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真相十分简单。

    宋军攻破幽州,将百姓“劝”到宋朝,那是普通的百姓,达官贵人就没那么客气了,包括俞家。

    但宋九在军中颇有威望。

    不看僧面看佛面,虽然俞家几乎所有成员一起掳到宋朝了,但在路上官兵对他们一家十分客气。玉苹虽有气,终沾着血缘关系,于是与宋九说了说。然后拿钱在洛阳郊外买了一块地安顿俞家。

    实际俞家也有钱,当初宋九就送去不少钱。不过成员颇多,到了洛阳后所剩无几了,玉苹那个便宜母亲虽然市侩,但十分精明。老爷子死了,指望玉苹出大多力那是不大可能了。这是玉苹仁义,否则就将他们一家送去挖矿了。

    于是开始自力更生。

    事情过去了,宋九怒气也消下去,玉苹一惯的心慈。后来又周济了几回。

    但这就让洛阳官员产生误会。

    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终是一家人嘛,而且宋九痛爱那个小妾,谁人不知。

    因此这些官员也多加照顾。

    开始马氏不知道,但她家以前也是辽国小官宦家庭,渐渐就察觉到了。然后做了一些不大好的事。

    宋九也不大清楚。

    但玉苹那几个弟弟越来越过份,不但仗势欺人,还大肆兼并。不是他们一家权贵在做,很多权贵都在做类似的事。只要不过份,洛阳官员就权当看不见。

    今年春天。洛阳一个姓郝的人家,也就是到赵镕府上诉冤的那个汉子,他有一个女儿,长得十分漂亮。被玉苹四弟看中。强行要纳入府中。但郝小娘子有了夫君。便不同意,最后在凌侮后用绸带悬梁自杀。

    郝父便到洛阳打官司。然而俞老四手续办得很清楚,又做了掩饰,洛阳官员又不愿意得罪宋九,让俞家拿出一笔钱。敷衍了事。郝父不服,然而俞家背后是宋九,连皇帝都在卖几份面子,这个官司怎么打?过了好几个月后,忽然来了一个奇怪的陌生人,指点郝父。宋九未必手眼通天,他在朝堂上也有仇家。那就是赵镕。

    郝父便来到京城。

    赵镕得知后,他也不大愿意得罪宋九,但机会难得。只要宋九下去了,他才能上位。况且宋九在西府里有数次让他下不了台。两人几乎成水火不融之势。

    因此当晚找到柴禹锡。

    柴禹锡与宋九也不和,这个矛盾自他附宋琪就积下了。

    两人便根据郝父所叙述的俞家种种不法的事,夸大地写了一篇弹劾书奏,交到宫中。但他们也没有想到结果。

    第二天,政事堂。

    赵匡义将这篇札子扔给了宋九:“宋卿,可有此事?”

    是扔,不是递。

    宋九打开一看,想了想道:“可能会有吧,但望陛下看在老臣为国家也立了一些功劳的份上,宽恕老臣。老臣这一生走南闯北,要么是酷热盛寒所在,要么是兵战之地,能否让老臣安置于苏州?”

    “苏州”赵匡义迟疑道。

    “陛下,”寇准急了。

    赵匡义是迟疑。

    一般宋朝宰相犯错贬职,有两种方法,一是守本官去相位,如宋琪他们,但仍在京城,还有作用,类似于西府的参谋司性质。第二是贬放外地,第一等无疑是西京洛阳,其次是大名府,再其次青州、镇定府、京兆府,再其次是并州、凤翔府、延州、江宁、杭州、宋州,然后是邓州、陈州等京城周边数州,或者两广首府广州与桂州,也包括益州与襄州。

    只有重错不赦者,才贬于其他所在,包括苏州,那怕苏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赵匡义迟疑是苏州安置宋九不适合,而非是不能贬,因此寇准有些急,然后眼巴巴地看着那份札子。

    宋九将札子递给寇准,但害怕寇准激动,二人能干二事啊,又说道:“平仲,自太祖以来,朝廷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就是防止唐朝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发生,但唐朝之亡不仅是此三点,还有一点,那就是权贵不仁,苍生不得活,由是黄巢叛乱,造成唐朝的灭亡。因此自太祖到陛下,都在推广齐人之策,给贫困百姓一线生机。赵普相公与我也辅助两位陛下推广这一政策。由是我朝内治史上罕见”

    “圣功,你也是好心,怦击陛下不重视民生,道有饿殍,但对照一下盛唐之时吧,唐太宗两征高丽,仅是不得功,国家便开始衰败,唐高宗治国也算是明君了,然因为几次灾害,关中便饿殍千里,那才是道有饿殍。可再看一看陛下朝,连年征战不休,动辄几十万大军征伐,并且灾害连年不断,就连黄河也屡屡来凑热闹,涝灾、旱灾、蝗灾,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可国家是不是总的在发展?”

    “为何,齐人之策也,陛下爱民之心也。巴蜀特殊情况,陛下光辉普及不到,便有这次大叛乱因此我多次说掣肘权贵不法,否则今天巴蜀之乱,明天将是整个大宋之乱。但我得陛下信任,亲戚中却发生了这种情况,我只能罢相,以警天下!”

    寇准也看完了,他还是不大服气。

    这都是哪儿归哪儿,肯定与宋九无关啊,要错也错在洛阳官员,莫明其妙的攀附权贵,况且俞家所做的事,谁人不知道啊,若无他们,宋九与他那个小妾怎能分开几十年?

    但他虽然二,并不傻。

    马上眼前浮现出赵匡义腿上狰狞的创口,于是瞪大眼睛不说话。

    吕端只是深深的叹气,他也想明白了,但皇上至于要这么做吗?

    宋九又看着柴禹锡与赵镕:“柴公,赵公,恭贺二位,又有人因你们倒下了。俞家的事我也有错,但我只想问一下,官兵平蜀乱,不杀乃是陛下意旨,无论我说过什么,或者张咏在益州做过什么,皆是遵从陛下意旨去做的。为什么你们要派人扬言,不杀乃是我提出来的?”

    这比抛出俞家的事更恶毒!

    但宋九话外之音,并不是这个。

    行,皇上,我下,但让我下,你也必须给我一个交待,最少这让这两个家伙替我陪葬!

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葩(上)

    柴禹锡与赵镕成为陪葬品。

    宋九贬放天堂——苏州。

    柴禹锡贬放邓州,赵镕更惨,贬到了桂州。

    “侃儿,你知道朕为何将柴赵二人外放吗?”

    “他们散布谣传”

    “证据呢?”

    宋九说是柴赵二人说的,柴赵二人肯定不承认,但宋九也没有多说,赵匡义甚至问都不问,就下了诏书。

    “难道不是?”

    “可能是,可能不是,但重要吗,这是一桩交易。”

    “交易?”

    “为什么赵普临终前与宋九和解,又提拨诸位贤良?”

    “儿臣有些明白了。”赵元侃恍然大悟。宋九感觉到不得不下去了,但大臣们也许会想入非非,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宋九的,若那样,赵匡义早就不容宋九了。一旦这些人想法偏了,就会大肆攻击。于是临离开前,拉了两个陪葬品,便不会有人敢说闲话了。

    “他又为什么选择苏州?”

    “儿臣不知道。”

    赵匡义这一回未解释。之所以苏州,那是有良苦用心的,为什么想让宋九下去,就是在未来不让宋九插入。因此京城附州各州府是不能呆了。然而宋九无论去哪里都有威信,两广都不能去,巴蜀同样不能去,边塞也不能去。只有他一次未去的江南东路与两浙,然而江宁是南唐旧都,杭州是吴越旧都,扬州是李重进叛乱的旧都,依然会让赵匡义有想法,但小州又不大可能。 因此数来数去,只有一个地方,苏州。或者杭州南边的越州。

    然而宋九走得很坚决。

    前面诏书一下,后面宋九就离开西府,然后骑马回家,几乎不到两个时辰。就乘船南下了。宋九一外放。无疑是一个超级大地震,许多大臣上书让赵匡义挽留。

    但未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宋九早就离开京城了,许多人想送行,都没有送成。

    这时赵匡义心中隐隐有些后悔。

    不过想了一想,认为也很值。不仅利于以后国家权利平稳交接,同时也表明,那怕象宋九这样的功臣,一道诏书一下,说贬放就贬放了,那么以后形成制度,国家就不会有权臣产生了。

    但这时。他心中隐隐还是有些后悔

    又说道:“侃儿,吾一直未用此人做首相,心中也感到遗憾,不过以后你可以重用。”

    当然。也要看,若是宋九在江南有怨气,那么宋九就一直在下面呆着吧。

    说完了,他看着东南的天际,低低地叹了一口气。

    

    拿掉宋九,就要给儿子上位铺路。实际赵匡义要比宋九想得更理智,也比后来大多数想得理智。可能他多疑,这一点与赵匡胤相比,赵匡义要差得多。在他手中不可能出现那一个宰相能呆多长时间的。

    但不好说对错,赵匡胤信任赵普,使赵普野心增涨。但国家治理得还行。赵匡义不信任宰相,但他个人能力弥补上了。这一点与后来的朱元璋很相似。因此国家治理也不错。

    他对权利留恋,包括京城的少年天子让他想了大半天,但总体而言,赵匡义顾全大局的。

    于是替赵元侃挑了五个辅助团队,七十六岁的杨徽之,五十七岁的毕士安,并且开封判官。六十九岁的乔维岳,六十五岁的杨砺,四十二岁的夏候峤,并且开封推官。明为辅助赵元侃治理开封,实际是向赵元侃传授为政之道。

    杨徽之,那是宋九很敬重的一个长者。

    毕士安更是道德人士。

    乔维岳以前担任淮南转运使,有一地方官员断案出现严重失误,当判死刑,然其家中有一八十老母。于是乔维岳主动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降官罚铜,使其逃过了死罪。

    杨砺是宋朝初年的状元,可能那是运气吧,实际他写文章不是很好,经常遭到别人嘲笑。包括赵元侃也问他一句,你是那一届进士,杨砺啊啊啊了半天,不能回答。

    夏候峤偏爱庄老,时常向赵元侃灌输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在五人当中赵元侃对他最看重,甚至咸平之治一半是受了他的影响,不过他运气很不好,赵元侃登基后不久他就死了。以致后来毕士安登上首相位子,说了一句,若夏候君在,岂能让我坐上这把椅子。

    继续铺路。

    这一回对象是吕蒙正。

    吕蒙正二度为首相,影响力渐渐变大起来。不仅如此,他前度附从赵元僖,现在又阿附王继恩,让赵匡义很怀疑。于是次年就以守本官而罢相位。不能说赵匡义不对,若是吕蒙正继续为首相,过一段时间后天翻地覆!

    

    但这些年的主题非是吕蒙正,而是三朵奇葩。

    有一个人少年春风得意。

    苏易简二十岁状元,二十六岁进入舍人院,成为宋朝史上最年轻的知制诰,二十八岁进入学士院,成为宋朝史上最年轻的翰林学士。也就是宋朝的两制官,要严很严格,知制诰要求官员有才情有名望,即便宋九能做首相,却没能力做知制诰。翰林学士要求更高,待遇也更高,事情反而很少,连赵匡义都恨不能担任这个神仙之职。

    然而苏易简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嗜酒。

    按照惯例,任命翰林学士第二天要去觐见皇帝。然而小苏那天真高兴,又开始酗酒。喝得红毛满面,满嘴酒气地见驾,但奇怪,赵匡义居然不罪。然后小苏开始当值,结果还是喝酒。下面官吏不服了,赵匡义只好让他写一份检讨,小苏写了检讨,赵匡义一看还不错,可感到不对,结果拿起来闻了一闻,闻到检讨书上满是酒香。赵匡义哭笑不得,亲自写了两首诗给他。一是劝酒诗,一是戒酒诗,将小苏母亲薛氏请到宫中,让小苏当着赵匡义与苏母面读这两首诗。

    一是皇帝。二是亲生母亲。在这两人帮助下,小苏终于在当值时不喝酒了。然而他不当值了。然天天喝得东倒西歪,有一次他在醉后写下一首小令:神仙神仙瑶池宴。片片。碧桃零落春风晚。翠云开处,隐隐金舆挽。玉麟背冷清风远。

    当翰林学士快活,但还不如喝酒快活。它能让小苏变成瑶池宴上的神仙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了大宋的副宰相。

    其实对此人宋九颇有些看不起。

    别看他喝酒,实际此人颇有心计。

    当然,没有心机,岂能让赵匡义看重?

    然而有的事小苏做得太不地道。他父亲有一个朋友何光逢,原先是县令,因贪污被削官为民。于是在京城漂泊。过不下去了,便替人做省试枪手。结果那一年小苏是主考官。若是小苏讲人情味,就当看不到了。结果让小苏将其赶出考场。何光逢恼羞成怒,好歹俺还是你长辈啊。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