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因此,他每到一地,即广为寻访,延揽当地人才,如在江西、皖南、直隶等地都曾这样做。他的幕僚中如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与捻军作战期间,曾国藩在其所出〃告示〃中还特别列有〃询访英贤〃一条,以布告远近:〃淮徐一路自古多英杰之士,山左中州亦为伟人所萃。〃〃本部堂久历行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明,察酌录用。〃〃如有荐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借一方之人才,平一方之寇乱,生民或有苏息之日。〃薛福成就是在看到告示后,上《万言书》,并进入幕府,成为曾国藩进行洋务的得力助手的。      
  在直隶总督任内,为广加延访,以改当地士风,曾国藩陈专拟《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广为散布外,还将人才〃略分三科,令州县举报送省,其佳者以时接见,殷勤奖诱〃。曾国藩与人谈话、通信,总是殷勤询问其地、其军、其部是否有人才,一旦发现,即千方百计调到自己身边。他幕府中的不少幕僚都是通过朋友或幕僚推荐的。为了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免因自己一时言行不慎或处事不当而失去有用之才,曾国藩力克用人唯亲之弊。同时,自强自励,〃刻刻自惕〃,〃不敢恶规谏之言,不敢怀偷安之念,不敢妨忌贤能,不敢排斥异己,庶几借此微诚,少补于拙〃。从其一生的实践看,他基本上做到厂这一点。曾国藩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幕府之盛,自古罕见,求才之诚,罕有其匹,事实证明其招揽与聚集人才的办法是正确的和有效的。      
  他还注意人才的互相吸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曾国藩曾经以青蚨子母相依不离,家雉能招致野雉,比喻在求才时须注重人才互相吸引,使之结伴而来,相踵而至,收〃得一而可及其余〃之效。曾国藩求才若渴,每与人通信、交谈,辄恳求对方推荐人才。故曾国藩幕中经人推荐人幕的人甚多,方宗诚、陈艾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